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志怪笔记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志怪笔记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志怪笔记》是一本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著作,46.00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志怪笔记》读后感(一):原来,妖怪也可以有爱、孤独

自小我们就接触鬼怪故事,从《聊斋志异》到《阅微草堂笔记》,鬼怪的故事其实看过不少,但针对于原文来讲述故事还真不多见。

有幸读到白龙所写《中国志怪笔记》,甚是觉得新鲜。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妖怪的世界里也有人们所谓的爱与浪漫。

妖怪可以因为笛声而忘却了本性,就像《月下赏笛的虎头人》这篇故事里头的虎头人,它被笛师的笛声吸引住了,甚至在他三首曲子过后,酣然入睡。等它醒来时,却不见了笛师身影,让伙伴一起前来寻找也是没有找到,等到天亮时,它们只得散去。

原来,笛师爬上了树,老虎不会爬树,这怪谁呢?不过,这虎头人还真是风雅与可爱,竟因为喜欢笛声而忘记了吃下笛师。

妖怪也会因为所谓的爱,放爱她之人一条生路,就像《皮相之爱》里的狐狸精。这狐狸精原本害死了乌有,这事也被张子虚听到。张子虚曾扬言即使妖精美若天仙,他也会一锄头打下去。可他真的碰上了狐狸精之后,却被她的美貌吸引,甚至明知她是狐狸精还放不下,甚至在狐狸精被收之后他害了相思病,差点死掉。

然而,狐狸精变成原型后,他的爱意顿时化为乌有,连相思病都好了!谁说这狐狸精对张子虚没有爱意呢?不然只会眼睁睁看着他因相思死去吧!可是,张子虚爱着的恐怕只是狐狸精的皮囊。到底是谁更爱谁,还真不好说。

妖怪也不一定就冷漠无情,不信看看《檐生》里的那条蛇。这条蛇被书生偶然遇见,带回家慢慢养大,等它很大的时候,书生养不起,只得将它放生。多年后,蛇已经成为一条巨蟒,书生再次遇见它,认出了它,蛇瞬间变得温顺起来,后来,蛇还为了救书生水漫范县,甚至为书生报仇。

蛇也并非冷漠无情,懂得感恩。甚至,它们会“为了这天下最独一无二的存在,它甘愿赴汤蹈火。”

妖怪也可能是有情绪的,比如孤独,《没有影子的人》里,邓乙因为孤独跟影子抱怨,于是影子真的出现变成了他所期待的。于是,邓乙和影子快活的生活了几年。几年后,影子告别离开,邓乙便没了影子。

邓乙是孤独的,谁又能说影子不是孤独的呢?如若不然,为何有了新的选择,影子就离开了呢?原来妖怪也会孤独啊!

读《中国志怪笔记》,再一次感受到人与妖怪之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虽然深知这是人编出来的故事,还会为这些故事所迷住。

这本书里,的确能让人感受到人与妖怪之间的浪漫。妖怪千百种,有的可爱,有的有爱,有的会报恩,有的也会孤独……这也不奇怪,毕竟这些妖怪也是出自人类之手。

《中国志怪笔记》读后感(二):读得人心软心动

白龙在自己这本《中国志怪笔记》序言中所说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因为中国的志怪宇宙太过宏大,我们这一瓢,只取浪漫。”

于是,我们会看到人之外,各种异类的浪漫。这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觉得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之大,万事万物都充满了灵性。

这本书的故事素材全部来自于中国古籍,作者并不是简单地搬字过纸,而是精心选择,巧妙剪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妙的别致的有趣的志怪世界。 志者,记录也,怪者,与众不同也,非常也。志怪记录的就是那些非常人、非常见、非常态的故事。 作者所选择的古文范围非常之广,很多都出自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书籍和作者,让人眼界大开。我上学的时候教古典小说的老师曾经说过:中国的古典小说数目之多,超出你们的想象,你们平常看到的,只是有心人为你们选出来的一些精品而已。 白龙所选择的这些故事,让我深深懂得了我们老师当年说的那段话,书海茫茫,我国古代小说中尽有精彩篇目,需要有心人帮我们择选出来,才不至于有遗珠弃璧之恨。

比如作者白龙在开头部分所选择的清代乐钧,我以前是没有听说过的,查阅百度百科,也仅仅提到他在骈文上颇有成就,对他在志怪小说上的成就,几乎是一字未提,看本书中所选乐钧作品,文词清丽,构思精巧,美篇佳作,文采斐然,实在是不亚于袁枚《子不语》、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聊斋志异》的佳作,以前孤陋寡闻,没有见过此人作品,实属憾事。真该谢谢白龙这位有心人,把这些精彩向我们呈现。

