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后秦史》的读后感大全

《后秦史》的读后感大全

《后秦史》是一本由尹波涛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3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后秦史》读后感(一):仁义之君

子略克摧勍敌,荷成先构,虚襟访道,侧席求贤,敦友弟以睦其亲,明赏罚以临其下,英髦尽节,爪牙毕命。拥有圣人般品质的姚兴,文治武功均有不俗成绩。在他全盛之时,向西凉州诸国全部归附,向东扩大战果到东晋河南。文化治绩上后秦也足够能称为当时的世外桃源。爱护百姓,体恤将士,谦恭孝友,优容敌人,是他的德治主义。然而道德感化不了所有人,所以赫连夏肆虐后方,刘裕也不会感谢他曾把土地白送给东晋,收容刘裕的反对势力反而给了刘裕口实。加之一些处理失当,军事上能力不足或听不进正确意见,所以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后秦国土就不断缩水,又深陷诸子内斗的泥潭。到姚泓即位时,因自身能力完全无法应对险恶局势,又碰上了专门的六味帝皇完,温良恭俭之人最终只能落得一个悲惨下场。姚兴和姚泓的悲剧,既有自身的责任,也有时代的责任。(房玄龄既称赞姚兴如楚庄王、秦穆公一样的文治武功,也批判他后期处理的失当,可以说比较客观了)然而乱世里的仁义之君,也值得铭记。【三代后秦就没有特别差的君主,很难得】

再说下本书吧,之前一直比较期待,果然不负所望,不仅较全面阐述了包括建国前史的后秦历史,也对后秦正统建构做了说明,对后秦政权结构也有很好阐释(虽然还不太懂军镇问题),能用新的研究观点,很好了。

《后秦史》读后感(二):好人的悲剧

后秦的祖先为烧当羌,自魏晋时期开始逐步向关中内迁,羌族领袖姚弋仲投靠后赵,在经历后赵末期内乱的颠沛流离后,姚弋仲之子姚苌被迫投降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姚苌起兵反秦,建立后秦,诛杀苻坚,并与苻登展开拉锯战,最后其子姚兴击败苻登,统一关中,占据部分关东之地,并名义上“统治”了陇右以及河西走廊,后秦实力达到极盛。好景不长,在姚兴死后,宋武帝刘裕北伐灭亡了后秦。

纵观后秦的兴亡,姚弋仲、姚襄、姚苌、姚兴几代君主,均为坚韧、多谋、善战、忠义、勤政爱民之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连续几代都是有作为的君主,恐怕只此一家吧。然而,后秦却是一个命运坎坷且悲剧的国家,只能用生不逢时来形容,姚弋仲和姚襄,夹在后赵、前燕、西晋几大势力之间,又被前秦率先抢占了关中根据地,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施展拳脚;待姚苌和姚兴统一关中后,却不得不和南凉、北凉、西秦等众多势力挤在一起,几乎无年不战。随着北魏的日益强大,赫连勃勃大夏的崛起,后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为了代晋而需要取得武功的刘裕则给了致命一击。

后秦的兴衰,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其中一面,或者说让我们看到现实中的一面,也许你草根逆袭、白手起家,勤勤恳恳的做对每一件事情,但你最终仍可能败给不可抵抗的外部环境或者悲剧的命运。

《后秦史》读后感(三):小中见大

《十六国史新编》是我很喜欢的一套丛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主编是周伟洲先生,自本丛书在2019年年初开始陆续推出,迄今已经出版了六本,还有三本尚待付梓。之所以喜欢这套丛书,是因为它没有囿于传统上封建史家的民族偏见,对我国历史上虽然只是很短的一段历史时期,但是却同样丰富多彩甚而型塑了中华民族特性的一段时期进行了专门论述。每一本书以国别史的方式,从历史经过到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特点详细讲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后秦史》是其中一本,起先自己以为这也是和其他已经出版的几本一样,是老先生的著作,以现在看起来相对过时的观点写就,但是翻开读就发现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本书不但是年轻新锐史学家的近年新作,而且其写作方法和研究思路都和其他几本有着天壤之别,令人耳目一新。

