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钨舅舅》读后感精选

《钨舅舅》读后感精选

《钨舅舅》是一本由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 著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钨舅舅》读后感(一):《钨舅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对化学最深刻的印象是在初中的时候背诵的元素周期表,其中“金属”占领了元素王国大部分的领地。12岁的萨克斯呢?他在科学博物馆偶遇元素周期表后,将元素周期表抄到了练习本上,随身携带,我想这是因为喜欢,也因为它代表着永世不变的真理,并随着新知识的出现而不断展现新的深度。

约翰·洛克曾提出,孩子出生时就是一张“白板”,父母和社会可以很容易地将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传递给孩子。家长的言传身教作用是非常的明显,正因为萨克斯出生于大家族,而它的物质是:刨根问底,追寻“科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感兴趣,才会有对它再进一步的追寻和探索。

《钨舅舅》的作者萨克斯50多年前的回忆:在一个处处神秘、充满惊喜的‘37号’长大,所忆皆与金属有关,最喜欢去钨舅舅的工厂,那儿主营是生产灯泡和真空管。每当去的时候,钨舅舅总会给我看有趣的东西、会耐心地给我展示样品,亦会详细介绍这种金属的特性、发现过程、冶炼方法,讲解到最后都会说到‘他的金属’—钨,它是人们在18世纪从矿石中提炼出的18种新金属之一。钨舅舅喜欢研究钨,他是一位以全情投入到钨研究的人。

正两位舅舅的引导,我开始追求秩序,向往科学。坎尼札罗总结出:“一个人要学习一门新的科学,往往要体验它的前世今生,经历这门科学历史革命的各个阶段。”作者在重走化学史之路,重新探索化学发展的各个阶段。最幸运的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找到明白之人解惑,身边很多长辈和兄长都是良师益友,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求解。我的父母是一对很伟大的从事医生职业的父母,他们一直支持我、信任我,并允许我攒出一间实验室,任由我发挥自己的天性,我对他们充满着感恩之情。因为兴趣爱好,所以我体验了化学合成的魔力、冲印照片制作照片纸、实验各种薄膜,洗澡时吹起的肥腻泡、烟火实验等等,实验成果的时候会和家人分享,化学研究和探索充满危险,也因此更加浪漫。

作者也像他的偶像戴维一样,永远像少年一般充满活力和热情,富有冒险精神。科学史从来都不是按逻辑直线前进的,而是有跳跃、断裂、聚合和分化,有时也会越出常规,会有重复,也会遭遇困境,走入死胡同。就像我们的人生,会起起伏伏,所以请维持自己内心的平和安宁,笑看一切!

《钨舅舅》读后感(二):钨是会发光的

作为一部科普作品,无疑是我这几年看到的很好的一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而迷人的化学世界,以及一个受到了良好的引导并能够为之付出努力的幸运的少年。

这是作者的一部回忆录,书中记录了他14岁以前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生活经历,这个时期的少年往往对身边一切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作者就经常游走在家中观察着各种金属制品和母亲的珠宝项链,晶体管收音机等等,而最让他感兴趣的是到舅舅的钨光灯泡厂去找他玩耍,并看着舅舅为他展示各种神奇的小实验以及讲解关于金属的知识,舅舅用侵染着钨粉的手温柔的抚摸着自己生产的钨条并告诉他“钨的音色是独壹无贰的”,在当时他是深信不疑的,并在几十年后仍然能够分辨出这种悦耳的充满了回忆的神奇音色,不得不说,虽然作者早已褪去了少年时的爱好和心性,但融入骨血之中的这一份对于金属和化学的热爱是永远也不会忘却的。

在书中,作者难掩对化学的热爱之情,饶有兴致的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他在魔法小屋中的壮举,成功后的喜悦和失败时的窘迫时常让我们为止莞尔,但想到作者还是一个10岁的孩子,又不免为他担忧,但是他的父母倒是很支持他的兴趣,即使充满了不可知的风险,但还是给予他充分的自由放飞自己的想法。 作者涉猎的范围是很广的,这对一个少年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从研究元素的基本性质到氧化还原反应,从验证历史上做过的化学实验到利用自己手边的材料自己设计充满危险的实验过程,从研究X光的原理到自己发明的立体相,我们惊叹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涉及学科领域的范围之广,也不由得对一直支持他的父母和始终引导着他的钨舅舅以及开明的学校表示由衷的敬佩,我们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牛顿,爱因斯坦以及更多科学先贤们的成长历程,恰到好处的引导和支持,充分释放了他们的天赋,也使我们的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也许如果能一直保有这份热情,作者的成就将远不止于此,但就在15岁的一天,故事戛然而止,作者开始了他的医学人生。他后来所创造的成就也印证了一点:一个拥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少年运气是不会差的。

《钨舅舅》读后感(三):由亲情激发的科学兴趣

一口气读完了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这本书,既像是一本科普读物,又像是一本亲情的回忆录,作者将自己在亲人那里接受的科学启蒙,激发出的科学兴趣,和对亲人的依赖和想念,对家庭故事的追忆和追思,结合在一起,使得本书在科普化学知识的同时,也成为了作者对家庭对亲情的追思录。 钨舅舅是作者对戴夫舅舅的昵称,戴夫舅舅是一位制作钨丝灯泡的技师,因为经常摆弄钨丝,被孩子们昵称为钨舅舅。

除了钨舅舅,作者的父亲、母亲,以及其他亲人朋友,也都或多或少与化学物理知识有交集,这样的家庭氛围,也使得作者从小就对科学知识充满了兴趣。 一、本书像一本人物自传 本书讲述了一位科学少年的启蒙之路。作者以自己的人生轨迹为主线,讲述了自己从幼年,到学生时期,到长大成人这段时间,是如何从亲人那里接受了科学知识的熏陶,如何在家庭氛围和学术氛围下逐渐对科学感兴趣。

二、本书像一本科普读物 作者在讲述自我科学启蒙的同时,穿插讲述了很多化学物理知识的启蒙科普知识,诸如化学元素周期表、铜、钨、铁…等化学元素混合后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诸如一些化学家、物理学家的人生轨迹和研究成果。 诸如一些科技成果和科学理论是如何发现、研究和取得成果突破的。 三、本书像一本家庭回忆录 作者在书中穿插了大量对家庭成员的回忆。 诸如对父母亲人思想想法见解的回忆,对成长环境、学习环境的回忆,对朋友的回忆,对亲人给予自己科学启蒙过程的回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 本书在讲解科学普及知识时候,讲解十分深入浅出、全面细致。

例如讲解居里夫人和门捷列夫的科学发现和人物生平时,不仅仅讲述了人物自身,也讲述了与人物同时期的其他化学家以及整个时代的化学理论发展。 作者在亲人那里学到了大量的科学知识,例如从母亲那里学会解剖,从舅舅那里学到了基本的化学知识,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基本的医学知识,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本书是一本很不错的自传回忆类作品,我们透过作者的生平轨迹,以及作者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透过作者家庭成员对科学和学识的专注,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体会到了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