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七十二番花信风读后感100字

七十二番花信风读后感100字

《七十二番花信风》是一本由王辰 / 林雨飞著作,65.00元出版的38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十二番花信风》读后感(一):不是特别有趣,也没有特别优美,就翻翻吧

其实“史话”部分没什么意义,堆砌古人的诗词,意思和乐趣不大。古代文人的自然观原本就很奇怪,把人间的种种、自己的种种投影到花木身上,强行赋予其性格气质…“今夕”部分为什么要写文言文体呢,真的很奇怪。另外第一部份的“遇见”也不够有趣,总感觉是通过一个不太天真也不太热情的中年大叔之眼在欣赏这些花木

《七十二番花信风》读后感(二):【共振读书周】一本随身携带的植物园,住着一年四季的繁花似锦

七十二番花信风里七十二这个数字的由来,是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又分成三候,每一候对应一种当季花品,才有了七十二番花信风的由来,七十二种姹紫嫣红的花朵拼凑出了一年四季的绝世芳华。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书中的每一种花都由前世今生串联起来,古人今人都见证了它们的绚丽和芬芳。我是出生在新疆的孩子,新疆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我见到的花十分有限,同时也让我在书中找到了乐趣,这些不曾亲眼所见的花朵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彼此间的距离,想到在全国各地还有这样色彩妍丽,形态各异的花朵生长,就不由感叹造物主的伟大,是花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色彩,想象下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花,该是如何无趣和灰暗啊!

一年四季轮转,各色花朵装点着我们的世界,春天看桃花杏花争奇斗艳,夏天赏月季芍药惊世绝艳,秋天观桔梗金灯傲霜争艳,冬天品腊梅水仙清冷孤艳。每一种花朵都搭配精美的高清图片和手绘插图,既有文字的温度又有直观的感悟,与植物相关的故事,以及名称的由来及典故就在一页页的翻动下,跃然于纸上,更为难得的是,植物的中华意涵得到了完整的保留,书中引述的古代诗文,既为书本增加科普的严谨,考据的真实,也充满了古典情怀,让每一种花朵都浸润了文化的甘露,散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要说整本书我最喜欢的花,还要数荷花,这种只在南方出现的花朵,经过引进和精心的培育,在新疆这片盐碱地上开枝散叶,让从没去过南方的新疆人民也能欣赏它独特的魅力。这也是一种奇妙的相遇。相信在未来,我也会循着作者的足迹去寻访这些美丽的花朵,倾听他们的秘密。

这本书就像一本摊开的植物园,随意翻动间,四时的美好画卷就为你展开,严谨的科普知识让你在赏花的同时还了解了各色花的前世今生,真乃宝藏,值得珍藏。

《七十二番花信风》读后感(三):【共振书评周】以梦为马,纸上赏花之旅《七十二番花信风》读后感

朋友拍摄的黄荷花

我的赏花在纸上,在诗词歌赋里,于是,四季花常开。

看到商务印书馆赠书,看到《七十二番花信风》,好喜欢古色典雅的书名。接下来几日,念念在兹。谁知竟然心想事成。《七十二番花信风》拿到手,翻开来,哇,就是我的菜,看见谁就跟人家说,白得了一本超喜欢的书。

这是一本讲花的书,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分为三候,每一候对应一种花,就是七十二种花。这些花儿的评述包括三个部分:由相对个人化的遇见开始,就是这些遇见,知道作者是个爱花知花解花之人,亦是花之幸啊。然后是史话,这花儿古籍里的解释说明,描述此花的诗词歌赋。最后今夕,便是花儿现今科学的词条说明了。

作者行文简洁典雅,很有古文言的意蕴,(这一点正是心头好)这样的文字,使得大部分是摘录古籍诗词的史话部分,和讲今夕的名词解释部分,甚至个人所思所想的遇见部分,完美地融合一体。(因为太爱这种今古交杂的文字,跑题了。

《七十二番花信风》可以常备案头,当作工具书查阅的。前些天读韩偓诗:“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塔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之前看这首诗第二句是 “杏花飘雪小桃红”,问题来了,到底哪个飘雪?桃花无疑问肯定是红色,那么杏花什么颜色?有民歌唱:桃花红杏花白。我们搬迁,移至楼下小圃的杏树亦是开白花。《七十二番花信风》雨水一侯,杏,花,史话这样讲:“花二月开,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则纯白矣。”原来是误了花期。“所谓纯红者,非花也,实乃花萼之色,花未开时,红萼昭昭,及花大开,萼则反折。古文诗文言“红杏”,亦因花萼纯红之故。”

这么说吧,杏花没有开放之时,因为鲜红的花萼,给人一种红色的错觉。杏花其实是白色,所谓杏花飘雪是也。

如此充满考证气息,好像此书曲高和寡。其实不然,只不过词曲典故的摘引,正触着我的软肋,那么像喜欢的诗话和笔记,爱了爱了,忍不住要赞赏几句。

其实这本书很多地方蛮接地气的。比如讲牵牛花,亦叫喇叭花儿,北方常见的一季的草花。喇叭花是母亲花盆里的常客,年年栽种,太阳出来便凋谢,次日日升前还会盛开。作者称之大白边儿的喇叭花,亦被母亲当作珍稀品种小心呵护,此花大过一般喇叭花儿,多为深玫瑰色,边缘有白色花边,制成标本夹于书中煞是好看,只是花瓣太薄了,容易碎,得到一朵完整没有些微撕损,很是不易。

