绿林网

灯火阑珊处读后感精选

灯火阑珊处读后感精选

《灯火阑珊处》是一本由亦舒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页数:201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灯火阑珊处》读后感(一):对比我的前半生

江宁波和邵正印让我想起前半生里的唐晶和罗子君。很明显作者是有倾向性。江宁波成熟懂事家境一般,从小就知道生活不易,于是先搞好经济再考虑爱情婚姻。而罗子君却是那样一个无头女,却有一个贺涵死心塌地待他。生活不易,爱情就一定会容易么?很多时候我们是生活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不过那样子现实的小说写出来恐怕就没有女性观众了吧,都去看反腐小说吧!

《灯火阑珊处》读后感(二):细水长流般的恬淡安然

师太的文字真是值得信赖,不至于惊艳,却是细水长流般的恬淡安然。年岁渐长,越发喜欢这种淡开一笔的写法,平淡的放佛身边事。

小说讲两个姐妹,姨表姐妹。姐贫妹富,姐姐懂事乖巧,妹妹骄纵随性。两个人相互羡慕,互相扶持却始终有隔阂。姐姐始终摆脱不了寄人篱下的感觉,妹妹觉得姐姐处处学她。

爱情在这部小说或者说亦舒的小说中从未出现。至多就是喜欢,或者说这就是爱了?我不知道。但,这就是爱情的话,那爱情又值得什么期待吗?可这真是爱情的话,似乎也不叫人失望。

邵正印,江宁波。江宁波是我偏爱的,寄人篱下被磨平了喜怒,外人不知,只道是乖巧懂事。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真喜欢正印,还是伪装久了才喜欢上正印的。时间情事是最难以断言的,二人会有矛盾并不奇怪,人与人之间有矛盾真是太正常了,意外的是这矛盾来得太突然了。

江宁波是优秀的,可我却希望我的女儿是邵正印那样的,被家人娇宠,富裕的家庭令她不必烦心衣食住行,有男孩子追求,有姐姐呵护,还有自己的女儿。

《灯火阑珊处》读后感(三):亦舒的文字总是让人惊叹!

亦舒的文字总是让人惊叹,看不倦,读不腻,读上三四遍也不觉得乏味。

我忘了哪位作家曾评价过亦舒的文笔,原话倒是不记得了。大致是这样的:亦舒的文字是有灵魂的,旁人若轻易模仿,只会显得呆板生硬,毫无生趣。确实,我喜欢亦舒的文字,就是因为字里行间是有生命的。亦舒的文笔简洁明了,却一针见血,从不用浮夸的描绘词,也从不多说一句废话。主人公的对话或许只有五六字,有时候却蕴含着大道理大哲学,字字经典。

这样的文字,当真是谁也学不来的,自成特色,让人欣赏不已。

《阑珊》讲述了一对表姐妹花,两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却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身 份,造就了两种迥异的性格。

宁波出身小康之家,自幼聪明懂事,凡事细心思量,自尊心极强。正印出身优渥,性格自由散漫,有点小小的霸道。

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能够彼此述说自己的喜怒哀乐,分享情窦初开时令她们心动的男孩子。

然而因为家庭条件的悬殊,正印总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而宁波从小敏感,凡事不肯落于人后,两人间终究慢慢激发了矛盾。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人,因为一个男人而绝交,实在让人大呼可惜。可她们之间,终究是牵挂着彼此的,三十多年的姐妹感情 不可能付之东流。

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身边能有一个人见证你的喜怒哀乐,便会更幸福快乐。宁波在自己最孤单的时光里遇上了正印,正印在自己最嚣张的年华里有宁波陪伴。两人的童年甚至中年,都有彼此伴随着,参与着另一个人的生活和感情。这样的人生无疑是让人羡慕的。

《灯火阑珊处》读后感(四):爱情向左,婚姻向右

爱情向左,婚姻向右

文/Sofia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亦舒将小说取名为“灯火阑珊处”,用的大约就是辛弃疾的这句词意。寻寻觅觅,千回百转,为的,不过是寻到自己心中的那个人。

亦舒也在小说中表明,这本小说写的是两个女孩的婚恋故事。

只是,比较耐人寻味的是,书名中隐藏着的“蓦然回首”之意。难道,寻觅多年,才发现那个人原来一直在自己身边?

