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如病毒,喜欢潜伏读后感精选

爱如病毒,喜欢潜伏读后感精选

《爱如病毒,喜欢潜伏》是一本由韩浩月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86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如病毒,喜欢潜伏》读后感(一):爱之深体验

这是我读的韩皓月的第二本书,文字细腻缱绻。

寂寞是没有温度、无色无味的,因为它像空气,所以有人时刻能感受到它,却不能形容出它是什么样子。

身处盛世有很多好处,比如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奢华景象不断为人们制造着感官上的满足,但如果盛世不能给人的心灵提供丰沛的滋养,那么也必然损伤人在情感上的完整与饱满。而在乱世,爱情反而回归其本色——发生时的盲目,爱上时的勇敢,遭遇挫折后的坚韧,选择后的坚持。回顾那些有关爱情的世界名著与经典电影,故事背景十有七八被设置在乱世。乱世出英雄,乱世亦出真情,乱世首先恢复了人的本来面目,让人变得更加真实与直接,所以,发生于乱世之爱,没有时间来权衡利弊,也没有周边人等可供对比,慌乱中抓着一双手,那就是他了,从此天涯海角再不放开。

如何掌握在爱情里的投入度,对男人来讲,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有一个原则是:可以投入的去爱,但不能把爱当作毕生的事业,爱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真诚。

初恋早已贬值了,因为在快餐时代,它来的太早太容易,结束的又太快太利落。它和小人书、老电影一样,一道沦为一干中年人怀旧的对象。爱情到最后,原来考验的并非曾经的美好,而是现在面对的邪恶,归根结底,考验的是人本性中的敦厚和善良。大多数男人都是“葬送”在一个品格美好的女人手中的,这样的女人,可以忍受爱情的消失和生活的乏味平淡。

爱情在它开始的时候,通常都有在云端的感觉,晕眩,四周一片明亮的空白,脚步踩在虚空之上,不知身处何地,不知自己为何人。爱情在情到深处浓烈时,亦有在云端的意味,只是这时,晕眩感已经少了很多,而多了些携手看云、风轻云淡的畅快与恣意。过了这个时候,爱情的发展线路走向,大概就和飞机降落的轨迹差不多了,要么平缓下降,要么急速下降,

在爱情中是没有真相的,就像爱情没有对错一样,想在爱情中寻找百分百准确的答案,从产生这个念头开始,你就缀入了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

10月27日上午

《爱如病毒,喜欢潜伏》读后感(二):男情感作家可贵在哪里?

做菜好的是男厨师,做衣服好的是男裁缝,那么写字的呢,肯定也是男作家,这从诺贝尔文学奖历年来的获得者名单就看得出来。

但有一个领域,一直是男作家的禁区,那就是近年来流行的情感写作。这里说的此情感写作非彼情感写作,专指那些为红尘男女答疑解惑的男作家们,代表作者前有连岳,后有曾子航,现在评论人韩浩月也加入了这个队伍,出版了一本《爱如病毒,喜欢潜伏》。

冯小刚导演在推荐语中这样写到——关于“爱是什么”这个问题,古今中外的答案千种万种、交织如麻本来就很混乱了,现在韩浩月又给添了一条“爱如病毒”,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希望读者去书中亲自验证。那么,韩浩月何德何能,敢给爱情下定义?

其实,给爱情下定义是每个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拥有的权利,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人个眼中就有一千种爱情观点。幸福的爱情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爱情各有各的不幸。关于爱如病毒这个比喻,我猜这差不多是作者在经历非典、H1N1之后才得到的一个概念。

爱与咳嗽一样不能掩饰,被爱情这种病毒侵蚀的人,自然会暴露在众人目光下袒露无疑。我们形容一个坠入爱河中的人常说“病得不轻”,因何有病?自然是因为爱情这种病毒在其体内发作、折腾。而情感作家的作用就是,帮助这些难得清醒的恋人们清醒一下,别高兴过头、乐极生悲。

我读这些男情感作家文章的一个大概印象是:他们都挺厚道的。有的还挺诗意、浪漫,比如蔡康永。说他们厚道是因为,男情感作家看待爱情问题虽然可能不那么深刻和尖锐,但却比较有包容心,他们的文章也有讥讽的意味,但却因为表达上的幽默而并不显得那么刺耳。可能男人这种动物天生不相信爱情,所以他们的文字也因而多了些豁达。女读者看了女情感作家的文章会更抓狂,看了男情感作家的文章,也许会释然。

这就是男情感作家的可贵之处。他们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大多数时候会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犀利地批判男性,温和地劝慰女性。韩浩月认为这其实还是男人的大男子主义心理在作祟,我深以为然。如果不这样讨好女读者,恐怕他们的书也卖不出去几本。

