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神圣入侵读后感100字

神圣入侵读后感100字

《神圣入侵》是一本由[美] 劳伦斯·萨廷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6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圣入侵》读后感(一):菲利普迪克的信仰梦

阅读作家的传记,一般而言,并不是对作家本人感兴趣,读者关心的更多是创作出作品的作者,这意味着传记读者想借助作者传记在作者与其作品之间搭起桥梁。这部《神圣入侵:菲利普·迪克传》恰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这部传记中,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菲尔的细节,统统都可以服务于他的作品或者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蛛丝马迹。

PDK的作品无论背景如何,大多带有一种荒诞却又真实的矛盾感。荒诞大多是源于作品在科幻这一外壳的加持下,炫目的背景下想各种角色行为的离经叛道。真实感则主要来自于作品对现实的推演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技术加持下社会发展的若干可能性。每一个通俗作家都有一个严肃文学作家梦。菲利普·迪克也不例外。正是对严肃文学梦的追求,使得菲尔创造出颇具“当代”特征的文学作品,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菲尔本身具有文学天赋,但是这个天赋在转换为严肃文学时却频频受阻。只有科幻迷们一直给予他的支持成为了他文学道路的支持。当然,如果将严肃文学视作问世50年甚至更久之后仍然为读者接受的作品,那么菲尔显然是做到了。直到今天,PKD的作品无论是以书籍或是改编电影、电视剧的形式都仍然受到追捧,作品对现代生活的描写与隐喻仍然一针见血。菲尔无疑是成功的。

PKD作品中真实与荒诞并存感的第二个来源是其作品对信仰的执着。其作品中的信仰可以是某种宗教、某本文学作品甚至是某个具有独到特征的个人。信仰并不一定基于宗教,但是一定对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这些信仰构成了PKD作品中的重要魅力。无论现实生活如何改变,某种信仰总是能成为作品中人物撬动世界的支点。这折射了菲尔自己生活中对信仰的追求。这种信仰并不一定是宗教,但是可以是PKD接触的某种独特学说、某个具有特殊魅力的女子甚至是药物。这些东西构成了PKD写作中不可或缺良方,自然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甚至是升华。科学在尝试用理性刻画这个世界,信仰确实用寄托抚慰心灵。当技术无限进步的社会中个人仍然需要依托信仰才能存活时,这自然是荒诞的。但是这种荒诞又是真实的,因为技术的进步无法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更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技术愈进步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心灵慰藉,信仰成为了更多人的心灵寄托。这成为了弥漫PKD作品荒诞而又真实的最主要来源。

作家总是在用作品重绘自己的生活,而这种重绘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映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刻画,这一特征并不会因为文学体裁而改变。菲尔虽然最终也没有踏入严肃文学或者说主流文学的殿堂,但是其作品对现实的反思却也并不逊色。菲尔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强权、暴力机构的不信任或是独到解读,就是对时代刻画与个人经历体现的结合。菲尔的感受既与早年生活在麦肯锡时代的恐怖氛围下有关;也与其作品在主流文学与非主流文学游走,兼具双方特征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其家庭背景有关。PKD与母亲相处中的别扭、早年家庭生活的颠沛流离等等造成了PDK对稳定与颠沛的矛盾态度,也造就了其作品中对维持稳定或带来社会颠沛的集权、暴力机关的矛盾态度。

这部传记中花费了较大笔触描绘了PKD胞妹简的悲惨一生,并分享了这对PKD的影响。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出,PKD本人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易钻牛角尖的性格。容易受到某种氛围影响后孤注一掷向前走,无论是将简的死亡归罪于目前还是将安他非命看作生活的救赎。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执拗,他也才能创作出如此贴近现实又如此具有未来感和科技感的作品。正所谓作家与作品互补,PKD的作品和他本人的种种轶事构成了完整的他本人。

《神圣入侵》读后感(二):菲利普•迪克:为科幻而生,一生也科幻

在艺术领域,死亡可以给其作品带来更多的荣光,很多艺术家作的品,都是在死后后突然被大众所接受并得到极高的荣誉。这种最为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家就是梵高,而我们今天这本传记的主人公菲利普•迪克,就是文学史上的梵高。同样因为死后而名声鹊起,同样有着悲惨的一生,甚至同样有着精神类的疾病,同样生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

