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罐头里的小孩经典读后感有感

罐头里的小孩经典读后感有感

《罐头里的小孩》是一本由[奥地利]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 / 绘者:[德国]安妮特·斯沃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罐头里的小孩》读后感(一):不靠谱妈妈联手邻居,居然要把好儿子变“坏”,看她这样操作

有一个做事没有条理,经常打扮得花里胡哨的不稳重的妈妈,她经常一冲动就乱买东西,房间里也时常乱糟糟的。 但她却拥有一个对人有礼貌、主动学习,游戏只玩益智游戏、懂事能干,聪明认真、绝不做自己认为不能做的事情的儿子。 面对自己喜欢在墙上画画、爱剪掉家里花草、用开水浇花、在床和沙发上乱蹦乱跳的孩子,你是不是十分的羡慕这个不靠谱的妈妈呢? 这是【奥地利】获得国际安徒生、林格伦纪念奖双料得主: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所著的代表作《罐头里的小孩》里的主人翁。 《罐头里的孩子》 1、不靠谱妈妈收到了一个完美娃娃 对,大家没有看错,这是一个脑头大开的故事,一个装在罐头里的干瘪瘪的包裹,在吸收了足量的营养液后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7岁漂亮而健康的男孩,关键,这男孩还一开口就叫妈? 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建议你不要看这本书了,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有可能让你大脑会没有空间去进行转换。 这个邮来的小孩叫康拉德,他可以说是一个玩具工厂的产品,但他又不完全是产品,他是一个让大人一见到就赞不绝口的完美孩子。 他被工厂打包寄给了巴尔托乐蒂太太,她非常喜欢这个意外的老天送来的儿子。 巴尔托乐蒂太太收到一个罐头包裹 大家估计猜到了,这是按大人们的标准来制造出来的。 他成绩优异、知识渊博,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但这样的他却没有获得同学的友谊,一直都只有一个好朋友。 懂是非错对的他,虽然并不开心,但他仍然能克制自己不去按完美的标准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2、完美娃娃不开心,妈妈要把他变“坏” 他的顺从、听话、懂事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和幸福,反而是孤独、迷茫、无助和无所适从。 康拉德做啥事儿都第一 康拉德在按完美孩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标准做“好孩子”时,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他每样活动和成绩都是第一,孩子们却称他为“呆子”。 他当值时把同学们做得不对的地方向老师报告后,同学们都讨厌他,甚至还攻击和嘲笑他。 此时的他无所适从,他不知道他错在哪里,但他仍然按厂里的说明书的标准来面对一切,但他并没感到快乐,他一直都在做一个乖宝宝,他也感觉到十分的不幸福。 总考虑别人会怎样,就不可能保持自己了 如果你有个这样的儿子,你是不是会为他的不开心和克制而感到心疼,对别人称呼他“呆子”而感到愤怒。 反正我是会的。 巴尔托乐蒂太太很希望他能快乐,也希望他能象其他孩子一样不那么守规矩,甚至希望他偶尔犯点小错。 那大家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自己的个性,能够按自己的喜好做事,适度淘气地释放他们的天性呢? 当她正在想怎么来养育康拉德时,突然,收到工厂发来回收通知。原来这是一个寄错了的包裹,他们想把这个完美的孩子收回去,送给真正订制完美孩子的买主。 可孩子并不想离开妈妈,也不愿意继续做一个乖巧懂事的呆子。 倾听自己的内心,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于是妈妈和康拉德唯一的朋友基蒂一起,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坏孩子”训练,对,他们要把他变“坏”。 当他跟着基蒂学着淘气,学着往地毯上浇水,学着扯着喉咙唱歌,学着在墙上乱涂乱画时,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而且第一次展开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3、认清内心,做回自己,做人不一定要完美。 是的,他做回了自己,一个7岁男孩该有的样子。 大家是不是这时在康拉德身上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聪明而淘气,率真而喜欢放飞自我。 我喜欢这样的孩子,能够做自己的喜欢的事情,能尽情地释放天性。 我也喜欢和天真的他们一样,看清自己的内心,做回自己,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未来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写在最后: 本书结尾时,康拉德问是否要一直保持现在这个淘气的样子,爸爸说:绝对不可以!他又问:以后,我必须像我先前的那个样子吗?“绝对不可以”这次是妈妈叫道。 那康拉德究竟会怎样呢? 我相信康拉德一定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去发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看完此书,我希望对孩子说:宝贝,你不需要太完美! 也希望孩子对我说:妈妈,你也是! 你们喜欢怎样的孩子呢? 是淘气的,还是听话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罐头里的小孩》读后感(二):不靠谱妈妈联手邻居,居然要把好儿子变“坏”,看她这样操作

