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情书》的读后感大全

《书情书》的读后感大全

《书情书》是一本由(德) 布克哈德·施皮南 (Burkhard Spinnen)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带函套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1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情书》读后感(一):113

书店是驿站,突然想起合肥的各种阅读空间。滨湖有一座很美的悦书房,可以自习,可藏书还是太少,很难找到当时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那种坠入人类知识宝库的震撼感受。对于我来说它也是一个小小的驿站,再美也就是自习室的存在。

再比如苏州的诚品书店,俨然沦落为网红打卡景点,熙熙攘攘,充斥着游客和纪念品的大卖场。虽然纯书店这种文艺范过浓的地方注定是少数人的狂欢,生计难以为继,但我依旧怀念回到儿时在普通的新华书城席地而坐度过一下午的时光。尽管最后看了一下午没有买被店员“友好”的请出去,但也是我难能宝贵的记忆。

《书情书》读后感(二):为“书”而写的“情书”

“这本书让人伤感”,这是我边读边产生的感受,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本轻松的小书,但其实是一曲古登堡时代的沉重挽歌。直到读到最后,作者布克哈特·施皮南说起本书的编辑第一次读后的总体评价是“伤感”,布克哈特·施皮南承认这个评价是与自己的情绪是吻合的——这本书让我们都想到“伤感”,或许这就是书籍最值得称颂的情感意义吧,读者与作者之间通过阅读建立了共情。事实上,缅怀纸质书的声音并不新鲜,但一个作家(还有译者)专门写了一整本书来宣示这份缅怀,使我们感受到面对某种东西正在不可避免地逝去但又心有不甘的那种无奈,即使倔强地争辩,但心底里清醒地知道这仅仅是无力的对抗。纸质的书只是一个象征,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即使面临淘汰但仍坚守不放的东西:一件西服、一所房子、一种习惯、一套标准、一个时代……一切陈旧又值得怀念的事物背后都有一批内心伤感的“老派人”,他们守护着自己的信念,就像对待初恋。纸质书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初恋,而这本《书情书》是为“书”而写的“情书”。

《书情书》读后感(三):平淡的书籍情书

这本书没有惊讶也没有失望,比较平淡,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浓厚的情感表达,读完能感觉到这本书就像书名一样,是作者写给书的一封情书,没有修饰,没有夸张,只是真实的感情流露,可以是读完比较累人的书之后的一本消遣作品。给我的感受是作者全篇是在表达怎么和书,特别是纸质书相知、相识、相爱,到最后甚至达到一种“恋物”的程度,可能适合有藏书爱好的人群的口味。从作者的表达可以看出,作者是纸质书的坚定拥护者,也为纸质书不可避免的衰退甚至是消失饱含哀伤。我同样对纸质书的未来感到担忧,但还没有觉得纸质会有消失的一天,它是数字化浪潮中最后的抵抗者,“在这块地盘上,住着文字世界的最后一批骑士。”

书里面也有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表达。其中有一篇写到书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书籍在世人眼中已经成为修养和才学的标志。”读来会让人有一点心酸,因为书籍作为文字的载体,真正的价值是文字的传播,以达到启发思想的目的,但现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常能看到以书籍为背景的打卡照片,这到底是对书籍的认可还是贬斥呢?作者花费时间精力的情感、思想表达难道只能沦为拍照的背景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