白龙对所选择的篇目,并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象进行扩写并于故事之后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我们就以其中选自沈起凤《谐铎》的《虎痴》为例吧,原文是一页的篇幅,白龙改写成了七页的内容。 我特别欣赏白龙对于原作主题的再分析。 《虎痴》的故事,写了老虎与人的恋爱,老虎与少女相爱,为了不打扰情人的清梦甚至整夜不敢睡去,害怕自己的鼾声扰了女孩子的清梦。当女孩子的母亲嫌弃老虎的时候,老虎悄然离去。当老虎的情人死去,老虎甚至还每天捕猎奉养情人的孤母。 原作者沈起凤认为老虎一言不合就离开女子,是老虎傲性的表现:“不依然虎性之难驯乎?” 白龙则认为这个举动恰恰是老虎深爱女孩的浪漫,它希望以自己的离去,换得女孩后半生的幸福。

这两种分析,我站白龙。 张爱玲曾经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改一改就可以送给白龙:“因为浪漫,所以温柔。”因为白龙的眼中,能看得到故事中那些非人的主角们的浪漫,能读懂故事中弥漫的温柔,所以让整本书充满着一种柔软的情调,读得人心软心动。 喜欢。

《中国志怪笔记》读后感(三):这光怪陆离的世界,有它们也可爱

很多人都喜欢离奇的故事,蒲松龄说自己“才非干宝,雅爱搜神”;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那个老妈子给迅哥买了他最爱的山海经“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王,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现在看起来都是很可爱的。我也从小爱听聊斋,老电视剧中的场景有的忘了,记住了一句歌词“牛鬼妖狐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再看白龙的《中国志怪笔记》,在浩如烟海的志怪世界中,这里只挑选浪漫,有情的故事,展现了一场光怪陆离的冒险,在超越世俗的世界里,精灵鬼怪也有真性情。

那些有趣风雅的故事

夜深人静,书生登山,偷偷瞧见了,山顶上唱戏的林间精怪,它们“吸日精,蚀月华,诸君妄意凌烟霞。…….湖中不见东来楂,空山夜半啼栖鸦。”演戏的人乃野兽所化,负责伴奏的都是鸟儿。窃尝偷怪那头陀打扰了这场风雅的聚会。这天地不也有它们的一席之地么?

书生救了鲛人 ,作为书童。却又陷入对意中人的无奈相思,鲛人泪化作珍珠,成全了小伙子的姻缘。鲛人的哭笑都是从内心而发,做不得的假的。

妖或有情,某些人呢?

在《我偷大米养你呀》中,村里的周婆婆又穷又饿却没有人管她,惟有东仓使者送来了钱和米还有衣服,虽然方式欠妥,都是大老鼠偷来的。可是村里人不管,他们只是除掉大老鼠,当他们请了符咒除掉了老鼠,周婆婆的下场可想而知。

就想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描写了“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里的人也是既不管老太太的生死,也容不下那个东仓使者。

《一只狐狸的浪漫》中人们赶不走那只缠住小姐的狐狸,只能默认现实。而那只博学的狐狸没有什么特别害人之举,却告诉小姐,化为人形之不易,生而为人的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啊。教导小姐学习经史子集,书法,古琴,提高崔小姐的素质。而小姐的外祖父李元恭却找到胡郎“不紧不慢”骗狐狸可以明媒正娶崔小姐,从而找到巢穴,打死了狐狸。狐狸表现的恐惧愤恨。此处感慨一下,狐狸的城府不行啊,还想起了大家熟悉的宋定伯捉鬼的故事,到底谁更可怕呢?

放飞想象一种新的接触。

在笔记万物有灵,天花板的老猫就爱闲来和主人聊天,还爱八卦是非,吓坏做督察的主人;庙里的大壁虎,商量商量吃素也可以;

还有那长着翅膀的小精灵,小猎犬,小官人,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还都是比较和谐的例子

也有给人以警醒的故事

在《袜公子》一篇中,袜公子被父母视若珍宝,二十岁还什么都不会干,算命有富贵,却贫病含恨而死。年轻人本来命中三十岁有百万钱财,可结果他不习文,不习武,不经商,不劳动,这命中注定的百万钱就出不来!奈何奈何?可是这怨他么?他的父母不是应该有更大的责任么?既不让他干活,又不让他读书的,活活废掉了一个人啊。

古人在过去,面对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创造了很多形象,“举头三尺有神明”,所拜之神,或许是内心的投射和对美好的向往吧。“不论是精灵鬼怪,亦或是俗世凡人,有爱之人必不会寂寞。“而世间有百态,人与精怪相处也有百样,有好有坏。

看完此书我也想到古籍去寻觅那个奇幻的世界,更想到福建的齐天大圣庙去看看呢,据说还挺热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