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茶花女读后感摘抄

茶花女读后感摘抄

《茶花女》是一本由小仲马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的238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1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花女》读后感(一):爱情悲剧

最初接触到这部小说是朋友推荐,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的,因为一开始朋友说是关于妓女的爱情故事,我还有点抵触,但看了之后觉得玛格丽特的遭遇很是让人同情,为了生存,开始了卖笑生涯,但当遇到了一份真挚的感情之后,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得渴望,她决定与这个人厮守终身,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能在一起,玛格丽特也因为肺病离开了人世。

《茶花女》读后感(二):妓女的爱情

电视剧看多了的我,觉得剧情有点俗套。父亲阻止两个人相爱,为了家族的声誉更为了妹妹的未来。父辈的思想跟我们的思想总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那些可笑流言蜚语总是比儿女的幸福更重要。看着玛格丽特最后的日记想象着日子过得该多艰辛啊,那些生前的情夫有几个是真心的,真是可怕。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情妇这状态我表示好无语,为什么社会是如此超酷。为什么爱情总要败给现实?突然想起那句话,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玛格丽特没错,阿尔芒没错,父亲也没错,错就错在那个社会……跟现在没什么不同。。。

《茶花女》读后感(三):真的是社会的迫害?

我们可以看到故事中的人物对于拥有一个情人是不介意的,即便是阿芒的父亲也是认为这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是社会上(尤其是贵族阶级)并不容忍娶一个妓女为妻这一现实。

所以最后的阿芒和玛格丽特注定要分开,因为他们并不属于同一个世界,注定会因为这个社会的固有属性而分离,所以看到最后玛格丽特与阿芒决绝的时候,我既伤感却又无奈。

就像阿芒的妹妹要嫁人,但是婿方需要他们家世清白,而与一个妓女在一起正是家世不清白的体现,所以才有了阿芒父亲劝玛格丽特与阿芒分开的故事。

电影中曾经有这样一个片段:玛格丽特一个人从马车下来,做到位置上,有许多贵族争先上前为她点烟,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她掐掉烟头(她有严重的肺病)。

无论是老公爵,还是那些数不清的贵族,都将其作为一个物品,没有谁愿意在她得病的时候守在她身边,或许这正是茶花女悲剧的原因。

她死的时候一直念着的是阿芒的名字,两人无法在一起是社会的原因,正是这大多数人的规则最后酿成了这爱情悲剧,可悲,可怜,可惜!

茶花女玛格丽特,无可否认她是一位值得可惜之人,这无情的规则真是让人唾弃,但想来,现在的社会不也是多数人的规则,少数人说话的舞台至今尚未稳固。

《茶花女》读后感(四):《茶花女》

讲述的是青年男子阿芒对烟花女子玛格丽特一见钟情,抛弃世俗偏见,用真心和行动赢得了玛格丽特的爱。这种炽烈的爱燃烧着彼此,但有因为误会而彼此伤害。玛格丽特为爱情变卖自己的马车,首饰等等,告别过去奢华的生活,牺牲了一切可以一切的东西,但是最后因为世俗的偏见,为了不影响爱人,玛格丽特忍痛离开了阿芒。

书中不管是男主对女主的爱,还是女主对男主的爱,都是相当感人的。他们的爱情被当时世俗的偏见所破坏,最后不得不成为悲剧。能将爱情描述得如此深刻,我想作者一定是有過類似的经历。当然读完之后了解小仲马,这也确实由他的经历而改编而成的。

经典语录:

