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篇1

2013年5月30日上午,马鞍山市会议中心里一片欢腾。我有幸作为《皖江晚报》萌芽通讯社的小记者代表之一,将要对市委书记郑为文伯伯进行采访。我兴奋不已,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郑伯伯来了!大家都起立并鼓掌欢迎。随即郑伯伯向在场的小记者们表达了诚挚的问候并祝他们节日快乐。

首先,郑伯伯就如何当好小记者提出了两点要求:一要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二要勇于实践。紧接着,郑伯伯从打牢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锻炼好身体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的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

郑伯伯的讲话结束后,就到了最最激动人心的小记者提问环节。“幸福是什么”是小记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郑伯伯说:“幸福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幸福是人们为之不断奋斗的目标,是一种追求,它需要不断地努力,而学习则是起点。”这番话,让小记者们都受益匪浅,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提问一开始,我还有些拘谨。在郑伯伯的带动下,现场气氛很快活跃起来,我也鼓起勇气举手向郑伯伯提问。“如何看待中小学生上网?”“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面对我的提问,郑伯伯都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并一一微笑着作了详细和耐心的解答。他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引得大家阵阵欢笑,现场气氛高潮迭起。更出乎意料的是,郑伯伯随后还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对自己所在的学习满意吗?你有哪些意见和建议?”我从要求抵御校园门口“三无”食品、要求学校组织课外活动、要求改善学校绿化和增添娱乐设施等方面回答了郑伯伯的提问。对于这些建议,郑伯伯也同样作了详细地记录和解答。采访活动结束后,郑伯伯还饶有兴趣地为全体小记者们签名并合影留念。

通过此次活动,我学会了如何做好一名小记者,也体会到了如何“读好书,做好人;学知识,长本领”。

鲜艳的红领巾,衬着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篇2

儿童的时代,第一次的开端,失败的开始,成功的未来。我拥有无数个童年的第一次的美好回忆。就像一个脚印,印在成长的道路上;像一片片落叶,飘散在人间的道路中;像像一味味调味剂,调试着我的心。最让我难忘的便是第一次亲手做饭给养育了我几十年的家人吃。

那一天,是一个晴空万里的一天,还是一个美好的星期天。我们一家人去了石岐玩,在市场那里,我亲手选了几个又大又新鲜的茄子,又去买了5块钱的廋肉。

晚上回到家,我就先帮茄子“洗澡”,再帮裙子做了一次“手术”,帮茄子做完了“手术”,我又帮廋肉“开刀”了。开完刀后,我还要把茄子和廋肉炒炒成一锅了。

我先把锅烧红,用手尝试温度,感受到手被烧热了的时侯,我就把油放了一点进锅了,等油烧热的时侯,我把廋肉片放进锅里,我用锅铲翻啊翻,可不管怎么翻,廋肉总会有几片是黏在锅中的。我愤怒了:“廋肉啊,我这是上辈子欠你的吗?这么这也跟我作对啊。”

我费了好大劲儿,总算把廋肉铲了起来。接下来我就要放茄子了,放了下来之后,我又放了一点点水少许的盐和爷爷的秘制酱料,翻几翻,再盖上锅盖,让它们好好“享受“一下。

时间到了,我用盘子盛了起来,端去给家人吃。我既紧张又激动的期待这他们的评价。看到家人纷纷皱着眉头,我跟紧张了。

爷爷安慰我说:“别灰心,孩子!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你叔叔小时候学做菜,学了几十年才能成为像在的厨师呢!你以后在家没事做,就找你叔叔学做菜,一定能做好的,加油!”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第一次做饭的经历,并会把爷爷告诉我的道理铭记在心。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篇3

说到永康的春节习俗,那可真是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掸尘: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掸扫去室内、家具及厨房各角落的灰土尘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来年不利。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谢年:在除夕,永康城乡各地鞭炮阵阵,家家户户按照传统习俗摆出了方桌,点上了红红的蜡烛谢年,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祖:在我们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个祖坟,就在坟前放鞭炮,为了让祖宗保佑我们。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春节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别吧。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篇4

人生中,有许多第一次,有时是新奇,有时是突破,有时是兴趣,有时是……每个人的第一次,都充满着不一样的艰辛和努力,在我的印象中,最难忘的第一次是我学骑车时的情景。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站在马路上,等着爸爸来接我回家,我正想着心事,突然,一阵寒风刮来,我打了个颤,埋怨爸爸不准时,害我在风中挨冻。这时,我看到了我的朋友正骑着车在风中前行,她那样子简直酷毙了,修长的身子在风中摇摆……我看入了迷,可就在我不想离去时,爸爸到了,我只好不情愿的回去了。

回去后,我缠着父亲要买自行车,奶奶不同意,她说:“买了有什么用,你又不会骑,再说了,你爸爸每天接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你骑车,我们还担心呢。现在车这么多,买来你敢骑嘛?买了也是白浪费钱,还不如不买呢!”我不听奶奶那长篇大论的“大道理”,继续和爸爸妈妈撒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终于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拿到了车,就该练练技术了!

