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哥哥吹黑管》的读后感大全

《我的哥哥吹黑管》的读后感大全

《我的哥哥吹黑管》是一本由[俄罗斯]阿纳托利·阿列克辛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哥哥吹黑管》读后感(一):叶尼卡想做音乐家的妹妹

《我的哥哥吹黑管》是苏联国家文学奖金获得者的成名作。本书中还有《第五排第三个》和《分财产》两个短篇,都非常的有意思。又恰逢是译林出版社的新版,就果断入了。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文学在国内十分盛行,但是我算是除了小学课本的入选文章,我算是没有读过“斯基”名家作品的。但又对苏联国家人情风貌很好奇,所以这本小书就很适合我。比起苦痛的贫困人民现状,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视角,更能给读者展现一种轻松细腻的生活场景。

这也是喜欢儿童文学的原因吧,没有成人世界的苦大愁深,更多一些想象力的翅膀和渴望长大的心急。

看过这本书张之路老师写的序言之后,更是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信心和期待,无论是对作家还是作品,张老师都给了很高的评价。“阿列克辛的作品幽默乐观、风趣活波、鼓舞人心,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深刻的人生体验。”这是真的。

《我的哥哥吹黑管》讲得是一个小学女生,有一位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哥哥在音乐学院就读,擅长吹黑管。小姑娘立志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哥哥的黑管音乐事业。她把自己放到了哥哥黑管演奏经纪人的位置,她也希望自己的哥哥一门心思的进入音乐家的事业路线。不要谈恋爱,不要亲民要保持神秘感,要有点艺术家的架子,要一直积极的去比赛……可惜他朴实无华的哥哥却总那么诚实亲近……

故事是用小女孩的日记的形式开展的,因为她坚信自己的哥哥会成为伟大的人物,而自己作为音乐家的妹妹,手写的日记一定会成为日后人们研究哥哥的一手资料。哥哥的传记里还会有一张她的照片,并且下边郑重其事的写着“音乐家的妹妹”。

不过,虽然日记里的小姑娘,非常的果敢理性,甚至能看清看透很多学校生活的真相,偶尔有很多很犀利的句子,比如,放假了对老师们来说,可以松一口气,对我们来说,也可以好好地玩一玩,大家都高兴,再比如,高年级的男生真奇怪,他们从不愿意承认音乐学院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就是权威。还有女生们总是这样,无论什么事都在一旁窃窃私语……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她,还是那个依赖哥哥的小妹妹,甚至还有点那个年纪的小虚荣,想让哥哥的才艺让自己在高年级的舞会上有点“体面”,心里不喜欢哥哥中意的姑娘阿林娜,但是嘴上跟哥哥一样还是被漂亮女生的魔力吸引了,有点言听计从。

整本书读下来,真的很轻松,很有趣,毕竟《我的哥哥吹黑管》事实上你可是读了别人的日子啊。那得有多少心声。《第五排第三个》和《分财产》也很不错。虽然是儿童文学,这个年纪再读读也收获很多。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起了《小珊迪》。

《我的哥哥吹黑管》读后感(二):在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之上去爱

我实在是喜欢这本书的三个故事,我认为这三个故事既童趣,又说出了某种生活的道理,毫无疑问是打破了“少儿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壁垒的。

在第一个故事——《我的哥哥吹黑管》里,有个自以为是的小女孩,她认为他的哥哥将会是伟大的音乐家,而她将会是这伟大音乐家背后默默付出的伟大女性,被记录在哥哥的传记。我们有时候就是会陷入到为他人牺牲的洋洋得意中,以这种牺牲感使得自己站在某种道德的制高点,“一切是为你好”,因此可以用你的想法去“控制”一个人。故事以孩子的第一视角展示,读者一眼就能看出小女孩幼稚且荒谬的想法,直到结尾,作者借妹妹和哥哥的交谈,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

“你的意思是,我没有权利介入你的生活?!”

“难道又这种权利存在吗?”廖瓦(哥哥)似乎是在问自己,“不管什么人……难道可以拥有这种权利?”(59)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有时候,爸爸妈妈这样的成年人也看不透,甚至深陷其中,乃至有时认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不在自己的预设上争气而生气、伤心,所谓“用心良苦却恨铁不成钢”。这让我想起了陈希我的《命》,妈妈一味以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孩子不争气后又打压她,连同她的自信心、尊严和个性一同摧毁,其实又是在助长她的无声的叛逆和对母亲的仇恨。反观这个故事,它没那么残酷,它是天真又幽默的,最后归到“我再也不写日记了”之上,好像只是个“写不写日记”的问题一样。但它折射出了这样的问题,趣味横生的同时又令故事深刻度不减,这种“以小见大”的效果我读来很佩服。

