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至味在人间通用作文

至味在人间通用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希望以下这些至味在人间通用作文,能对您有帮助。

至味在人间通用作文篇1

色如碧玉,清香甘甜,外表软糯,内有乾坤——打一种美食。

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哈哈,估计你猜不出来。这食物俗称“青团子”,相传流行于江南一带,在清明前后,用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每年清明节,我们村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青团子。

在我们村,青团子可以用很多种材料做汁,有麦苗,有鼠曲草,还有就是我们喜欢的艾草。艾草可是一种好宝贝,不仅可以用来艾灸,香薰,驱蚊,还可以用它那浓烈的绿香汁,做出碧青碧青的团子来。

清明前后,正是万物复新的季节,很多新鲜的艾草嫩芽从土里探出头来。我们采的艾草就在楼下王奶奶家的菜园子里,鲜嫩干净又安全。采摘艾草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我们跟着王奶奶,一路说说笑笑,到处寻找“宝藏”。背面带白色绒毛,闻起来有一丝丝清香的艾草很好辨认,我们很快就采了满满的一篮子。

接下来就是清洗艾草了。洗艾草可是个细致活,一片片的艾草叶子很小很薄,似乎不太容易清洗,于是妈妈在里面加了一把面粉,让我轻轻淘洗。很快一大篮的艾草就被我清洗得干干净净。

艾草洗得差不多的时候,王奶奶给我们端来自己做的雪菜肉丝冬笋馅料。我才知道,原来青团子可以包很多种馅料啊。我都有点儿迫不及待想品尝新口味了。只见妈妈把我洗好的艾草,放进加有碱的开水里烫了一下,又沥出来放凉。据说,加了碱的艾草可以去掉苦味,这样的青团子吃起来更香。

接下来,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整个榨汁、过滤、加面粉、加糯米粉揉面的过程,我可都会。看我一通熟练的操作,打算出门的王奶奶直夸我勤快,这下子,我做起事情来更加起劲了。很快就到了包青团子的时候,一个个小剂子到我们手里压成团,然后裹上雪菜肉丝冬笋,包牢后整齐放进铺满粽叶的蒸笼里,看起来可真有成就感。

十五分钟过去,青团子的香味早就飘进我们鼻子里。妈妈掀开锅盖,我和妹妹马上就探头过去看。青团子出炉了,一阵艾草的新鲜味儿扑鼻而来,还混合着一种香甜的味道呢!

一个个闪着油光,翠青碧绿的青团子,冒着热气。咬一口,清香扑鼻,稍有些糯米特有的粘劲,但又粘得不沾牙。再咬一口,让人一下子被里面的馅儿吸引了,鲜香爽口,又很有嚼劲。舌齿间萦绕着的那股淡淡的香味,越嚼越浓。

这真是人间少有的美味啊!有机会,你也来我们仁和尝尝这色香味俱全的青团子吧!

至味在人间通用作文篇2

我在阳台望了无数次,终于,外公身影出现了楼下的道路中。我飞奔下楼,只见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来,外公用脖子上的毛巾抹了一把汗,他的脸上透着千里迢迢送杨梅的疲惫。但是看见我的一瞬间,他的脸上堆满了笑,那些皱纹似乎也幻化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

我一把接过杨梅,拨开那覆盖在上面的青翠欲滴的杨梅叶。只见一个个圆滚滚的杨梅,整齐地排列在篮子里,一个个红中透着黑,黑中透着光泽,像一颗颗黑珍珠般诱人。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颗放进嘴里,一口咬下去,紫红色的汁水喷涌而来,又酸又甜,两者互补,既不会太腻又不会太酸,这种“取长补短”的水果确实是很少见的。怪不得古人云:“游人过此尝一颗,满嘴酸甜不思归。”杨梅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毫不夸张地说,杨梅乃人间美味!

