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失落世界(全二册)》的读后感大全

《失落世界(全二册)》的读后感大全

《失落世界(全二册)》是一本由猎户座悬臂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落世界(全二册)》读后感(一):新生代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家

猎户座悬臂是一位超级有才华的科幻文学作家,封面及内部插画都是作者自己设计的,文笔也超好,新生代优秀的科幻文学代表,强烈安利!

在本书中,作者以一种新奇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未来人类生活的全新画面,给予读者思想上的想象和冲击,同时也可以从中窥见作者不凡的人文底蕴和大胆的思维空间。

在本书中,作者会引导读者进行一场不可思议的大脑旅行,在这次旅行之中,我感受到了科学与文学的完美交合以及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内涵!

《失落世界(全二册)》读后感(二):广袤无垠的黑色太空将为我们亮起!

世界上真的有未知生物吗?外星人真的存在吗?我们可以跟外星人进行交流吗?外星物体是对我们是友善的吗……也许是在你幼时夜晚抬头看星星的一瞬间,也许是你长大之后看到电视上播放的有关未知生物的新闻时,也许是你看相关的书籍时,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这些疑问。 而《失落世界》就是作者猎户座悬臂畅想的关于外星文明的书,不管外星文明是否真正存在,作者写的文字都可以让我们进行酣畅淋漓的想象。猎户座悬臂是国内原创科幻作家新秀。作为科幻新锐作家他的科幻处女作《漫长的一天》获首届两岸青年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猎户座悬臂的作品对人性的洞察有超越年龄的成熟,在对未知宇宙的稚嫩探寻中尽显青年的赤子之心。而《失落世界》更是被评为媲美《流浪地球》的国内原创科幻,接下来让我们来品位科幻的力量。 十六个不明外星物体造访地球,沉默的姿态引发人类文明的共同恐慌。本书先是以一个怪异的“繁星间来的访客此时正悬浮在平原中央,四周被浓厚的雾气笼罩。雾气的源头似乎在那个巨大的筒状物的顶部,筒状物好似一枚怪异的烟囱,浓雾如瀑布般沿着筒状物的外壁滑落,穿过朦胧的雾气可以依稀分辨出覆盖其间的黑色外壳”的黑色米粒引起众人恐慌写起,写出了一个未知的外星物体引起了人们或是恐惧或是好奇的心理,在未知的危机面前,人类成立了应对外星访客的前哨阵地也就是——观察小队。进而写出了观察小队对它的探索。这个小队集结了各地的高手,有生物学家、航天局委派的技术人员等各类专家学者。这么大的阵仗只为确保外星物体的安全,他们是为了地球奋战在一线的英雄。经过成员林睿对不明物体“两头细长而中间粗大,像厨房里常用的擀面杖”的描述以及年轻的生物学家认为的“比擀面杖更饱满,两端更尖锐,像一粒大米”的补充,不明物体被赐名为“米粒”。全书围绕对不明物体“米粒”的探索展开了一系列的描写。 在探索“米粒”追寻真相的过程中,隐藏在历史的洪流中的秘密被一一发掘,外星文明竟然早已经与人类文明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此次的外星文明入侵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人类文明几乎是不可战胜入侵的外星文明。面对如此紧张的局面,另一神秘力量的介入,让本就宏大的文明战争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失落世界》下,以外星文明的第二轮打击摧毁了旧有的世界格局,新时代诞生,人类内部暗流涌动,隐藏在暗处的第三支力量也渐渐浮出水面,基本是三足鼎立局为大背景,立足于小人物着重于细节,以小见大来描写人类与外星文明斗争的时代巨幕的。 《失落世界》全篇背景恢宏,展现出了对无尽宇宙的探寻,个人觉得本书有利于激发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推荐阅读本书。

《失落世界(全二册)》读后感(三):外星文明悄然诞生,作为地球上的人类该何去何从?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刚完成其首要任务之际,美国国家航太总署发出指令指示太空船向后看以拍摄它所探访过的行星,其中一张照片刚好把地球摄于镜内。什么看不见?因为在这个距离,地球只是一个渺小的“暗淡蓝点”,只占整张照片的0.12像素。