1. 当天主允许被一个烟花女子所爱,这种爱情起初好像是对她的一种宽恕,然而到头来几乎总是变成了对她的惩罚。

PS: 阿芒的爱,是玛格丽特生活中的慰藉,但是也正因为这份爱情,她最后不得不以做贱自己的身体以逃避精神上的痛苦。

2. 女人有时候能容忍别人在爱情上欺骗她们,但却绝不允许别人伤害她们的自尊心。

PS: 这是在阿芒因为误会而报复侮辱她给她带来相当大的伤害。

3. 我们有时候迫不得已牺牲自己的身体来换取灵魂上的满足,但到头来,当这中满足也失掉了的时候,那我们就会更加痛苦不堪了。

4. .当人们没有什么值得爱的时候,那些东西才是值钱的;可是当人们相爱的时候,它们就变得分文不值。

5. 真正的爱情总是使人变好,不管激发这种爱情的女人是谁

6. 一定是我们前世作孽多端,要不就是我们来生定要享受莫大的幸福,所以天主才让我们今生都受尽种种哀伤和磨难。

《茶花女》读后感(五):哪个社会不吃人

作为中国第一本翻译的外国小说,《茶花女》所描述的悲剧动人心魄。我们的文化里曾经见惯了才子佳人,见惯了门当户对,当看到一本书长篇累牍地描写浪漫主义色彩的浓烈深厚的爱情,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浪荡公子和一个是烟花女子这样的平凡人,对文学创作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小仲马继承了自己父亲的天赋。大仲马产量颇丰,但以通俗小说出名,在事件描述、场景的铺陈描写上笔力深厚。小仲马的这篇不朽之作,情节甚至都并不曲折复杂,但其对于玛格丽特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现了这个女子的动人光辉。如同鲁迅所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一个高尚的女子因命运所迫流落风尘,遇到一个真心爱她的人后本想和过去一刀两断,后来却不得不为了所爱的人的家庭而牺牲自己的幸福,最终在凄苦中死去。这样的故事是对于陷于不幸生活的平凡人的讴歌,矛头直指社会对每个人所施加的规则。

小仲马写出这篇让他声名斐然的小说一大原因也是自己对小说中生活的深刻体会。小仲马是大仲马的私生子,幼年时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大仲马又把他接回身边抛弃了他的母亲。他在父亲的身边受到上流社会骄奢淫逸的影响,正是书中阿芒·杜瓦多情、冲动、软弱的原型。而书中的玛格丽特,也取材与当时巴黎名动一时的名媛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这位姑娘从小生活贫穷坎坷,后来因天生丽质成为巴黎贵族公子哥追逐的对象,并靠着出色的交际手腕进入上流社会。与通常的依靠美貌成为情妇换取奢华生活的女人不同的是,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后来改名玛丽·杜普莱西)酷爱读书,在文学、音乐、美术方面均有涉猎,自然也吸引到了小仲马。小仲马在剧院初次见到阿尔丰西娜,登门拜访遇到她在咯血,送出了自己的关怀,让阿尔丰西娜十分感动。小仲马与其保持了情人关系一段时间,但因为阿尔丰西娜不得不同时和其他人交往以维持自己的舒适生活,小仲马不堪忍受只得分手。分手不久他在外地之时听到了阿尔丰西娜的死讯,回来之后便闭门创作出这篇《茶花女》。

在《茶花女》里小仲马显然是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把玛格丽特描绘成了一个纯洁完美的形象。玛格丽特不但想与过去一刀两断,愿意放弃过去浮华的生活,还偷偷变卖自己的东西还债不愿意花自己情人的钱。而玛格丽特浮华的生活中充斥着看戏、游乐和宴饮,也被小仲马解读为希望早点结束痛苦的人生。阿尔丰西娜无疑要现实得多,她明白在小仲马上可以寄托自己的感情,却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至于是不是出卖肉体换取社会地位是正确的,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就说“当你觉得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切记,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秉有的条件。”

《高老头》中这样描述社会规则:“拉斯蒂涅先生,你得以牙还牙对付这个社会。你想成功吗?我帮你。……你越没有心肝,越高升得快。你得不留情的打击人家,叫人家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他们骑得精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小仲马的批判方式和巴尔扎克相反,他更多地想通过一种基督式的善良和爱,体现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不由己造成的不幸。如果玛格丽特不是因为贫穷,那也不至于流落风尘。即使她并不随便接受每一个追求者,有着良好的教养和高尚的内心,仍然不能改变别人的偏见与侮辱。而阿芒的父亲如果不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名誉,为了儿子和女儿的前途,他也不需要如此对玛格丽特苦苦恳求。

鲁迅写《狂人日记》,说看书在字里行间看见吃人两个字。然而哪个社会不吃人。奴隶社会吃人了,封建社会吃人了,资本主义社会也还是一样的吃人。自由始终是每个人的追求。只要雨果在《悲惨世界》序言中提出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存在一天,讨论人的自由的问题恐怕就不会过时。也许有一天人能够物质极大丰裕,人和人之间社会关系淡漠,不需要牺牲一部分自己的权利以求在集体中换取物质报酬的时候,人才算是自由了。这便是老子所描述的“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要义吧。

我自己的公众号子夜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