菲利普•迪克,人们都亲切的称呼他菲尔,他在现代科幻小说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当他的很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了屏幕之后,他真正走进了我们大众的视野,《银翼杀手》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现在让我们打开美国传记作家劳伦斯•萨廷在菲利普•迪克死后,根据他走访大量迪克身边的人,包括他的历任妻子、朋友、编剧等最了解他的人,所下了这部作品《神圣入侵:菲利普•迪克的一生》,真正揭开了科幻鬼才大师传奇的一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特点是由着童年时期成长环境所决定的。菲尔一生的痛苦也许就是由他那不正常的童年所产生。菲尔是有着一个双胞胎妹妹的,但在出生不久就夭折了。这绝对是他生命中最重大的丧失事件,而母亲的态度,更是让这种影响雪上加霜,母亲一直认为妹妹是被饿死的,在菲尔幼小的心灵中,就自认为自己对于妹妹的死是有责任的。妹妹的早夭,又让父亲对于菲尔过度关注。母亲悔恨情绪的影响,父亲的关注,自己的自责,等等不良影响,給菲尔的一生打上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印记,这可能就是他后来产生精神疾病困扰的原因。妹妹对于他的后面的文学作品也是有着非常大影响的。比如在他的作品《血钱博士》中,就出现了双胞胎的形象,这就是他对妹妹的纪念。

菲尔也是早早表现出文学天赋的。十二岁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并开始关注科幻文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3岁自行出版报纸《真相》,14岁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当然也是从这时候起,困扰他一生的抑郁恐惧症,开始了对菲儿产生了影响。

终于走上了成年的脚步,任何一个孩子进入成年社会都会经历一系列的故事。当然菲尔也不例外,从母亲处逃离,一次短暂的婚姻,让他成熟变成长了起来。当然,他文学创作的脚步也没有停止,他在主流文学的创作并不顺利,直到他进入了科幻小说领域,菲尔的第一篇科幻小说《沃昂》为他赚得了第一笔稿费。从此,菲尔开始了大量创作的阶段,在他人生最平静的八年中(1951-1958),菲尔创作了80篇短篇小说,以及13部长篇小说——六部科幻和七部主流文学。科幻小说全部得到出版,但主流文学全部折戟。当时在美国社会,科幻文学一直不受尊重,无法得到应有的荣誉,菲尔也一直因为他的作品都被归于科幻类而感到羞耻。他还是渴望着主流文学的认可,但上天就是开了如此一个巨大的玩笑,菲尔苦苦的挣扎,向着主流文学靠拢,但是他所有文学作品的成就,把他死死的圈在了科幻领域。

与文学上高产相比,菲尔的生活一直都非常的波折,他有着五段婚姻。也许他性格中有着一部分不安份的因子;也许文学创作需要更加躁动的灵魂,菲尔的感情生活极度不稳定的,甚至于在生命的后期菲尔还染上了毒品。在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下和极度高压的创作下,菲尔的精神状态也发现不稳定。也许正是这种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创造出菲尔的一种特殊经历,“2-3-74”这个数字代表了菲尔在1974年2月到3月之间,大脑中出现的一系列的幻象。这一系列无法解释的幻象,也许是菲尔处于精神分裂的边缘,也许是长期科幻作品创作的灵感迸发,但总地来说,这些幻想对于菲尔后期的科幻创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小说《神圣秘密》成为菲尔最为重要的作品。

菲尔的生命终于迎来了春天,非常满意的作品已经完成,菲尔也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图书的版税不断上涨。他的财务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这时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对于“推想”的狂热,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终于倒在了自家的公寓的地板上,中风后失去意识,最终死于心脏衰竭,享年53岁。

菲利普•迪克,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自己幻想世界中的科幻小说家,他高产的文学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精神财富。他传奇的经历,也让我们认识了这么一个奇特的人。他就是为科幻而生,他本人就是生活中的科幻。

《神圣入侵》读后感(三):《神圣入侵》: 一本书看懂菲利普.迪克荒谬幻想中的一生

美国作家菲利普.K.迪克是对世界当代文化影响最深刻的科幻作家之一,也是被学术界研究最深入的科幻作家,粉丝们亲切地称其为“PKD”。你可能没看过迪克的小说,但一定听说过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等,在短短五十余年的生命中,笔耕不辍的迪克留下了44部长篇和121部短篇。

他的小说中不乏仿生人、核末日等未来科技元素,也充斥着犯罪、精神分裂、宗教启示等主题。作为一位可以同卡夫卡相媲美的作家,迪克拥有怎样渊博、桀骜甚至危险的灵魂?围绕着人生的诸多迷思,对他的文学创作究竟影响几何?

