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读后感100字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读后感100字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是一本由应虹霞著作,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287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读后感(一):张斌与刘建宏对本书的推荐很有诚意!

中央电视台体育评论员张斌亲自为本书作序,他在序言里面表示,“学习日本,中国足协历任班子是有这个心愿的,大家其实都是明白人,在这方面不糊涂。学不好的原因就复杂了,揪住足协不放是得不出结论的。”他还提到,“……郑重地向作者致敬。这样的书早该有,似乎也只有应小姐有此担当、优势与能力。”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读后感(二):文笔欠佳,但书目内容值得推荐

看过两遍,史实方面我不好置喙,因为不是很了解日本足球历史,但感觉作者记述一些事情,或者改进思路,过分依照时间顺序,而非内在逻辑,有些东西翻来覆去介绍,部分内容过于细节, 如长友佑都和本田圭佑的发展史,而部分内容过于简略,如冈田的执教思路,有些抽象。

但不管怎么说,内容还是很新的,思路不错,值得思考和推荐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读后感(三):内容充实,严谨不够。

作为一本少见的全方位深入解读日本足球的书籍本身是很难得的,读起来也很过瘾,但是有些较为明显的错误着实让我这个狂热追捧Samurai Blue多年的球迷很不爽。

比如日本是从98年法国世界杯至10年南非世界杯连续4届打入决赛圈,但是作者却写成连续5届;

比如94美国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令日本功亏一篑的比赛结果应是1:2负于伊拉克,而不是作者所写的1:1平局;

再有就是南非世界杯亚洲区10强赛被作者写成8强赛,这些错误或许是作者在处理海量资料时疏忽造成的,相比于整体素质而言是瑕不掩瑜,但作为一本公开销售且价格并不便宜的商品读物还是应该严谨一些。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读后感(四):有偏差但值得一读

得益于日本人复杂完善的资料保管系统,本书得以从19世纪末写起——尽管90年代之前的部分比起之后实在太少,但不局限于联赛职业化之后的历史时期,而是将柏林奇迹,二战打击,釜本邦茂,奥寺康彦都写进去,也算殊为不易。

对于日本足球的成功经验,以及之间走的一些弯路,对于中国足球该向日本足球学些什么,这些宏大的命题我自是没什么可说。得益于日本足球近几年标准的螺旋上升势头,本书得以形成一个非常典型和正面的结构——如同励志剧一样。美中不足是一些外文译名不恰当,此外就是作者看样子对欧洲足球不是非常了解——这可能使得日欧对比出现主观的偏差,如果是一个研究组来写,应该更好一些。

反正不管怎么说,对于希望了解日本足球的人和希望探寻中国足球出路的人,此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读后感(五):我们与世界渐行渐远

在搜达足球微信推荐上断断续续地读过十余篇这本书的节选文章,中肯地讲,本文的文笔欠佳,但所说所讲都是作为每一个足球人、足球爱好者值得深刻学习与体会的。

同为东亚国家,我们有着相似的文化、相同的肤色,甚至与日本人相比,我们拥有更为出色的身体条件。但就像是"美丽的人性来源于美好的制度",其实“强大的足球同样来源于科学健康的制度”。与他们相比,我们的足球是功利的,我们的足球组至今仍没能脱离企业财团的管制与束缚,甚至与中国的经济一样,早已被房地产行业所绑架。同样,我们的足协仍然不能学会开明,学会放下手中的权力,把足球交给真正喜欢它的、懂它的人手中。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伟大的构想必然是基于最平凡的人性才能一呼百应。”日本足球十年一剑,我们却还做着一年十剑的美梦。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人变的急功近利,变的容不得失败、容不得失败便不会正视失败、不正视失败便会永导失败的覆辙。

碰巧今晚国足在亚洲杯预选赛上与印尼踢成了1:1。当日本足球骄傲地完成脱亚入欧,走在冲击世界杯八强四强的路上之时,我们的队伍却要与羸弱不堪的东南亚国家争夺一张渐行渐远的亚洲杯门票。

里皮说中国人爱看足球的人多,但真正踢足球的人少。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机会、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场地去进行我们所喜爱的运动。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只言片语可以解释清楚。足球在中国似乎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缩影。忽然觉得这本书所讲述的已不仅仅是足球,而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射出这个人心越来越浮躁、文化越来越土豪、人性越来越堕落的社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