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多重宇宙读后感摘抄

多重宇宙读后感摘抄

《多重宇宙》是一本由[德]托比阿斯·胡阿特 / 马克斯·劳讷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多重宇宙》读后感(一):现在买不到

在书店花了半小时翻阅,从后到前,生命,真的很美妙诶!西方启蒙运动,是我看过最让人心潮澎湃的烟火,让人变得美丽,让生命变得异彩。这本书,虽然用文字在描述着浩瀚的宇宙世界,不也是我们现在用文字来描述云诡波谲的历史进程嘛,只是宇宙更平等有爱,历史更残酷吃人。不推荐,其实很枯燥,别被文字诱惑。还觉得自己有想象力的孩子,可以尝试翻阅。(本人三度光临那家书社却没有买下,主要是太贵了)

《多重宇宙》读后感(二):杂记

外星人对我们不感兴趣,就像面对高速路旁的小蚂蚁一样?

当我们打开盒子观察微粒子时,我们就处于一个偶然态了。

既然元素类型恒定,那么组合结果必然有限,也就是说有和我们一样的世界。

多重宇宙挑战着我们对无限的恐惧和唯我独尊的心

空间本身也在膨胀,可“无中生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宇宙是这样的恰恰是因为它是“我们的”?

《多重宇宙》读后感(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地球的环境如此得天独厚,因此孕育出生命,最终有了我们人类,以至于我们长久以来一直认为我们是神的子民。但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并不是唯一的幸运儿,甚至你都不是唯一的你时,你会怎么想?这本书就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也许让人觉得脑洞大开的观点——多重宇宙,我们的宇宙也许并不是唯一的,很有可能还有其他的宇宙存在,甚至在某个宇宙中还有你的“貌合神似者”。“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老的这首诗虽然原意不是写多重宇宙,但却与第三级的多重宇宙不谋而合——在这个宇宙中的你也许在其他宇宙中是另一个样子,甚至已经不存在了。可是其他宇宙究竟在那?我们是否能够进入到其他宇宙?很多的谜团还未解决。即便是多重宇宙的形式现在也没有定论,究竟是大爆炸之后产生了无数个泡泡式的宇宙还是不断分裂的宇宙,亦或是抽象的多重宇宙?

这本小小的书里讨论了一个很宏大的世界,不仅仅是空间上的,也是思想上的。这不仅仅是关于宇宙学、量子物理或者超弦理论,还有很多哲学思辨的内容。究竟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吗,还是说仅仅只是某个高度文明模拟出来的虚拟世界?

书里也有大量关于宇宙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对“薛定谔的猫”或者“量子睡美人”之类的解释与思考,这小书承载的内容如此之多让人吃惊。虽然最后我们还是无法知道是否存在多重宇宙,但是这一本科普入门+哲学思考的小书已经足够好了。

《多重宇宙》读后感(四):一场令人激动的思想之旅

两位作者在后记中说:我们是否真的生活在多重宇宙中,我们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即使没有获得明确答案,即使在未来的某一天物理学家证实了这个想法根本就是错的,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个想法本身就很有趣。

是的,这么有趣的科普书,读的过程足够愉悦,至于对错,留给岁月一个彩蛋,也是不错的。

整本书一共十四个章节,从哥白尼革命讲起,将宇宙学的发展脉络呈现出来。顺着文字,读到了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人类世界观一次次重要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腥风血雨。

随着宇宙观的逐步更新,多重宇宙也有多种思想体现在文学作品当中。物理学的几次重要变革是滋生多重宇宙思想的土壤,尤其是量子物理学。

持多重宇宙世界观的理论家们寄希望于推断间接证据的过程,因为“证明平行宇宙的证据不是对技术的挑战。就是用上所有时代中最好的望远镜,也不可能看到我们的邻居世界。一束光线无法从一个世界抵达下一个世界。”

在现代科学当中普遍认为:宇宙的命运和每一个人的命运唇齿相依。因此,多重宇宙理论也触发了有关多重宇宙中生命意义的讨论,涉及到法律,伦理等方面。

科学与宗教之间总是有牵扯不断地关联。多重宇宙理论自然也引发了一个问题:上帝在哪里?

读完整本书,虽然我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但是随着科学家们一起进行了一场思想之旅,开拓了眼界,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了进一步想要了解的好奇之心。

在我看来,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与世界关系的过程。

双脚到不了的茫茫宇宙,思想可以乘着时空穿梭机,来一次漫游。真好。

《多重宇宙》读后感(五):多重宇宙存在吗?