作家形象的追索、流转和重构,是不断演变的科幻文学传统中的重要主题。近年来,国内相继出版了一系列菲利普.迪克的小说。迪克在中文世界的人气也随之水涨船高,遗憾的是,多年来一直没有一部比较权威的中文版迪克传记问世。劳伦斯.萨廷所著的《神圣入侵:菲利普.迪克的一生》一书收集了迪克生前大量的一手资料,采访了其几任妻子及多位亲朋,客观全面地介绍了迪克生平种种不凡的经历。无论对于喜欢他个人的粉丝还是追捧他作品的读者,该书都是走进迪克心灵世界的便捷途径。

前几年有一部热播剧《欢乐颂》,樊胜美曾说:“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TA的宿命”。这句话用在菲利普.迪克身上亦是恰如其分。1928年出生在芝加哥的迪克曾有个双胞胎妹妹简,但不幸的是,由于母亲的疏忽导致烫伤了简的腿部,可怜的妹妹出生40天后便夭折了。无情的打击击垮了刚刚“诞生”的四口之家,失去双胞胎妹妹的痛苦如影随形伴地了迪克的一生,这种创伤成为迪克精神生活的核心事件,并深刻影响了迪克今后与女性之间痛苦的“共生”关系,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也是时好时坏。

5岁时父母离异,迪克跟随生性要强且个性鲜明的母亲生活。及后,父母各自婚嫁的打击给迪克本就脆弱敏感的心灵更是平添一道创伤。14岁时创作了第一篇长篇小说《回到小人国》,19岁第一次结婚,尽管婚姻只维持了六个月,但却标志着迪克从此迈出了一生中五次失败婚姻的开端。24岁卖出了第一本小说,后来在与第三任妻子安妮结婚后,迫于日益捉襟见肘的经济压力,迪克开始了全职写作,这一时期也是其毕生创作的高峰期。但当时的人们对这种离经叛道的科学幻想理念并不感冒,即便在1963年迪克的《高堡奇人》一举拿下了雨果奖,他的作品依然未曾因此而畅销,一度只能在廉价的科幻出版社发表。

书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是:迪克对中国传统文化《易经》的研究非常深入,甚至贯穿了他的作品以及后期的一些分析。在他那著名的代表性作品《高堡奇人》中,创造这部小说时,迪克通过《易经》来决定书中每一个人物应该做的事,更以此决定了剧情的走向趋势。这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引入《易经》,一出版就广受好评,这也是迪克生前为数不多受到大众关注的作品之一。

综合迪克一生波澜起伏的种种经历,他童年的创伤、五次失败的婚姻、不断婚内出轨、长期窘迫的经济状况、大量服用安非他命和致幻剂、即使在后期经济状况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后仍然不愿支付女儿的生活费等等细节,最终致使他对自己所生存的现实世界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一度认为宇宙是假的,像巨大的牢笼将我们囚禁在其中。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迪克一生创作的诸多科幻作品中,很多女性人物的原型都出自自己的伴侣。譬如在《阿尔法卫星上的家族》与《等待去年来临》中,第三人妻子安妮的形象占据明显位置;与第四任妻子南希的婚姻破裂也成为《流吧!我的眼泪》的创作源泉;在写《黑发女子》时,关于对“特丝”的描述又印证了当时迪克对与第五任妻子特莎交往时的愉悦之情……以上种种无一不说明了在迪克不算漫长的一生中,爱情对他而言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会随着爱情的到来而欢欣鼓舞,也会随着婚姻的破裂而意志消沉一段时间,同时继续去寻找下一个爱的目标。

从书中人物的自述与迪克生平经历,以及其作品流露的风格,菲利普·迪克的写作风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丧”。或许由于天生敏感的性格,或许由于持续吸食毒品,抑或因为坎坷的感情经历,迪克始终处在一种焦虑的精神状态中,并伴随多次自杀倾向。我们经常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也许疯狂与灵感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转换仅在一念之间。这种频繁游走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经历,同样塑造了迪克小说中最重要的母题吧!