还有街边常见的丁香花树,就像作者所写,亦有雨中闻香花。“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还有树下有鬼的槐树。可以染指甲的凤仙花。开着粉色花朵的夹竹桃,书里这样说:“终岁有花,其落以花不以瓣,落到二三日,犹嫣红鲜好,得水汤漾,朵朵不分。开与众花同,落与众花异,盖花之善落者也。”夹竹桃是否善落没有注意过,亦没有将落花丢于水中。但是“落花二三日,犹嫣红鲜好,”是真的。花瓣夹于书中色不变,历久如新,过眼云烟许多年,譬如昨天刚刚摘下收藏于最爱的那本诗集里。

这是一本容易勾引遥远回忆的书。

朋友拍摄的黄荷花

《七十二番花信风》读后感(四):【共振书评周】《七十二番花信风》:物候有期,花开四季

我写信给你,教你不必担忧,夏天转眼又到,马也继续信步,雨也继续下,星也继续眨眼,心继续跳。——廖伟棠《春盏》

(该图片由Couleur在Pixabay上发布)

不知不觉,已然立夏。北方的春天像是冬与夏的过渡站,前几日人们还在料峭寒风与淅沥小雨中紧紧裹着衣袖,今天气温突然回升,明晃晃的太阳悬在晴空,绿树仿佛一夜之间茁壮长大,整个世界都变得鲜妍明媚起来。

如宋代诗人范成大所言:“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春去夏来,四季自有它更迭交替的规律。现代的人们整日置身于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想必对物候的变化已经略有些迟钝了吧。何时昼稍长夜稍短,何时开一枝花抽一个芽,何时河水解冻鸟儿迁徙……都仿佛是很久以前才会关心的事了。

而在古代,人们立于天地之间,每天与大自然相处,总结出了一套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节气历法,即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为了方便记忆背诵,人们还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该图片由4924546在Pixabay上发布)

七十二候则是在二十四节气之下,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反映一年四季细微的气候变化。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称为候应。在这里“候”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生物主要指动物和植物;非生物主要指东风、彩虹、打雷等自然现象。

具体到植物上,人们在每一候里选取了此时开花的最强代表,用于反映特定时节下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由此形成“花信风”概念。

普遍意义上,古人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流传比较广泛,今天,植物学硕士王辰在这一经典说法的基础上,把全年花信补充到七十二种植物,并配以林雨飞的插画,整理出版这册《七十二番花信风》,旨在向大众做更通俗的植物科普,以及让人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植物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意义。

作为一名“植物狂热爱好者”,拿到这本书时,我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与亲切。自己素日里喜欢拍摄的花,跃然纸上,在作者的引经据典中浸润了淡淡墨香。它们仿佛老朋友一般,在书里做着自我介绍,而我在一篇篇新知中对它们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时值立夏,翻到描写立夏物候的篇章,一候是熟悉的蔷薇花。唐代高骈有诗云:“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蔷薇一开,清香四溢,它是夏日伊始的报信者,更是夏日热忱的执行者。看那粉红蔷薇、淡黄蔷薇、白蔷薇……一簇簇、一丛丛,从围墙盛放而出,团团叠叠、如火如荼、只开一季、芳心满溢。

(该图片由congerdesign在Pixabay上发布)

到了二候,是“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杜鹃花。杜鹃啼血的故事由来已久,而看到书中插页的杜鹃花照片,仿佛那花色愈发的鲜艳凝红了。阅读文章,才得知,美妙的杜鹃花原来是有毒性的,观赏无碍,但切不可放入嘴中吞嚼咽下。想来它艳丽如红色火焰,精致而骄傲,这种看似纤弱实则倔强的特质,也确实只可远观欣赏呀。

(该图片由Couleur在Pixabay上发布)

最后,立夏三候,讲的是芍药花。早些年间,总是分不清牡丹与芍药,后来自己想了一个办法,二者的盛放月份不同,于是每次路遇开的刚好的花,细想一下当下日期,也能将牡丹与芍药大致分清。今在作者的著述中,又学了几招辨认方法,比如牡丹多重瓣繁复,而芍药多单瓣简约;木质是牡丹,草质是芍药;小叶大多分裂的是牡丹,不裂者居多的是芍药。

芍药花姿绰约、明艳张扬,却有一个多少让人感到心碎的别名,叫做“将离”。《诗经》有语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将离之时,赠之以芍药,其意乃相谑之后,欲使去尔。

(该图片由红 刘在Pixabay上发布)

著名植物学家潘富俊教授评价《七十二番花信风》说:“本书的植物兼具科学描写和文学引述,具有深度;每一候植物的选取不拘泥于中国传统种类,也具有广度。”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关于花卉的知识,还能学习这些植物的中国文化意涵,即科普文史两不误,怡心情且长知识,是不可多得的四季繁花录。

萌芽、长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花开有时、物候有序,风报花之消息,花亦传递气候变换的信息,不同时节的花形态习性各异,但痴爱花的人总能从中看到它们独特的美。人生总是由一次次相遇与别离构成,而每一次与花相逢,能目睹它的盛放,就已经是最美的遇见了吧。

(该图片由Wokandapix在Pixabay上发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