外公家远在慈溪,当地盛产的杨梅远近闻名。自从我上了小学后,每年六月杨梅成熟时,外公总会起个大早,采上最新鲜的杨梅,倒腾几个班车,亲自送到我家中。因为,外公知道我最喜欢吃杨梅,喜爱它酸中带甜,汁中生津的味道。

记得很小的时候 ,每当杨梅成熟的季节,爸爸妈妈总是会带上我,去外公家住几天。那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和外公一起去摘杨梅。一到外公家,我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问:“外公怎么还不去摇杨梅呀?”而外公总是笑嘻嘻地摸着我的头,说:“别急,马上就去。”而他也从不会食言。外公腋下夹着一把梯子,手中拿着一把大剪刀。到了杨梅树下,他先将梯子摆好,再扶着梯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等爬到顶端后就开始用剪刀,剪那些挂满沉甸甸杨梅的枝条了。我总是抱着一个大盆子,仰着头傻乎乎地笑着,准备接住那些杨梅。

我也会调皮地跑到那些比较矮的树下,用力摇。常常惹得外公担心地喊:“宝贝,当心!快回来!”而我完全沉浸在自己摇杨梅的快乐世界里。看着偶尔被我摇下来的杨梅,我的心快飞起来了,马上捡一颗放进自己的嘴,哇,那味道真是棒极了。我也时不时拿上一颗喂给外公吃,每当这时外公总会很配合地弓下身子,低下头张开嘴,而我踮起脚尖把杨梅送入外公的口中。整个杨梅林溢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进入小学,学业加重,我的双休都被兴趣班占满了。我再也没有去过慈溪外公家摇杨梅。每次吃到外公送过来的杨梅,小时候和外公一起采杨梅、摇杨梅的欢乐时光,都会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流年似水,光阴荏苒,离外公送杨梅时一晃又是两年过去了,如今的外公,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已经不能和小时候一样爬到树上和我一起摘杨梅,甚至连千里迢迢送杨梅变得也有困难了。

但是当六月杨梅成熟的季节,我会让爸爸买当地最好的杨梅吃。吃着吃着,当熟悉的酸酸甜甜的感觉在嘴里蔓延开来的时候,一个个杨梅似乎成了外公的一张张笑脸,极致的味蕾享受和慈祥的笑脸就此定格。

至味在人间通用作文篇3

九洲有五味“酸、甜、苦、辣、咸”,每种味道都有属于它们自己各自的秉性,就和我们人一样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脾气。人称“小吃货”的我,自诩已吃遍中国美食,无论山珍海味还是街头小吃。各种美食中我却最最钟爱阿太做的“粢毛肉圆”。它便是我来到人间感受到最难忘的至味。

说起“粢毛肉圆”,这道具有杭州当地特色的菜肴,虽不及西湖醋鱼那般名扬四海,却寄寓了多少代杭州人对团圆的重视。我的阿太,现已八十有四,手脚灵活,思路清晰,对我们这些后辈个个疼爱有加。但时光的痕迹还是在阿太的手上留下深深痕迹,皮肤皱皱的,还带有些许斑点。疼爱我的阿太知道我钟爱粢毛肉圆,便会特意亲手为我掌勺。我呢,更愿意趴在一边,看着阿太进行着一道道工序。阿太会挑选上好的糯米,淘洗之后,浸泡4个小时左右,然后将其沥干备用。我则会把头凑下去,闻一闻这米香。阿太对肉也是挑剔,专选土猪肉,瘦肉中夹带着些许肉膘。我和阿太说:“我不喜欢吃肥肉,可以做全瘦肉吗?”阿太一边把肉切成小块一边笑着和我说:“有点肥肉会更香,只是瘦肉会很柴。想想阿太以前给你做的肉圆的味道!”我听后便若有所思,满脑子的粢毛肉圆,不自觉咽下几口口水。继续趴在边上,看着阿太。阿太用刀把肉剁碎至肉饼状,然后翻折继续剁,直到变成肥瘦肉相融。放入碗中打入鸡蛋和些许淀粉,调味料,还有生姜末,顺时针搅拌着。

“阿太,阿太,我可以试试吗?”我急着想尝试下。“给!顺时针转动哦。”我就学着阿太的手法,搅拌着,等着阿太的号令。“好了,接下去看阿太给你做肉圆。”阿太把肉做成圆形,然后在糯米上滚一圈。一个一个放进盘子,做好了一盘后便放入竹蒸笼。还剩下些肉沫,阿太会放入些蔬菜,比如切碎的胡萝卜、虾仁之类的,因为阿太的心里不光有我,还有她疼爱的孙女,她就是我的妈妈。妈妈与我不同,不太爱吃肉,喜欢吃蔬菜和海鲜。大约二十五分钟后,便会飘来肉夹带着米香的香味。粢毛肉圆做好了,从冒着蒸汽的蒸笼拿出来,米粒已经吸满了水分,变成颗颗小珍珠,晶莹剔透的挂在肉圆上。上桌前,阿太还会撒上些葱花,白色中点缀着绿色,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生机盎然”。拿着筷子,早就等候的我,已是迫不及待要大快朵颐。

