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為了賴子读后感摘抄

為了賴子读后感摘抄

《為了賴子》是一本由法月綸太郎著作,獨步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2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為了賴子》读后感(一):没有太多记忆点

独自追查杀害女儿的凶手并将其杀害——留下这样的手记后,父亲选择了自杀。但随着侦探调查的逐渐深入,才发现整起事件背后有另一重更令人战栗的真相。

故事的plot和trick其实基本可以猜到,不过考虑到成书年代,本书极有可能是这种手记体的滥觞。这类作品的关键在于动机的设置,包括对“异常”心理的刻画和“异常”心理出现的合理性。

本书在这方面把握的差强人意。手记的感染力和逻辑推演都比较强,中段虽然是家访流但不显沉闷,一步一步对案件及当事人进行补完,直至最后的高潮揭露真相。不过最后的反转还是略感突兀,人物的情感联系线索铺陈似乎不够。(可能是经历不同,相比之下西泽保彦的《依存》更让我感同身受)

法月纶太郎一直被称为“苦恼侦探”,在本作倒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后记曾言这个故事更适合写成硬汉派。个人倒是觉得法月是有意为之:本格派的侦探接触到真实世界的巨大恶意,和一个毫无用处的四处打探消息的小报记者没什么两样。

2016-6-21

《為了賴子》读后感(二):为了…赖子?

故事有点简单了。大概可以分成案情概述(手记)+深入调查(纶太郎的调查过程)+事件真相这三部分。最后一部分给出的信息比较多,其实可以再写复杂一些。

最后纶太郎居然没阻止凶手自杀,这点让我挺无语的。除了手记以外的部分,都跟西村这个人是否出场没什么关系,所以我觉得作者还不如不给他的自杀设计成未遂,最后直接向警方揭开真相就好了。作者这样设计应该是想让西村为了海绘再死一次,但我觉得从结尾的描述来看,为海绘这种人完全不值得。

西村夫妻都这么憎恨赖子,却忍了14年。西村悠史这么做是为了装给海绘看,直到8月21日他意识到自己装不下去了,才采取行动。海绘则是因为身体状况什么也无法做吧,为了报复赖子她不惜牺牲悠史。车祸那天,西村悠史的车的出现让赖子跑上车道,海绘则是为了救赖子受伤的,所以她报复的对象其实应该是赖子和悠史两个人。

所以最后,案件的真相就被埋没了。我认为当事人之中没什么值得同情的,学校的腐败应该被揭露,西村夫妻的险恶也应当被他们的朋友了解。我觉得事件真相被人们了解是对死者的尊重,这样才是为了赖子。

《為了賴子》读后感(三):多种风格,却没有累加

1990年长篇。

由西村悠史寻找杀害女儿凶手的手记开场,记录了他的调查。西村查得凶手后,进行了自己复仇。接着是侦探法月接手。

法月的第三本长篇作品,由大学时期的同名中篇扩写而成。我觉得这一本最大的问题是方向不明确。名侦探法月自然是以本格推理的方式来处理案件的,但真正的推理只有几处,作为问题的发现者。更多的是做着一个情节推动作用。

显然,作者试图在结尾制造多重逆转,结合情感因素,达到高潮。在逆转的过程中,逻辑部分被放在了次要地位,逆转制造更多的是依靠的整体布局。转折的刻意性过于强烈,让我觉得是遵循推理小说的某种常规而成,强调意外性的作用。

实则,真正的魅力还是在心理分析。微妙的心理病态,和人物执拗的性格,共同造成的悲剧。

将爆发点设置在心理和整体布局,中途也许又为了不暴露谜底,而没有作太多细节刻画。用了传统的推理小说调查的过程。重点不明的混杂感,多少影响了结局的震撼力。整个布局肯定是优秀的,明显受岛田的新本格思想影响。解说部分,也说了法月的矛盾,选择了“荒芜的过去”(本格)。法月自己的说明部分,也能察觉他的心态:如果为了“谁是真凶”而着迷的纯真少年时代能持续久一点就好。

少年时热爱解谜推理,长大了又有了变化。怪不得,就我读过的法月作品,都是本格之中,夹杂社会性,有着综合感的东西。

4星

《為了賴子》读后感(四):这本算是本格推理吗

看完本书的结局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不是因为这本书的结尾所呈现出的真相有多么惊人,也不是因为本书所探讨的社会议题有多么沉重,单纯就是作者所给出的对动机的解释让我感到已经跳出普通社会的范畴了;我从真相中感受不到任何因社会现象而产生的影响,所有主人公的行为、行动都是因奇怪的巧合和毫无逻辑可言的扭曲心理所导致的。作者在本书中的几次反转都是为了让读者因刷新三观而惊叹所设下的,所以在看本书时,越接近结尾,就越有一种书中的人物非常割裂的怪异感觉。

