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网络化集群作战研究》读后感锦集

《网络化集群作战研究》读后感锦集

《网络化集群作战研究》是一本由霍大军著作,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页数:2013-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网络化集群作战研究》读后感(一):现在最难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就是组织调整

韦伯发明了科层制,也叫做官僚制,整个组织像金字塔一样。但是现在被网络化了。现在最难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就是组织调整,从科层制组织到网络化组织。网络化组织中每个人都是中心,员工和你信息不对称了,他知道的信息可能比你更多;每个用户都是中心,谁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他说你不好,他一个人可以传遍全世界。所以整个组织就要变成网络化。

《网络化集群作战研究》读后感(二):Nine theories of RMA(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Asymmetric Warfare

●Network Centric Warfare

●Rapid Dominance

●Effects-Based Operations

●Parallel Warfare

●Littoral Warfare

●Networked Swarming Warfare

●Full Spectrum Dominance

●Rapid Decisive Operations

《网络化集群作战研究》读后感(三):数字化 信息化 网络化

从认识过程来看,是先后经历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应该说“网络化”的认识更深刻些,更能反映信息时代的特征。信息时代的关键特征是组织结构的网络化。“网络”是在人类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一种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社会关系网络与信息技术网络的共同体。

好书!

《网络化集群作战研究》读后感(四):未来的发展

网络化组织的兴起,将克服传统地理空间的限制,把广域分布的作战资源联结成一张军事行动网,使得打击范围、速度、杀伤力这三个原本不同发展方向的要素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场时空意识。伴随着兵力兵器分散化趋势,需要发展更多具有独立作战功能的小型作战单元,同时技术的发展又可以以网络方式把这些小型作战单元联成一体,网络化集群作战就产生了。

网络化集群作战具有三大基本特征:"组织流动性";"以目标为中心";"多方向机动攻击"。

《网络化集群作战研究》读后感(五):共享《网络化集群作战》讲课提纲

网络化集群作战

(讲课提纲)

战役教研部 霍大军

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要想通晓战争,必须审视一下每个特定时代的主要特征”。那么,信息时代新军事革命最根本的变化是什么?适应这些变化需要确立什么样的作战形式?这种作战形式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一、网络化

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信息化”这个词,最早是由日本学者Umesao(梅棹忠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英文直译“informatization”则是由于法国政府在1977年发布的《Nora和Minc报告》中的使用,才渐为传播。这一概念想要表达的是“信息”这种方式日渐成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主宰。但事实上,信息化这个词在英、美这些发达国家并没有得到广泛响应。这些国家在经历了数字化、信息化的简短探索以后,认为网络化才能反映信息时代的根本变化。正如曼纽尔·卡斯特所说,“信息时代的关键特征是组织结构的网络化。”

马克思说过,“一个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式生产。”自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信息和信息交流。信息时代根本性变化不是生产了更多的信息,而是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方式,或者说是信息的载体——网络。网络正构成了信息时代社会和作战的基本组织形式。当前新军事革命的实质应当归结为“网络化引发的革命”和“网络化带来的新战争”。

从发展和认识过程来看,网络化与信息化之间有着本质的关联。网络化,它表征了组织结构由等级向网络转型的渐进过程,是信息化的必然结果。

二、网络化集群作战

网络化集群作战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高度分散的多元力量在多维空间上构成流动性很强的作战网络,通过灵活多变的“聚”与“散”,动态集中作战效能,实施并行攻击的广域机动作战。它提供了一种支持组织流动性的网络化作战方式,战场上大量分散的作战单元能够迅速形成以目标为中心的作战集群,以及按照战场环境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

它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

在力量构成上,是以信息网络为纽带,遵循组织结构的网络化逻辑,将广域分布的多元作战资源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力量网络,从而实现作战的信息交互、功能耦合和能力聚焦。“集群”本身的含义就是相互交流和协作的共同体,通过群体优势来消除单个个体的脆弱性。网络化的集群,是通过网络化组织的构建实现个体与个体的动态交流,通过网络化产生“集群”效应。它反映的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一种新的力量组织形式。

在兵力部署上,是多维空间上的非线式部署,是高度分散、曲直不定的不规则部署,注重动中部署,布打结合,以灵活的调动、收放、分合,来主导战场态势发展。

在空间的分布上,突出流动性,在广域的空间上分散进行。

在时间的分布上,是针对同一个目标,或一系列关联目标实施的并行攻击。

在行动样式上,以兵力的分散配置、行动动态集中的方法,由小型作战单元组合所进行的速聚速散、类似于“奔袭”的作战行动样式。

三、网络化集群作战的基本特征

网络化集群作战具有网络化组织的典型特征,它提供了一种支持组织流动性的网络化作战方式,战场上大量分散的作战单元能够迅速形成以目标为中心的作战集群,实施多方向机动攻击。

(一)多方向机动攻击

网络化集群作战强调多方向机动攻击,以多种方式、多点、多方向快速接敌,达成出其不意的进攻企图。“多方向机动攻击”意在发现和造成敌人的弱点,然后集中实施强有力的打击。在信息时代,机动是生存之本,精确是取胜之要。信息时代更强调信息主导下的精确机动,信息主导下的精确机动将使部队更加灵敏,有能力将部队部署在更大的范围,适时集中打击敌人的最薄弱环节,破坏和瓦解敌方的秩序和完整性。

