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是一本由陈莹婷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一):从一颗莲子的四季轮回,欣赏莲之美,这本原创绘本满满的中国风

“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相信很多人对莲花的印象,来自宋朝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而莲花那高洁的品性,也确实博得了诸多的赞美,并形成了灿烂的莲文化。然而,这仅仅是艺术上的解读,若说对于莲的科普,又有人了解多少呢?只怕是熟悉的陌生花吧。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莲以及莲文化,中国科普作家陈莹婷和绘者花青联合打造了一部美轮美奂的科普图画书,即《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在本书中,作者从一颗莲子的的落土开始讲起,通过描绘其发芽、长叶、开花、结莲蓬、长莲藕的一系列生长过程,完整地再现了一颗莲子的生命轮回。同时,也让身为读者的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变化。

“秋天,咚——一颗莲子落入水中,迷迷糊糊睡着了……”书中的文字就是这样充满诗意,而这颗莲子也开始了漫长的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天,才会苏醒,探出小小的幼叶。它努力地向上生长,尽情地与阳光亲吻,不断地汲取养分,从而变成我们熟悉的莲叶、莲花、莲子和莲藕,也为这片水域带来蓬勃的绿意和花的芬芳。

伴随着整个成长过程中,莲子那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变得清晰可见。而图画旁边的文字说明,刚好让我们了解莲的科普。

比如,植物的根通常长在茎干底部,但莲的根是从藕鞭的节处长出来的;比如,莲的正面可以聚水成珠,带走表层的脏东西;又比如,莲花的花冠日出打开,日落而合,能使花朵内部保持恒温,有利于昆虫传粉。

这些奇妙的小知识,是不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呢?很快,四季悄悄流转,又是一年秋日,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干枯的莲蓬拥抱着莲子,恋恋不舍与告别母体。“咚——一颗莲子落入水中,迷迷糊糊睡着了……”前后呼应的结局,颇有余音未散的感觉,也代表着莲子的生命又进入了下一个轮回。我想,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虽然莲子的故事结束了,但是书籍的内容却远远没有结束。在书籍的最后,还有对莲的各种科普知识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莲文化”、“莲的俗名与含义”、“莲的分类与分布”以及“如何科学地认识莲”。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是一部非常具有中国风的美绘本,适合所有喜欢莲的大小读者。相信在阅读过后,大家一定能够更加了解莲的生长过程,也学会珍视生命的存在。最令人惊喜的是,随书还附送超大页海报插图哦!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二):科普书中的国风古韵