除了阿太特别为我掌勺,粢毛肉圆还是特别的日子里作为一道重头菜上桌,那便是每年的春节。阿太总会说:“每个人都要吃一个肉圆哦,一家人团团圆圆最重要。”这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便会你争我抢,谁想错过这人间至味呢?恨不得多吃几个。

粢毛肉圆承载了阿太的自然而然的生活智慧。就像淘米,浸泡,阿太用她的爱,让我们这些小米粒浸泡在其中,把心变得柔暖。用调味手法,照顾到每个家人的口味。生活中的摩擦,就来点幽默,来点刺激,撒点包容,倒点感恩,剁一剁,搅拌下,我们还是团团圆圆爱着彼此的一家人。我是个一瓶酱油走天下的人,有时候阿太做的肉圆有点淡,我便会沾点酱油,那又是另一番滋味。

我看过陈晓卿导演执导的《舌尖上的中国》和出版的书《至味在人间》,中国人最难忘的永远是家的味道。

至味在人间通用作文篇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美食举不胜举。有些人喜欢山珍海味,有些人却喜欢传统民间美食,而我对家乡的烤红薯情有独钟。

烤红薯是我老家河南冬季特有的一种食物,走在街上都能听到:“烤红薯,烤红薯,卖烤红薯喽。”记得我五岁那年,晚上快要吃饭了,我突然想吃烤红薯。可是妈妈却说:“快吃饭了,不能吃烤红薯,想吃的话明天给你买。”当时我就不依不饶的非要吃,最疼我的爷爷穿上衣服下楼给我去买烤红薯。过了好久,爷爷喘着气提着热腾腾的烤红薯回来了,给我说:“乖孙子赶快吃,还热乎乎呢。”我看到烤红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接过烤红薯,我看到爷爷头上渗着细细的汗珠,就问:“爷爷,外面天那么冷,你怎么满头大汗呀?”爷爷说:“楼下那家烤红薯卖完了,我跑到另外一条街买到的,然后小跑回来,为了让你能吃到热的烤红薯。”那时我感动地抱住爷爷亲了一口,吃着热腾腾的烤红薯,心想:这个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

爷爷在老家给我买过烤红薯,妈妈却是在杭州给我买烤红薯。记得前年我生病住院,嘴巴没味道,什么饭菜都不想吃,妈妈看到医院门口有卖我最爱吃的烤红薯,就买回来,告诉我说:“猜猜我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这种香味我觉得非常熟悉,可是又想不出来。妈妈给我一看,啊!原来是我最爱吃的烤红薯,太难得了。因为在杭州很难吃到烤红薯。妈妈这次买的烤红薯外皮已经被烤得焦黄,像穿了一件皮大衣一样,拨开外皮,红红的红薯瓤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仿佛空气都是甜的了。咬上一口,那糯糯的番薯入口即化,那甜甜的味道在我的嘴里弥漫开来,真好吃啊!转眼间,一个大大的烤红薯被我狼吞虎咽吃完了。看着只剩下外皮的烤红薯,我舔了舔嘴巴上残留的甜味,笑着说:“和爷爷给我买的烤红薯一个味道,是我最爱的味道。”

我喜欢吃烤红薯,不仅因为烤红薯的美味和营养,还有烤红薯中蕴含着家人对我的爱。要问我至味在哪里,我要说:至味在人间,至味在我身边,我每天都能感受到。

至味在人间通用作文篇5

野蘑菇新鲜时形似小巧玲珑的伞,颜色暗褐,躲在草丛中很难被人发现;晒干时,又皱皱巴巴,酷似枯萎的小树皮,实在让人无法和美食联系在一起。可就是这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外婆用它做成的蘑菇菌汤,是我记忆中魂牵梦绕的美味。

