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枕繁花读后感锦集

一枕繁花读后感锦集

《一枕繁花》是一本由苏簌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10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枕繁花》读后感(一):不伦的爱

有些爱,即便是死亡也无法阻止; 有些爱,甚至能让伦理望而却步...

看过一些写不伦之恋的小说,某种角度上来说还是能够理解不伦之恋的,尤其是双胞胎直接的,确实是啊,除去将自己限制在道德、社会等界线内的,不把所谓的爱牵扯到爱情上面去,谁又能道得清这中间得情呢?

或许某些不承认罢了

至于该小说,为了爱而杀人真的是有点心惊了吧,只是归咎于是推理系列似乎就情有可原了,最后确实看到结局是无非是破坏了一种美感,不过这个也算是推理的结局了

总体来说还算是不赖的吧

《一枕繁花》读后感(二):逾越伦理,足够伤痛

我是在图书馆借的这本书,因为书名非常文艺吧。

看完后,心里感觉不太好。本来以为写大学生活的小说,却扯上了8年前的“阴谋”,一段离奇逾越伦理的爱情,一个接一个的死亡事件……就推理方面来说,作者还是挺不错的,这个故事铺展的这么顺畅。但是,“因爱杀人”?这种感觉不禁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冷飕飕的……就因为不让别人发现你们是双胞胎?在作者塑造这个男主人公的时候,能不能把他当正常人写?那么病态、孱弱、爱哭,除了自己的胞姐什么女人都入不了眼?

《一枕繁花》读后感(三):我就写一段

作者为了说明主人公的推理能力,在故事的前段安排一个小小的推理秀,这种桥段很常见吧,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秀本文主人公的推理能力的:

有人丢了钥匙?裴苏环视整个Fruit Juicy,终于将视线定格在了坐在角落的一个女人的身上,走过去,小声询问着是否对方。

“啊,真的,我太不小心了。”对方站起来连声道谢,裴苏笑笑说不客气,才又走了回去坐下。

“你怎么知道钥匙是她的?”秦冬在暴走的空档,抽时间问道。

“推理嘛……”裴苏咬咬吸管,一脸挑衅的看着柯宇鸿,而后者显然十分感兴趣的等待着她的分析,于是抓住了秦冬的手腕阻止她的暴走。

“第一,她的桌子上没有摆放饮料,就是说,她是在我们之后进来点东西的,而我们进来的时候地上没有钥匙,可见这个失主比我们后到,第二,她的手边摆放着一个袋子,是楼上La Vinne商场的购物袋,但是里面的东西却是用离这里距离很远的太平洋百货的包装纸,所以,只能说她是开车来的。”

“这就能证明她是开车的?我怎么一点都没看出来?”秦冬不解,“也许她去了两个商场呢,比如她在A商场买了一件很小的东西,就可以放在手袋里,把袋子用来装B商场的货物嘛。”

“嗯,第一,商场的购物袋都是有型号的,大小不同的货物一定不会用不相符的袋子盛放,第二,这两家商场距离远的要跨海,现在才上午,一般情况下不会这么快的逛完两家商场,第三,如果没有逛到两家商场,又怎么会随身带着另一个商场的购物袋呢?”裴苏胜利般笑起来,“所以说,她一定有一个可以放袋子的地方,比如……自己开来的车里。”。

是的,作者作为一个女性,一定从来没有做过带着A商场购物袋出门逛B商场的事。也一定没有碰到过点一杯咖啡半小时不上的事,当然也没有碰到过钥匙掉在地上不小心被人踢到脚边的事。这种小学生智商的推理真的能唬人么?

至于解答部分把意外当谋杀追查8年啦,什么制造爆炸就能顺便烧毁纸质资料啦,什么电话线+煤气泄漏制造爆炸这种中古但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桥段啦,什么被害人一会用周期表-4作为人物代号但是有时候又不-4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啦,什么大学校园里毫无保护地种了箭毒木这种植物啦,什么在车里喷点二甲苯就能100%保证驾驶人开车不开窗被毒死啦,还有全文从头到尾透露出的那种小时代一般奢侈品入门刊物的玛丽苏气息,尤其是谈到FCUK必称全名,我就不提了。

《一枕繁花》读后感(四):《一枕繁花》:旅行和花的离歌

深知身在情常在,前尘不共彩云飞。

看完苏簌的《一枕繁花》后,突然心情变得烦躁不安,那种神秘的许久不见的力量从心头涌上眉间。我努力让自己镇静,努力让自己细细回味苏簌带给我的惊奇,努力去解释一个关于旅行和花的故事。

