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读后感1000字

《《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读后感1000字

《《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是一本由周重林 杨绍巍 杨静茜 李明 李扬等著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17-7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读后感(一):想要了解勐库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

最先被吸引的,是大雪山的照片,那青苔的绿似要滴出水来。

细读文字,或真诚,或简洁,或逻辑严密,或冷静,各有意趣。

触动最大的,是那篇《勐库大叶种的来历》,几乎是论文式的大胆假想与严密求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勐库大叶种,是地理环境和人类审美选择共同演绎而发展出来的。

说茶山离不开茶农。没有机会上山的人,亦可在文字里,感受茶农们的日常生活,感受茶叶的历史变迁。

值得一读。

《《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读后感(二):寻茶,就是寻人

每一片茶叶都有它的源流,在讲述和追寻之中,源流的深浅曲折就会浮现出来。

在地球上那些产茶的山脉和村落之中,勐库只是其中之一,也是独一无二的。千百年来,茶叶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千百种传奇:大雪山野生古茶树、冰岛傣王的嫁妆、边将彭锟的大茶地……顺河茶叶的源流,每一种追溯都有回声。茶叶塑造了勐库今天的形状;勐库也创造出了茶叶的另一种可能性。

这本书由几位创作人共同完成,其中有诗性的抒情、冷静的白描 、学术的考证。给这本书带来灵感的,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勐库茶农,他们有着好多的故事,想要讲给你听,创作人只是借勐库茶人之眼,带你进入这块迷人的茶叶之境。许多的故事都在东西半山的村庄中呢喃低语,当我们走出书斋,踏上这片热土之时,叙事的阀门也随之打开。

边疆,就是中心。

寻茶,就是寻人。

《《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读后感(三):追寻茶叶的世界,勐库有着最根深蒂固的茶叶印迹!

对于茶的印象,总觉得,那一片片叶子,经过沸腾的开水浸泡,冒着些许青烟,飘散着些许茶香,饮下之后,又回甘回甜,回味无穷,这就是茶叶的神奇世界。

初见《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想知道茶叶在勐库会有什么的印迹和故事。勐库是茶叶种植、生产的大本营,从东半山到西半山,在这一路的走访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当地居民与茶叶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记录了他们的生活面貌,也反映了茶叶与勐库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沿着勐库的茶叶地图,喜欢读这些有关茶叶的有温度的故事。在淳朴的大山里,种茶,卖茶,生活,成长,记忆,一一被串联起来。

书中的配图,很是喜欢。绿色的茶山,壮观的古茶树,微笑的茶农,生活的气息,都如此真实。没有大量的实地走访,就不会有那么多好图可以呈现,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的故事可以阐述。

在书中的最后一章,还提供了怎么泡茶、识茶、品茶,从专业而又实用的角度,让我们更加亲近的触摸到茶叶的世界。

重拾勐库茶叶的记忆,追寻勐库茶叶的踪迹,希望这本书能够分享给更多人。

《《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读后感(四):提升了我看茶叶的视角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问,除了堆砌形容词来浮夸空洞地赞美茶叶还能有点别的花样吗?

这本书无疑给了我新的感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讲述茶园的由来,比如我最感兴趣的华侨农场这一篇文章。关于华侨和茶园的故事,除了勐库还有泰国的美斯乐以及云南的腾冲,这些茶园里的华侨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到这里,他们现在怎样看待过去,我表示非常好奇。

勐库的冰岛不冷,非常火,火到很多人都只看得到冰岛的光芒而忽视了冰岛周围同样优秀的茶园。云南的很多名茶山都有这样的现象,我喜欢小众的东西,这些不被世人关注的焦点,在我看来是神秘而可爱的存在,蕴涵着不逊于名山的滋味和故事。那赛、那蕉、公弄、东弄,都是我第一次听闻的山头,少数民族的气息扑面而来,明明就在冰岛的旁边,而我却对他们知之甚少。

从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真诚,是真的亲身实践过,足迹到过那些大大小小隐秘古老的村子,不仅有纪实性,还带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很难得遇到这样一本不敷衍的茶书,值得我细细阅读。

《《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读后感(五):我们能不能低到泥土里?

他们带我穿越黑夜,陷进松软土地,与清风打趣,和细雨缠绵,趟入星月怀抱,与山河同眠。

那一天,我们邀请他们走出木屋,告别烟熏,放下去茶园的冲动,来与我们一起坐一坐,聊聊生活,希望以及苦楚。

他们叼着烟,穿着拖鞋,从皮卡车,摩托车上走下来。他们很羞涩,很拘谨,第一次,他们在论坛喷绘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一开始,他们以为是来听别人的高谈阔论,来接受教育,来学习……但一入门,他们就惊呆了。他们发现桌子上写着他们的名字,需要很用力才可以拉开座位,小心翼翼地坐上去。

直到轮到自己发言,他们才可以确定,自己才是这场“勐库茶业论坛”的主人公,那些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是来听他们的声音,记录他们的表达。

过去的数年,我参与了太多高大上的论坛,被贵气,概念,资本,美女,烈酒……所包围,助长了欲望,弄糊了大脑,写坏了笔头,今天,我坐在这里,终于感觉到力量又从地下涌上来,我有再次动笔书写的念头,那可是一天30多页笔记,写干钢笔墨水后,不得不从远处借来一瓶墨水。

那一天,我谈了“茶叶的低度”。低到土壤里,低到茶根,让双脚与地气相连,好好想想我们做茶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远千里,孜孜以求的茶是不是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从茶园到茶杯出现的巨大鸿沟到底是什么造成的?而从茶杯到茶园,我们是否过分地要求这块土地做出改变?

一个痛楚的事实上是,教他们施肥是那些人,教他们不要施肥是还是那些人。

教他们砍树是那些人,教他们不要砍树的还是那些人。

教他们不要喝古茶树的是那些人,教他们喝古茶树还是那些人。

曾经,茶叶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茶叶快要变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如果只有茶,又如何?

一些人家,甚至连玉米都不种,连猪都不养,连动物粪都要千里之外运来,才能满足有机茶的全部语境。

他们无需学习别人,他们只要重拾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创造出耀人的典范。

到勐库东西半山走一遭,我们便会发现从眼,手到心的三位一体。在坝糯,在懂过,我们所见的茶园,才是真正的茶园,绝大部分地方的茶园,不过是茶林而已。

儿童在那里嬉戏,大人在茶园采摘,祖先的灵魂就在他们身后。我第一次见到茶园有那么多坟茔群,他们与茶园共在。云南大部分古茶树保存完好的地方,都是信仰的胜利,我们在景迈山可以感知到,我们在贺开也可以感知到,在勐库,我们重新感知灵魂,审视内心。

一片片藤条茶茶园,给予茶树不只是雨水,还有汗水,要经过多少双手才能抚摸出这宛如垂柳般的枝条?要流多少眼泪,才可以搀挽着走完那片茶林?要流多少眼泪,让能让那些灵魂得到安息?而我们,要多少杯水,才能品出雨水,汗水,以及泪水结晶而来的那一片叶子?

如是我闻。

此文作者为《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所写的后记。

作者为茶叶边疆签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