记得十岁那年暑假,妈妈第一次带着我和姐姐去云南看外婆。外婆看见我们的到来激动万分,于是特意为我们做一碗云南人秘制的“蘑菇菌汤”。听妈妈说,做这个汤的蘑菇可稀罕了呢!有鸡枞菌、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等名贵的蘑菇。这些都是当地产的一些野生小蘑菇,因为采摘的人多,渐渐地,产量越来越少。集市上偶尔有卖,也卖得非常贵。

我接过外婆手中的小碗,一股浓浓的香味窜至我的鼻尖。拾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片蘑菇,搭配一小口白饭,再舀上一勺浓汤,慢慢地送入口中,细细品味。那绝伦独特的风味真让人回味无穷。

在外婆的建议下,下午我们决定上山去采摘蘑菇。“有菇堪采直须采,莫待无菌空悲切”,空旷静寂的山野里竟很难觅到蘑菇的影子。于是我们便更加用心地翻找着。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找到了一个绿色、漂亮的鸡纵,舅舅找到了两个青头菌。我着急地找着,突然我发现坡下有一些小蘑菇,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爬下坡,虽然一不小心滑了下去,划破了手上的皮,但总算有点小收获。

回到家,我们接下来就是有趣的洗蘑菇了!外婆先把所有的蘑菇倒进大铁盆里,外公帮忙加入温水,先开始用手清洗蘑菇。只见外婆轻轻掰开蘑菇背面,用手划掉泥土,反复搓洗干净。再用清水过滤干净后,就可以开始煮蘑菇汤啦!

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只见外婆先把蘑菇下锅煮软。大概煮半小时的样子,外婆把煮过的水倒掉,再重新加水,并且放入她自制的香辣酱、辣椒油、香油、孜然粉等,再煮半个小时左右,一道人间美味就完成了。

掀开锅,一阵热气升腾。看到了,看到了,那色泽红光,表面浮油的汤汁与飘来的阵阵香意传进了每个人的鼻孔,整个屋子都飘着一股浓浓的蘑菇香。我们围在桌子旁用筷子去夹那些蘑菇,轻轻一夹,汤汁就全部都从蘑菇中淋了出来。并且蘑菇QQ弹弹的,可爱极了!一口咬下去,就连蘑菇都爆汁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一滴汤都没有剩下。

那年暑假,我们在云南外婆家玩得乐不思蜀。回到杭州,我也时常念起外婆那道特制的蘑菇菌汤。

可好景不长,今年开春的一天,妈妈沉重地跟我们说外婆生病住院了。她嘱咐了我们一些生活上的事,就匆匆赶去云南服侍外婆。

妈妈回家已是两个月后的事情。那天妈妈瘦弱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家中,只见她头上扎着白花,臂缠着黑套,一双大眼睛憔悴得深陷下去。我扑进妈妈的怀里,急切地问:“妈,外婆怎么样了?” 妈妈哽咽了一会儿,轻轻地回答:“外婆,她,她已经走了。”说完她就泣不成声了,我也难过地直掉眼泪。

妈妈平复了下心情后,从她的旅行包里拿出一个纸包,轻轻塞到我的手中:“宝贝,外婆知道你们喜欢吃蘑菇菌汤,她平时空时就上山采摘晒干,本想积攒着等着今年过年时亲自带过来。可如今……”妈妈顿了顿,又语重心长地说:“这包蘑菇干是外婆亲手采摘的,妈妈把它带回来,我们也留个念想吧!”

那包蘑菇干一直收藏在我们的柜子里,每当打开它,闻闻它的清香,外婆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真想念我的外婆啊!那道秘制的蘑菇菌汤,也成了我永久的回忆。

至味在人间通用作文篇6

上二年级的一次假期里,我回到了老家。有一天的午后,满头银丝的祖奶奶,佝偻着身子坐在一个小凳上,认真地摆弄着手里的地瓜,淡淡的日光照进院子里,温柔地打在她满面皱纹的脸上。

我也搬来了一张小凳,坐在了祖奶奶旁边,好奇地瞅着祖奶奶摆弄着地瓜,地瓜有胖有瘦,有大有小,大的有哈密瓜般大,小的就如小孩儿的拳头似的。地瓜红紫的皮上蒙着灰尘,显得笨重而厚实。我盯着认真挑选的祖奶奶,只见祖奶奶只挑了一些小的。大的胖的反而不用,我不禁疑惑的问:“祖奶奶,为什么那个胖的你不要,大的您也不要,却偏偏只要那些小的呢?”祖奶奶笑着说:“傻丫头,胖的、大的不一定好,有些不甜,有些还是空心的,这些小的反而更糯,更甜哩。”

我半懂不懂地点了点头,接下来祖奶奶将会用这些摆弄好的地瓜做我最喜爱吃的地瓜粥,我舔了舔唇,期待着......