男情感作家在今后,或会大批评出现,因为男男女女们的情感问题日趋增加,女情感作家明显不够用了。男人们进入情感写作领域是个好事,毕竟他们看待婚姻、家庭与爱情的视角有不少新鲜之处。如果从他们的文字中读到“责任”二字,那则善大莫焉,对于稳定各种情感关系,有着不小的帮助。

《爱如病毒,喜欢潜伏》读后感(三):“老男人”的爱情段子

身边有个三十多岁的伪中年男听到别人叫他“老男人”,兴高采烈的劲儿就别提了。换成女人只定不成,说不上还得郁闷几天。稍老的女人,要穿些暖色调衣物,要脸上刮点大白,把年龄躲躲闪闪掖在身后,恐怕别人知道年龄。相比之下,男人就是有性别优势,连老都老的大张旗鼓,理直气壮,有滋有味,活色生香,男人天生不为外表而活,人家追求的是品位与智慧,连谈情说爱都这样。

非正式情感作家、70后的韩浩月最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也是“老男人”,还出了本《爱如病毒,喜欢潜伏》,写了写“老男人”对天下最感性的事儿的理性思考。

情感作品这类玩意儿,不太好写,太郎情妾意你侬我侬便整庸俗了,如果太条条框框引经据典又成心理生理讲座,最近又特流行“老男人”谈情说爱,某本畅销书系列,已经把说爱出到第四部,在这样的情形下,做为时评人和影评人的韩浩月却玩出了新花样,他把谈情说爱写的像轻松风趣的段子,又埋藏着睿智辛辣。“把日子过成段子”,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话,都道人生苦短,那为何不找找轻松的段子来消磨一下。

爱情是天下饮食男女共同的难题,几乎没有人不被它折磨过。它让人爱恨交加,晕晕乎乎,而穿梭在爱情的段子中,却让人在品尝爱情的味道同时,又能躲闪腾挪,气定神闲,一切爱的伤害随风而去。这本书共分成《爱情21问》、《爱之深体验》、《男女二重唱》、《午夜电影院》四个大段子,细化开来,又由若干个小段子组成,段子无处不在,这种写作方式正是韩浩月的文字的特点,理智细腻清新轻盈。韩浩月的眼光独到,视角独特。比如,谈情诗能和老歌德联系上,谈暗恋能和《潜伏》联系上,谈爱情体验能和《在云端》联系上,看电影都能剥离出若干的爱情元素。当被爱情彻底整懵圈的时候,能听他举重若轻地娓娓而谈,平复一下心绪未曾不可,而对爱情大彻大悟得道成仙之人,看到他书中似曾相识却口不能言的道理,莞尔一笑,如故友相逢一泯江湖恩仇,乏味的生活便有了暖洋洋质感十足的温度。

当然,这本书内敛含蓄绵里藏针,就是倚仗着韩浩月作为“老男人”的优势。人过三十,大多人的心态都会撇去轻浮,随着岁月慢慢沉淀下来,冷静而成熟,特别是对作为理性动物的男人来说,有着天生的剥茧抽丝、善解人意的优势。

“从一个有文学气质的多情少年,转化为一个乏味无趣的冷静中年,挺残忍的。可这是男人成长的过程。听男人谈爱情,可以当作听笑话,虽然有老男人恋爱如老房子失火一说,但要相信,那只是传说”,韩浩月曾对自己的这本书这样描述过。“老男人”的爱情观就是这样,从前一根筋成长为现在的两头堵了,狡猾。

《爱如病毒,喜欢潜伏》读后感(四):有爱说不出是人生的最大悲剧

谈韩浩月首先不是谈情感,因为早就习惯了作为文化评论家的韩浩月,在那些犀利的文字背后,却隐藏着一颗柔软的心,这次,看他谈情说爱,也是别开生面。看男作家谈感情,似乎偏理想一些,即便是八卦,也是浅尝即止那种,不够过瘾,不像王小柔那样把日子过成段子,也不像朱映晓那般的尖锐,总的来说,好玩是好玩,但却失却了感性,于是,再美妙的故事可能就少一些折扣。读韩浩月的《爱如病毒,喜欢潜伏》,才恍然知道,他对情感也是有敏锐地发现,时不时来几句段子下酒,谈兴正浓,却忽地断了线,不由得令人心底想起点什么,对,那是惆怅。

但韩浩月所谈情感依然是性情文字。不华丽,不造作,更不会做沉思状,以此招徕读者(女作家大概会被误以为卖弄风情吧)。话虽然这么说,他所谈论的底线当然是传统的认知,不会出格到哪儿去,哪怕是信马由缰,也能立刻收回来,在短短的文章中纵横江湖一般,即便是段子,在他的眼里仅仅只是段子,不刻意做高深,也不低俗,让你看到一个有着利索劲的男子,不拖泥带水。但他不会猛然跳出来一句格言警句把人吓死,看上去依然温文尔雅,简直是现代社会中的绅士。

