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读后感100字

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读后感100字

《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是一本由(美)塔拉‧班奈特-戈尔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371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读后感(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现在的人很纠结,每天都在跟烦恼战斗。小时候学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明白人生哪里有那么多不如意。长大后才发现,工作、恋爱、人际关系、生活压力,很多事情让你纠结和烦恼。这本书的名字我很喜欢,烦恼有很多很多,有没有解药可以救你呢?作者提出了一个情感模式的概念,认为每个人的情绪背后都有一个固定的情感模式在作祟,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一旦你突破自己的思维习惯,想要解决这些情绪困扰就会容易很多。书里有大量的案例和具体方法,让我觉得很受益。八卦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情商》作者的妻子,两人一直在从事东西方哲学的整合研究,其实这本书就是心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读后感(二):《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排忧解惑做个快活人

每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总会或多或少地有着自己的烦恼。古代尚有剔去三千烦恼丝,坂依佛门,看破红尘,清心寡欲做和尚的解决方式。现代尚有寻找心理医生,开导疏通,排忧解惑的心理病人。可见烦恼从古至今伴随着凡世间的人们。

事实上,发现问题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到对应解决的办法。我们毕竟终是一界凡夫俗子。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总有着各式各样的烦恼让我们纠结不清。有些可以一笑了之;有些只能抑郁不已;有些亦是无可奈何;有些不得不感慨不已。因为失意,因为挫折,因为厄运,因为落魄,所以我们由此而烦恼。整天地哀叹,整天地抱怨,整天地颓废-----可是,所有的烦恼并不会因此而减轻你我的一丝忧愁。所有的哀叹只会增添更多的哀叹;所有的抱怨只会增添更多的抱怨。于是乎,你我会逐渐因烦恼而消沉;于是乎,你我会逐渐因烦恼而磨光了意志。

当看到《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一书,我不禁怦然心动。是啊!烦恼人人都有,本书的作者又是有着何种灵丹妙药为我们排忧解惑成为快活人呢?作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医生塔拉‧班奈特-戈尔曼通过心理分析的角度,向我们的读者揭示着隐藏在烦恼背后的神奇解药。那就是我们需要合理地掌握并控制好自我的情感模式,对症下药地寻求相应的烦恼解决办法。里面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把西方心理学与我们东方佛学的智慧融会贯通。推出了有关与合理利用我们人类自身的合理正念来解决有关烦恼上的问题。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妥善地处理好,掌握好,控制好自我的情绪。在思想上,这些手段类似于分散注意力法;在行动上,这些手段类似于瑜伽锻炼;在调节上,这些手段更类似于起到了中医学上的祛血化瘀之功效。

其实聪明人的我们都知晓,很多的烦恼完全是自找的。比如对别人的猜忌,对自己的挑剔。我们常常很自私,心胸不开阔,总以为命运不公平,总以为别人对自己过不去,总以为自己没救了。这些其实就是完完全全的自寻烦恼。生活中难免有不愉快的事情,有时又甚至会压得人们无法透过气来。那么,究竟如何摆脱呢?书中内容就是这样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需要看到真正的自己,发挥正念的力量。只有提升自我,才能让我们大家胸襟开阔地摆脱生活上和人际关系上的相关烦恼。一旦我们的心胸开阔,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发觉外面的世界其实很精彩,自己的天空更灿烂。所谓的烦恼,其实只不过是对自我个人的一大考验。但是,任何烦恼都有其对症下药的方子;任何烦恼都有其解决的方案。我们会发现雨后的彩虹更加的美丽;我们更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很美好。

总而言之,对于这样一名外国作者如此灵活运用中方佛学文化的知识,让我油然而生地产生敬佩;对于这样一名外国作者如此举一反三地向我们讲解烦恼的解决方案,让我情不自禁地开始活学活用地分析自我的烦恼和对应的策略;对于这样一个深入浅出的有关正念的分析,让我茅塞顿开般地得到感悟。

假如你也烦恼,那么就来读一读这本书吧!假如你身边的人有烦恼,那么也来读一读这本书吧!相信你或是你身边的人都可以从中体会并找到真正解决烦恼,享受心灵放飞的那一刻幸福。

《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读后感(三):试着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解药

“烦”已然成为当下生活中无法剥离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中国人,这种感觉尤为强烈,面对烦恼很多人通常只是采取简单的心理自我调适的方式化解掉,而往往缺乏对烦恼本身的深刻认知。比如倾向于实在地去解决某个问题以化解矛盾,或者选择用时间来冲刷烦恼所带给人的消极心理体验,或者默默忍受烦恼所带来的伤痛,更有甚者直接选择逃避烦恼。但烦恼又岂是你能逃得了的?

在《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一书中,作者借助于真实典型的案例,具体讲述了如何运用佛教中的“正念”进行心理治疗。通过对于正念的长久锻炼和修行,能够行之有效地解决烦恼,将烦恼所带来的痛苦和伤害规避至最低限度。

什么是正念?作者认为,只有透过正念才能看清真实的自己。正念是一种精神训练方法,一种重新认识自我的有效路径。通过正念能够冲破现象界的束缚,使对事物的认识上升到本体界的境界中,而不是执着于惯常思维所行成的粗浅认识。正念对于扩展意识的范围,提高认识的境界具有重大意义。简要言之,正念就是教你如何正视烦恼,接纳烦恼,进而借助“心理图式”化解情绪,去除烦恼。

佛教云人生八苦,只有通过宗教修行才能最终摆脱苦恼到达涅槃境界。世间烦恼千千万,但是每一种烦恼都相应地对应了一种心理状态,因此如何培养抵御烦恼的精神状态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不管你信佛与否,正念这种修行方式都可用于化解烦恼。对应八万四千种烦恼的万能解药正是培养自我的正念意识。

心理图式从本质上讲,是一套抵御烦恼的策略。尽管这套策略只是理论模型,未必适合于每个个体,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体,但是通过对心理图式的了解从中总还是能找到化解烦恼的良方。根据对童年生活经历与后天成长经历的考察,可将心理图示具体划分为十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如遗弃图式的核心内容是“总是害怕别人会离开我们,使我们变成孤身一人”,这多是缘于童年时期被遗弃的真实经历或是因为父母感情不稳定等造成的象征性遗弃,恐惧和痛苦是典型的心理特征。在现实层面上,处在恋爱关系中的双方,一方毫无理由地对另一方是否忠诚于爱情的无端质疑就是这种遗弃图式在起着作用,这种质疑和猜忌最终会导致歇斯底里式的敏感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于完美主义图式的界定,细细读来,尤为精彩。相信大家童年时期都会有这种经历,那就是即便你做得再好,如考试成绩与以往相比进步已经很大了,但是当你恰巧遇到追求完美主义者的父母时,你所获得的荣誉在他们面前顷刻间就瓦解而不复存在了。你原本期望得到的赞许和肯定变成了不满,甚至是无视,最终你得到的只有挫败感和失落感。这种经历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你始终以完美主义的标准要求自己,直至自己筋疲力尽,陷入对功名利禄的苦苦追逐中不能自拔。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获得他人的肯定,也只有在他人的肯定中你才能获得自我肯定。一些人甚至会走向另外的一种极端,那就是不仅仅用完美主义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而是去衡量周围任何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看不足,挑毛病,甚至无缘无故地批评和指责别人,更为可怕的是,“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批评是正确和恰如其分的。”

如此看来,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对人一生性格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要想破除这种病态扭曲的心理状态,只能依靠正念的力量,以一颗平常心,放低些标准,把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转移到对生活的品味和享受上,停一停脚步,等等我们的灵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