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读后感摘抄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读后感摘抄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是一本由[葡] 莉塔·卡纳斯·门德斯 著 / [葡] 迪亚戈·阿尔布克尔著作,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0元,页数: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读后感(一):一本绘本,说清图书的二三事

关于图书,你知道多少?了解ISBN、能区分出版社和图书公司,已然称得上做书人盖章的“理想读者”。无论开本、页数多少,一本书从无到有,最终出现在大众视野,都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流程,自作者下笔的瞬间,编辑、设计师、印刷厂、书店等的工作就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一切为了读者,大家各司其职,完成一本书的传递,这是场伟大的旅行。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是后浪旗下的童书品牌浪花朵朵的新绘本,以扉页为起点,一步步解锁书籍诞生的秘密,那些为书保驾护航的人,具体都做些什么?完善作者的想法、修订文本、熟悉图书市场的运作,编辑能胜任;把文字变成书的样子,交给设计师;还有关于印刷厂何以演变成如今高效、专业的历史……绘本向你娓娓道来,其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至关重要的元素一个不落。

关于书的二三事,它表达得简明易懂。要是你对图书感兴趣,这将是不容错过的科普读物。

其实,以绘画为主,附带少量文字的书籍,蕴藏的价值从来都不低于纯文字作品,反之,这些画出来的书,似乎更能把作者的想法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传达给翻阅的人,它们厚实、沉甸甸。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读后感(二):适合10岁以上阅读的书籍科普绘本:用好奇心解锁书籍诞生的秘密

很早以前接受过出书邀约,但不幸没有以纸质版的方式出版,工作以外的时间不温不火的写着文字,也在一遍一遍的阅读绘本、职场类以及文学类书籍,却从不知一本书的出版却这么“麻烦”。有幸阅读到《一本书的生命旅程》,以绘本阅读的方式,让10岁以上的孩子在阅读中了解到一本书从无到有的过程,但也非常适合成年人阅读。

书籍是人类的一项天才发明,它拥有穿越时空的神奇魔法,能够将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传送”到阅读者的脑海之中。不同类的书籍在满足读书之人的需求时,也为读者们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一扇扇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世界里不断充盈。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以这本书为例,以丰富多彩的配图、浅显生动的文字和有趣的互动小练习/实验,依次引领我们游览作家的书房、画家的画室、出版社的编辑部、印刷厂的工作间……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读后感(三):都是关于书的绘本,《一本书的生命旅程》和《如何做出一本书》有什么区别?

这半年看了两本关于书的绘本,一个是《一本书的生命旅程》,一个是《如何做出一本书》

两本书差不多大,《一本书的生命旅程》比《如何做出一本书》页数要多些

两个绘本都出自资深出版人,都非常清晰地讲了出版的流程,都很当下。

作为一个执业中的编辑,我看这两本时的沉浸感都非常好,没有出戏,也没发现它们哪里跟不上时代,或者不符合现状。

上面是《一本书的生命旅程》,下面是《如何做出一本书》,两本都讲到了营销和发行,也都把自己当成案例放进了书里。

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面向的读者不同。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是10岁+,不设上限,大人看也OK;《如何做出一本书》是7~10(也有五六岁的小朋友表示OK),是妥妥的小朋友的书。

❤ 这个区别,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从二者的视觉表现上看出来,对照前面PO出来的内页对比图,会发现它们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画风和配色,一个简约优雅,一个童趣活泼。

这让我感慨,两本书果真都出自经验丰富的出版人之手啊。两者都在内容里提到书的装帧设计,都强调装帧设计要根据内容和读者来定。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

这是介绍书籍设计的部分页面

《如何做出一本书》则是用编辑、美编的工作场景,来阐释这点——毕竟是给小朋友的,信息的传递需要非常直观。

注意里面的对话框,也提到了“内容”与“读者”