下午,我顾不上那刺骨的寒风,在家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练了起来。我先练上车,学着别人一只脚踩在脚踏上,另外一只脚撑在地上,便于滑行,两只手扶着车龙头,不让车倒下。一开始,我有些胆怯,好怕摔跤,所以每一次滑行都不敢滑多远,隔一会儿就要用脚撑一下地面,后来,我渐渐胆大了起来,可以自由上下车了,可就是不会骑车,控制不住方向,车辆便东倒西歪的,给人一看就害怕。

我脱去了冬袄,怕全身臃肿而不好骑车,虽然寒风凛冽,但我却大汗直流。我鼓起勇气又一次上了车,走了大约5米,啊,不好,我没有控制好方向,从车上摔了下来。腿破皮了,手流血了,腰上被石子压青了,我没说一声“疼”,而是艰难地爬起来,又一次扶起车子继续练。一下午,我不知摔了多少次,又多少次爬起来,终于,我成功了!

当我向家人说起时,他们都不相信,我证明给他们看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它像巧克力般,甜甜的苦涩在心间缠绕,陪伴着我的一生……

第一次,难忘的第一次,艰辛的第一次,苦涩的第一次,香甜的第一次!第一次,陪伴我们成长……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篇5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游泳,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在三年级放暑假的第一天,我第一次去画画班学画画,那时的事使我至今难忘。

那天,我和妈妈走在去画画班的路上,当时我又高兴又紧张,高兴是因为我终于可以去学画画了!紧张是怕老师凶巴巴的。到了画画班,都是同龄的孩子。教我们画画的是一位女老师,还有两个男老师当她的助手。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彩纸,教我们怎样画固定物体的位置。我按老师教的方法画了一些线,确定好位置,便开始画了。老师让我们画得是樱桃,别看那么简单,画起来可难了!一边为了将三个圆樱桃画得一样大;一边又要将两边的樱桃离纸边得距离一样;一边还得将三个樱桃的头聚到上方中心。真是难极了,我可是好不容易才画好的。我拿给老师看我的画,老师说我画得很不错,帮我修改了一点,得了98分。老师信心地挑了一张卡片,又拿了一张彩纸叫我照着画。卡片上是一大朵向日葵,按照刚才的方法,我很快就确定好了位置,比刚才熟练多了。虽这个图片比上一张难画,但我有了一些技巧,很快就画完了,还画得比上次好。老师很高兴,帮我仔细找出了不足的地方。这次老师又让我画一只“穿裤子的猫”,虽然这副图非常难画,总是画坏,经过我不停的修改,终于把“穿裤子的猫”给画好了,使我非常高兴。

第一次到画画班上课,让我受益匪浅。他让我懂得了,只要认真,坚持不懈地去做,总是会成功的。这难忘的第一次,在我记忆的脑海里永远不会被冲刷掉。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篇6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篇7

每个人都有过许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锅,第一次写毛笔字,第一次画画……当然我也不例外,可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做哈根达斯。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有一天,我突然萌发了自己做冰激凌的想法,于是便上网查。没想到,还真的查到了,于是我就开始了做哈根达斯。

第一步,要先准备四个鸡蛋,二两白糖和两袋纯牛奶,我屁颠屁颠的跑到冰箱旁,拿到了鸡蛋,接下来去找白糖,呀,这才发现家里的白糖盒里已空空如也,我便问妈妈要了5元钱,买来了一袋白糖,纯牛奶自然是有的,我便准备好这些东西,开工啦!第二步要把鸡蛋和的蛋黄和蛋清分开来,小小的我可犯难啦,怎样把这两样东西分开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去找心灵手巧的妈妈,妈妈拿了一个勺子,打出来四个蛋,用勺子轻轻地舀起蛋黄,放到另一个碗里,抚摸着我的头,告诉我:“这样就把蛋黄和蛋清分开啦。”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妈妈为了不浪费粮食,把蛋清放进微波炉里面,煮成了乳白色的固体,加上盐,特别好吃。第三步,把白糖和蛋黄放在一起,用打蛋器搅拌,可惜我家没有打蛋器,便用了筷子来打,我拿着筷子在碗里飞快地搅着,可却搅得蛋黄四溅,溅了我一脸,妈妈看到我这幅狼狈相,心疼的把碗接过去搅拌着,于是我看妈妈怎么打,我就怎么打,我们交替着搅拌,终于,在一番努力下,碗里的东西终于被搅成乳白色了。第四步,把牛奶倒入锅中,煮至微开。我不会调温度,就请妈妈来帮我煮。第五步,将煮好的牛奶倒入碗中,并且要边倒边搅拌,我负责搅拌,妈妈就帮我倒。最后在把蛋奶液倒进锅中煮至微沸,再放入容器中,放到冰箱里冻一晚上,就可以了。