这本书包括绪论一共只有五章,内容并不长,这既是因为后秦前后只历三王,存续34年的短暂,更是因为作者在撰述中的合理选题有关。

绪论部分中,作者先是明确了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有关后秦的史料来源。记录后秦历史的《秦纪》、《十六国春秋》(崔鸿)与《魏书》、《晋书》之间的关系是:《秦纪》是《十六国春秋》的主要史源,而后两者则主要依据《十六国春秋》撰成,并参考了在当时还存世的《秦纪》(如今已经亡佚)。廓清史源对于在分析后世包括司马光著述《资治通鉴》等书时的史料选择就有了基础。作者之后分析了清代已将至当今对后秦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书的写作重心,这是与其他已成书的著作不同之处,作者说,第一是要“将叙事与分析相结合”,既呈现历史过程,也要讲清楚来龙去脉;第二是在通论的基础上,做专题的分析;第三作者引用了罗志田先生的一句话,那就是“今日史家所重视的早已不仅是材料的真伪和完整,而是要考察材料在何种情形下因何目的并经何途径怎样留存下来,以及这样留存下来的材料在多大程度上能使后人了解或是认识到历史事物的真实发生过程”。从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感到自己获得了作者所期许的阅读体验。

第一章《后秦建国前史》介绍了在384年姚苌建立后秦之前的建国前史,因为后秦的建立可以说是淝水之战后的偶然产物,那么其建国前史必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介绍了姚氏的祖先记忆,作者用王明珂先生有关历史记忆视角下的祖先谱系形成理论,论述了把姚氏家族追忆到汉代的历史写作方法和史料可能形成的时期,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去年读王先生著作的痛快淋漓的感觉。姚氏集团的东迁其实并非像书写的那样的雄才大略,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最有力的选择,当然这一选择后来产生了有利的结果。作者分析了姚弋仲的形象,从历史逻辑上指出他不会是对后赵石虎的忠君之人,那种形象是魏晋已将“禅让”程序中的必不可少一环罢了。在这一章中可以看到,姚苌最后成为前秦符坚的将领过程中,体现了当时各个政权无力彻底消灭对手而不得不加以羁縻,但是又不可能完全放心的状况,这也是淝水之战失败的重要内因吧。而在战败之后,姚苌、慕容氏等纷纷背叛也说不上是反复了,所以这个时候再想一想王猛给符坚的建议,还真不是对东晋的维护了。

第二章《后秦的建立与兴盛》以姚氏立国政策和姚苌、姚兴父子两代三十余年东征西讨的脉络,讨论了当时的历史过程。作者按照绪论中说的那样,在介绍了姚苌确定“占取岭北,再图关中”策略后,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了岭北到底指的是哪一个区域,值得赞扬的是本书的每一个地名,都在后面用括号标注了现在的地理位置,这一点对我们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在第三节中,作者分两部分叙述分析了后秦政权是如何进行其正统性建构的,包括了对姚弋仲、姚襄父子形象的塑造缘由。

第三章《后秦的衰落与灭亡》,介绍了后秦在当时身处各种势力包围之中的困境与政策失误导致的衰亡过程,老实说按照当时的情况,即使没有失误也不可能坚持的下去,十六国期间没有哪个政权能坚持三代以上就是明证,一个政权要想长久必须有强大的力量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基础,这样的条件至少要让该政权能够迅速结束大部分边疆无事而只有一个方向上或攻或守的简化才行,这也是后魏灭掉了后燕才能做到的。

本书最后一章名叫《后秦的政权结构》,分两节讨论了两个专题,并附加了一个“附论”,讨论了《后秦的天王名号》,观点分析了之前学者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总之本书以一个小政权的前后三十余年的过程中的浮光片语进行了历史学的分析,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澄清,非常有助于了解怎样学习和看待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和如何对待历史文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