那么本书如果当作一本本格推理小说来看呢?其实也是乏善可陈的,书中可以称之为谜题部分的,就全部藏在书开头的复仇信部分了。但这个复仇信的部分,不知道是作者刻意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写的极其流水账,在其中我感觉不到任何为女儿复仇的愤怒情感。(这点若是为了与诡计契合那也算是一个优点,但后文未提及)当然撇开这两点,本书还有以下三个优点:

1.本书的侦探“法月”(作者同名)与他身为警官的父亲,这个对奎因的致敬,算是个惊喜

2.侦探通过不断走访案件的相关者来解开背后的真相,阅读“家访流”的推理小说,还是蛮过瘾的

3.小说中,侦探每到一个地方,作者都会描写到场景中的音乐或是和音乐有关的事情。这个算是作者的一点兴趣爱好吧

最后本书推荐给比较喜欢家访流推理的读者,或是对摇滚乐感兴趣的读者,喜欢社会派和本格推理的读者,本书的余味可能会很糟

《為了賴子》读后感(五):脑补成自以为的意义

法月纶太郎的书,向来我都不太喜欢,所以虽然他的中文版我基本都看过了,但个人对他的评价还是很低。他和有栖川有栖一样,都是我不看好的日本推理作家。有栖川是那种很勤奋但是的确没什么才华的作家,而法月纶太郎大概是有些才华但是表达能力很欠缺的作家。我说的表达,指的是对小说整体情节走向的把握和足够吸引人的文笔。很多推理小说家对于文笔这种事情自然是不太在乎,但是好歹你也要写得来让人看得下去吧,整本书都是一副温吞水的风格,若不是死忠推理迷,想来都没办法坚持到谜底揭开的那一刻。

但是《为了赖子》这本书,大概真是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能够在情节上基本做到跌宕起伏的地步,悬念一点点揭晓的过程也比较吸引人。虽然法月纶太郎在文笔和情节上大概会被东野甩开好几条街吧,但就这本书来说,和法月以后的作品相比,已经很不错了。作品一开始就是日记,写明的是一位父亲对女儿去世的悲恸感受,然后父亲不顾一切地要为女儿复仇,亲手杀死了杀害女儿的仇人,然后自己决绝地自杀赎罪。单看这本手记,本身就可以看做一则短篇推理小小说,但对有一定阅读量的推理小说读者来说,根据进度条就能一眼看出事情没这么容易结束。但不可否认的是,紧张的日记以父亲的自杀身亡为结束,标志着小说第一次高潮的落幕。读者在这里可以稍稍喘口气。接下来小说进入较为平缓的查案过程,法月纶太郎正式登场,展开家访试的推理。于是,隐藏在日记背后的种种隐秘之事,就在法月孜孜不倦地探查过程当中逐一展露出来。

这本书倒是能很好地展露法月布局的功力。一开始用紧凑的日记吸引读者,正当读者渐入高潮的时候,又戛然而止,然后再开始抽丝剥茧,慢悠悠地把案件的拼图一块一块拼上。拼上的每一块拼图,差不多都挠到了读者心里正痒的地方。而最高明的布局,莫过于把每页自以为能看透的拼图合在一起,却发现结局迥然不同。仔细想起来,这里面的每块拼图,差不多都是错位一点点的状态,结果每一点错位都一步步导致这场悲剧发生,这也算是小概率翻盘的绝好例子吧。

大概聪明的读者在看到第一、二块拼图的时候,就能脑补出整块拼图的全貌;对于置身书外的读者,因为拥有上帝视角,所以做到这一点还不算太难。若是想想小说里的角色(除开法月纶太郎本人)也需要在一两块拼图中努力去寻找事件真相,那难度可就大多了。所以小说角色做的很多事情,凭借的都是他们自己脑补出来的意义。用自以为的意义犯下罪行,和用自以为的意义诱发罪行,结果都是万劫不复的。应该说法月纶太郎用这起案件将这一点诠释得非常到位。希望还能看到他写这样充满波澜的作品,而不是总是让小说在沉闷的过程中揭开谜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