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披头士读后感1000字

披头士读后感1000字

《披头士》是一本由:(意大利)亚瑟·戴维斯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披头士》读后感(一):合格的简易读本

作为一本意大利人写的The Beatles的书,可能没有英美甚至德国人写得有信服力——从资料的一手程度上来说。但这小子只是国籍意大利,在英国生活,所以还好。

但本书还是给出了一个梗概,关于这个神奇而伟大的音乐团体,是一个合格的简易读本。

也正因为它的精巧,所以更适合做为从听音乐到看传记的一个入门钥匙,它一天就能读完,中间露出了一些更有料的事件的线头,可供有兴趣的朋友们找更厚的书来继续追寻。

《披头士》读后感(二):无题

详细记述了这个会被历史记住的乐队的经历。

不过缺乏对作品的描述和对主人公内心的反映。

事实上并没有听过披头士的任何一首歌或者即使在偶然中听过了也不知道是他们的歌。完全是冲着他们的名气,还有《挪威的森林》。有机会要听一下,感受一下传说中的空前绝后。

《披头士》读后感(三):Hello , Goodbye

1940,约翰列侬,在利物浦的贫民窟。

1950年代,The Beatles , 从成立到席卷英伦。

1960年代,登陆美国,征服世界。

1976年,经纪人爱泼斯坦去世,最终改变这只乐队直至解散。

以后,各自拥有各自的生活。

约翰和大野洋子的结合,两人都成为了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约翰也继续他的自我探索之旅。直至1980年12月8日被狂热歌迷枪杀。

鼓手林戈才华有限,经过多种尝试之后,终没能有太大突破。

保罗后来在音乐上的成就应该是四人中最大的,一直唱了下去,不断刷新自己的记录。

以前总是以为四人中最有才华和生命力的当属列侬,可是慢慢觉得错了,这一个人应当是乔治,这名在披头士最风靡的年代也保持最为低调的本性的吉他手一直不是里面最闪耀的,但是却是最有才华的。对东方文化的热爱,对“世界音乐”的贡献,都显示出这个人天才的一面。

尽管离他们的青春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命运各异,但那一段在地下一块奋斗的日子应该永远不会忘记的。

《披头士》读后感(四):你需要的全是爱---beatles

the Beatles,甲壳虫,披头士。

John Lennon, Paul McCartney , George Harrison , Ringo Starr。

对我而言,很难用文字来表达一些东西,尤其是最最击中心头缺口的对象,我会感性地语无伦次、思路混乱,空有千言万语也无从说起。

Beatles便是如此。

喜欢McCartney,喜欢Lennon,喜欢Harrison。

喜欢Sgt.Pepper,喜欢Revolver,喜欢Rubber Soul,喜欢the White Album。

喜欢A Hard Day's Night。

喜欢Yesterday,喜欢Eleanor Rinby,喜欢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喜欢Happiniess Is A Warm Gun。

如列侬所说,你需要的全是爱。

《披头士》读后感(五):分手 家庭 宗教和死亡

今晚买来了这本书,趁着夜色读完了

在光合的时候,这本书的封面深深吸引了我,披头士,一个怎样的回忆

1960年的萌芽,70年代默默的解散,这个历史上最成功的乐队

他们走了

他也走了

正如书尾所说“保罗、林戈、乔治再也不用回答人们多次提到的问题,什么时候披头士能够再度聚首”

有关分手:

谁也不能确切说清楚他们为什么要解散,或许士mc和列侬个性太强争做灵魂;或许是他们对音乐的不同理解;或许是他们遇到了自己的女人改变了自己,特别是列侬遇到了洋子。但是事实上,在一片沉默中,四个人没有任何宣告地默默单飞了,并且随着列侬的逝世,是永远。

有关家庭: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列侬在1975做出的承诺,“在孩子五岁前,要做一个称职的父亲。”尽管很少有人当真,但是列侬做到了,知道1980年,他才复出,但是此时,他作为超级巨星的影响力,显然大不如前了……

有关死亡:

chapman为什么杀死列侬,这个披头士迷为什么杀死自己的教主,这是所有人许久难以理解的,记得在一个访谈节目中chapman述说了当时的心境“我当时心里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杀了他,杀了他,他那么成功,有我所要的一切,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想扣动扳机。”——这可不可以理解为嫉妒???还是说,他为了披头士的解散,耿耿于怀?

有关宗教:

1965年,列侬在接受英国伦敦报纸 克里夫的采访时候说,“基督教不会永远存在下去”,这句话在当时英国并没有太大反响,可是7月,当消息传到了美国,情况大不相同,人们开始焚烧“披头士亵渎神灵”的唱片……

有关皇室:

出生贫民窟的列侬对皇室始终有点排斥,从他1963年在伦敦威尔士王子剧院演出对皇后、公主等贵族阶层的“出言不逊”,到1969年终于因为支持爱尔兰独立、反对英国支持美国越战退回英国骑士勋章都表现出了这一点。

故去的 约翰 列侬、乔治 哈里森

健在的 麦克特尼、林戈

四个永远的风中男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