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上海绝唱读后感精选

上海绝唱读后感精选

《上海绝唱》是一本由于青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4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绝唱》读后感(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我只能给个还行的评价,如果你和我一样,曾经在N年前,看过于青在杂志上发表的第一个版本,那时一切还是干干净净的,没有繁复夸张的情节和略显华丽的语言。

为什么还要续写呢,我觉得激情在第一次封笔的时候都已经倾吐玩了。

第二次握手也一样,那个厚厚的续写本...

故事本身挺好的,我是一个有点清高的灰姑娘,所以看得哭鼻子。

《上海绝唱》读后感(二):看到了永恒的爱

这是一本近年来少有的好书。对上海的描绘和诠释细腻而真切;对爱情的珍藏和等待,恒久而弥新。故事的男女主人翁是以张爱玲的姑母姑父为蓝本,很醉人的一场初恋相识,难以言喻,时隔50年再续前缘的跨时代爱情。“距离越远,思念越近”。“人活着,是活的人这口气,这口气是自己喘的,不是别人让你咽,你只管喘你自己的,照样活着自己的身子,可千万别去咽别人给的气。你就是在这里喘着别人的气,他也不会就此认为你好,就会饶过你。何况,你在这里生气的时候,人家早就欢喜干自己的事去了”。我们都要珍惜.

《上海绝唱》读后感(三):收藏美丽

如果不是多年前看过她的中篇繁华世代,在书店遇见上海绝唱时,早已被她书面略显煽情的文字吓退了。对于当下流行的小说,几乎未买过,又很怕名家推荐,但再见她却是毅然决然的买下了。

喜欢收藏一切美丽的东西,包括美丽的书。虽然长篇比中篇多了些繁枝末叶,仍然精致却稍显繁琐,不过,无论如何世恩与漪纹间纯粹的情感却仍是让人惊叹的。如此美好的感情也许只存在于文字中,幸好如此,因为也只有文字才让这绝世的爱情永恒,成为经典。让我们有机会收藏她,收藏世恩与漪纹绝美的情感,犹如收藏百合之心

《上海绝唱》读后感(四):给生活加点“盐”

之所以会想到看这本书,是源于几年前的一个记忆。当时好友W托我为她找一本书,我记得我跑了几家书店都没找到《上海早晨》,后来W说她已经托人在外地买到了。这才搞清楚书名是《上海绝唱》,以张爱玲姑父与姑母的爱情故事为蓝本,讲述一个相识于60年前,在年近80岁的时候才完成的世纪之恋。 W并不是爱书成癖的人,这么执着的买一本书很少见。所以更正后的书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锦图意外地发现了这本书。 借回家很长时间也只看了个开头,我几乎想放弃。那样的故事看得太多太多,真的可以用陈词滥调来形容。但在医院守护妈妈无事可做,只得硬着头皮继续翻,直到故事发展到林世恩发现朋友徐勖深爱漪纹的秘密。这个意外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开始津津有味起来,并一气读完。 读的时候我的思绪很多次跳跃到电影《纯真年代》和另一部刚看的电影《午夜巴塞罗那》。 东儿可不就是中国版的“梅”。洞悉一切,却包容一切。这样两个中外故事由于在剧情上的某些相似因而联系起来或许可以理解。会联想到《午夜巴塞罗那》也许就会令人困惑吧。那样一个洋溢着现代气息,甚至宣扬着一种纵情与滥情,传达着人应该去冒险,应该沉溺于激情哲学的故事根本与这个象玉兰花一样素磬,象明月光一样皎洁的故事相差十万八千里嘛。 其实,我所想表达的是一种爱情保鲜与持久的模式。 《午夜巴塞罗那》里画家胡安和前妻玛丽娅的婚姻在玛丽娅刺伤胡安后结束。在胡安与克里斯蒂娜同居期间,玛丽娅自杀未遂后,来到胡安家和他们住在一起。三个人住在一起居然形成了一种非常默契的多角情人关系。而随着克里斯蒂娜的离开,胡安和玛丽娅又恢复到以前无法相容的关系。胡安曾经和克里斯蒂娜探讨过这种关系。他说他和玛丽娅不论有多相爱,他们之间始终有欠缺,也许并不多,可能就象是一点盐,而这点儿“盐”的微量欠缺却导致他们无法和平相处。克里斯蒂娜正好就是这个微量的“盐”。就象一条线找到一个支撑,从而成为一个稳定的三角,这样才圆满了他们。 不能圆满的的爱情是令人眩目的爱情, “盐”是无法圆满的要素,而无法圆满才会创造完美爱情。 欲望造就围城,围城的欲望造就圆满,“盐”即是那道难于逾越的围墙。 似乎有点跑题了,而我要说的是,正是世恩与漪纹的无法圆满,即使没有吻过,没有深深拥抱过,没有探知过彼此的身体,才使得他们这样的精神之恋终生魂牵梦萦,支撑他们的一生。 世恩在东儿到来的前夜也曾鼓足勇气找漪纹表白,纹漪以“我是不结婚的”作为回答。我倒认为“我是不结婚的”这句话其实是“我会等你一辈子”。隔在在他们中间的东儿就是那点儿让他们无法圆满的“盐”,那点儿他们的爱情催化剂和保鲜剂。 看完书,我给W打电话时告诉她,我明白当时为什么那个他会向她推荐这本书,而她也会不遗余力地去寻觅这本书,其实,那只是他想告诉她的一段话,写在书签上的那句——“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在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那么一个人。”他们的感情秘密成为彼此现实生活里的“盐”。 我看书或看碟时有个坏毛病,对于喜欢的情节或人物可以反复阅读,或者倒带。但对于不相干的部分要么草草读过,要么快进播放。仔细想想,其实这些我不喜欢的情节也是我的“盐”。在它们的衬托下,我才有了喜欢与不喜欢的区别,才会有继续阅读和看下去的渴望。在我们的人生里是不可能任意重读或者倒带、快进,因而我们更需要找到一点儿“盐”,这样才会让我们单调平凡的生活有了平衡点。哪些茫然着不知所措的迷途羔羊,皆是因为没有觅到自己的那点“盐”。