只见祖奶奶将雪白的,粒粒如珍珠、似白玉的大米倒入锅里慢慢熬,等熬出香味之后在加入提前做好的地瓜干。可那地瓜干实在长得不怎么样,那样子就像祖奶奶脸上的皱纹一样,干巴巴的,但又像冰糖一样甜,祖奶奶一边捏碎地瓜干倒入锅里,一边慢慢搅拌。低眉顺目的祖奶奶,拿着饭勺,慈祥的面容沉静在腾腾热气的雾气中,好像仙人被包裹在仙气中,朦胧祥和的就像一幅画,我看呆了……

锅盖起了,香甜的味道扑面而来,熬得软烂的米饭和软糯的地瓜干结合,我闻到了幸福的味道……

祖奶奶又炒了两个小菜,我们祖孙俩就开始用饭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有点滚烫的地瓜粥,呼呼吹两口就往嘴里送,哎呀,烫!滚烫的地瓜粥把我的舌头烫得麻麻的,但丝毫也阻挡不了地瓜粥的甘甜。祖奶奶摸摸我的头,笑着说:“慢点,小心烫。”我再次端起地瓜粥,呼呼吹了几下,喝一口,地瓜粥的清甜一直从我的舌尖蔓延到了心里,啊,真甜!清甜的地瓜粥被我三下五除二吞咽下肚,嘴里似乎还有余香,让我回味无穷,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直到肚子吃得滚圆才罢休。

岁月流失,世间万物一变再变,祖奶奶早已去世,当我今年假期再次回到老家,想起了祖奶奶的地瓜粥,想起了祖奶奶,我情绪低落,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从米袋里拿出一杯米倒进锅里盖好盖,待差不多时。又将做好的地瓜干放进锅里,不多时,奶奶就给我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冒着香气地瓜粥,我一边和奶奶闲聊,一边吃入一口地瓜粥,我眼睛一酸——入口香甜地瓜粥还是那时的味道,我仿佛看见了祖奶奶那慈祥的面孔,我泪流满面......

时间会带走你身边的很多人和事,有悲伤,也有喜悦,但我们要珍惜当下,因为至味在人间,至味在身边,需要我们好好去品味……

至味在人间通用作文篇7

中华家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传统的美食,如端午节的粽子,清明节的青团,中秋节的月饼……这些美食来自各地,各自都有自己的美味。可我却偏爱那来自长沙的美食“大明星”。

咦,什么味道?我抬头闻了闻,那股臭气仍然很浓重。再闻闻,哇,这么正宗的味道。我立马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了十元钱,飞一般地向“臭气”跑去。不出所料,就是我爱的美食——臭豆腐。那令人陶醉的味道真神奇,我叫老板来一碗臭豆腐,老板二话不说,便把豆腐下锅炸。“咕噜,咕噜”,豆腐炸好了,只见老板一把捞上来。把早就配好的调料洒在已经装好的臭豆腐上。几声“滋滋滋”声后,我就成功地得到了一碗冒着“仙气”的臭豆腐。

我用叉子叉了一个臭豆腐咬上一口。哇!这也太香了,外焦里嫩,外表黑色的皮和里面的豆腐似乎是分开的。刚咬完从里面流出了许多汤汁。吃完一块豆腐还是回味无穷啊!这可比什么酥脆可口的鸡腿,白白嫩嫩的小笼包好吃多了。

吃了那么多忘记跟你说臭豆腐的历史了。它和一个叫王致和的人有关,传说当年他赶考未中,便回家卖豆腐维持生计。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卖剩下的豆腐非常容易长毛,扔了王致和觉得十分浪费,就把它们切成了小块腌制了起来。到了秋天,王致和再去看那腌制的豆腐时,发现它们变成了青灰色,并散发着浓烈的臭气。但神奇的是这些臭豆腐吃起来十分的香。从此,王致和便做起了臭豆腐的生意,再经过他不断地研究,臭豆腐的生意越来越好,生意规模越做越大。最后消息传到了皇宫,慈禧太后还特地给它起来个淡雅的名字——青方。

