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看见喜鹊了吗?》的读后感大全

《《你看见喜鹊了吗?》》是一本由戴芸 / 郁蓉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看见喜鹊了吗?》》读后感(一):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喜鹊了么

#皮皮唠绘本 202307 终于借着《你看见喜鹊了吗》穿入画中,神游了汴梁城。专业的解读在书中附赠的折页中,只谈谈我的阅读体会。 绘本好读么,是几分钟就能翻完的么?显然不是。昨天粗略浅读了一遍,信息量太巨,只好放一放。今天又花了一个多小时,跟着端儿找喜鹊的路线,一个点一个点打卡,才算有了一些粗浅的收获。如果有条件,准备两本书,再把全书平整地摊开,趴在地板上慢慢地寻,细细地瞧,想必更有趣。此其一。 这本书向儿童介绍《清明上河图》,切入的视角很重要,用5W2H分析法,就很清晰了。WHO-端儿(张择端),WHEN-清明,WHERE-汴梁,WHAT-找喜鹊,WHY-问喜事是什么,HOW-一路找一路问,HOW MANY-喜鹊只有一只,人和事却好多。这样,参与感和代入感强很多,不至于眼睛乱飞,抓不到重点,以至于失去兴趣。此其二。 画风也很有意思,我一直很喜欢郁蓉老师的创作风格,很有一种灵性的感觉。此次采用东西融合的风格,又大胆使用明亮的色彩对古画进行再创作。一古一今,两相对照,很有趣味。此其三。 宋很好玩,可以说道的人和事也很多,习宋知宋,想必也不是为了复古。而寻找那一只喜鹊,在寻找喜鹊的过程中,遇见有趣的人事物,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只喜鹊。古今一也。此其四。 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喜鹊了么?

《《你看见喜鹊了吗?》》读后感(二):读绘本,赏名画

刚一拿到《你看见喜鹊了吗?》这本书,还以为是一个和喜鹊有关系的普通绘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只是封面是从左向右翻。漫不经心地打开第一页,忽然发觉哪里不一样,仔细看,才发现书页并没有如往常一样断开,而是连在了一起。正纳闷间,手的动作却比脑子快,已经扯开了书页,而且越拉越长,最后变成了一幅长长的绵延的正反两面的画。

仔细看,正反两面还不是一个故事,颜色的主色调也不同。这种地板书一样的形式立刻惊艳了我。我顾不得吃饭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

书的正面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端儿的孩子寻找喜鹊的故事。故事以喜鹊为切入点,以简带繁,用端儿寻找喜鹊为线索,让他沿着北宋时期的汴河一路寻来,看尽汴河风景,北宋民俗,也看到了端儿的人生经历。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到端儿的生平,比如,出身贫苦人家,曾受到书生的帮助和寺庙和尚的教导。故事中的某些情节都可以在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找到,被作者巧妙地揉和到了新故事中。

喜鹊在中国一向被视为吉祥幸福的鸟儿,“门前喜鹊叫,好事要来到”,作为民间的“报喜鸟”,书中的喜鹊虚中带实,实中带虚,整个故事中未曾看到真实的鸟儿的形象,只是通过声音的指引,人们目光的朝向,引导小主人公去追寻,并最终找到了“好事”。故事最后那只五彩的喜鹊象征着愿望的最终实现。追寻喜鹊的过程就是追求理想、追求幸福的过程。

书中用大片大片温暖的黄色做背景,间以深浅不一的绿色和粉色做点缀,勾勒出了北宋汴河春天的清新怡人、靓丽雅致。我们循着端儿和他的小狗的踪迹,移步换景,看到了汴河边坐轿的夫人,骑马的相公,要饭的乞丐,拉船的纤夫,路过的和尚以及各种各样的店铺,北宋时期商业的繁华以及市井的热闹,人间的烟火气。画中采用“剪纸和铅笔、彩铅相结合的手法-----并且把人物的脸和端儿的脸都显示成白色”。看图的过程就是欣赏美的过程,就是追寻传统艺术的过程。

故事的反面是“动过手脚”的《清明上河图》。作为国宝,这幅画年代久远,意义深刻,但要让小孩子产生欣赏的兴趣还需要创造新的“兴趣点”。为此,作者巧妙地把正面故事中的端儿和他的小狗嵌入到原来的画中,引导读者跟随端儿和小狗一点点地在名画的艺术中畅游。如果还是觉得困难,可以利用游戏手册的注解和解说一一找到画中的细节和有趣的点。

抛却故事的叙述和名画的赏析,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的点就是在传统文化艺术欣赏中插入了“超级视觉游戏”——找找看:跟随端儿汴河一日游,找出他的游览路线;根据提示找出《清明上河图》中的65个景点;把正面的故事和发面的清明上河图浓缩到一张纸上,分上下两部分,通过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就很有意思了,非得仔细观察,凝聚精神不可。找出固然不易,可一旦找出,那种蓦然的欢喜也是无可替代的。想想看,把地擦干净,和孩子一起趴在纸上边看边找,阅读的乐趣、艺术的馨香、专注的愉悦都被激发了出来。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正面故事结尾的五彩喜鹊的光芒散射到了后扉页,然后凝聚到后封面,延伸到前封面中,共同构成了那只栩栩如生的喜鹊。喜鹊的嘴正对着书的题目。封面的边缘则是端儿裤子的棱形图案。前后故事和封面又紧密融合到了一起,构成阅读的闭环,充分显示出绘者的良苦用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稀世珍宝,如何用生动的形式讲给孩子听,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信心,需要更多的人探索和尝试。读完这本书,相信喜鹊及喜鹊背后的故事能带给你更多的思考。

