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的读后感大全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的读后感大全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是一本由小海著 / (清)余 省, (清)张为邦绘著作,故宫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1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读后感(一):从乾隆皇帝的枕边书中,领略鸟类妙趣与中华文化之美

作为陕西人,从小对“凤鸣岐山”的典故耳熟能详:周文王在岐山脚下成就伟业时,曾听到山上有凤凰鸣叫。人们认为文王有德,才引来凤凰,是周朝兴盛的吉兆。千百年来,凤凰作为百鸟之王,频频出现在诗词歌赋和民间传说中,是祥瑞和谐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 岐山,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今隶属陕西省宝鸡市,古时曾称之为“西岐”,是周朝和周文化的发源地,亦是炎帝生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中国古代哲学宏著《周易》诞生之地。岐山是秦岭的一部分,作为中国地理南北分界山脉,秦岭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红腹锦鸡便是其中特有物种之一。

神鸟凤凰原型:红腹锦鸡

我和很多人一样,以前从来不知道红腹锦鸡和凤凰有什么关系,一直到遇见《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这本书。在书中,有图有画,引经据典,以《山海经》卷一《南山经》为证: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通过对比考证,学者专家大胆推测,红腹锦鸡就是神鸟凤凰原型,也许是周人把它当成凤凰来仪,歌颂周文王的文德。千年之前远在云端的神鸟“飞”到现代读者眼前,中华文化意象与当今鸟类科学研究结合,让人不得不惊叹此书的神奇。不过,更神奇的还在后面,不仅是它的“出身、背景、颜值、主编团队、原主人”,还有其中蕴藏的情感、思想、智慧、人类与自然各种渊源以及与未来各种关系,无一不令人叹为观止,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能量超乎想象。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

一、《清宫鸟谱》的前世今生:从诞生到“出阁”,凝聚了东西方艺术精髓和中国特色智慧结晶 《清宫鸟谱》不同于一般的画谱,说它“身出名门,血统高贵”,一点都不为过。它的娘家,是位于紫禁城600岁的“网红世家”——故宫。这座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的神秘宫殿,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内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内藏无数奇珍异宝。1925年,为了更好保护宫中文物,国家成立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清宫鸟谱》现就珍藏于此。 它的诞生,颇具喜庆意味。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值大清盛世,经过前几位皇帝励精图治,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乾隆皇帝更加关注文化建设,谕令余省、张为邦临摹蒋廷锡的《鸟谱》。作为康、雍时期重要的词臣画家,蒋廷锡工诗善画,掌握西洋画技法,中西结合,风格独特,注重物体明暗、透视写实逼真的视觉效果。余省、张为邦遵从蒋氏画风,历时十一年完成全套图册,二人以工笔重彩塑造线条,以短细笔触刻画羽毛,以没骨法表现背景,生动再现了鸟儿行止饮啄,翻滚飞翔、剔爪梳翎各种体态情趣。 在他俩临摹的同时,乾隆皇帝又敕命傅恒、刘统勋、兆惠等八位重臣,以满汉两种文字,在每帧画页的对开记录鸟儿的名称、习性、形态特征,并抄录《尔雅》《禽经》等典籍中的相关记述,使得这套画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清代朴素生物学的观察思考,为后世鸟类学研究提供珍贵资料。乾隆皇帝当然对它爱不释手,珍藏于皇子时的私人寝宫重华宫,以便于休息时时时翻阅欣赏。因此,《清宫鸟谱》又被称作:“乾隆皇帝的枕边书”。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宫出版社和中信出版集团特地为少年儿童策划了以《清宫鸟谱》为蓝本的《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在讲述中国历史中禽类故事的同时,又以博物学视角,从历史、民俗、动物、神话等方面,介绍鸟儿背后的神话传说、文化渊源、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生活习性等,让读者在神秘有趣的鸟类世界中,感受东方艺术神韵,传承中华文化之美。 二、沿循鸟儿足迹,探寻人类与自然的历史、文化、情感渊源 君子为猿鹤,小人为沙虫。 年年精卫志,填海泛西风。 在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有情有义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历来为炎黄子孙尊崇。在鸟类世界中,也有情义之说,清代举人萧燧在这首诗中赞美的就是一种义鸟,名曰白鹇。