《上海绝唱》读后感(五):有多少爱可以等待

故事开始于上世纪初。

他叫林世恩,浙江桐庐人。家道中落,父亲给镇上最大宅户黄府做管家。

世恩八岁那年,母亲过世,第二年,父亲也去世了,黄家收留了他。

不仅如此,因了这孩子的聪慧懂事,黄家老太爷更将他收为义孙,并将最宠爱的小孙女黄渊冬许配给他。那一年,世恩十二岁,冬儿仅只两岁。

到得二十年代,黄家送世恩出国留学。他去了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学习建筑。

而故事正式开场却是在曼彻斯特。

那是1927年,一个春天的夜晚,在曼彻斯特的一个舞会上,林世恩遇见了来自上海的黄漪纹。

漪纹一袭白衣白裙,安详高贵,沉静的眼睛里好像藏着另一个世界。世恩觉得,他以前似乎是见过漪纹的。

那夜曼彻斯特的天空如蓝到最深处的宝石,世恩终生不会忘记。

漪纹是和嫂子紫薇一同出国游学的,她是清朝外交大员的女儿,而紫薇,则是原上海丝绸大王的女儿。

大雾中,世恩和朋友徐勖离开曼彻斯特。告别时,漪纹说,“好像到曼彻斯特就是为了遇见你。”

世恩深受震动,这原是他心中的话。而那日世恩也才第一次知道,喜悦的尽头原来竟是忧伤。

三十年代,林世恩学成回国,他特意去了上海法租界的公和洋行做建筑设计师。当年漪纹回国时,曾留下地址给他,公和洋行便离她的寓所不远,那房子,是父亲留给她一人的,是带花园的德式洋楼,比世恩供职的公和洋行还要大上许多。

世恩是在法租界街边拍照时遇上漪纹的。这中间,已经隔了两年。后来,他每日下班便会去漪纹家中坐坐,喝杯红茶,说说话。

桐庐来信,说冬儿将在七月末到上海远房表姐处住上几个月,如果世恩愿意,就在腊月里,世恩32岁生日那天两人完婚。

接下来,世恩听到漪纹说,桐庐乡下有个远房表妹要来小住。

世恩这才明白,为什么初见漪纹便觉似曾相识,原来她和冬儿是亲戚。

冬儿来的前一天晚上,世恩来到漪纹家中,把自己的一本日记交给她。

漪纹并没有当场看,她只说了一句话:“我是不嫁人的。”