天文学家萨根博士曾经对这张照片有一段解读:我们成功地(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在这点上有所有你爱的人、你认识的人、你听过的人、曾经存在过的人在活着他们各自的生命。……通通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太空,带来了对于人类自身家园的全新视角。太空如此广袤无垠。假如有某个外星文明发现了地球,它们会认为地球文明有趣吗?当他们带着外星文明来到地球时,地球上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失落世界》这个作品讲述的是在五维时空概念里,地球人类在外星文明的驱逐下,展开自我反思和强大反攻的科幻主题故事。分为上下两册。

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到来,必然会如同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一般,必然对人类的政治、文化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引发兵戎相见。

人类历史从文明的开端一直到现在,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却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他者。这个他者的智力和人类相当甚至高于人类,而这注定是一场高等文明和低等文明的对峙,人类能够有勇气有能力去战胜他们,夺回我们自己的家园吗?

而外星文明介入到我们人类中间,也会令人类产生分歧,一类人会安心的归属高级文明,一类人会选择努力抗争,就如同莎士比亚作品中讲的:是战争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而这种分歧是致命,是巨大的分歧,也许会在人类文明的内部产生你死我活的战争。在面对到外星文明的某些关键阶段,如何做出至关重要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个选择如果做错了,可能未来就是悲观的。

当神秘的“雾区”有外星访客到来之时。在未知的危机面前,人类紧急成立了应对外星访客的前哨营地,派遣技术小组进入“雾区”,探寻它们的来意。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隐藏在古老岁月中的秘密被一一发掘。而另一神秘力量的介入,让这场宏大的战争变得越加扑朔迷离……

而外星文明的主导之下,新的时代正在悄然诞生。外星物种都抱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态,所以,新的强权机构被建立。就在人类内部暗流涌动之时,外星文明内部也萌生了革命的种子。隐藏在暗处的第三支力量渐渐浮出水面,希望的火种在无声酝酿……

《失落世界》这点希望的火种告诉我们人类,当面临压力与屈辱,妄图得到独自苟存,只能走向被奴役的命运,我们必须选择为尊严而战,哪怕有牺牲,哪怕有死亡。

《失落世界(全二册)》读后感(四):人类命运终将走向何方?科幻小说里的希望是不是救赎?

