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锦集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锦集

《一个人就足够》是一本由陈谌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一):两个人很幸福,一个人也很好

就如他在书中所说,我知道陈谌是在韩寒的《ONE·一个》APP上,我读了他的成名作《冰箱里的企鹅》。

那时候陈谌似乎才毕业没有多久,一下子就成名了。而我那时候特别喜欢ONE这个APP,在它推荐的文章中总是能读到很多令人惊喜的故事。只是最近个人生活忙了起来,就没有在关注到这个APP上的作品及作者。

当我看到陈谌的新书《一个人就足够》上市后,才恍然发现,《冰箱里的企鹅》已经过去好多年了,无论是谁,都没有逃脱时间这个魔咒。

《一个人就足够》是一本散文随笔,共分为五个部分:< 尚在青春里,荒唐没关系>;<有些热爱,不用过多解释>;<每种生活,都有相应的避难所>;<在复杂的世界,简单地活着>; <人与人之间不需要太多真相>。

他在文章中所表达的状态也正是从二十岁到三十岁的一个过程。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憧憬过、向往过、也低落过、从容过……

二十岁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向往,认为未来一切可期;当即将迈进三十岁的大门时,才发现,那些热爱,那些梦想,那些期待,一切都在生活的碾压下苟延残喘。就像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一个朋友,曾经的梦想就是开个早餐铺子卖包子,自由洒脱,不用给别人打工,不用看别人脸色。可是当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的肩上,背负起房子、车子、老婆、孩子、父母的时候,他明白理想不重要,生活才重要。于是他成为了众多的上班族之一,没日没夜地加班,不敢有梦想、不敢提离职,因为每天睁开眼睛就要还贷款,要生活。

在三十岁的时候,有人组建家庭,幸福着、也卑微着;而有的人,依然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想去的地方,偶尔站在阳台望着这个喧闹的城市,暗自品尝孤独与失落。如果你问他,想要改变吗?大概率的回答是不想。

两个人很幸福,一个人也很好。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她喜欢看书、喜欢旅行、喜欢弹琴、喜欢游泳。在我用空闲时间追剧的时候,她去上钢琴课,上绘画课,上游泳课。就好像她一个人拥有了全世界。

她朋友圈内满满的都是岁月安好。也有人在评论里酸她:都三十多了,还一个人。

她一笑置之,从不辩论。她说生活而已,不必较真。

在旅行中我还遇到一个人,在偏远的古镇开着一家客栈,睡到自然醒、偶尔弹琴、爱好泡茶,也喜欢和住客聊天,心情好的时候还给住客免单。他说钱够用就行,生活开心就行,没有那么多想要的东西。

想要的不多,一个就足够。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理念。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双人,人生一世,为的不就是开心、潇洒、没有遗憾吗?

当岁月匆匆流过,在经历的生活的各种磨难之后才发现,在复杂的生活里想要简单的活着可以简单到令人诧异,也可以困难到令人窒息。

不论其他,只是选择不同而已。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二):做一个合格的文青,首先要停止做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常常会被人喊文艺女青年,我都是疯狂摇头抗拒的。文艺青年,过去这是个多么酷的词,只有出过书会一门以上的乐器穿着有个性,才攀得上这个外号吧;后来这个词逐渐贬义话,指那种读过几本书就林黛玉作风的穷游伪文青。不管是哪一种释义,我都觉得自己和这个词并不搭配,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务实之后,对这个人群也由两眼冒星星到毫无艳羡了。

因此当得知《一个人就足够》是真正的文青所撰写的——作者陈谌曾因一篇小说火遍全网,one一个人气作家,北漂音乐人——我其实是有点不感冒的,说没有刻板印象是假的,文青靠才华活得不拘一格,但如果听他们讲多了,没有辨别能力,盲目效仿就很容易被现实毒打一顿。大冰不就是靠这样出圈的吗?但有多少人能活成那个样子呢?才气背后靠的是多年的实力功底和金钱支撑。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光鲜吸引,看不清背后的真相。

但这本书却十分让人意外,作者是货真价实的文青,他却劝大家活得清醒一些。这看起来有些不符合人物设定,每一句倒也真的是良药苦口。很多文青喜欢编织美好的梦,但陈谌却把现实中伤痕累累的故事揭开给读者看。他自己高考去了不如意的专业,朋友为家庭所迫成为丧失梦想的打工人,这不正是万千人群的缩影?等我们长大了,才发现很多人出生时就在终点线了,我们能做一个普通人就很难了,但我们要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情吗?