《神圣入侵》读后感(四):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东西会消失

关于菲利普·迪克的一生有三大传奇故事:

1.家里的保险柜被人爆窃,小说手稿丢失,最终警察却完全找不到犯人。

2.看到红光给他启示,因此救了自己得疝气的儿子。

3.1978年夜晚开车进入加油站,遇到了一位黑人男子和他交谈,两人交谈的内容竟然与他写在1974年小说中内容一模一样。

看惯了《走进科学》的我,很想从这本书中找到这些离奇事件的真相。但是这本书和我阅读预期完全不一样。在作者笔下,迪克是一个自大的谎话精,他没有什么穿越闵可夫斯基四维时空的能力,更没有天选之人的buff加持,他只是普普通通一个用生命写作的巨婴。

1.关于他的母亲

很少会在文字资料中看到关于迪克母亲的介绍,但是这位单亲妈妈,可以说影响了迪克的一生。

他的创作,他的婚姻,他的人生无一不是在试图摆脱母亲对她恶毒的诅咒:迪克,你长大之后一定会成为同性恋者。

不知道什么样的母亲会对自己的儿子说出这样的话,但正是不希望母亲的诅咒在自己身上验证,中学毕业的迪克努力不让自己成为普通人,但他的学习成绩实在是太差的,考试经常挂科。有一次物理成绩考得很好,迪克自己回忆,是耳边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答案。

em…这是某种妄想症的症状吧。

迪克年轻时的确受到妄想症的影响。这很可能是受到母亲长期精神虐待的结果。

他幻想自己死去的妹妹一直和他在一起成长,并长成了一个女同性恋者。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做过总结,摩西、耶稣、圣保罗,可能都是精神病患,人类的文明是由精神病患者塑造的。

而迪克的妈妈就是一个具有典型邪教教主气质的人,在书中介绍了妈的亲戚得了绝症,却很信任迪克妈妈的玄学疗法,最后不治身亡。就算是这样,这位亲戚的老公,在老婆死后,成了迪克妈妈的情人和忠实信徒。

迪克的妈妈,多罗西女士身上本身就具有某种邪教教主的吸引力,他的老公,迪克的父亲不接受掌控,于是被她一脚踢开。

她也想掌控迪克,没想到迪克是比她还有潜质的邪教教主。

不,应该说是思想家才对。

年轻时的迪克看上去就是个普通青年,并没有被圣光笼罩

2.关于他的婚姻

迪克为了摆脱妈妈的控制,做了很多事,首先是写小说。

前面说过,迪克中学成绩并不好,唯一有天分的可能就是写作。

13岁就开始办自己的报纸,15岁就已经发表小说。

他非常想让妈妈认可他的才华,而不是总说他是个养不起自己的同性恋。

年轻的迪克与羊

然后是婚姻,他的前三段婚姻,也就是他在《高堡奇人》获奖之前的婚姻,都是找年龄比自己大,第三人任安妮嫁给他之前,丈夫刚刚死,还有三个孩子。

这也许是迪克的自我证明,他要像母亲证明,他是个好丈夫,好父亲,所以他一看到已婚需要照顾女性就控制不好下半身。他和安妮在一起的时候,两人都是婚内出轨。

所以,你不能说迪克母亲的预言是不准确的,迪克的确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只是一直试图扮演这个角色,并沉浸在自我感动的幻觉之中。

迪克、安妮以及三个继子女

而第四、第五段婚姻,迪克当时已经获得了雨果奖、星云奖,并忙着卖版权,和好莱坞制片人谈合作。

其中他的第四任妻子南茜,还教会了他抽大麻。很多人以为迪克的小说都是抽着大麻写出来的,其实并不是。《高堡奇人》、《电子人会梦到电子羊吗?》都是在吸食大麻之前写出来的。

迪克的婚史列表

只有在四段婚姻这七八年间,他是吸大麻的,也就是在这之后他开始写《解经》,并出现了很多传奇经历,也就是文章开头时说的那三段经历。

所以,那些保险柜被爆窃查不出犯人,很有可能就是迪克自己吸high了干的。

这些都是1970s年代发生的事情,本书到了这里已进行了三分之二进入到第八章,作者仿佛一直在弱化迪克身上这些传奇经历,既不给解释,也不研究原因。

迪克和某女子(我也不知道是谁?)