我对莲是极熟悉的,在古莲花池旁长大的人,看着出叶、开花、长莲蓬,在季节轮回中感受莲之生生不息。 我对它也是极有感情的,当知道浪花朵朵出了一本书《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时,便迫不及待地来读了。 它的文字作者是陈莹婷,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毕业生,又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而绘者花青,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鸟专业画家,以国画来描摹莲之神韵,这样的绘本很适合所有中国人阅读,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挚爱。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用散文的语言,国画的形式,勾画描写出莲子入泥、探头、出叶、开花、长莲蓬和生藕的循环过程,字里画间都透露着对莲的喜爱之情。 莲之风韵尽在四季中 1.春之生机 当春降临大地,莲子破壳出芽,它们争相向上冲出水面。《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中的“探”“冲”把荷叶的样子描摹得细腻生动,让人忍不住去水上水下的荷叶好奇。 文字就如一根线,拽着你的心,让你不看透彻舍不得离开每一页,这时的图画和说明就是为你心中的好奇而设。 这些图画是美化的真实,在科普中享受着艺术的滋养。 2.夏之旺盛 夏天,是最有看头的,挤挤挨挨的荷叶,风一吹,叶随波动,水珠在叶片上打着滚,花与荷相互映衬,这一池美景,尽收眼中。 可小时的我们,最盼望的是花落后的莲蓬,可以够得着的莲蓬就是我们蹲守的对象,早出晚归只等莲蓬可吃之时。 但到最后大多失望,管理员会把那些能危险采摘到的莲蓬割走,我们的希望泡汤,就会……,现在想想真是太调皮了。 虽然荷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看《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中,我才知道我的知识多么贫乏—— 我不知道荷花“昼开夜合”,不知道它4天就开始落花,也不知道花托变成莲蓬,我只知道莲蓬里有莲子,吃起来口齿留香,却不知道莲子里的才是种子,更想不到种子里藏的是生命,还可以藏上千年。 3.秋收冬藏 花和叶随着秋风秋雨的到来,都衰败了,只剩下莲蓬兀立着,直到冬天走完,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一派衰败的景象。 直到看到《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我才知道了这水下还藏着莲生长的秘密—— 莲藕是什么?藕鞭,是营养积蓄,是熬过冬天的力量。 莲子也沉入水中,转入睡眠中,等待春天的来临。 莲之国风以图文示之 在《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里,我们跟随着绘本来欣赏四季的国风之美——淡雅而不失大气,朴素而不失风韵,让人不禁沉浸在画中。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把散文的优美语言用于科普作品里,这是我爱它的另一个原因。 我很少买科普作品,因为自己读起来无趣,所以也不想让孩子埋下“讨厌读书”的苦根。 但当我看过这本书后,才看到我想给孩子读的科普书的样子——语言优美,让人想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美。比如,在小蜜蜂在采蜜时,莲闭合了花瓣,一个“哎呀”,对小蜜蜂的情感已经融在了文字里;而次日清晨,小蜜蜂逃了出去,让人忍不住长舒一口气。 而书中说明性的文字就是注脚,进行知识拓展,每个孩子都力争上游,所以也进入了自愿学习的圈,不禁赞叹作者的高明。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是传承文化的好读本,除了书中图画之外,莲的各部分名称也以行书手写来展现,字与画相得益彰;“中国莲文化”的诗画结合,更加入了古韵,这些彰显出绘本的传统特色。 绘本之粉丝无论长幼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是真正属于0-99岁读的绘本。 1.亲子共读 它是对孩子的文化艺术浸润,让他去体会国画的用色、用纸和技艺;体现行书的构形之美;诗词的古韵古律之节奏。 以吃和玩拓展开来,比如,在吃莲子中,体味它的满齿留清香的同时,让他去探究莲子的内部构造,可以看莲蓬的洞洞和莲子,进行一一对应;数数莲子,来个计算也不错; 还可以来个艺术拓展,比如可以用莲藕作个拓印组画……总之,脑洞越大,玩法越多。 2.成人自读 像我这个年龄,面对尘世的喧嚷,心也跟着浮躁起来,手捧《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在古风中找寻回沉寂的心。 如果我老了,我也会拿起它,看看中国画,写写中国字,背背古诗词,岂不乐哉!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用中国画和散文的形式,勾勒出莲子的一年四季——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新莲子入水的全过程,展现了莲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姿态特征。 “春天又来了。莲子醒了吗?”这个问句,既是结尾,又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如果孩子愿意听,可以翻到春天,一直读下去……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三):一颗莲子如何发芽、吐蕊、长藕?这本唯美中国风绘本都有答案

说到莲花,小宝唱的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姐姐朗诵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或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家里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对莲花都有着天然的好感。

尽管不是生于江南风流富贵之乡,但南粤大地也不乏莲花的身影。

小时候,我眼中的莲全身是宝。

藏在污泥里的白胖胖的莲藕是吃不厌的美食。

做法可多样了。可以跟猪骨头一起熬汤,熬上两个小时,一锅的浅红色的浓汤把一屋子都装满了莲藕的清香,无论小屁孩疯玩在多远的巷头,也能把他们吸引回桌边,然后大口大口地喝下热气腾腾的香甜可口的莲藕汤。

如果不煮汤,跟肉片一起爆炒,那是爽脆开胃;要是跟猪手花生一起炖煮,则变得软糯松滑,那是牙齿不好的外婆的最爱。

当然手巧且不嫌麻烦的话,还可以切成小段往小孔里塞绿豆泥或是肉馅儿,再下锅小火熬制,让莲藕与馅儿的味道融为一体,想想都流口水。有了它们,饭也要多煮一锅。

然而,对于小孩子来说,以上都不是最吸引人的。我们最爱吃莲藕糖,就是把莲藕切片,然后加工成了白粉粉的糖,那是无比怀念的童年味道。

有谁能抵挡得了莲藕的诱惑呢?

除了吃莲藕外,莲还有什么最吸引人呢?那无疑是莲花。

都说牡丹是国色天香,可是小时候没见过牡丹,哪晓得它的美。我只爱与面盆儿同样般大的莲花。到了夏季蛙声一片之时,莲花也从碧绿的池塘里钻出脑袋喽。哪怕是花骨朵,已经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此后,“看莲花了没”成了小孩们见面的问候语。

看了还不够,我们还要画。那时节,莲花是承担了我们美的鉴赏、美的享受、美的分享的启蒙者啊。

花落之后,便是莲子喽。莲子可是煮汤的药材哦。要是上火了,就往汤里丢几颗。很神奇地,汤下肚子后,火也就跟着泄了。

哪怕是最不起眼的莲叶也是作用多多,可以摘来包粽子,绝对比普通草叶包的要美味;可以用来蒸鸡肉,莲叶的清香把鸡肉醺得很是可口了;也可用来煮水泡茶,那可是夏天消暑的最佳饮品。

全身都是宝的莲,谁不爱呢?