作者劝人认清自己的特长,克制自己的创作欲,忽视那些title而更关注内心本身,这是一个成熟的文青的深刻建议。文笔好是文青的入门槛,但真的以为自己独一无二,实际上才华这种东西很容易陷入自我陶醉的陷阱,如果真的有才华,就看看读者是否足够吧!不能养活自己,那说明写得真的不够好。如果说爱好文艺是青春期中二病的一种,那么早一点读这本书,认清现实停止做梦,人生会更加容易顺遂吧。这本书在落魄中给人希望,在顺遂中给人喜悦。如果你经历过复杂的人生,才更能品尝出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三):奋斗的路上回头看看沿途的风景

一个人,一把吉他,走了一段很远的路。几首歌,几行文字,成就不一样的自我。 陈谌,是有艺术家气质的,虽然他也曾经是学霸,高考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学的英语专业却从事了游戏行业,最终还是落在了音乐人的角色上,最终成为了艺术家。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陈谌是标准的“斜杠青年”,音乐有些好听的歌曲,文字有了成名的小说,顺便拿了一下网络文学优秀奖,畅销书也出了几本,在不到30岁的年纪,已经有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人生就是用来总结和回顾的,虽然陈谌的人生还不算长,但作为有料的人生,他所思、所想、所感,总是会有一些特别之处,他人生记录的这本随笔集《一个人就足够》也一定会有一些特别之处。

关于青春、亲情、友情、爱好、事业、爱情,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本书中,陈谌都有所涉猎。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认识那个有点张扬,有点才气,又有点孤僻,又极为独立的陈谌;那个叫嚣着“一个人就足够”但又非常向往爱情的陈谌,那个满身文艺才华却又想和“文艺青年”划清界限的陈谌。年轻就是矛盾的,年轻就是多变的,陈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文字也就是这样的文字。

拿到陈谌的这本《一个人就足够》,打开之后就被那封“信”吸引。好多年没有受到过信件了,虽然他的这封信是机器人印刷,但毕竟是防手写体,有着完整的信的格式,像极了正常信的内容,就像来自长久未联系的老友短暂的交流。这个别具匠心的小设计,这种“见字如面”的感动,这种收到信件的幸福,好多年没有体会过了。谢谢作者和编辑如此有心给我们带来的的惊喜。

关于陈谌这本随笔的内容,更多的就是他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感想。也许我们阅读下来感觉稀松平常,这就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生。其实人人都是平凡的人,在平凡中发现美好、发现惊喜、发现那么一点点的小确幸,感受于心,行之于文字,这不正是文字爱好者的生活常态嘛。

回顾过往,无忧无虑的童年,慵懒而又勤奋的高中,高考高分儿而意外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英语专业,离开学校远下广东进入了游戏行业,到了北京成为音乐人,这些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历程。人生就是由偶然性和各种选择组成,假如高中不是因为化学太差而选择了文科,假如大学能够去到自己最先报的第一志愿,假如在游戏行业混得风生水起,也许我们就见不到现在的陈谌了。但偶然同样由必然构成,没有高中最后一年的奋力学习,没有后面奋力的拼搏,也不会有现在成功的陈谌,他的人生轨迹也会偏离。在过往生活的终结中,陈谌告诉我们热爱非常重要,学习非常重要,真诚非常重要,常常自我否定也非常重要,失败也非常重要,年轻就要不断的折腾,就要不断积累经验。但又要有理想、有目标、有着良好的自我认知,才能折腾出点成就,但如果一味的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动,也能陷入更加迷茫的未来。

陈谌的随笔中也有着一段段感情的记录,对于去世外公的爱是最为真挚的亲情之爱,也是作者第一次经历死亡的体验,终生难忘。美好而无羁的初恋,那美美的一段恋情,那偷偷的一个吻,让人读来感觉到纯纯的美好。还有那些友情,那些同学,那些一起经历过人生岁月的人。都是陈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谌的随笔并命名为《一个人就足够》,但我们相信一个人一定是不够的,他一定会有更多更美好的人来陪伴他,他至少有我们这些读者来喜欢他,他一定不会是一个人。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四):一个人就足够:坦诚书写胜过矫饰千言

故事还要说回到六、七年前,那时我刚刚开始实习,手头拮据,便同来沪闯荡的男友共同租在小小的主卧里。房子离公司颇有一段距离,我们不得不起早贪黑,兵荒马乱地折腾在需要换乘三次的地铁线上,拼命地挣着微薄的薪水。日子清贫,两个人互相依靠,生活倒也过得有滋有味,唯一让人头疼的是,能摆下书桌的地方只有一块,为让我安心码字学习,他一直毫不计较地抱着电脑蜷在地上。一个一米八几的壮汉,硬是把自己塞在床与窗间的狭缝里,就这样过了一整年,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仍是忍不住发酸。