多重宇宙存在吗?(刘荻)

2011-05-02

读了三联书店出版的托比阿斯•胡阿特和马克斯•劳讷合著的《多重宇宙》一书后,对多重宇宙的存在表示更加怀疑了……

笔者一点都不怀疑:多重宇宙存在于人们的幻想和梦中,也存在于人们的谈论和小说、电影及电子游戏等文化产品中;但是多重宇宙是否存在于科学家们所研究的物理空间中?

去年几个朋友曾经在推特上讨论: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最想问它什么问题。有人说最想问的问题就是多重宇宙是否存在。而笔者的观点是:多重宇宙是否存在并不是个好问题,因为无论对方回答“存在”还是“不存在”,你都得不到多少信息。真正应该问的是关于多重宇宙的解释:什么是多重宇宙?在什么情况下我会认为多重宇宙是存在的?

《多重宇宙》一书告诉我们,多重宇宙是对量子力学或者弦理论的一种解释,用来代替量子力学中的哥本哈根解释或弦理论中的人择原理。根据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一只猫可以处于介于死猫和活猫之间的叠加态(薛定鄂的猫徉谬),这令人迷惑不解。而根据多重宇宙解释,同时存在多个宇宙,一些宇宙中的猫死了,另一些宇宙中的猫还活着。另一方面,弦理论的数学方程式能够计算出的解有10的500次方个,有些人认为这意味着我们的宇宙存在的可能性是10的500次方分之一,几乎可以用来论证上帝的存在。而根据多重宇宙解释,所有10的500次方(甚至还有可能更多)种不同的宇宙都是存在的,所以我们的宇宙存在也不是什么希奇之事。

笔者虽然不是物理学研究者,但根据笔者的理解,无论是量子力学还是弦理论,都是人类为解释物理现象而建立的理论模型,而且从理论上说,根据同样的现象能够建立起无数个自恰的理论模型(有关这个问题,可以参见蓝绿-绿蓝悖论)。因此我们还需要有其他一些标准来检验所有这些可能的理论模型,例如,要在所有可能的理论模型中选择最简单的一种(奥卡姆剃刀);更重要的是,理论模型要可证伪,不仅要能够解释现有的所有实验数据,而且要拿出只有自己的模型能解释而其他模型都不能解释的新的实验数据。

多重宇宙假说与已知现象现象不矛盾,也不存在内部矛盾,但是不能证伪。如果仅仅满足前面两个条件我们就认为多重宇宙真实存在于物理世界的话,那么恐怕我们就不得不认为我们所异想天开出来的一切自恰且不与已知现象相矛盾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于物理世界的。例如,蓝绿-绿蓝语是真实存在的,飞天意面大神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这样的东西无穷无尽,数不胜数。而且也确实有多重宇宙的拥护者认为,凡是数学上真实的东西在物理学上也是真实的,凡是不存在逻辑矛盾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换句话说,凡是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的东西也就存在于现实中,主观世界与物理世界毫无区别。

如果这样的话,科学就变得与纯粹的哲学思辩、数学推理和科幻小说毫无区别。科学的特征就是不满足于纯粹的思辩,而是要从经验中获取知识。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就是猜想与反驳;哲学和科幻在科学研究上的功能之一,大概就是提供猜想,供反驳用。但是仅仅提供猜想,哪怕后来被证明为正确的猜想,也不能使哲学和科幻成为科学。事实上,科学中的猜想可以有各种来源,除了哲学和科幻,宗教、神话甚至梦境都可以成为猜想的来源。外行会津津乐道于科学家们今天所发现的真理是某位哲学家或者古代圣贤在几百甚至几千年前就正确预见到了的。但科学家们知道,仅仅猜想正确并不就是科学,更重要的是使用科学方法对猜想加以检验。这就要求猜想具有可证伪性,不可证伪的猜想无法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如果纯粹的思辩能够成为科学,科学就回到了亚里士多德时代。

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最科学”,或者使用数学最多的学科“最科学”,而多重宇宙假说既然是从数学方程式中推导出来的,那就一定是科学。但是数学本身并不是科学,使用数学也不能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数学在科学中的功能就是发明各种自恰的形式系统,来为科学提供工具。但是数学并不保证自己的工具一定能够为科学所用——科学需要自己到数学的工具箱中挑挑拣拣,寻找合适的工具——也不保证使用数学工具的一定是科学。

在目前的条件下,多重宇宙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恐怕就像上帝是否存在一样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首先,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可证伪的问题明天或许就可以找到检验的方法。我们可以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希望科学的发展能够解决这个难题。而如果这个问题真的永远无法解决(笔者对此表示怀疑),那么恐怕我们也只好承认:科学只解决用科学方法能够解决的问题,某些具有终极性宗教性的问题不在科学研究的范围之内。就像康德所说,我们所能研究的只是现象的世界,“物自身”是我们永远无法探知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