寂静的夜晚里,漪纹一个人坐在花园里,拿着那本羊皮笔记本,她不想读,读了又能如何?夜晚的花香更浓了,漪纹流下泪来,她想,明天要让花匠把花修剪一下,她不喜欢太浓烈的花香。

世恩和冬儿在上海百乐门完婚,漪纹是主婚人。婚后一切如常,世恩和冬儿仍然去漪纹家喝茶。而漪纹出入证交所,投资已近百万。

时局动荡,世恩决定去香港,而此时漪纹因为买了四大家族控制的公债,在涨落中破产,只剩下了一幢洋楼。她最后一次开着劳斯莱斯,送世恩夫妇上船。

那一年,世恩和漪纹都是三十四岁,人生最繁华的岁月。

然后,是艰难时世,香港大轰炸,上海轰炸,漪纹在轰炸中被震聋了,很久才好。她失去了自己的小楼,这个富家小姐去电台做了英语播音员。抗战胜利一年后,世恩一家回到上海,不久,冬儿罹患不治之症,去世前,冬儿说,我觉得,你的妻子应该是漪纹,我原该做你们的好妹妹。答应我,我去了以后你一定要娶漪纹姐。

冬儿的身后事仍是漪纹一手操办。那一年,冬儿三十五岁,世恩与漪纹四十五岁。

后来,世恩带着儿子怀温生活,漪纹和一直伴随她的老保姆何妈相依为命。经历了解放,还有狂风暴雨般的,多少的悲欢岁月,日子水一般地从指缝中流走。

世恩和漪纹最后还是结婚了,在1978年。那时,他们都已年过古稀。

他们相识于六十多年前的曼彻斯特,终于在年近八十岁的时候走到了一起,完成了一段世纪之恋。而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爱情,说起来,竟是他们的初恋。

据说,在漪纹小的时候,算命的说,她将注定是嫦娥守月,清淡一生。她会很晚结婚,但这个人却是她最早认识的人。

看来,那个算命的人真的很准。

故事讲完了。

你觉得如何?

这本是一个长篇,故事是有蓝本的,蓝本就是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和姑父李开第的故事。写故事的人叫于青,她因为写张爱玲传记而认识了90高龄的李开第先生。然后,被李开第自己讲述的爱情故事所吸引。说起来,这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于青就据此写了一个中篇《繁华世代》。她对这故事一直念念不忘,又觉得当时写得还不够好,于是,十年后,她又写了这长篇《上海绝唱》。

中篇长篇我都看过。中篇看过很久了,只依稀记得当时认为这感情很美好纯洁。而长篇,我前日刚刚看完。

奇怪的是,我这次竟然不感动了。而且我还认为这故事很不真实。

莫非是现在的我已经不再相信爱情?

看过张爱玲散文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特别的姑姑,单身,有个性,常常说一些有意思的话。可是张爱玲从来没有说过她这漂洋过海见过世面的姑姑为什么要独身。

那么这本书里的故事便是原因了,因了那个在曼彻斯特认识的人,她等了他一生。

我来问你,你喜欢这故事么?你觉得这故事美好么?

现在的我,并不觉得它美好。

我不相信一个女人能够年复一年心平气和地看着自己爱的人与别人成婚厮守,而我也不相信另一个女人能够明知自己的丈夫爱着别人而绝口不提,完全装作不知。

这个故事,出自男主人公之口,我之所以认为它失真,就是认为它完全忽略了女人的痛苦。

在我看来,这样的生活,不论对于冬儿,还是对于漪纹,都是一种煎熬,而且是经年累月的煎熬。

年少的时候,读到秦观的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 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时我觉得这词很美。

长大后我才知道,那仅仅只是看上去很美。爱,其实根本离不开朝朝暮暮的相守。

我爱一个人,我就要他一直陪着我。

我爱一个人,他就只能对我一个人好,心里只能有我一个人。

我才不要委委屈屈地做贤良淑女,足足等满六十年,才能等到心上的男人。

我觉得,还是做一个小气的女人比较幸福。

“最亮丽的月亮经不起天长地久的等待,

最无常的月亮却证明泪水曾经掉下来。”

守候和分享,其实都是痛苦。

换作是你,你说,你能够承受那种痛苦吗?

嗯,要不书名怎么叫《上海绝唱》呢?这曲恋歌,实在不是平常人所能唱出的。

原帖在我的BLOG中,地址为:

http://liling-0416.blog.163.com/blog/static/1028441732008627104248448/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