每当吃起这臭豆腐时,我总会想起奶奶的味道。记得上次,我向奶奶“申请”一碗臭豆腐。奶奶二话不说把从电视上看到的做臭豆腐的教程给我做了一碗。当我吃着臭豆腐奶奶总会笑眯眯地看着我,问问关于我校园里的状况,还不忘问问我最近的学习情况。当我说到好成绩时,她便不停地夸赞我,当我说到成绩不理想时,她也毫不吝啬地进行批评,但最后还不忘说上一句“好好学习”。

但不管是夸赞也好,批评也好,都饱含着奶奶对我的爱。而这臭豆腐不仅臭得美味,也臭出了我和奶奶浓烈的子孙情!

至味在人间通用作文篇8

一到彭公的外婆家,还没踏进屋,我就闻到了那股浓烈的肉香味。外婆肯定又在做我的最爱——毛笋干炖肉。我仿佛看见了毛笋夹杂着肥肉在锅中滋滋乱炖的声音。我加快脚步,向厨房奔去。

一见在灶台上忙活的外婆,我就猴急地说:“外婆,我的毛笋干炖肉,都想了好几天了,我真想马上吃到它啊!”说完,我不禁咽了咽口水。

“宝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再等一会儿就好了。烧毛笋干急不来的,得慢慢炖。”不一会儿,厨房就弥漫了一种浓浓的清香,那清香有大山里的竹林味。我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笋干在锅中咕咕地冒着泡,夹杂着色泽红润的红烧肉,真是人间至味啊!

开饭喽!只见暗褐色的笋干,在雪白的盘子中显得格外诱人,让人垂涎欲滴。我立马夹了一块放入口中,只觉得肉汁在口中四溅,油而不腻。嫩嫩的毛笋干,嚼一口,脆生生的,格外鲜。外婆看我吃得津津有味,舒展开了额头上的皱纹,笑盈盈地说:“既然你这么爱吃,那下午我们一起去挖笋,我教你做毛笋干。”

午饭完毕,我扛着小锄头跟着爸爸、妈妈、外婆,去了后山的竹林里挖毛笋。走进山,崎岖的山路两旁都是青翠的竹子,高大挺拔,一阵风吹过,还哗哗作响。仔细看,几棵竹子中间就有冒出头的笋尖。外婆说,刚冒出尖的笋不好吃,最好是刚刚探出一个笋尖头的。我们按照外婆教的方法,总算找到了一支,我和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锄头把笋边的泥土扒开,直到挖了一个大大的坑,露出了毛茸茸的笋身,我再使劲一把连根拔起,好大一个啊!我欢呼雀跃起来。完全忘了自己满脸都是泥沙,外婆笑眯眯地走过来,用龟裂的手小心翼翼地帮我把泥土擦干净。

一个中午的时间,我们就背着满满一大袋的毛笋回家了。外婆开始教我制作毛笋干。她先把笋壳给剥去,然后把笋对半切开,放入一个大铁锅中,放盐煮上个大半天。然后外婆用保鲜袋把煮透的笋干装进去,压出水分,据说这样的笋干才是最美味的。

第二天,外婆把压了一夜的笋干,整齐地铺在一个泛黄的匾上,然后拿到太阳底下晒,说是需要好几天才可以晒去所有的水分。等毛笋干变得干巴,结上白色的盐晶后,毛笋干才算真正做好。

这样的毛笋干,用温水浸软后,洗净切段,放入汤中,加入白糖、酱油和切好的大肉,用大火烧开后,再用慢火熬炖。毛笋干炖肉成品后,毛笋易嚼,味鲜肉烂,油而不腻,回味悠长,是一道美味佳肴。

每次去山里的外婆家,她总是会拿出一大袋子的毛笋干让我们带回家,还说山里的笋是最好的。家里做过很多次的毛笋干炖肉,可从未觉得,有哪一次做得会比外婆的好吃。因为外婆那道毛笋干炖肉,油而不腻、味鲜幽香,有大山的味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