第二个故事《第五排第三个》,一个具有多年教育经验现在做了奶奶的人。她在与自己孙女的共处中,想起了自己所教班级的往事。她发现,“自己总是想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全班四十三个学生的个性,而这个标准就是我自己。”(102)“生活向我证明,不该向别人施压。……个性不同未必就互不相容。”(104)这篇故事还散落着其他金句等待你的发现,它们在故事中是那么的自然。这位奶奶多年以后重温自己的一位学生时,发现对他的看法都是偏见,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是那么高尚,但是作为老师,总是有老师的偏见。这和做父母是一样的,父母也有属于父母这一身份与生俱来的偏见。

第三个故事《分财产》既单纯又带着悲伤。在一位智力障碍的孩子面前,奶奶始终不以“我”是智力障碍的人为前提教育我,而奶奶和“我”如此好的关系,在爸爸妈妈看来,却像是奶奶别有用心。别人不知道,奶奶是以“尊重和爱”来治疗我,而不是那些专家用药物、仪器来治疗我,更不是处处小心反衬出自己是个问题小孩的日常呵护。爸爸妈妈从没看到真正起作用的是什么,他们最后却看到了“我”被治疗好后给予他们的解脱感,他们可以找回“自我”了,在此之前,他们总是虚伪的,总是“想让自己看上去好看”,他们是那么愚蠢,愚蠢到要驱逐奶奶。但他们永远不明白,只有奶奶才能真正给“我”爱,失去了奶奶,脚下的地面也要消失了。“我”要回到跟从前一样了。

三个故事既有儿童视角来书写,也有成人视角来书写的,但无论如何,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无论是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还是成年人与孩子之间,还是孩子与孩子之间,尊重和爱都是重要且必须的,尤其是在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之上去爱。

《我的哥哥吹黑管》读后感(三):可爱思考感动的三个小说

受台风‘烟花’的影响,在这个立秋前的夏夜里,也能领略到丝丝凉意,伴着此起彼伏的蛙鸣,过着新一轮居家的生活。《我的哥哥吹黑管》这本书,其实是有三个相互独立的小说组成:《我的哥哥吹黑管》、《第五排第三个》、《分财产》,作者俄罗斯知名儿童作家阿纳托利.阿列克辛。原来俄罗斯文学,除了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还有更多优秀的作品。 《我的哥哥吹黑管》,整个小说都以日记的形式,直抒我的经历以及与吹黑管的哥哥廖瓦的故事。低年级的我,把人生都寄托在哥哥吹黑管上,希望哥哥可以成为最优秀的黑管演奏家,而我一切都可以牺牲,哪怕终身不嫁。故事以高年级的学生邀请我读音乐学院的哥哥参加高年级新年晚会展开,却不想哥哥遇见了令他心动的女生阿林娜,而我不愿看到哥哥成为音乐家之路受到‘威胁’,不惜撒谎哥哥已经有了未婚妻来拆散廖瓦与阿林娜的音乐会之约。结果哥哥发挥失常,而我又在哥哥捻转反侧失眠时道出真相,哥哥一笑了之,我也感觉音乐家的妹妹的梦也不会实现。 读到这些文字,真的是也好羡慕廖瓦,我也好想有一位如此可爱的妹妹。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哥哥,为哥哥成为音乐家规划着,哥哥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当出现意想不到的因素时,她会可爱的撒谎。阿林娜是学校最出名的歌手,让无数高年级男生颠倒,但她却迷上了廖瓦和他吹奏的黑管。我想廖瓦知道妹妹的初衷时的一笑,既是原谅妹妹的傻气,也是明白了他个人的世界里除了黑管,原来还有那份心动的爱。 《第五排第三个》,读起来直到最后,还是有些忧伤的。以一位退休的老师与孙女的相处,介绍那些陈年的毕业照,来回顾与学生的斗智斗勇经历。当他终于明白一直让儿子刻意避开的男生‘冤家’万尼亚,甚至不惜辞职换学校,但当多年以后终于解开误解之后,去寻找这位学生时,却发现这个学生已牺牲于卫国战争,留下不尽的惆怅。这小说,其实也脱离了童书的范畴,大概也是说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吧 其实读这些童书,我是没有什么违和感,倒是读了很有亲切感。想起了曾经读小学初中时也有类似的经历。一个是小学同学,代我受过,因为他比较调皮,老师认定是他干的,而实际上是我捣乱,面对责罚他哭着,也没有说出是我。那一刻我忍着煎熬,但多年来我一直也欠他一句谢谢或者对不起。此外,让我耿耿于怀的就是对初中班主任无法释怀的怨,虽然可能早已过去将近20年,但青春时的经历,还是让我对他很难说声谢谢。与书中相似的是他的儿子,也是在他带的班里,只不过那些经历却让我很难有一个安心的学习环境,班级里不时的坏事情发生,我竟然也是他怀疑名单中的一个。 《分财产》,则诠释了母亲的伟大,或者说是隔代亲,也可以说是奶奶的伟大,也可以说是只要坚持,什么先天不足都是可以克服的医疗奇迹,还有也可以说,母亲在一个家中最重要的地位。一个好女人,是三代人的幸福,女人太强势,那大概能毁了三代人的幸福。薇拉,由于出生时的医疗事故,比正常的孩子在行走、语言上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在全职的奶奶悉心调教下,以及不断的各类教授会诊下,终于成为正常人可以读正常的学校。但家里的纷争也开始了,以争夺‘妈妈’二字的专属权开始,甚至不惜去人民法院。但以奶奶去乡下找玛尼娅姑妈的不争结束,只有薇拉懂得这层意思,那就是奶奶也将不久于人世,只不过真正的妈妈两次的太心急了!她毁了的不止是家庭,大概还有与女儿永远无法弥补的裂痕。