古诗和历史传说中的义鸟白鹇

《清宫鸟谱》中记载:《图经》云,鹇似山鸡而色白有黑文如涟漪。尾长三四尺,体备冠距。嘴、爪青黑色,亦有丹者。行止闲暇,不杂于凡鸟,故得鹇称。用现代话说,就是它外表如朗月清风,脸颊赤红宛若关公,头顶蓝黑色丝冠,翅膀尾巴覆盖洁白羽毛,好似斗篷,体态娴雅,十分飘逸。相传南宋末年,宋少帝赵昺被元军逼赶到广东崖山,一只白鹇与他相依相伴,感情深厚。祥兴二年(1279年),宋军在崖山海战大败,丞相陆秀夫担心皇帝被俘受辱,背起8岁的宋少帝跳海身亡。白鹇看到主人投海,哀鸣不已,挣脱鸟笼坠海而亡。 其实,历史上赞颂鸟儿的不仅是这首诗,从《诗经》开始,在唐诗、宋词、中国历代诗词歌赋中,“鸟”与“风、花、雪、月”一样,占据着一方重要地位,成为一种东方风雅意象和重要艺术元素。 千百年来,鸟儿不仅寄托着人类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也记录着其他国粹艺术的发展。 中国画系中,“花鸟画”自成流派,鸟儿是“首席模特”,以“工笔、写意”为基本技法,表达万物生灵曼妙神韵。

京剧同样离不开鸟儿陪衬,那些带翎子的角色很多,武将英雄、江湖豪杰、巾帼佳人,头顶一根艳丽的翎子,显得飘逸潇洒、威武霸气。但是你不要以为什么鸟儿的毛都可以。在《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里可以看到:原来,这些翎子都来自于雉鸡,又叫白冠长尾雉,它身披棕黄色外衣,戴黑色眼罩,因长长尾羽闻名于世,生性机警,听觉敏锐,一旦遇到危险,先破坏尾羽。

中医作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学科,是中国古代人民探索自然、与疾病斗争,长期实践的成果,自然界中的一切皆可入药,鸟儿不例外。《清宫鸟谱》中就引申例举了中医典籍《本草纲目》中许多记述,比如: 《本草纲目》卷四十七《禽之一》:皓大于雁,羽毛白泽,其翔极高而善步,所谓鹄不浴而白,一举千里,是也。 这个讲的就是红嘴天鹅,也就是童话故事里的“丑小鸭”,在明代,我国劳动人民就熟识了它如何从一只“小萌丑”长成“白天鹅”。

《本草纲目》中的丑小鸭

除此之外,在这本书中,还可以看到鸟儿在《山海经》、《新唐书》、《梦溪笔谈》、《异物志》、《诗经》、《吕氏春秋》等39种历史典籍中的身影,它们的外形外貌、性情特征、相关传说都有详细记载。最贴心的是《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还用现代生物学知识对每种鸟儿进行标注,包括它们的中文名、拉丁文名、主要食物、栖息环境、分布范围详细说明,让读者不知不觉学习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三、分离与灭绝,是遗憾也是启发:用行动实现和谐共生,世代传承 《清宫鸟谱》虽然美奂绝伦,但是依然有遗憾:一是版本并不齐全,共12册,其中一至四册1948年被蒋介石运到台湾,只有5至12册留存大陆。和众多被迫离乡的游子一样,半个多世纪以来,鸟谱们的兄弟姐妹忍受着思亲念国之苦。二是鸟谱中的有些鸟儿已经灭绝,书中的画成为它们最后的影像,令人十分痛心。 无论是分离还是灭绝,都是我们人类行为所致。在遗憾和心痛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怎样才是更好的相处之道?怎样才是未来发展更明智的选择?无论是与鸟儿,与自然,还是与我们人类自己。