可是,从小被它养育大,可我对它只是模样上的认识,而对于它背后的秘密却一问三不知。这不得不让我心生惭愧。

这不,当我拿到绘本《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时,原以为是给孩子的图画书,原来它专门是来治愈我的遗憾的呢,回答了关于莲子一生的“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莲叶能聚着小水滴而不湿了自己?

农民看不见泥土里的莲藕长在哪里,如何精准地把它们完好无缺地挖出来?

不同大小和位置的莲叶分别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作用?

一颗莲子最终可延伸长出多少茎和藕呢?为什么莲花日夜轮流闭合?开到多大会停止闭合呢?

从种子到根茎叶花再轮回到种子,我看到了生命的周而复始和生生不息。

从此,我对于莲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美味、美貌,而是连它的丝也知道有什么作用。

这是我读它的感受。

两个孩子一看到它,她们不约而同的叹道:“哇,好美的莲花啊!”果然外貌协会来的娃。

事实上,我自己也被水墨中国画风所吸引,粉白粉白的或含羞待放的花骨朵儿、或竭尽全力绽放的花盆子,加上暗青色的莲叶和游戏水间的水墨色的鱼,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富有中国审美趣味的绘画。

很欣慰的是,孩子与我均被吸引着,原来美是不分老少的。也许,幼小的她们的心灵不被世俗所浸染,更容易发现美、感受美和赞叹美吧。

当翻开内页,不容我讲解,她们便自个儿七嘴八舌讨论开来,一会儿说这个莲子怎么睡这么久;一会儿说一颗莲子好厉害啊生了一池的莲叶出来;一会儿又说莲叶是小青蛙最喜欢呆的家。。。

等到看见莲花、莲蓬、莲子时,她们不约而同地唱起了《江南》《池上》《小池》等古诗,我原来还担心科普书没有一般童话故事的生动活泼,她们会不感兴趣,但孩子自带创造性,愣是以唱诗的方式把它读出了很多的欢乐来。

