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撒哈拉歲月》读后感100字

《撒哈拉歲月》读后感100字

《撒哈拉歲月》是一本由三毛著作,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幣320元/港幣107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撒哈拉歲月》读后感(一):三毛的沙漠故事

“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撒哈拉了,也只有對愛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現它的美麗和溫柔,將你的愛情,用它亙古不變的大地和天空,默默的回報著你,靜靜的承諾著對你的保證,但願你的子子孫孫都誕生在它的懷抱裡。”——《撒哈拉歲月》三毛

—//

《撒哈拉歲月》读后感(二):有故事的人会讲故事

读高中时语文作文练笔的伙伴最爱看三毛,工作后经常合作的备课组长最爱的也是三毛,我却在而立过后才认真读完三毛的经典《撒哈拉岁月》。现在要读到原版《撒哈拉的故事》已十分困难,只能从香港书展买来地理位置上最靠近台湾的皇冠版,祈望以最贴近原味的翻译和竖版繁体字去欣赏经典。高中时的练笔伙伴叫我多读三毛,按照这种笔法写故事可提高作文成绩,我当时不以为然。到真正读后才发现,先不说作者五岁半开始读《红楼梦》,初中阶段读完市面所有世界名著的深厚底蕴,光是旅居马德里、撒哈拉的经历便遥不可及。笔法可以模仿,心中的才情却永难望其项背啊!三毛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她的经历与文章均是一份传奇。她的故事是典型的文学教科书,伏笔照应、以景衬情、环境烘托等描写手法随处可见。在我看来她的作品最珍贵之处,借黄伟文一句词:有人性,镜头里总有丰收。三毛的故事最终写的全部都是人性,写尽恶劣沙漠环境下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不谈政治,直抒胸臆。她率真、浪漫、坦诚、执着、幽默,充沛的个人魅力和能量付诸文字里两者相得益彰,《哭泣的骆驼》、《沙巴军曹》、《哑奴》等的悲天悯人和《结婚记》、《芳邻》、《沙漠中的饭店》等的幽默短篇同样令人难忘。撒哈拉是这样一个地方,只有爱它的人,才会在他面前展现温柔与媚态。

《撒哈拉歲月》读后感(三):撒哈拉歲月-讀感-Co哥睡不著的時間

彷彿走進另外一個世界的幻境,我無法解釋的墜入它的情網,再也離不開這片沒有花朵的荒原了!

__

撒哈拉歲月收錄了三毛在撒哈拉時期的故事, 記錄了在沙漠中的景象、當地的風俗、撒哈拉威人的天真與哀愁,除了書中描述的異國風情, 更讓我體會到三毛的熱情、灑脫、勇敢、善良、調皮、固執、哀傷。以下分享本書中幾篇特別有感的文章。

《結婚記》

此篇完全展現三毛不拘泥世俗規定的態度,以及不喜歡繁文縟節的豪爽個性。法院秘書說明完結婚所需進行的各種手續及流程後,三毛馬上對丈夫荷西說:「你看,手續太多了,那麼煩,我們還要結婚嗎?」。而三毛的丈夫荷西真的是彼此的知音,荷西徒步在沙漠中找到了一副完整的駱駝頭骨作為結婚禮物送給三毛,著實送到三毛的心坎裡去。三毛在結婚當天簡單的穿著一件淡藍細麻布的長衣服,一雙涼鞋,戴了一頂草編的闊邊帽子,沒有花,廚房拿著一把香菜別在帽子上,而丈夫則說了一句:「很好,這麼簡單反而好看」。從以上段落可以看到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是如此的純粹、樸實,並有著獨有的浪漫。

《哭泣的駱駝》

此篇的故事沉重,描述撒哈拉威人爭取獨立的困境。三毛是遊騎兵首領及首領妻子的好友,看到熱愛自己民族的好友最後被同胞陷害,並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好友被群眾凌遲羞辱,最後飲槍慘死的過程,三毛將她的憤怒、絕望及哀傷以駱駝的悲鳴表現:「風,突然沒有了聲音,我漸漸的甚麼都看不見,只聽見屠宰房理駱駝嘶叫的悲鳴越來越響,越來越高,整個的天空,漸漸充滿了駱駝們哭泣的巨大回聲,像雷明似的向我罩下來。」

《沙巴軍曹》

此篇描寫了人性的愛、恨、仁慈。三毛因緣認識了一位西班牙軍曹,這位西班牙軍人十六年前軍營遭到撒哈拉威人突襲,整個營區的同袍全數被殲滅,包括了他的親弟弟,而這位軍曹則是因為當晚喝醉倒在營區之外而躲過了這場大屠殺。從此這名軍人憎恨著自己與所有撒哈拉威人,啃咬著自責與仇恨長達十六年,而這樣的他卻在最危急的時候,用身體撲向炸彈,換取了他一生的仇敵撒哈拉威孩子的性命。最後,這位軍曹的遺體靜靜地被埋在在撒哈拉的土地上,長眠於這片他又愛又恨的土地,並在臨死之前展現了無私的人性光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