有一个做事没有条理,经常打扮得花里胡哨的不稳重的妈妈,她经常一冲动就乱买东西,房间里也时常乱糟糟的。 但她却拥有一个对人有礼貌、主动学习,游戏只玩益智游戏、懂事能干,聪明认真、绝不做自己认为不能做的事情的儿子。 面对自己喜欢在墙上画画、爱剪掉家里花草、用开水浇花、在床和沙发上乱蹦乱跳的孩子,你是不是十分的羡慕这个不靠谱的妈妈呢? 这是【奥地利】获得国际安徒生、林格伦纪念奖双料得主: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所著的代表作《罐头里的小孩》里的主人翁。 《罐头里的孩子》 1、不靠谱妈妈收到了一个完美娃娃 对,大家没有看错,这是一个脑头大开的故事,一个装在罐头里的干瘪瘪的包裹,在吸收了足量的营养液后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7岁漂亮而健康的男孩,关键,这男孩还一开口就叫妈? 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建议你不要看这本书了,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有可能让你大脑会没有空间去进行转换。 这个邮来的小孩叫康拉德,他可以说是一个玩具工厂的产品,但他又不完全是产品,他是一个让大人一见到就赞不绝口的完美孩子。 他被工厂打包寄给了巴尔托乐蒂太太,她非常喜欢这个意外的老天送来的儿子。 巴尔托乐蒂太太收到一个罐头包裹 大家估计猜到了,这是按大人们的标准来制造出来的。 他成绩优异、知识渊博,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但这样的他却没有获得同学的友谊,一直都只有一个好朋友。 懂是非错对的他,虽然并不开心,但他仍然能克制自己不去按完美的标准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2、完美娃娃不开心,妈妈要把他变“坏” 他的顺从、听话、懂事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和幸福,反而是孤独、迷茫、无助和无所适从。 康拉德做啥事儿都第一 康拉德在按完美孩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标准做“好孩子”时,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他每样活动和成绩都是第一,孩子们却称他为“呆子”。 他当值时把同学们做得不对的地方向老师报告后,同学们都讨厌他,甚至还攻击和嘲笑他。 此时的他无所适从,他不知道他错在哪里,但他仍然按厂里的说明书的标准来面对一切,但他并没感到快乐,他一直都在做一个乖宝宝,他也感觉到十分的不幸福。 总考虑别人会怎样,就不可能保持自己了 如果你有个这样的儿子,你是不是会为他的不开心和克制而感到心疼,对别人称呼他“呆子”而感到愤怒。 反正我是会的。 巴尔托乐蒂太太很希望他能快乐,也希望他能象其他孩子一样不那么守规矩,甚至希望他偶尔犯点小错。 那大家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自己的个性,能够按自己的喜好做事,适度淘气地释放他们的天性呢? 当她正在想怎么来养育康拉德时,突然,收到工厂发来回收通知。原来这是一个寄错了的包裹,他们想把这个完美的孩子收回去,送给真正订制完美孩子的买主。 可孩子并不想离开妈妈,也不愿意继续做一个乖巧懂事的呆子。 倾听自己的内心,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于是妈妈和康拉德唯一的朋友基蒂一起,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坏孩子”训练,对,他们要把他变“坏”。 当他跟着基蒂学着淘气,学着往地毯上浇水,学着扯着喉咙唱歌,学着在墙上乱涂乱画时,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而且第一次展开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3、认清内心,做回自己,做人不一定要完美。 是的,他做回了自己,一个7岁男孩该有的样子。 大家是不是这时在康拉德身上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聪明而淘气,率真而喜欢放飞自我。 我喜欢这样的孩子,能够做自己的喜欢的事情,能尽情地释放天性。 我也喜欢和天真的他们一样,看清自己的内心,做回自己,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未来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写在最后: 本书结尾时,康拉德问是否要一直保持现在这个淘气的样子,爸爸说:绝对不可以!他又问:以后,我必须像我先前的那个样子吗?“绝对不可以”这次是妈妈叫道。 那康拉德究竟会怎样呢? 我相信康拉德一定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去发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看完此书,我希望对孩子说:宝贝,你不需要太完美! 也希望孩子对我说:妈妈,你也是! 你们喜欢怎样的孩子呢? 是淘气的,还是听话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罐头里的小孩》读后感(三):你想让孩子变得完美吗?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成什么样子? 你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孩子现在情况如何?能达到你的预期吗? 我们所期待的孩子的样子,往往是根据我们自己的认知决定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话、懂事、不逾矩,做个乖乖宝贝。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教育起来才不费力气。但是,这样的孩子更容易胆小、依赖性强、没有决断力和创造力,长大后也更容易受挫。 带着这些疑问,我打开了这本很特别的书——《罐头里的小孩》。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位追求自由、特立独行的女士突然收到了一个巨大的包裹,里面有一个铁皮罐子,罐子里竟然有一个人造的7岁小男孩康拉德。他就是按照完美小孩的标准制造出来的,他有礼貌、守规矩、聪明伶俐。可是,后来公司说是快递发错了,要追回康拉德,不舍得他离开的人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改造游戏,他们要把康拉德“改坏”,这样公司就只能当他是个废弃产品了! 作者的脑洞真是够大的,难怪本书作为小译林国际大奖童书被推荐。书中语言简单朴实,故事题材新颖、故事情节紧凑,出其不意。不仅能让孩子看得入神,更能让家乡和孩子一起反思,到底按照怎样的标准成长才是最好的? 一直以来,非常流行内卷,很小的娃娃都要被家长催着学这学那,最终我们可能造就了一个个表面看起来优秀,但是内心痛苦的人。想想看,孩子每天都要紧绷着神经,力争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这样该有多累!孩子能快活吗?孩子的天性都被压抑了!作为家长,也是毫不放松,又能有多少快乐可言? 所以,孩子在该玩的年纪,还是尽量让她们发挥天性,多一些时间玩吧、创造吧,人类的进步不就是靠着一步步创新成就的吗?作为大人,也应该适当的放手,少一些控制欲,自己也不会那么累。 我真心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健康平安,内心充满欢乐,只要他有一颗时刻感到幸福的心,他的将来就不会太糟糕!至于是否完美,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不知道作为家长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罐头里的小孩