第二天,我早早的就醒来了,立刻跑到冰箱旁,打开冰箱门,拿了出来,品尝了一下,特别好吃。可是,因为还没穿衣服就吃凉凉的冰激凌,肚子可反抗起来了……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篇8

当太阳公公不停的打着呵欠时,当他快步准备与月亮姐姐交班时,当晚霞妹妹在太阳公公的渲染下,穿上一身红外衣时,当黑夜拉下幕布时,当流星划过夜空时,当星星眨着眼睛好奇的看着我时,我没有选择的一个人回到自己的床上,长了这么大这是第一次独自一个人睡觉。

睡在床上的我眨着眼透过窗外望着美丽的夜空,夜空无数的小眼睛有月亮的陪伴,而我只有恐惧寂寞相伴!眼泪不知不觉的滑下来。

“啪”灯亮了,一张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脸庞跳入我的眼帘,妈妈的脸在灯光下显得更加漂亮,我开心的从床上跳起来,妈妈抱着我用慈祥的目光看见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要学会独立,你是个非常勇敢的孩子,相信你能够照顾好自己,快睡吧。”说完轻轻的把我放回床上帮我盖上被子,关上灯。一切再次回到黑暗中,静静的空间隐藏着孤独跟害怕,我又开始羡慕天上的星星月亮,一个人在害怕中慢慢的睡着了。

“丝丝丝”从窗外传来一声声蛐蛐的叫声,把我叫醒,我蹑手蹑脚来到窗前欣赏着蛐蛐们的演出会,突然窗外划过一道幽光,瞬间让我想到看过的鬼片,吓得魂不守舍,紧闭双眼莫回床上,用被子蒙住头,双手紧紧的拽着被子,身子圈作一团哆哆嗦嗦的睡着了。

让我讨厌的闹钟把我叫醒,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一双黑眼圈去上学,第一次独自睡觉让我胆战心惊,黑夜给了我一个人的孤独,也让我成长。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篇9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六年级下册满分作文篇10

说起我的暑假,那是五彩缤纷,犹如一个万花筒,里面装着一件件事,一件件“第一次”,装着我的酸甜苦辣。现在,我就与你分享我暑假里的难忘的第一吧!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在家里正无聊,看到了一个鸡蛋,于是便突发奇想:“我不妨自己试试做蛋炒饭?”想到了这么有趣的事,我难道不会去做吗?说做就做,我拿起了鸡蛋,盛着一碗剩饭跑到了我们家的厨房。

由于是第一次做蛋炒饭,所以不免有些磕磕撞撞。开始做了,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做蛋炒饭的情景。对!先把蛋打破,用碗接住蛋液。我急忙把碗拿出来,本以为轻而易举,但是调皮的蛋液却依依不舍地抱着自己的衣服——蛋壳,跑到了碗里。“这可怎么办呢?”我急的火烧眉毛地说。这时,我急的四处张望,突然,我看到了筷子。“对,”我高兴地说,“可以用筷子把蛋壳夹出来。”……夹完蛋后,我又学爸爸妈妈洗葱、切葱。之后,我又在锅里倒了倒了五勺油。“咦?油怎么不‘跳’呢?”我困惑不解地说。原来我没开火,了解到自己的错误后,我立刻纠正。啪啪啪,油在锅中欢快地跳着。我见状,便把蛋液小心翼翼地倒入了锅中。不久,下面一层熟了,于是,我又笨手笨脚地把翻过来,剁碎。约摸过了一分钟,蛋熟了,我再把饭倒进去炒。过了五分钟,饭呈金黄色。我知要放盐,所以就放了,但放了两勺!我混合了几下,尝了尝,脸突然变青,把饭吐了出来,边喝水边喊:“太咸了,太咸了!”眼看我即将功亏一篑,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这关键时刻,我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妈妈的话:“如果盐放多了,可以再把饭菜加量。”我按照妈妈说的做,最后又画龙点睛——放葱。

就这样我第一次做蛋炒饭成功了。我把我的“杰作”放在餐桌上与大家分享,虽然我第一次做的蛋炒饭不及爸爸妈妈做的好吃,但是在我眼里它是最好吃的。

这就是我暑假里难忘的第一次做蛋炒饭的全部过程,朋友们,你们也给我讲一讲你们的第一次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