辛弃疾诗歌中的鹧鸪

在上世纪一段时间,由于乱砍乱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鸟儿种类数量一度锐减,在城市里听鸟鸣无异于做梦。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的实施,以及一大批“森林城市的创建”,极大扭转了生态现状。无论是山区、农村还是城市,随处都有鸟儿的绿色家园。 早上睁开眼睛,小区里鸟声啁啾,可以告诉孩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傍晚去河边,野鸭和白鹭悠闲划过水面,不禁想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书累了的时候,抬头看看窗外,喜鹊、麻雀、布谷、野鸽、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鸟儿,在树梢、云间自由穿梭,大脑与心灵瞬间也灵动起来。 鸟儿、自然万物和谐共生,带给人类生命太多美好,爱护鸟儿,爱护自然,爱护和平,也是爱护我们自己。《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不仅为我们解读了历史、科学、博物,更让我们明确了感情和企盼,增强了文化自信的信心。我们应该自觉用行动,把蕴藏于“国宝”里的这份感动和自豪,责任与使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读后感(二):寄托道德情感,承载喜怒哀乐,此书告诉你中国文化与鸟类不解之缘

今天,我们经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是图腾崇拜的遗留。但在商朝,那时候的人可能就不这样看了:“我们商族,明明是玄鸟的传人嘛!”有《诗经》为证:“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玄鸟就是燕子。据说帝喾的次妃简狄在沐浴的时候,一枚燕子蛋从天而降,她捡到后吞进了肚里。过了一段时间,简狄发觉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总感到肚里有东西在动,后来她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契。因简狄吞下玄鸟的蛋而生下契,所以人们称契为“玄王”。契的后人建立了商朝,在甲骨文中,“商”字上像鸟冠,下像穴居,意思是穴居的商人以玄鸟为图腾,并把商作为自己的族名。

那么,这种玄鸟究竟是什么样子?打开《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这本书,我们就会看到,原来玄鸟就是这样美丽的燕子。

越燕图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是故宫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为迎接2020年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特地为广大少年儿童策划的以《清官鸟谱》为蓝本的童书。

鸟类振翅能飞,翱翔于天际,在古人心目中引起的是无比的羡慕;也因为他们高高在上,更接近于上天,因而古人把很多道德思想寄托在鸟类的身上,如凤凰。

据《山海经》记载,在丹穴山上,生活着一种神鸟,名为凤凰,它身披五彩文,象征着德、顺、义、仁、信等五种道德,因此据说只要凤凰现身,天下就会太平。当初,周文王在岐山脚下成就伟业之时,曾听到山上有凤凰鸣叫。天下人认为文王有德,凤凰来仪,是周室兴盛的预兆。

“凤鸣岐山”典故中的岐山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岐山是秦岭的一部分,山状如柱,人们也称它天柱山。因周初凤鸣于此,又被称为凤凰堆。

其实考究起来,神鸟凤凰的原型,其实就是这里生活着一种红腹锦鸡。雄鸡体态优雅,步履轻盈,头上顶着美丽的金丝羽冠,脖子上披着金黑两色相间的扇形披肩,上身着绿、蓝、黄三色斗篷,下身裹深红色紧身衣,长长的尾巴拖在身后,极其华丽的外表彰显着它高雅的贵族气质。在阳光的照射下,它的金色羽毛显得格外耀眼。是不是挺像凤凰的?也许是周人把它当成了凤凰,来歌颂周文王的文德。

锦鸡图

还有一种常见的鸟被赋予了五德,那就是鸡。据《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徳;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中国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

鸡有五德

古人认为鹤品质高洁,养鹤能陶冶性情。宋代文人林逋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畔,与梅花和白鹤为伴,“梅妻鹤子”的美名千古流传。

在古人心中,鹤舞要有琴声相配。春秋时期,晋平公手下有一位著名的乐官叫师旷。他擅长抚琴,只要给他一张琴,他的琴声便可以招来天上的鹤。被吸引来的玄鹤随着师旷的乐声引颈而鸣,展翅起舞。或许是师旷的乐声扣人心弦,打动了玄鹤。它们时而跳跃,时而振翅,时而单足而立。

其实,大部分鹤类都会跳舞,还会以点头、屈膝、滑步、旋转、跳跃、振翅、滑翔等各种舞姿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求偶时,雄性白鹤会使出浑身解数,用舞蹈来吸引雌性的注意。它们舞姿优雅,仪态万方,因此人们常以“鹤舞”形容优美的舞姿。