10.0

[奥地利]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 绘者:[德国]安妮特·斯沃博达 / 2022 / 译林出版社

《罐头里的小孩》读后感(四):看清内心,生活才会美好 // 作者:张祖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来,让我们大胆地畅想一下——

如果你打开一个从远方寄来的包裹,里面不是衣服,不是羽毛球拍,也不是面包卷或一大袋饼干,而是一个小孩——差不多七岁的小孩,活的——你会不会惊讶得张大嘴巴?

如果这个小孩一开口就叫妈,并让你按照说明书把一种促生长的营养溶液浇到他身上,你确定自己能够冷静地完成吗?

如果这个孩子就像海绵一样吸收了所有的溶液,然后变成一个脸颊红润、眼珠亮蓝的漂亮而健康的孩子,并且对你说他会和你一起生活,你还需要送他去上学,你会不会晕过去?

我无法想象你会有什么反应。但可以确定的是,真有这样一个人遇到了这样的奇事。

这个人就是巴尔托洛蒂太太——一个已经独自生活了很久的中年女人。巴尔托洛蒂太太做梦都不会想到竟如此意外地收到一个孩子。

《罐头你的小孩》封面实拍图

打开包裹时,她吓得身体哆嗦,摇摇晃晃,眼冒金星。要知道,她可不是一个做事有条理且稳重的大人:她经常打扮得花里胡哨,房间也一直乱糟糟的,一冲动就忍不住乱买东西 ;她明明一个人住,却买了一套能供二十四个人使用的茶具……

那么,这个莫名其妙被寄来的孩子是谁?他为什么会被寄来?他有什么特别的……想必你的脑海里一定翻腾着许多问题。

他叫康拉德。

康拉德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应该算是一个产品,是一家工厂里制造出来的产品。但很明显,他不是普通的产品,他是活的!

