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计算机网络(第6版)读后感摘抄

计算机网络(第6版)读后感摘抄

《计算机网络(第6版)》是一本由谢希仁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计算机网络(第6版)》读后感(一):非常适合自学,写的很好

学校课程教学使用的就是这本教材,写的真的非常好!

层次非常清晰,前两章可以大致浏览即可,重点是在 数据链路层 到 运输层。运输层的可靠传输协议, 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连接管理 都写的非常清晰易懂。

这本书好就好在非常适合自学,当时课程上跟老师学的一般般,就是说课堂上学的迷迷糊糊。。。

最后学期末空出了一个星期没课,我就利用那一个星期,彻彻底底把这本书的前五章(到运输层结束)全部自学了一遍,豁然开朗,原来计算机网络就是这样子的,有种打开了人通二脉的感觉,爽~~~

好书,推荐!!!

《计算机网络(第6版)》读后感(二):这样真的更好么?

读之前有看Computer Network也就是AST写的那本经典的前面部分,写的真真的够细致,甚至都开始罗嗦了,证明什么的一点点都没丢。这本吧,你给公式不给证明,你起码弄个Appendix啊?可是没有就是没有,美其名超出本书访问,不禁让我想起天朝西交编得一本英文版工数里的一句,This issue is out of the scope of this book。然后也有看Top-down approach那本,讲解的也很到位,而且做得比喻都很贴切,官网还有对比较难问题的讲解和演示,真的是业界良心。这本老觉得干巴巴的生硬的内容。总之作为一个初学者对它的感觉只能到这个程度。要不是期末复习没时间看那俩大厚书,真心是不会看这本,太硬了,吃不动。

《计算机网络(第6版)》读后感(三):这本书的一些考点(西南交通大学)

一、二章

1.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计算机网络: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连网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 按照某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 ,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互联网(internet):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组成的网络,即“网络的网络”。因特网(Internet):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由众多网络互相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作为规则,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和共享(资源、软件、硬件)

3.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第二阶段:组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传输技术:广播网、点对点网;按规模: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校园网(有的是个人域PAN);按因特网技术:Internet(因特网)、Intranet(互联网)、Extranet(外联网);按交换技术:线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信元交换网;按带宽:窄带网、宽带网(2Mbps)

按服务对象:公用网、私用网

5.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网络按照功能分成一系列的层次,每一层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协议,相邻层间通过层接口提供服务,服务通过服务原语来实现。比如,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用户之间端到端的信息传送,它利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来完成此功能。

6.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7.OSI/RM体系结构(开发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8.TCP/IP体系结构: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9.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传输比特,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道传输;数据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递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链路上传送帧(Frame);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吧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封装成分组(IP数据报,数据报)或包(packet)进行传送,此层的协议为IP(ICMP,ARP,RARP);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此层协议为TCP(传送报文段segment)、UDP(传送用户数据报);应用层:通过应用层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此层协议有HTTP、SMTP、FTP、Telnet、DNS,此层的数据单元为报文(messege)

10.一些概念: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间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是垂直的功能模块。服务原语:上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服务访问点SAP: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数据封装:将协议数据单元(PDU)封装在一组协议头和尾中的过程。带宽: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单位为比特每秒。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时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RRT往返时间:他表示从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所经历的时间。

11.主机在网络的边缘进行信息处理;路由器在网络的核心,按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交换分组

12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反应),时序(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第三章 物理层

1.物理层的任务:负责比特流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

2.几种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时分、频分、码分、波分复用

3.物理层的四大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 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4.通信的三要素:信源、信道、信宿

5.消息:包含特定含义的信息;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6.按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方式分类: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7.常用的编码方式:不归零码、归零码、曼切斯特编码、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8基本的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9.香农公式:C=Wlog2(1+S/N)

10.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11.两个重要的传输数率T1(1.544Mbps),E1(2.04Mbps)

12.报文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

13.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

14.时延的计算方法

15.综合布线系统六个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垂直主干线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

16.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曼切斯特编码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2.数据链路:数据传播的物理线路

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控制

4.帧同步方法:字节计数法(帧头存放一个域放置该帧的字节数);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界符法(使用特殊的ASCii 字符作为帧的起始和终止定界符);零比特插入法(使用一个特殊的比特模式作为帧的起始和结束标志);编码违例法(作为冗余码字作为帧的边界)

5.差错控制:CRC校验的原理以及计算

6.流量控制的两种协议:停等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及其工作原理

GO-BACK—N和选择重传的发送窗口大小

7.数据链路层协议

起止式异步通信规程

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

面向比特的同步协议

8.HDLC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帧格式定义、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9.Internet2个数据链路层协议:SLIP(串行线路网际协议),PPP(点对点协议)

第五章 数据链路层

1.局域网的组成:硬件:计算机(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网卡、连网设备、电缆及其附属设备;软件:NOS、驱动程序、通信协议、其他网络系统软件

2.CSMA协议的原理和分类,‘坚持’的含义

3.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碰撞窗口的大小(2倍传播时延),最小报文长度限制(报文发送时间远远小于碰撞窗口的大小)

4.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在局域网中被划分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5. 中继器/集线器(HUB):物理层,连接2个网段

网桥/交换机 :链路层,LAN之间的连接

路由器 : 物理层,网络之间的连接:LAN-WAN,WAN-WAN

网关 :传输层及以上,不同协议系统之间的连接

访问服务器:拨号上网

第六章 网络层

1.OSI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VC(虚电路),DG(数据报),而Internet只提供IP服务(数据报)

2.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三个协议:ARP/RARP、ICMP、IGMP

3.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本质、IP地址的长度、三类IP地址的区分

4.子网的划分:分配方法、地址掩码的确定、最多的子网数和主机数,及其它的数值范围、地址分配

5.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域内路由选择

6.ARP作用: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 RARP作用:将MAC地址转换为IP地址;DNS作用:将域名地址和IP地址相互转换;NAT作用:网络地址转换

7.自治系统:

8.Internet路由协议的分类:IGP(Interior Getway Protocol)、EGP(External Getway Protocol)、BGP(Border Getway Protocol)

9.IGP包含的协议:RIP、OSPF、HELLO、IGRP、EIGRP

10.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

11.距离矢量(DV)路由选择算法、链路状态(LS或SPF)路由选择算法

第七章 传输层

1.逆用/复逆用

2.UDP、TCP的报文格式:

3.连接管理: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释放连接

4.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协议的原理

5.拥塞控制

6.差错控制

第八章 应用层

1.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及各协议之间的配合工作过程

2.各种应用层协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