《我的哥哥吹黑管》读后感(四):人性的完美与不完美

近来真是感性,连续被好几本儿童文学感动得一塌糊涂,《我的哥哥吹黑管》也是其中之一,此书由三个故事组成,故事虽短但篇篇发人深省。

不要拿自私当牺牲

——《我的哥哥吹黑管》

我的哥哥吹黑管

少女叶尼卡以哥哥能吹黑管而自豪,这种自豪感引得她一心为哥哥筹谋,甚至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哥哥,因为许多伟人的姐妹就是这么做的。

哥哥廖瓦可以拥有私生活,但必须要等到他在音乐上有所成就之后,叶尼卡将所有心思用在哥哥身上,即使自己的成绩差强人意她也不在乎。这一听起来好像叶尼卡真的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其实并没有,为了让邻居听到哥哥的演奏,天冷也开窗;把哥哥要演奏的事情告诉所有邻居;安排哥哥演奏事宜;说谎搅黄了哥哥与阿林娜的约会……看似无关痛痒,实则已经干扰到了哥哥的私生活了。

叶尼卡真的是为哥哥着想吗?我看不见得,书中有提到:“可要是廖瓦成不了音乐家,我的所有计划就都落空了,我就得跟班上其他女生一样,考虑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使劲啃书本,只求好成绩。我就变得跟所有人一样……”叶尼卡考虑的还是自己吧,她不想努力读书,所以从哥哥身上寻求依赖,她不想跟所有人一样,所以她为自己筹谋了一条伟人妹妹的路。

叶尼卡所谓的牺牲不过是自私的表现罢了,真正愿意牺牲的人从来不会去计算得失的。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

——《第五排第三个》

第五排第三个

站在第五排第三个的学生叫万尼亚·别洛夫,他是我的冤家,书中的“我”这么跟孙女介绍,在与孙女的相处中“我”越来越陷入对往昔的回忆当中,想起“我”从教三十五年如何一直以自己的标准要求着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备受煎熬。

“我”的丈夫是动物学老师,“我”觉得让这样职业的人当一家之主有失体面,就让丈夫隐藏起他的爱好,后来离婚,丈夫因自己对动物的研究当上了大学者;“我”也这样对待过自己的儿子,替他选择朋友,把他跟万尼亚·别洛夫分开,最后受够了“我”与现在温顺的妻子结了婚;从教时从没想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没想过好好地去理解他们,只希望学生都乖乖地向“我”学习,万尼亚·别洛夫是当中的异类。

“生活向我证明,不该向别人施压。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好事情。”

没什么可怕的

——《分财产》

分财产

这是我最喜欢也最让我感动的一则短篇。

薇拉一出生便因医疗事故患上了神经疾病(脑瘫),奶奶为了照顾薇拉放弃了她心爱的事业——护士工作。

身边的人都觉得薇拉智力不健全、走路不利索、说话不流利是难以好转的,对她各种各样的特殊照顾,只有奶奶相信她会康复的,她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奶奶让薇拉出门取报纸、登山、陪她没完没了的说话,奶奶让薇拉相信:“没有什么可怕的,难以攀登的高峰背后就是能够拯救她的谷地。”

在奶奶的悉心照顾下,薇拉真的康复了,连曾经治疗过薇拉的医生们也觉得是个奇迹,在薇拉母亲的影响下,大家几乎不再提起她的好转是奶奶的功劳,她的母亲甚至觉得不再需要奶奶了,想把她送去疗养院,薇拉渐渐看清母亲:“只需要有用的人?没用就不需要。”她认为:“人们不应该活在过去的不幸当中,但也有责任记住那些把他们从痛苦中拯救出来的人!”

为了撵走奶奶,母亲不惜上诉由法院裁决:是否奶奶该离开薇拉?

结局让我潸然泪下,奶奶回到故乡和刚刚去世的姐姐一起,她曾告诉薇拉:“等她死了就把她跟她姐姐葬在一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