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恐龙的兴衰》的读后感大全

《恐龙的兴衰》的读后感大全

《恐龙的兴衰》是一本由[美]史蒂夫·布鲁萨特著作,未读·探索家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一):热忱的化石猎人

地球冷峻地用岩层书写着历史,人类不过是匆匆租客,曾几何时,一度繁荣的人类社会诸如玛雅复活节岛也崩溃消亡了。或许我们作为新生代的霸主,可以向前辈取取经~

此外,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恐龙的史诗,也书写了很多“化石猎人”的传奇,是关于一个个赤诚与热爱的故事,而书里也对中国古生物学家扮演的重要角色着墨颇多~

现在抬头看看,往窗外伸伸头,也许还能看到飞向蓝天的恐龙呢~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二):兴与衰的轮回

相当精彩的一本书,干货满满却毫不枯燥。其实这不只是恐龙的故事,如果仔细回味,你会发现它承载的是一段历史,一段生命的历程,只是那时还没有我们人类文明罢了,但我们通过化石这本史书,揭开了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岁月。

从生命诞生之初,到细菌王国,到软体动物兴盛,鳄类的统治,恐龙的崛起与没落,最后哺乳动物的蓬勃与发展……这中间多少次王朝的更迭,像极了这人世间的滚滚红尘,只不过它更为宏大也更为壮丽。于人类文明几千年相比,那时时间动辄便上百万年,环境的变化被放大,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机制里,物种在不断更迭与进化,好像总会有一个物种能够抓住天下大变的机遇,迅速崛起,然后遍布世界,在统治的过程中,它们种类越来越多,但分化却越来越专一,虽形成一个稳定的类群各司其职,但却为没落埋下了伏笔。

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小型星撞向了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三):恐龙入门101

作为一本恐龙知识科普的书,它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以时间为轴,首先展开的是1.5亿年的恐龙兴衰历程: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空出来的生态位,给三叠纪恐龙祖先的兴起提供了机会,侏罗纪的兴盛但是还没有登上王位,最后在白垩纪到达顶峰,然而又突然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对具体物种的描述也令人印象深刻:兽脚类的霸王龙、蜥脚类的梁龙/腕龙/雷龙、鸟臀类的剑龙/三角龙,都从解剖学、生态学等角度详细描述。新知也不少,例如霸王龙在侏罗纪并不存在,那个年代的恐龙霸主是异特龙;鸟类就是活下来的恐龙;恐龙很可能是有羽毛的等等。

但是本书遗留的问题也真不少:恐龙每次生态位的跃进,是什么环境变化带来的呢?书里有很多次“目前还不清楚”的坦诚,但是我更期待的,是作者鲜明的态度,即便是类似《生命的阶跃》中尖锐的观点。还有恐龙的灭绝,真的是一次小行星撞击的结果吗?如果没有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很难想像整个物种的消失,有没有其他跟着恐龙一起灭绝的物种?

作者显然是圈内人士,跟大量世界范围恐龙研究的知名学者都很熟悉。这种熟悉,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也包括他们的性格、装束、个人风格等等。这在描述远古生物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更熟悉的当代气息,是一种很好的科普写作潮流。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四):恐龙不是奥特曼,是历史

我相信绝大部分80后都是恐龙迷,从小到大读过不计其数的恐龙文章,对异特龙,棘龙,副龙栉龙,伶盗龙等二线恐龙如数家珍。但作为典型恐龙爱好者的一员,我仍然被这本书惊艳了。

这确实是从小到大我读过的恐龙科普书里最好的一本。

国内市面上绝大部分恐龙科普书,是词典式的知识点罗列,例如什么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有什么特性。打个比方,好像奥特曼图鉴。把所有信息摆出来,但基本不会呈现知识推导的过程。

但众所周知,恐龙的知识是不断被推翻甚至颠覆的,每过几年,恐龙的知识就会发生大面积的更迭,表现在在散点知识上会出现自相矛盾。例如恐龙到底是温血还是冷血,是披鳞还是长毛,某一种动物是恐龙还是不属于恐龙,不同年代的书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图鉴式的散点知识弊端非常明显:你不确定关于恐龙的知识,哪一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这本书的长处就在这里。

恐龙的各个知识点是根据什么证据推导的,推导逻辑是什么,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可靠性怎么样,随着时间推移方法和证据都有什么完善。知识点从过往的散点被强有力的逻辑串在一起。读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固化的信息,然后在若干年后被突然推翻,而是与科学家一起复盘过去的2亿年历史,是如何从深深的地下,一点一点挖掘,拼凑,推理形成。

岩石,矿物,钻出地面,与天空中飞翔的鸟类联系在了一起。人类,在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正书写属于我们的篇章。

这就是古生物学最美妙的地方。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五):《恐龙的兴衰》读书笔记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各段纪元的变迁,以及肉食性兽脚类(如君王暴龙,鲨齿龙,食肉牛龙),长着长脖子的蜥脚类(如雷龙,梁龙,腕龙)以及植食性鸟臀类(如鸭嘴龙,禽龙)等的故事。 . 在尚未出现恐龙的二叠纪末期,由于火山(地表的巨大裂隙)喷发,引起岩石流失控、火山灰蔓延、污染扩散、温室效应加剧、食物链崩溃...最终导致90%物种消失。这次的毁灭持续了数百万年。 . 到了三叠纪,能够直立行走,有更高行动效率的“主龙类”兴盛,其中又分为假鳄类(如鳄鱼)以及鸟跖类(如恐龙,鸟类)。假鳄类相对繁盛,但早期的恐龙却体形较小,种类不多,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蜥鳄的阴影下。三叠纪又被称为现代世界的黎明,海龟,鳄鱼,蜥蜴,哺乳类等的祖先都出现于此时。 . 三叠纪末期的火山爆发再次导致一系列灾难,如食物链崩溃,物种灭绝...以后便迈入了侏罗纪。此时恐龙也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体型庞大的蜥脚类出现,各类恐龙多样性水平均增高,植食和肉食类生活在一起。但盛极一时的假鳄类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 过渡到白垩纪早期后,植食性鸟臀类逐渐壮大,遍布了各个生态系统。鲨齿龙类走上食物链顶端。白垩纪中期后巨型暴龙类骤增,取代了鲨齿龙的地位。其中聪慧且残暴的君王暴龙是当时陆地上最大的纯肉食动物。 . 在恐龙鼎盛期的白垩纪末期(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击中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冲击力相当于10亿颗原子弹爆炸的能量。这次冲撞以及后续的连锁灾变导致了约70%的物种灭绝。 . 但恐龙并未消失,研究表明,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它们与兽脚类的身上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效率极高的肺,叉骨以及羽毛等。而兽脚类色彩斑斓的羽毛最早也许只是为了展示作用,飞行技能是偶然演化而成的。 . 整本书是疫情期间慢慢读完的,挺有意思的科普读物,读完会感到人的渺小,毕竟在说到恐龙时都是以亿年、百万年来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