当然,这爱情嘛,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简单地说,就是小范围地谈情说爱。这话中听,韩浩月却将它解释为病毒,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潜伏,时不时会跑出来,窥视另外一个空间,在那里,缺乏爱情的人是容易寂寞的。但爱情层面的博爱主义,其实还是无需多担心的,摊薄了的爱,再怎么博大也顶多像层沙,禁不起风吹去。诸如此类对爱的审察,似乎印证了韩浩月的说法:爱还真是一种毒,可多数人偏偏就喜欢以身试毒。为什么会这样,到底芸芸众生中喜欢寂寞到极致的人是少数。

在韩浩月看来,男人到了35岁,大多不谈爱,之所以不谈,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氛围和合适的对象而已。看看周围聚集起的男人,差不多都是酒酣耳热之际才会表现出些许性情来,平时那个严肃劲让你担心单调地过一辈子也算特色吧。这么说,应该是中国男人到了这样的年纪早被生活压得透不过气来,爱情不是消费品,因而奢侈,谈谈情,说说爱,那是生活之外、了不起的事情。

有时候,有爱说不出来不能说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原本有幸福的生活可以分享,但拘谨的中国男人总觉得感情这回事还是一个人品味的好。一旦放到大众的眼里去观察,可能就使爱情变了味。内敛、紧张,这时候,如果几个人能在一起喝喝下午茶、聊聊天,也够好。毕竟对感情,不管是付出还是获得,总是离我们最近的幸福了。

《爱如病毒,喜欢潜伏》读后感(五):读韩浩月新著《爱如病毒 喜欢潜伏》

就如农民已不再在意沾在裤脚上的泥巴一样。毫无羞赦地再次谈论爱情,是一个男人走向的成熟标志之一。一个成熟的农民,不会因为裤脚上曾经的泥巴印记而不安。一个成熟的男人,会敞开胸怀面对自己“荒唐”的过去,会出于责任去主动分享关于爱情的“有所得”。

韩浩月的新著《爱如病毒 喜欢潜伏》,就是这样一本“老男人谈爱”的书。经过了岁月的洗练,经过了智者的扬弃静思,老男人关于爱的 “有所得”,可能更接近于爱的规律与本质。如果你还迷茫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红尘之中,读一读这样的“有所得”,或许会顿时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爱是独特的,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关于爱的体验,就会有一千个关于爱的定义,所以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体裁。当然,这一切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真实的哈姆雷特却只有一个。我们真正被韩浩月所折服的,恰恰是在他钢忍、韵婉的文字下,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天然的爱之体验,恰如其喻的爱如病毒和岁月无法拂去的关于爱的痛感。

这么说似乎有些大而无当。就连韩浩月自己,也在《后记》中说:“老男人谈爱属于病得不轻”。《爱如病毒喜欢潜伏》拉里拉杂,包括“爱情21问”、“爱之深体验”、“午夜电影院”、“男女二重唱”四个部分,好几十篇文章组成。这不是韩浩月的错,因为这个浮躁功利的快节奏时代,迫使我们无法成为一个严肃的、系统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哲人。意识流化、碎片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写作者的通病,作为专栏作家的韩浩月,当然也不例外。

不过,就如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我仍然偷偷地认为韩浩月或者还是有着系统的思考的。因为他所有的文字,都是在讲爱的体验。女人忘不了男人写给自己的情诗,可男人很少记得他们曾写过什么情诗;寂寞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爱比不爱更寂寞;爱情之所以快乐,只是因为“心有所属”;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便是与你一起慢慢变老,但真理却是再慢慢变老中真正懂得什么是爱……

我武断地认为,韩浩月曾经是一个爱情的受伤者——多么美好、多么旖旎的爱情,他都能读出痛感。一部《潜伏》的谍战剧,他居然想到了“爱如病毒”的妙语来形容那种所求不得的爱。读《暮光之城》,他用“死亡让爱情拥有极致的浪漫”让人难以摆脱恐怖中的凄美。意境那么优美的《蜜蜂的秘密生活》,他竟然看出了爱的真谛是宽恕和救赎……

这一定是切肤之感,只有那些滚滚红尘中的过来人,才能够将大多数人“只能意会”的体验言传地这么透彻。因为透彻,所以没有羞涩。男人们,可以记住:《姑娘们都喜欢纯情的流氓》、《男人一温情,世界就发烧》、《爱她就留一间房给她》……女人们,可以记住:《沉默的男人适合做情人》、《不要相信“亲爱的”》、《男人的不诚实都是女人逼的》……男人们,女人们,可以记住:《爱情是傻瓜们的事》、《爱情永远没有真相》、《冲动是魔鬼,冷静是天使》……

问世间爱是何物?《爱如病毒,喜欢潜伏》,一个“老男人”的爱情有所得,同样也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味。

【《爱如病毒,喜欢潜伏》,韩浩月 著,东方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定价:23.00元;封面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a33ca0100mh2m.html】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