时间走到今天,人们对于自身,对于所处地球的审视更加抽离,人们已经脱离自身观世界,甚而抽离地球识宇宙。 这在从前以中为”中心“的闭关锁国时期是不敢想象的,更是在”日心说“的宗教黑暗时代难以企及的。 地球之外,有没有高等生物的存在?人类是否真是万物之灵? 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不再囿于自身,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想象。 AI技术方兴未艾,机器是否会取代人类?科幻测想中,外星文明是否在某日降临? 国内原创科幻作家新秀——猎户座悬臂,在他的最新科幻力作《失落世界》里,也表达过相似的忧虑:人类不是无可取代的,为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要如何做? 关于未来,关于AI,人们有恐惧、有期盼,有排斥。 对于机器人将要取代人类本身的论断,人们还曾寄希望于”机器终是机器,它还是由人来操作”,大多数观点倾向于未来技术的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分配不均,但这一切可以靠制度解决,不至于造成人类的灭绝。 但在《失落世界》里,猎户座悬臂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外星高等生物降临,它们不受人类控制,它们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与此同时,它们没有人类的脆弱情感,不受一般道德约束。此时的人类,在它们面前,脆弱如虫蚁。 人类怎么办? 对方实力太强,是否该为着尊严一拼,抑或是屈身求存?还是另辟新径夺回控制权? 《失落世界》里描述了人类在这种状态下的三种选择。 为尊严,拿勇气去拼,可贵 《失落世界》里,设想了这样一局面:十六个不明外星物体造访地球,它们选择了十六个国家进行试探。 这十六个国家涵盖了当代文明最先进的地区。 当外星入侵者表明它们的意图——作为低等文明承载体的地球,必须让给它们这些高等文明。 小说中,中方代表吴文斌的意见是: 也许我们确实无法与你们抗衡,但我们会反抗到底。不要小看我们的决心。我们会为我们生存的土地奋战到底,全人类会为他们的生存奋战到底,我们会永远战斗下去,直到文明灭绝,或是入侵者被消灭。 不得不说,作者借主角表达出的意愿,很符合中华文明的一贯主张:面临压力与屈辱,我们选择为尊严而战。 为生存,也有人选择妥协,可悲 《失落世界》虽然是科幻小说,但任何设想,自有它的现实逻辑。有为尊严奋斗的选择,当然有苟存的算盘。 某国的选择是表面站在全人类抵抗的同盟者之列,实际上他们却选择与入侵者达成协议,私下同意外星文明的协议,对这场劫难选择袖手旁观,妄图得到独自苟存。 他们的选择不无现实,也不无胆怯:人类注定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何必做无谓牺牲? 于是,他们的选择是听任入侵者肆虐,只要不到自己头上。完全听从于外星人的安排:少部分人口撤离地球,剩下的区域人口被外星殖民。 然而妥协就能迎来生存? 无法坚守后的撤退,守卫家园需要牺牲 在绝对实力面前,人类几乎陷入绝望里,最终还是不得不接受外星入侵者的条件:一部分迁移,一部分人退守。 家园已失,要如何得回? 《失落世界》的展望是:迁移的群体集中优势力量,钻研学习,在技术上赶超外星文明。退守的群体在少数人的感化与教导中觉醒,两个外星极权文明中的部分群体内部力量分裂,其思想文化受到地球文明的感化,具备了强烈的道德感,奋起反抗冰冷的外星文明。这两种力量,在小说中,由主角林睿与江乔担当主导。 简言而之,这是生产力的发展与文明的觉悟的双重冲击,让地球家园重回地球人手中。这一切,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惊人相似。 从这个意义上讲,《失落世界》虽为科幻小说,反映的却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 人类命运的走向,除了受到更高等文明的冲击外,更值得让我们忧虑的是,我们自身的缺陷。 外星人入侵是外因,人类自身的行为也在毁坏自己的家园 人类的家园,在《失落世界》里,表面看来是受到外星文明的侵袭而发生了巨变,然而,猎户座悬臂思考的可取之处在于——即使没有外星文明的入侵,“也许虚无者(外星入侵者)再晚来三十年,地球上的人自己都已经逃到太空去了。” 猎户座悬臂的忧虑不无道理。他在小说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 东风在狭窄的村落小道间穿行。因为严重的沙尘肆虐,北方地区有很多农田已经无法种植,……大片闲置土地整合起来,建造了巨大的人工种植棚,用合成的有机土地与人造阳光培养庄稼,最快能够达到两个月收获一季。而种植棚以外的广大农村地区则渐渐变得人烟稀少。……人们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这片无数代人生活过的广阔土地。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在喊“保卫我们的地球”。如果我们只是光喊口号,也许终有一天,连喊口号的资格也将失去。 自诩文明人的地球人,也有不堪的一面 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刻,并不是每个人都选择为尊严而战,有选择妥协的国家,更有为个人利益打算盘的群体。 某国撇开联盟与敌妥协。某些个体更是随波逐流,只为眼前。我们的文明,并不总是高大上。这其中,也有许多苟且,甚至出现了为群体牺牲个人的“大义凛然”,究竟谁更理直气壮? 面对未来,我们需要一往无前,也需要不断回头审视。 人类命运终将走向何方?科幻小说的展望也许不是良药,却是警醒。

《失落世界(全二册)》读后感(五):亮点与缺陷

全书大约读了三五遍,早先曾为它写过一个短评,现在来写写长评吧。首先做一个剧透预警,作为本书的分析贴,接下来可能涉及部分剧情剧透,没有读过本书的朋友慎重下滑。

那么开始吧。本作核心上其实仍旧是一部传统的外星人入侵,人类反击的灾难型科幻小说。这个题材其实已经不再新鲜了,有三体系列的珠玉在前,国内科幻小说想在这个类型上做出超越何其艰难?作者委实属于无知者无畏,竟花了近三十万字的篇幅去叙述这个被一座高峰确立了标杆的类型故事。就成品来看,优劣参半。优点在于,上半部节奏明快,使用了类似限时锁的方式,将外星人入侵、人类社会各方的反应、战争冲突、个体探寻外星生物起源的努力一系列事件,以倒计时的方式限制在了一天之内,这种笔法在近日的《长安十二时辰》中也有体现,比较容易抓住读者的视线,同时通过快速的场景转换和人物出场,还有助于掩盖一些剧情逻辑上的漏洞。