《罐头你的小孩》内页彩色插图

工厂生产出来的七岁小孩康拉德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我们来做个选择。

第一个:他愿意穿普通男孩都会穿的灰色长裤和格子衬衫,对人彬彬有礼,从不会有不礼貌的时候。他会主动预习功课,玩益智游戏,学习成绩很好。他懂事又能干,聪明又认真,绝不做自己知道不能做的事情,比如睡前吃一颗奶油巧克力糖。如果被迫吃一颗,他会很不开心,哪怕心里其实很想吃。

另一个:他的口头禅是“傻瓜蛋”,喜欢做各种淘气的事,如在墙上画画,剪掉桌布的漂亮流苏,在地毯上浇水。更离谱的是,他冲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叫“糟老太婆”。

不管你是要做他的家长,还是朋友、同学,你愿意选择哪一个康拉德呢?

毫无疑问,大部分人都愿意选第一个。

其实,这两个都是康拉德本人,他并没有特异功能,正从一种样子努力成为另一种样子。读到这里,你一定笃定地说:“我知道了,这就是一个坏孩子变成好孩子的故事嘛!”

《罐头你的小孩》实拍图

恰恰相反!

康拉德迫不得已地从第一种样子努力变成第二种样子——从“好孩子”变为“坏孩子”!

你会不会再次惊讶得张大嘴巴?

的确,康拉德不是普通孩子,他就是这么特别。他不得不在妈妈巴尔托洛蒂夫人和唯一的好朋友基蒂的帮助下,学习怎么做一个“坏”孩子。

也许你又觉得匪夷所思了——究竟发生了什么,需要让一个好孩子去学习做一个坏孩子呢?

变坏还用费力地学吗?

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康拉德却只有唯一的一个好朋友呢?

为什么妈妈巴尔托洛蒂夫人并不希望变“坏”的康拉德,又重新回到以前的样子?

不穿颜色鲜艳、奇奇怪怪的衣服,不好吗?

不在睡前吃奶油巧克力糖,不好吗?

总把盘子里的食物吃完,不好吗?

认认真真学习,把同学们不好的行为报告给老师,不对吗?

不骂人、不打架,不对吗?

不说粗话、不撒谎,不对吗?

拥有一个七岁孩子所能拥有的最完美的品格,难道不完美吗?

事实就是如此:一个被大人们按照标准定制出来的好孩子康拉德,成绩优异,知识渊博,听老师的话,却总受到大家的攻击和嘲笑。

这个世界怎么了?

《罐头你的小孩》内文实拍图

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常常被匪夷所思的情节和生动有趣的对话逗得开怀大笑。安静下来时,我的内心深处却为康拉德感到悲哀。康拉德是按照“好孩子”的标准生产出来的,他的顺从、听话、懂事却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快乐,更谈不上幸福。他常常无所适从,迷茫无助。

我们从人造的康拉德身上是不是发现了很多现实中的、我们自己的影子?

大人们总希望我们做“完美”的孩子,可一个孩子真实的心意却并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

我们并不都喜欢格子衬衫和灰色裤子;我们无法为了吃光盘子里的食物而无视饥饱;当别人的拳头挥到脸上时,我们做不到心平气和……

如果这些是“完美”的标准,那我们就只能选择“不完美”,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我们只能在大人的责备和期待中不断学习,努力地去接近“完美”。

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孩子,就如并不存在完美的大人一样。当完美的流水线产品康拉德出现时,还是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呆子”,是让他感到痛苦和迷茫的外号。

想必,你也并不完全喜欢只知对错而不通人情的康拉德吧!基蒂对他的包容和保护,也是因为她知道康拉德的来历。当然,这不是康拉德的问题,因为他只能按照工厂程序员为他设定的出厂程序去“完美”地照做,他实在无法理解自己哪里出了错。罐头里的孩子,已被条条框框抹杀了个性,失去了孩子的天性。

《罐头你的小孩》实拍图

故事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康拉德问道:“以后我必须像我先前的那个样子吗?”

大家的回答都是:“绝对不可以!”

我们都希望康拉德能够做回自己。这样,他的人生才有意义。全书以基蒂温柔的安慰结尾:“不要担心,康拉德,我们会好好迎接未来的生活!”

是的,如果我们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未来的生活一定会变得美好起来的。

我们,都不是罐头里的小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