《《你看见喜鹊了吗?》》读后感(三):四季童读·佳作丛谈丨《你看见喜鹊了吗?》:读绘本,寻找幸福的模样

今天,夏季卷“佳作丛谈”为大家带来的是馆员荐书之《你看见喜鹊了吗?》。这是一部献给孩子们的绘本版《清明上河图》,书中主人公带领我们穿越汴京,引导我们发现幸福,追寻幸福,让我们跟随馆员老师一起走进这个幸福满满的故事吧!

故事发生在宋朝,出身贫苦的小男孩端儿因为妈妈的一声“看,喜鹊!”,“看来要有好事发生啦!”拉开了他对一只从未看清过的喜鹊的寻找和追逐的序幕。

自古以来,喜鹊就是一种受人欢迎的鸟类,人们对它似乎有着不谋而合的约定:看到喜鹊就代表了好运、代表了幸福、代表了会有喜事发生!端儿在寻找、追逐喜鹊的过程中,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隐含着幸福的某种表现方式。

不同的人看待喜事、看待幸福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坐轿子的端庄夫人说,用新鲜的柳枝也许会吸引来喜鹊,叫他不要着急,学会等待;力气很大的搬运工大叔说,哪怕挣到一文钱就是喜事;认真工作的轿夫告诉他,碰巧偶遇自家外出大半年的老爷就是喜事;才思敏捷的书生说,金榜题名就是喜事;贫困潦倒的乞丐说,能够被人分给半个烧饼就是喜事;一位修行的僧人说,“喜事嘛,遇上的时候,你自然会明白的。”再翻一遍这本书,偶遇、追逐、惊喜、迷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在这个平凡的人间,你能认得出幸福那千变万化的模样吗?

故事的结尾,端儿用书生送的书卷纸笔,开始读书学画。清明节时,他画了一幅长长的画卷,画里没有他一直追逐的喜鹊,却有五彩斑斓的水彩般晕染开的小圆点儿,这些小圆点儿似乎是在呼应前边出现过的彩色村庄以及人物,象征着身边很多小小的喜事正在悄悄地发生着。

读完此书,让我想到了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儿歌《幸福在哪里》,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幸福其实很简单,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品尝到缤纷美味的食物,抚摸到毛茸茸的小动物······都会感到满满的幸福。但是,对于成人来说,幸福的模样是什么呢?在全社会普遍感叹幸福感缺失、生活压力增大的今天,这个绘本对大人也有着广泛的启迪与警醒作用,这也是本书《你看见喜鹊了吗?》主创戴芸带给大家的思考。

说到底,幸福没有固定的模样,以健康快乐为核心,有意义、有担当、有满足感和自豪感的生命体验,就是幸福的底色。正如主创戴芸所述:有时候,幸福已经悄悄来了,而你毫无察觉。有时候,看似不幸的,其实是幸福;看似幸福的,其实是危机。有时候,你追求了半天某种幸福,到头来得到了另一种幸福。绘本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在绘本的世界里,让孩子们潜移默化之中懂得爱、懂得感恩、懂得生活,做充满正能量的阳光一代,成为有本事、有担当的栋梁之材。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主创对本书精巧的构思和充满创意的装帧。

端儿是谁?故事背景为什么选在宋朝?原来,这是《你看见喜鹊了吗?》主创戴芸和郁蓉两位老师有意为之:这是一本献给孩子们阅读的《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作为国粹经典,在绘画艺术史上有重要的价值,为了让小读者们读得懂、读得有趣,主创以主人公“端儿”致敬《清明上河图》原画作者“张择端”,有助于加深小读者们对原画背景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在装帧上,本书采用手风琴一样的经折式装帧,巧妙的为大小读者们呈现了一个长宽约630*28厘米双面可读的精美绘本,两面的故事彼此独立又相映成趣,呈现出画卷般的趣味和美感,引领小读者们在绘本中学习经典画作《清明上河图》。

这本书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去挖掘,比如:正面故事线中背景虹桥、漕运码头等场景,取材于《清明上河图》中的形象,前景则把与端儿互动的《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和实物扩大,采用郁蓉老师擅长的剪纸和铅笔、彩铅相结合的手法,搭配明艳的色彩呈现,给读者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再如:背面的画作《你看见端儿了吗?》其实是一个类似英国经典视觉游戏绘本《威利在哪里?》的“找一找”游戏,小读者们可以用玩游戏的方式,跟随主人公端儿和他的小狗,自然而然地“走进”这幅旷世名画,来一场身临其境的“汴京”之旅!

(本文作者:金茜

图片来源:蒲公英童书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