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都市速写簿》读后感1000字

《都市速写簿》读后感1000字

《都市速写簿》是一本由阮义忠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都市速写簿》读后感(一):城市

每次别人问咸阳有什么好玩的去处,我都会一本正经得嫌弃,除了坟头啥也没有,要是现在也会这么回答,因为他给市民的印象就是一个生存的地方,去其它地方也没什么不同,本地人的生活里没有咸阳这个词的空间。 城市这个词会有人与人交错的感觉,喜欢,但是在自己的城市找不到归属,我不愿说咸阳是故乡,即使咸阳会变得越来越漂亮,公园多绿化好经济好,可他依旧和其它的城市没有什么不同。

对城市这个词有感知是从一篇文章开始,"伊斯坦布尔与重庆,梅林与我",刊在第十二期新概念作文里,即使不知道伊斯坦布尔在哪里,文章里的讲人与人的连通,城市特有的情绪都印象深刻,那时才发觉有许多人和我一样生活着,在离我很远的地方,那里生活也许乱糟糟,也许很安定,但说起远方,就觉得是美而可想象的。

《都市速写簿》读后感(二):文字并不精彩

反派死于话多,影像也是。本来影像的力量就是用构图光影说故事,虽然观者对拍摄的背景确实有兴趣了解,但是这本书中的行文确确实实是在反噬它所描述的影像。

从书中的一些文字中能了解到作者自己本身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同时对应试及高等教育略有微词,不止一次谈及自己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在大学教书云云,我为什么会留意这个,因为上学和工作时都接触到太多读书无用论者及各种花式言论,其中心内容无非就是我无知但我活得好我很骄傲。我认为一个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并不可怕,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才可怕,用充满局限的文字毁了自己抓住决定性瞬间所创作的影像更是恐怖。看过其他摄影师的作品,有些也带着文字说明,当时只认为那是理所应当。读过这本书才明白能遇到简洁有力的注解是多么可贵。也不知道这些不够精彩是不是删节的锅,但已对本书的未删节版本毫无胃口。

三星中有一星是给那些影像的,作为一个业余的城市记录者,我心疼被并不精彩的文字反噬的它们。

《都市速写簿》读后感(三):一张照片,一个故事。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作者用一幅幅那个年代的照片来记录、回忆一座随着时间不断变迁的城市,和当时发生的故事。

每一幅照片都有人物,人物下可以联想到很多事,展示出真实或者不真实的一面。道路上人来人往,一切看似无关,却都可以找出一条线索,将之串成人生的小插曲。

记得电影《一一》里男主角的小孩拿着照相机去拍别人的背影和后脑勺,从一个个背影中就能看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摄影的意义或许也就在于此。好的摄影作品也许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生活中那些细节的美好。

读完这本书,明白了摄影的意义不仅仅是去拍摄、记录那些自己感情无的好看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去记录当下的人、物、事,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生命。

《都市速写簿》读后感(四):成长之美

什么相机,拍什么,这是个问题。

记忆中有次跑步,一人全副武装围着400m标准跑道没跑几圈就停下来拍照留念,这就是典型的水平不咋地但装备一定要最好、最贵的那种人。

想想我们身边,这种人很多,一味追求硬件的高度却无视自身软件的低矮。

一副好的照片能够吸引人,能够让人不自觉地去想它背后的故事,或者去思考它的意义甚至有些照片没什么复杂的含义但就是耐看。

照片拍摄者的心态、眼睛、技术决定了好的基础,而观者却各有取舍,有些人觉得普通的相片却对某些人有着深刻的意义。

我也经常拍周围的一切,有些时候自己翻看自己拍的那些,初看也觉得无聊甚至很烂,但每幅照片在当时却有着不同的想法,至少我不是漫无目的的在那里随便的拍,而是有着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心境、特殊的想法、特殊的目的等等。

正如《都市速写簿》里的一句话:世间万象,缘聚而成,缘灭而散。

《都市速写簿》可能就是这么一本书,看似简单的照片,却在记录着曾经的台北,于拍摄者而言这是一种回忆,一种遗失的美,尽管在拍摄时作者可能有着各种怨恨欢喜,但作者在若干年后再次翻看这些照片也流露出一些感怀。

这或许就是成长的美吧。就象我之前也对贵国大陆的诸多城市表示出厌恶,但后来时过境迁、心态变化后也曾有点点尴尬,毕竟我见到的只是当时、当下,而在以后的诸多当下呢?

《都市速写簿》读后感(五):相似的都市

这是我看的阮义忠的第二本摄影作品集了。第一本《失落的优雅》讲的是台湾的乡土,而这本则将镜头对阵了台北这个大都市。封面上是清晨刚醒过来的台北,朝阳笼罩,三三两两的人穿过马路,整座城市弥漫在光雾当中,像是阳光重新清洗这个城市。相比前一本《失落的优雅》,这本摄影集就如同封面的照片,充满了都市的气息。时代、都市、人,构成了整本集子的旋律。

而正是通过阮义忠的描述,我才发现原来所有的城市都如此相似。原来,台北也鼓吹多年“两个孩子恰恰好,一个孩子不嫌少”的节育政策,原来,台北现在已经开始“少子化”,原来,台北的过去也曾经规划无序,后来不得不开发一个个新区来满足城市人口的扩张。这些相似感,或许更容易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毕竟,我们现在所热衷讨论的话题,都离开城市变迁,无论是老城拆迁,还是新建高楼。城市,象征着我们的过去,更代表着我们的将来。

在那些照片中,我倒很喜欢那张“用力擦亮台北”。一个工人架着梯子,一手提着一个油桶,另一只手准备用擦铜油仔细地打亮T.A.I.P.E.I这几个英文字母。如今的广州,在珠江新城树立起一栋栋的高楼,都用玻璃幕墙将自己围住,不漏缝隙,也不漏光亮。早已经不需要这样的铜字招牌,来宣扬自己的存在。唯有到了老区,才能看到那些标着花园酒店、友谊商店等字样的招牌,而这些招牌就跟照片中股票交易员、歌厅舞女一样,在述说着一个不太遥远的时代。

而另一方面,我觉得我忽视了之前在《失落的优雅》中阮义忠的构图感。在都市这个主题上,我看到了阮义忠通过构图所表达的怪诞与荒唐。比如《成功人士》,通过嵌在大厦正门廊道的镜面玻璃,反射出来亦真亦假的车水马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浮云,水月镜花。《背影与文身》、《张三的歌》、《来自何方,将往何处》等等,都是将都市常见的场景,比如橱窗、张贴画等,与场景中的人融合在一起,你也分不清,谁是主角,谁是主宰。

当然,唯一不变的,或许还是时间所带来的苍老感。也唯有这些老照片,在那诉说着,被我们匆匆追赶,又匆匆抛弃的年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