白鹤

1、有些鸟类,天生讨喜

有些鸟,天生讨喜,被中国人当作喜庆的象征,如鸳鸯。古人将“鸳鸯”和“比目”视为爱情符号,认为它们象征着矢志不渝的爱情,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关于鸳鸯,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好玩儿的故事:

相传,东汉时期,在小城鄢县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一天,县城南门的两扇大门突然自己开了,而且传来奇怪的声音,好像“鸳”“央”。而平日里,守城的官兵开关城门的时候,只听到过“吱吱呀呀*的声响。当他们听到这奇怪的声音后,个个都吓破了胆,急忙向地方官员上报。怪事传到皇帝耳朵里了,皇帝下令把门拆掉。就在拆门之前,这两扇门变成两只鸟,相互追逐着越飞越远。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两扇门发出的声音是“鸳”“鸯”啊!

同样讨喜的还有鹅。古往今来,爱鹅的文人很多。“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七岁就作了《咏鹅》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的羽毛洁白,叫声高亢清亮,泳姿优雅,十分讨人喜欢。它走路时,步态从容,昂首挺胸,颇像古时迈着方步的读书人。鹅那傲气的外表,与文人清高的性情颇为合拍,难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爱鹅爱得着了魔。只要听说哪里有好鹅,王羲之绝对不会错过,不惜花费重金也要收入囊中。

山阴有一个道士想要求王羲之为他写一卷《黄庭经》。但他知道王羲之可不会轻易替人写字。道士知道王羲之爱鹅,于是挑选了上等的鹅,精心饲养起来。后来,王羲之听说道士那里有好鹅,便前来拜访。看到漂亮的鹅,王羲之很喜欢,问道士:“道长,请问这些鹅能卖给我吗?”道士笑道:“既然先生如此喜爱,贫道索性将这群鹅送给您吧。不过,贫道也有一事相求,请您替我抄写一卷经书。不知先生意下如何?”王羲之爽快地答应下来,给道士抄好《黄庭经》,带着那群鹅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2、有些鸟类,承担了人类的骂名

史书上记载过一种不祥之鸟,这种鸟如挥之不去的幽灵,一直纠缠着曹家的祖孙三代。

据《晋书·五行志》记载,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邺城的皇宫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它们聚集在文昌殿后面的水池边不肯离去。第二年,乱世枭雄曹操撒手西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登上皇位。黄初三年(222年),这群不祥之鸟又不请自来,出现在洛阳芳林园的池塘边。四年后,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当年夏天曹丕驾崩。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叡执掌大权。景初三年(239年),不祥之鸟又大驾光临,来到芳林园池塘边。每次有不祥之鸟登门,曹家必定遭遇劫难。年少的曹叡早已准备多时,赶忙命手下将它们赶走。但这一年,他也一命归天。

这种不祥之鸟究竟是何方“妖怪”?其实就是秃鹳,以动物的腐肉为食。它头顶光溜溜的,脖子上有个硕大的袋子,翅膀张开有五六尺宽。远远望去,它就像一个秃顶的大爷拄着拐杖,所以还有个绰号叫“扶老”。

当然,还有一种被认为预兆不详的鸟,叫鸮鸟,俗称猫头鹰。据《岭表录异》记载,鸮鸟神秘莫测:能将不同的鸟聚集起来;白天会隐藏起来,养精蓄锐,夜幕降临后,将在黑暗世界大显身手;它们喜欢吃人的指甲,能通过人的指甲知凶吉,它所光顾的地方,就会有灾祸降临。所以民间有句俗语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猫头鹰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具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打开这本书就是在欣赏文物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以《清宫鸟谱》为基础改编而成的。《清宫鸟谱》又称《仿蒋廷锡鸟谱》,共十二册,其中第一至四册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五至十二册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这套画册始绘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当时清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乾隆皇帝关注文化建设,谕令余省、张为邦临摹蒋廷锡的《鸟谱》。两位画家精心雕琢,历时十一年才完成全套图册,展示了清朝全盛期的文化实力。