迪克和某女子(我也不知道是谁?)

3.关于他的传奇经历

我一开始很不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把迪克塑造成小丑。

比方说,他和安妮吵架时,就到处和人说安妮杀了他前夫,现在也要杀了他。但是安妮的版本却是这些都是他幻想出来的。

迪克与安妮

作者会时不时说出迪克一些传奇经历,然后再借别人之口说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过,或者是迪克夸大了,或者迪克跟人讲过两个版本,两个版本的当事人都不一样。

起初,我不明白作者在做什么,看到第八章我明白啦。这一章开始迪克的人生进入怪力乱神的阶段,有了前期的铺垫,你很容易被作者带入这些都是迪克自己营造的谎言,来塑造自己与众不同的传奇经历。

但是对于把迪克当作神来崇拜的我来说,感觉他一元论的解释方法,侮辱了迪克,也侮辱了他的创作。

但当看到作者下面这段引用时,我释然啦…

也许迪克从来不是神,也没有超能力里,他只是在燃烧生命写作,并假装这些都是神赐予他的天赋。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迪克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也许那些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经历,不过都是些虚妄的假象,藏在其下的是一个全能自恋的巨婴。但他又同时感到很自卑,他的母亲会说他没用,同时代的作家又都是厄休拉·勒古恩、罗杰泽拉兹尼这样学历和背景都比他优秀数百倍的对手,他靠什么满足自己的全能自恋,靠妄想症吗?

不,只能靠《解经》,靠神秘学为自己营造人设。

终于他死在1982年,可能是因为过度疲劳引起的血栓。这却有构成了另一个传奇,迪克生于1928年,这仿佛又构成了某种首尾相接的莫比乌斯环。

迪克和双胞胎妹妹的墓碑

最后是这本书的缺点,怎么说也是一本精装书,一张插图也没有啊。我想看看书里说的那些迪克的妻子、情人都长什么样,迪克的母亲,以及从小照顾他的阿嬷。还有,他小说里那些主人公,现实生活中的样子。比如《血钱博士》中的的海豹儿,就是他曾经唱片店同事,一个有点先天畸形的人。

想看这些人物原型百度不到的照片。

以上!

《神圣入侵》读后感(五):本书原版中的照片

以下是原版插页中的照片和注释,书中均为黑白照片,其中有一些原片是彩色的,可以参考我这个相册。

这些照片基本覆盖了菲利普·迪克从出生到死亡的五十多年,其中包括他的父母,外祖父母,姨妈,三任妻子,他的孩子小时候和长大的时候,不同时代和他在一起的猫,好几任妻子。

感觉他在1960年代晚期到1970年代早期衰老的非常厉害。

11个月大的菲尔

菲尔和父亲Joseph Edgar Dick

菲尔和母亲,Dorothy Kindred

1927年左右的Dorothy,将为人母

6岁左右的菲尔,正是父母离婚之时

牛仔菲尔

菲尔和外婆 Edna Matilda Archer Kindred,姨妈 Marion Kindred,外公Earl Kindred

菲尔和他的猫,位于Francisco Street的房子门口, 当时的妻子,Kleo Mini 摄

Kleo Mini 1948年,高中毕业照

安妮·迪克和菲尔,菲尔很高兴安妮允许他留大胡子

1960年左右,菲尔和他的猫

1960年左右,Kleo和丈夫Norman Mini(与PKD离婚后所嫁),Kleo说这张照片比较能代表她1950年代的样貌

菲尔和羊,1960年左右,他的胡子没了,安妮·迪克 摄

Phil, 南希,和他们的女儿Isa Dick, 摄于San Rafael, California, 1968年9月。 William Sarill 摄

Phil 和 Tessa Dick, 1973年,Linda Hartinian 摄

• Phil 和 Isa,1977年左右

1982年2月,菲尔和猫,中风前三天,Gwen Lee 摄

Fort Morgan, Colorado, Phil 和 Jane 的墓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