当然,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复杂的思绪竟然让文中的线条模糊不清,逻辑与分析变成一片又一片的荼靡花瓣散落在周围,一时间竟然无法言语。困惑与无奈伴随心酸,久久回荡在盛满泪水的脑海里。

苏簌交代的整个故事已经不大重要,而这里想要讨论的是她细腻的文笔和婉约的情感。整部小说围绕着一对双胞胎姊弟进行,从学校到医院,从现在到过去。虽然在情节的安排上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在读起来会稍微显得不大自然,人称代词的突然转变也会令叙述语境突然异常,可是这些问题都丝毫没有影像到故事的进程。苏簌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写手,文采足够能让喜爱她文字的人流连不已。

整篇作品刻画情感的地方不胜枚举,比比皆是。从语言到动作,从心理刻画到面部表情无一不在流露着她笔下人物之间的情感。亲情和爱情的突然颠覆,让人无奈感到忧伤。这部关于爱情的谋杀故事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此。

苏簌下笔极细,通常在推理小说中。作家会在最容易被忽略或是显得自然的地方埋下他们所需要的伏笔。可是有心的读者往往会觉得这段文字的怪异或是不能理解,整个场景因为这些伏笔而变得神秘起来。虽然不能道明原因,可是这却给读者的心理做了不少暗示,它明显会降低读者在阅读到最后的冲击性。苏簌似乎伏笔不多,设置的悬念也并没有让人觉得非常扣人心悬,她的情节缓和温柔。但是不多不代表没有,我想说的是她的伏笔虽然少,可是却足够精。如果不细细品读主人公感情之间的变化,恐怕在真相浮出之前想要探究那些伏笔的意义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小说的结尾带给人的冲击和一般推理小说不尽相同,除了意外性还有情节酝酿出的情感崩溃。那段留到最后的夹带着命运的旅行和花演绎了一场最为宏大的结局。借助感情突破读者的心理,果然妙不可言。因为大篇幅的叙事和情感的积淀,因为读者先入为主的推理小说式阅读,因为那些漫不经心的伏笔,我们都很难想象情节的流变会让我们如此不习以为常。整部小说的最大精华就在于结尾的离歌,最荡气回肠的地方也在于此。

不过这部推理小说正如我先前所说,因为情节的过于缓和有着一些难以避免的失误,这里也一同一一点出。

如果将此文归类为推理小说的话(事实上,从文本的开始到结束也的确是按照推理小说的模式在叙述),究凶色彩显得平淡,作者在对于以悬念抓住读者的眼球这方面花费的笔墨显得太少或者是说不能以线索引人入胜。当然这个问题会出现的原因也是因为苏簌对小说人物的溺爱,以至于在安排情节上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虽然是这样,可是因为情节的缓慢有可能导致读者会错过最后的精彩,这不是很可惜吗?

另外,在诡计的设置上面没有能够让人感到创新和意外的地方。嗯,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压抑。因为苏簌在文本的最后那段精彩场面描写让整部小说的诡计都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如果看到了最后再来研究诡计和情节上的失误本身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只是如若能给苏簌今后创作文字带来一些帮助,我想还是有说的必要。诡计在《一枕繁花》中主要突出在两个地方:第一是动机上,这个是主线。一般追查动机的推理小说会在文章的最后以强硬的冲击力给读者以思维的混乱,从而得到莫名的震撼。这就要求文章在叙事的过程中掌握情节浮动的节奏,控制住叙事的张度以保证动机的不可能或者是难以理解。第二就是死亡方式上,因为情节的偏向,所以也没有必要做过多描述。

诚然,在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方面苏簌做的很成功。那些鲜活的人物因为苏簌的文笔而大放光芒,特别是对主人公的描写更是无微不至,细如牛毛。但是因为文中的人物过多(情节需要,其实本意应该是吊起读者的好奇心),所以在理顺关系和性格矛盾上有点简单。因为是写情,所以如若引发比亲情更大更多的矛盾会让文章更加精彩,不过到那个时候。这篇文章也不能单纯的叫做推理小说了。

最后我还想说说关于题目的总总,我的理解也许不能接近苏簌的思考范围,可是依然要做些尝试。繁花大概是交代的背景,交代一个能够去梦想的情境。细想写悲情的小说大多善于用余花,淡花,花谢等等,为何这里要用繁花呢?因为前面的枕字使然。枕是梦的支撑,是梦的基础,人生如梦如花,对于爱和美好用繁字概括不是更加唯美吗?并且如小说所现,伟大的感情在离歌中如梦散去,正如无奈的让繁花在手中流逝,淡雅的伤感因此四字得以明确。悲哉!痛哉!

睁眼,旅途空鸣;闭眼,繁花落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