是的,纵观本书,不难看出,作者的理科知识储备其实并不丰富,仅限于普通爱好者的范畴。书中想展现各个领域学者的努力,可是所谓生物、物理、语言学各领域学者,书中仅仅轻点一笔而不敢深入,其实立刻暴露了作者对这些领域的知识其实是储备不足的。而作为将时间限定在近未来的人类社会,书中设定科学家已经掌握了可控核聚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能源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意味着恒星际的航行不再是梦想,意味着工业化水平的一次大更新,意味着科技发展新的腾跃,可书中看来人类社会似乎与现在没有太大的区别,表明作者对这一科技奇迹其实知之甚少。

此外,本书既然成书于三体之后,面对如此光辉耀眼的前辈,本书难免会受其影响。实际上,书中诸多笔法、语气,都刻意想营造出三体的史诗感,奈何仅仅是一次拙劣的模仿。没有读过三体的读者也许会觉得宏大,读过三体的读者则会嗤之以鼻。

不过笔者在此并非想要否定作者。文学领域的神作千千万,总不能因为作者不如前辈,就停止创作了。笔者仅是提出善意的劝告,三体对于大刘本人而言都是难以超越的高峰,如果真的想继续创作科幻小说,还是避免去触碰三体,多去探寻自己的风格。

书中没有具有特色的设定吗?其实也有,就是关于外星入侵者“虚无者”的设定——它们的时间呈非线性流动,过去和外来彼此混淆,这其实就是一个很新颖的设定。时间领域的题材很容易玩的出彩,并且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硬核如《星际穿越》,黑洞巨大的引力甚至拉扯了时间;温情如《解忧杂货店》,一个可以跨越时空的信箱。无论科学领域还是人文领域,都能挖掘出抓人的题材。书中的虚无者亦是如此,个人认为作者描述主人公进入“时间迁跃点”时的段落就很出彩,光影转换之间场景随之自然变化,是一段具有电影感的描述,像是在跟随镜头感受一段时间非线性流动的奇观。可惜类似的叙述在书中展现的篇幅不足,时间错位的概念本来应该是全书的出彩设定,但总体着墨不多,主线还是落在传统的外星人与人类大战的篇幅上,其实很容易落入俗套。

另外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大概就是装配现代化武器的解放军部队用冷兵器战争的方式与外星人进行战斗了,这部分战斗描述的很精彩,也很荒诞,同时也有歌颂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的精神,大抵能看出作者的三观还是非常向上的。书中确实也隐隐包含着许多东方特有的思想,例如对土地家园的眷恋,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对乱世背景下小人物挣扎的展现,同时又挖掘了人性中具有共性的特点,例如善良、美好与爱。我们能看到作者描述这些概念时的中二热血,也许会嘲笑他的稚嫩,可心下难免会受到触动,也许越朴素的感情表达越是动人。

全书塑造了大量性格不同的小人物,作者在群像描写上多少是有些野心的,看得出是想全景式描写灾难发生时各方的反应。私以为全书最出彩的小人物即是唐纳德,这个聪明圆滑的记者,书中用大段篇幅描述了此人的成长和蜕变,最后决死冲锋的时刻也令人印象深刻。可是作者显然笔力没有深厚到足以完全把握这样的大格局叙事,最明显的例证就在于,各方小人物之间的联动和影响不足,真的就只是各自视角下讲一段故事而已,甚至可以各自独立。单独的故事也许出彩,可有机的联动会使故事的丰富性再上一层楼,这一点希望作者在接下来的作品中能加以改进。

此外,我有理由相信,作者应该是文科出生。书中大量借助历史隐喻来评述两个文明之间的战争,这是能够增加作品厚度的笔法,算是作者一点点小小的特色,期望这样的思路在未来能保持下去。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有缺陷也有亮点的书,作为科幻新人作者,这样的程度已经可以算作及格了,并不惊艳,但是中规中矩。可倘若作者想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接下来便必须要磨炼笔力,储备理论,因为市场对新人作者的宽容是有限的,下一次,评价标准就不会这样温和了。

最后以大刘的话作结尾吧:浩瀚的宇宙,永远能够承载我们无穷的想象力!

谨以此文点醒作者,前路漫漫,祝作者好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