“要是有个家就好了”,我无数次默默许愿。后来经济条件有所改善,我们终于租得起一居室,他也有了自己的桌子。不止是桌子,我们还有了灶台、冰箱,以及他为我添置的书架。我们一起炮制黑暗料理,把从超市搬来的棒冰塞到制冷层,然后忘记这件事,直到它们都过了期。周末的时候通常会去艺海看一场话剧,书架上至今还摆放着当时的票夹,我记得每次回来的路上我总忍不住疯疯癫癫地背诵台词,周围的人都朝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我们偶尔熬夜,很少吵架,我们在别人的房子里偏安一隅,贪婪地享受这仿若偷来的,短暂的幸福。

可能是我太健忘,之后的时光就像拨了快进键,画面模糊,音效撕裂。我们面对彼此,熟悉到连一个语气的停顿都能猜出下文,一切都不出差错,一切都乏善可陈。“要是有个家就好了”,这句话变作一个讽刺,他躺在我的旁边,始终不再望向我。

再后来,和所有无聊的故事结局一样,他离开了我的生活,而在那之前,我才咬牙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准确来说,是本该属于我和他的房子。陈谌在《一个人就足够》里写,他曾站在林立的高楼之间,看着万家灯火,想着总有和他相似的人,在等待着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的人。我曾万般祈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可没想到真的得偿所愿后,迎头而下的却是巨大的失落。

一个人就足够

评价人数不足

陈谌 / 2021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没有说出的部分,才是值得讲述的,作家们把火线埋在字里行间,等待着读者踩中,接着引爆。我得承认,陈谌的书写细腻且敏锐,他勾起了我情绪的波动,以至于向来反对在书评中表露出粘腻与感性的我,也还是絮絮叨叨提及了不少过往。

大抵这本书就是与回忆脱不开干系,他写亲人的去世,爱情的消亡,还有对世间之事的看法,笔触平和松弛,却足够坦诚。读时,我觉得他更像是我的发小,在身边亲切地说着什么,有些是只有同龄人方可理解的遗憾,有些似是鸡汤,但也不强求我喝下,说完了,便拍拍我,望我保重,记得“一个人就足够”。

在舍弃了脑洞大开的奇幻设定与荒诞剧情之后,陈谌依旧保持住了文字的魅力,甚至两相比较下,我更为他的随笔所吸引。我曾将他们这批ONE出来的作者定义为轻阅读作者,只因他们几乎不会着眼于深刻的人性或洞察世间真理,只在小情小爱的天地里构建着花好月圆、悲喜离愁,因而这批作者的价值一直饱受非议。而今我再度阅读成长后的他们,却有了新的认知:振聋发聩的书写固然重要,但能平实地剖开自己,像老友般和读者们真诚对话,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可贵?

《一个人就足够》读后感(五):《一个人就足够》——回顾成长的足迹,去迎接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

成长,是一种经历,好像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了一些风雨之后,才会有深刻的体会。毕竟“少年不知愁滋味”,那些少年时的内敛和青涩、那些青年时的无畏和横冲直撞,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也都塑造了如今的我们。

《一个人就足够》是青年作家陈谌的首部人生随笔集,包含了四十六篇作者的杂文与随笔,记录了他从大学毕业至今将近十年的生活以及他思想与阅历的变迁。书中有他读书时发生的趣事,有日常生活的朴素记录,有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评论,也有对情感生活的理解和体会。这些字中烙印下成长的每一步印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真实的作者。

作者有着多重的身份,青年作家、“One•一个”人气作者、北漂音乐人、吉他手……可以说每一个身份,都是他成长一个脚印,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成败都与这些紧紧融合在了一起。

从高考的学霸到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从游戏公司的游戏策划,到一名写作者,在看似飞快却又悠长的时间里,去尝试,去学习,去感受,去体验,学会把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去做一些能够让自己感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也学会了如何选择和面对自己的选择,让每一步都更加坚实。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向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的过程,慢慢接近自己所期盼的那个样子。

我想,对于三四十岁的人来说,读起这样的文字会更加有感触,即使生活轨迹不尽相同,却都会有相似的感受,也许,那就是成长的感悟吧。当身边的人渐渐走远,渐渐有了各自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们要学会面对的是自己,学会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学会与自己度过每一个重复又平静的日子,也许这也在彰显着我们已不再年轻,曾经年少时的无忧无虑,曾经喧闹的青春时光,好像都在昨日,却又都渐渐远去。长久地陪伴我们的是自己,所以更要学会好好和自己相处,看看喜欢的书和电影,弹琴、画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去看看城市里每一个有趣的角落,好像这样的时光也让我们的心变得安静下来,也让我们心底那份对自由的向往随之尘埃落定。

当一个人渐渐成熟的时候,才会回过头去,审视自己走过的路,审视这一路走来经历的坎坷、获得的收获,也渐渐学会与自己和解。是的,经历了在失败中的摸爬滚打,经历了寻找生活更多可能的诸多努力,我们才能在夜深人静时轻声对自己说:“我,从未辜负自己”。

未来还在前方,我们的脚步仍在继续,未来可期,让我们从容地去迎接那个更好的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