这种概率性的事件大约可以称之为“缘分”,有缘的人最终会相见,甚至相识相知相爱。

然而,现实生活中,曾经有缘相遇过的人,经历过尘世的颠沛流离,未必能有缘再次相逢。

但是,这是小说。小说的读者可以放心的是,一部好的小说,在它的开头既然抛出了一块砖,后文就得引出一块玉来,埋下的每一处伏笔都必须有一个有始有终的了结。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灯火阑珊处》中,江宁波为邵正印约会的第一个男生罗锡为会再次出现在姐妹俩的生活之中,而邵正印一见倾心、托江宁波为她四处寻觅的白衣男子也不会成为一个谜。

亦舒果然不负众望,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好作者。

江宁波经历过一次由激情化作平淡的婚姻后,与小学同学罗锡为再度相逢。他们知根知底,江宁波不必对罗锡为交待身世,亦不必担心自己只是罗锡为心中的配角,从头至尾,罗锡为的目光只停留在江宁波的身上,在罗锡为心中,江宁波百好千好诸般皆好,永远是那个清纯善良的前座女同学,而罗锡为所担心的不过是邵正印那个心机深重的刁蛮女又会来欺负重情重义的江宁波。

呵,非得有这样的无怨无悔、执着坚定甚至有些盲从盲目的爱才能将漫长的婚姻维持下去吧。

一时的激情只适合恋爱,不适合婚姻。

因激情而缔结的婚姻,在激情尚无消褪时,若不能将这熊熊烈焰般的激情转化为天长地久的相知相惜相濡以沫的亲情,一旦激情燃烧殆尽,无以为继时,一句“不爱”,便足以构成分手的理由。

所以,邵正印的婚姻没有一段能够长久。

所以,40多岁的邵正义颇有一些看破婚姻的意味,她说——“谁叫你结婚,结了还不又离,日日夜夜对牢一个人,经过那些年,你与他的伎俩早已用罄,那还不闷死人。”

一辈子都在恋爱的人除了要拥有邵正印这般的激情,还得如邵正印一般身家不愁,不必为金钱蝇营狗苟,大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恋爱这项耗费心神的事业之中。

江宁波这样的女子是注定很少被激情冲昏头脑的,即便有,也是偶尔的一时的放纵,是多年压抑的释放。所以,当爱情终结时,江宁波的生活会回归正轨,该赚钱便赚钱去,该结婚便结婚去。她自小没有一个安稳温暖的家,她需要物质的保障,她也需要一个温柔的怀抱。她的理性会让人远离心的主导,向右,覅向左。

只是,这本小说,让人颇为伤感的是,一段看似坚固的姐妹亲情原来却经不起考验。

有人说,女人之间,哪怕是情同姐妹的闺蜜之间,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因为女人,注定了要暗自比较,明争暗斗。

抛开现实世界不谈,只说《灯火阑珊处》这部小说之中,前半部分,江宁波与邵正印之间的确是姐妹情深。江宁波自幼寄居在邵家,与邵家女儿一般待遇,邵正印并无异议。邵正印追求男生,江宁波会去帮忙。

只是,女人之间的感情往往因为男人这种生物而土崩瓦解。

邵正印第一次向江宁波发难是因为罗锡为,明明是她先看上罗锡为的,可是二十年后,罗锡为要娶的却是江宁波。邵正印是纠结于这种时间上的先来后到,还是,她只不过不忿江宁波竟然可以比她自己得到更多的东西?也许,在邵正印的心中,她才一直是公主,是正印,而江宁波不过是一个陪衬的贴身丫鬟罢了。只是,女人心,你很难搞清楚她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什么都不为,只为一口气,让自己一直端着的一口气。

让人意外的是,当江宁波终于为邵正印找到了那个让邵正印魂牵梦萦二十多年的白衣男子,并且不惜放下身段主动向邵正印递出橄榄枝时,邵正印却拒绝再见这个白衣男子,是的,邵正印接受了江宁波的橄榄枝,却拒绝再见自己寻觅了二十多年的让自己一见钟情的那个人。

Why?邵正印是这般回答江宁波的:“我已经忘记有那样的事了,我亦无意和陌生人喝茶,宁波,我还一向以为你是理智型,你也不想,你我现在是什么年纪,什么身份,还双双出外陪人坐台子?”

这也许并非传说中的“无缘”,这也许就是邵正印的那口气,打扮光鲜靓丽,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这倒让我想起前些日子,网络上流行的马云的那句“昨天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呵,追求激情的人,怎会让昨日的残梦继续?也只有向往婚姻的人,才会有始有终,追求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罢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