估计等下次再见莲花时,孩子们也不再局限于唱诗,而是可以当别人的小老师,给大家科普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了。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四):你最熟悉的莲,竟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莲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歌咏它。 关于莲的诗句太多了。孩子们最早背诵的诗句应该是《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细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面对满塘的荷叶和娇艳欲滴的莲花,你除了会背诵一些诗句外,有关它的生命轮回知道多少呢?恐怕大多数人是知之甚少吧。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这本科普绘本会带你探索莲的春夏秋冬的生命历程,感受生命的生生不息。让你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事物又减少一个。 《一颗莲子的生命历程》,这本绘本的最大特点是用中国画的方式,描绘莲的各个生长阶段:莲的发芽、长叶、花芽长大、开花、结果、成熟的新莲子随水飘走、再次入泥。让孩子在中国风中了解莲的生生不息。 本书适合3~6岁孩子亲子共读,7岁以上孩子自主阅读。也是一本适合大人看的绘本。 一、科学地认识莲 本书作者陈莹婷,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致力于植物推广。 在书中,我们跟着作者浅显易懂的语句,绘者柔和细致的笔触,漫步荷塘,从种子开始,了解莲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的生生不息。 1、莲叶 莲子苏醒后,从硬壳里钻出4片幼叶,叶柄细细软软,叶片大多沉于水下,这4片叶子叫做“荷钱”。 顶芽铆足了劲向前爬行,从硬壳里抽出一条细细长长的藕鞭,(藕鞭是莲藕的前身),藕鞭上有节,节处生芽,芽又抽生叶。 从藕鞭的头几节抽出来的叶,仍浮在漂浮在水面上,叫“浮叶”。 随着叶柄越发坚挺,第一把高于水面的叶出现了,叫“立叶”。随着花期盛开,立叶是一片高过一片。 花期过后,立叶是越长越矮,叶片尺寸也一节比一节缩小。直到某一天,藕鞭上抽生一把明显的“矮、弱、小”的立叶,叶片两边内卷,这片立叶叫“终止叶”。 采藕师傅把藕鞭上最后一片“高、大、壮”的绿叶称为“后把叶”。它们会顺着“后把叶”和“终止叶”的方向寻找,能在淤泥中摸出一根完整的莲藕来。 哇!隔行如隔山。原来,采藕是个技术活。 2、莲花 你知道吗?一朵莲花的花期只有4天。 第一天黎明,花骨朵膨胀,松开一个小口。午后,它偷偷关闭了开口。 第二天清晨,花冠充分舒展,散发着清香;午后,它合拢了花瓣。 第三天,花冠彻底张开;傍晚,它习惯地收了收花瓣,却没有力气合拢了。 第四天,花冠不再聚扰,它静静地看着自己身上的第一片花瓣脱落。 盛夏,满塘的荷花“你方唱罢我登场”,花期能持续两个月。所以,才会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此外作者还详细介绍了莲子,莲藕,莲蓬。 一颗莲子落入水中,既是生命的结束,又是生命的开始。 二、用宣纸印刷 既然是用中国画来描述莲的生命历程,那么宣纸是必不可少的,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本土绘本的特有风格,让孩子在中国风中感受莲文化。 质感的纸张,让你在翻动它时,忍不住先看看自己的手是否干净,仿佛不小心留下的手指印弄脏了绘本,更玷污了莲的清性。 三、可作国画启蒙书 本书的绘者花青,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现攻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花鸟专业博士学位。 她用专业的笔触,细致地描绘莲的各个生长过程。 在她的笔下,莲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每条脉络都清晰可见。莲花姿态各异,或含苞待放,或争奇斗艳;或丰盈艳丽,或菡萏香消,无不透露出绘者的专业素养。 “浓彩透华,淡墨藏韵”,带领孩子了解莲的生命过程,同时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开启国画启蒙之旅。 这是一本集才华和颜值于一体的绘本。 六月马上到来,家长带着孩子和《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这本绘本,来到荷塘,在欣赏荷塘美景的同时,以本绘本做指导,学习莲的知识,不愧是一举两得。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读后感(五):藕花深处

七月六日,带外地来的朋友去了怡园,我最喜欢的苏州园林。藕香榭前的藕花又开了,朋友注意到一阵有节奏的叫声,问我是什么,旁边的人说是牛蛙在发情。这么多年第一次发现怡园里有牛蛙。

莲与鱼

晚上去快递站拿了布瓜赠的书《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没想到是在赏荷的当日到的。拆开快递,觉得这本书太美了,从封面到内页都有大幅的国画,清晰绘出莲的生长过程,还送了一张海报。

赠言很惊喜,布瓜写我的名字像“乐乐”,诗用得妙

全书半小时读完,了解了莲子在水下的秘密,收获以下知识点:

1,莲藕的生长方向;

2,莲叶“聚水成珠”的原因;

3,莲叶背面苍白的原因;

4,莲花如何传粉;

5,莲子的结构;

6,莲藕的形成;

7,莲子长寿达千年的秘诀;

8,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

莲花还有一个特点:昼开夜合。《浮生六记》里说芸娘在日落时把茶包放进莲花内,次日清晨拿出,泡出的茶带有荷花的清香。有机会可以一试。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接天莲叶无穷碧”,从“误入藕花深处”到“红藕香残玉簟秋”,从“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语文书上描写荷花的诗词令人印象深刻,《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是把荷花的特质描写得淋漓尽致。我也喜欢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曹雪芹的“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元好问的“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读《红楼梦》多年后我才突然发现,林黛玉对应的花是荷花,写着“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是水芙蓉荷花,“娴静时如姣花照水”的花也是荷花。

曾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花,我一时说不上来,总觉得什么花开就喜欢什么花,各有各的好,难选出最好。后来才发现,我用作微信头像最久的是荷花,现在用的正是自源(本书作者的家属)拍的荷花,去故宫时买了几幅花鸟画,自留了一张荷花图,日常用品也会选带荷花图案的。若问哪种花最美,可能有千种答案;若只比水中花,荷花应无异议成为花魁。

荷通“和”,莲通“怜”,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美好的寓意。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布瓜说“希望这书能助推莲当选国花”,我深表赞同。梅花略冷清了些,且只开在南方,牡丹太过热闹和俗气,荷花的温度正好,美丽度、广泛度和气质都当得起国花称号。

回到本书,若说有什么美中不足,就是篇幅太短了,意犹未尽就已经结束了。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们把书翻到开头,再看一遍莲子的生命旅程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