网络化集群作战是通过陆、海、空、天、网络电磁多领域、多方向、多样式的广泛机动,来实现作战网络的整体涌现性。一支网络化部队有能力分散成更小规模的作战单元,各自独立的分布式作战单元具有多方向快速机动,和同步快速使用多种火力的灵活性。这实际上是一个多方向机动布势和聚能的过程。网络化集群作战强调的是一种灵活的、具有广泛机动性的进攻。

(二)以目标为中心

未来战场具有快速流动性,作战活动不在局限于狭小的地理区域,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高速流动。因此,在组织方式上,它突出以目标为中心,即按照具体目标、具体点位进行的精确筹划与协同,将作战行动目标区分到各作战集群或作战单元,通过控制不同时节、阶段的具体目标来调控整个作战行动。以目标为中心,它改变了传统的按区域分配作战任务和组织协同的方式,淡化作战分界线,确定目标导向的任务区分,基于目标筹划、基于目标行动、基于目标组织协同。它更突出目标选择和行动设计,整个作战过程都是以目标为牵引,围绕实现目标形成合理的作战部署,并以目标为中心来组织协同。这种组织协同方式更能适应战场流动性的需要,准确、及时、灵活地采用最适合的力量,最合适的方式,达成作战目的。

理解“以目标为中心”,应把握好具体军事打击目标和军事行动目标的关系。网络化集群作战是围绕目标(这是指行动目的)动态形成的一个军事行动网,并以目标为中心(这是指具体目标)来组织协同,它是相对于传统的按区域分配作战任务和组织协同的方式而言的。以目标为中心,切不可把作战沦为收集打击目标信息然后实施打击行动,这样一个机械的处理过程。如果过多的强调这种战术层次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关注目的和任务,它很有可能将战役指挥员注意力引向武器和平台的战术,而不是战役和战略形势,必然导致战役或战略层次的消耗战。

(三)组织流动性

传统的空间意识是建构在地理邻近性之上的,也就是敌我双方一定的作战力量在一定地理范围之内聚在一起,它无法超越地理空间的限制实施交战或相互配合。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人们不能从一个战区射击到另一个战区,实现一个预定的战略迂回往往需要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的时间。而且空间是如此广阔,即使采取最好的措施,要想分毫不差地达到目的也只有很小的可能性。”这种时空观曾经影响了一个多世纪。但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克服这种地理上的限制,把大范围分布的作战资源通过信息网络联结在一起,把作战从传统的地理邻近性中解放出来。当距离一万里与距离一里所需的传输时间几乎相同时,时间和空间在某种意义上已融为一体。战场空间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主导的空间形式不再是传统的地理空间,而是一种新的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这是曼纽尔·卡斯特1992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的。“流动空间是通过流动而运作的共享时间之社会实践的物质组织。”包括两个关键词。一是“流动”,指的是原本被地理空间所分隔的社会实践,脱离了地理空间的限制,由它们在网络化组织中的交互次序来界定它们的位置,而不是由地理位置来界定。二是“共享时间之社会实践”,指的是流动空间把在不同区域、同一时间里并存的实践聚在起来。这种在全域范围内的不同空间中共享物质、信息等资源的空间组织形式,就是流动空间。在流动空间中,传统的地理空间形式并未消失,而是被吸纳进网络,由它们在流动中的位置来界定,从根本上改变了固定地理位置的意义。

所以,适应这些要求,不仅在于兵力流动、火力流动、信息流动,更需要组织性互动的流动,即需要一个弹性、动态变化的力量结构。兵力流动、火力流动、信息流动和组织性互动的流动,将成为信息时代作战的主导性优势。兵力流动将是在网络化战场上捕捉战机的全方位机动,交战双方都力求在变化中求生存,整个战场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火力流动是依据目标和各类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进行设置,战场可以在武器射程、部队机动能力范围之内任意变换;信息流动是围绕整体作战要素的调集、投送和运行实施快速流动,随着信息的有序流动,战场上战斗力要素流动有序,作战单元不再孤立、分散,而是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组织性互动的流动,是依靠网络的渗透融合实施的各类“关系”的互动,各作战单元可以动态了解战场态势,一旦发现并确定攻击目标,通过组织性互动,动态重组各类“关系”,选择最合适的力量、最合适的方式、最合适的路径实施打击。

某种程度上,网络化集群作战是一个目标驱动型组织,它根据作战目的将分布在不同领域的作战要素、单元结成一个军事行动网,一旦任务完成就迅速解散,并根据新的任务重新组合。它能像变形虫一样,根据生存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自己的形态。在流动中完成作战能量动态聚合,达成作战目的。

组织流动性,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相对固定的编成和部署模式,通过各种作战资源在更广域范围内的交流互动,来达成动态聚能的目的。网络化集群作战是围绕目标来建立网络联结,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组。但群组内的力量之间并不完全是传统的隶属关系,更多的是支援关系。各作战单元、要素通过网络紧密连接,但在空间结构上却又表现出松散的特征。这时,作战编组的调整实际上是网络连接关系的调整。它能根据任务需要将分布不同空间的作战单元、要素进行动态连接,形成特定作战功能,并能根据任务和作战进程的变化对能力要素和组合形式进行动态调整。网络化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弹性组织,除了力量编组的变化,相应的还要建立弹性的指挥控制关系、决策权分散、注重增强横向沟通和开放性等。

代号:T2014B-26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