❤ 定位的不同,同样决定了二者在内容安排上的不同。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在内容的精细度和纵深度上,是高于《如何做出一本书》的。

同样是讲出版流程,《一本书的生命旅程》里谈到的工种就比《如何做出一本书》要多;讲到每个工种和相应的工作内容上,信息也明显比《如何做出一本书》要大。与此同时,讲到特定的工艺时《一本书的生命旅程》还会回顾一下历史。

比如同样是讲印刷,《一本书的生命旅程》里涉及的印刷环节更细,从印刷厂的工作流程,制版、四色印刷的原理、印张的含义、印刷机大致的工作步骤、装订的方式……都有涉及,一共占了12页。如果加上回顾印刷历史和油墨的部分,则用了24页。

书进入印刷厂后大致要经历的环节

印刷机的介绍

大家在版权页上看到的“印张”究竟是什么?这里有非常详细的解释

而《如何做出一本书》讲相应的内容,只用了4页,包括制作数码样、四色印刷的大概含义,制版、上印刷机、折页等流程。

这页出现了印刷机,可以对照《一本书的生命旅程》看一下

但是!!特别要说明的是(如果豆瓣能调字体我就会用大字体来标注这部分内容)——《如何做出一本书》的内容量没有《一本书的生命旅程》那样大,可这正是它非常棒的地方。

因为它是妥妥的小朋友的书,它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让小朋友了解书的诞生过程。

小朋友的阅读特点和大人不同,如果要帮助小朋友在脑海里构建这个过程,就需要砍掉一些枝枝蔓蔓的信息,做到精炼、易懂。实际上,给小朋友做故事绘本也是这样,作者在创作时必须做到“便于孩子理解,画面上没有干扰孩子的信息”,这个操作起来很难。

❤再进一步——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用的是“逐一讲解出版各环节工作内容+介绍书籍的知识+回顾书籍的发展”的思路来组建内容,目的是让读者“从现实、行业、历史‘’等多个角度发现书的力量,同时感受它的产品属性和文化属性;《如何做出一本书》则“虚构了书籍创作者,并站在创作者的视角上,讲述出版的流程“”,更像是有明确线索的“故事”,目的是让小朋友像参观出版机构那样沉浸式了解书的生产,满足对书的好奇。

前者的文字包含着如何做好一本书的信息,有经验的出版人会看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作者出版经验的汇总;后者的文字多嵌在画面里,给小朋友的感觉是,正在围观出版人上班。

在我看来,《如何做出一本书》和《一本书的生命旅程》特别适合放在一起,给新人编辑做培训,它们能非常直观地让人理解什么是“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进行策划”“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规划内容、设计和细节”,这是做任何产品的基础。

我会向喜欢读书的小朋友推荐《如何做出一本书》。很多爱读书的小朋友,都有个出自己书的梦想,也会对书的诞生过程充满好奇。

我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当时,我特地问家人,要怎样才能出自己的书,他们只含混地告诉我,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要经过很多流程,而具体怎么麻烦、有哪些流程,他们都说不清。所以我直到20多岁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如何做出一本书》

我会向对爱读书的大人,或有志于进入出版业但是又毫无经验的大人推荐《一本书的生命旅程》,特别是后者。因为它真的能在面试和笔试里帮到你的忙。

它非常细致地介绍了书各部位的专业名称。

它甚至出了份编校加工的试题——据我所知,如果你应聘的是编辑岗,几乎所有出版机构的笔试题里都会有这个部分。

它还很贴心地向你解释了书上一些“出版信息”的含义,包括版权页上的“版权说明”,甚至页码的位置。

PS,我在写这篇书评时,编辑同事跑过来看,觉得上述内容如彩蛋般有趣。

至于我,我之所以愿意在没有任何人要求的情况下,为这两本书加班到晚上9点40写书评,是因为它们结尾部分的话。

《一本书的生命旅程》:

《如何做出一本书》

全世界出版人是一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