我们没有机会亲眼欣赏原画,但这本书采取铜版纸彩印方式,可以像原画一样欣赏。

其次,足不出户欣赏各种鸟类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既严谨、科学,又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在为孩子讲述中国历史中禽类故事的同时,又以博物学视角,从历史、民俗、动物、神话等方面,为孩子介绍它们背后的神话传说、文化渊源、历史演变、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性等,让孩子们通过百鸟之窗,读着有趣的故事,了解大自然、爱上大自然。

第三,欣赏名画、鸟类之余,爱上传统文化

这本书虽然主要在讲鸟,但同时作者也把每一种鸟的故事附在文中,使读者们既能欣赏到赏心悦目的画,又能思接千载,接触到悠远的中华文化。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读后感(三):跟600岁的网红一起看鸟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故宫,如今已经是600岁的“网红”了,在诸多影视剧中频繁亮相的它,经过历史和文化的装点之下,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庄严感和神秘感。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走过600年的风雨飘摇,故宫像一位学识渊博的老人一样,向后世后代讲述着历史,诉说着文明。

不过,随着近两年故宫在网络、电商以及《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中的“另类”走红,它已经不再如印象中那般严肃庄重,而是多了些许反差萌,可盐可甜,大有朝气蓬勃之感。同时故宫也在逐渐走近我们生活,它已经不仅仅是那个历经风雨、居住过几代帝王家族的遥不可及的辉煌宫殿,还是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更是收藏和传承着代表我们中华文化的见证的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在紫禁城600岁生日来临之际,这本来自故宫的“鸟谱”,可真的是太应景了。《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来自于距今两百多年前的清朝宫廷御用画家,专门为乾隆皇帝绘制的图册《鸟谱》,而且,它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题和策划的,其画面逼真,笔触细腻,绘制完成之后,连皇帝都爱不释手,甚至每天都要翻上一翻。

对于《故宫里的博物学》,故宫博物院影视所所长祝勇也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本乾隆皇帝亲自命题策划的《鸟谱》,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吧。

说起凤凰这个出现在很多神话传说中象征着祥瑞的神鸟,我们很多人是都很熟悉的,在古代传说中,凤凰是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凤凰齐飞,吉祥和谐。

人人都知凤凰,可是凤凰是否真的存在呢?它又到底长成什么样子呢?对于此,最早的记载是在《山海经》,不过也仅仅是“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的寥寥数语,其中,凤凰身披的这“五采”即五彩文,指的是:德、顺、义、仁、信,也正因如此,凤凰出现,便象征着天下太平。

到了后来,凤凰被赋予更多地意义,而形象上也是综合了很多鸟兽的特征,是一种集合而成的神鸟,它不仅在成为了帝后嫔妃的象征,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然而对于凤凰,我们也仅仅是从神话传说中听闻,并不曾真正的耳闻目睹,可是在《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中,我们不仅见到了凤凰到底是何模样,更是了解到了和凤凰有关的传说和历史典故。

这首诗出自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他登上金陵的凤凰台时的怀古抒情之作,气韵高古的诗句不仅表达出诗人李白对于历史变迁的感叹,同时还引起了很多人对于凤凰这种祥瑞神鸟的兴趣。

其实,凤凰或许很有可能跟岐山上的一种红腹锦鸡——“金鸡”,有着些许渊源。

由《礼记·文王世子》中记载:“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可见,周文王是一位高寿之人,尽管也有很多历史记载中记录的周文王生卒年不详,但是其高寿却是毋庸置疑的,而在周文王这漫长的一生中,他是生长于岐山,并且建功立业也是在岐山的。

相传周文王在岐山成就了一番伟业的时候,听到了山上有凤凰的名叫之声,所以人们都认为凤凰是因为周文王有才有德,才来到了岐山,有凤来仪,这是周朝兴盛的吉祥之兆,而“凤鸣岐山”这个典故中的岐山,也因此获得了“凤凰堆”的美称。

岐山位于现今陕西省的岐山县,是秦岭的一部分,岐山之上生活着一种红腹锦鸡,《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中对于红腹锦鸡有着这样的描述:“雄鸡体态优雅,步履轻盈,头上顶着美丽的金丝羽冠,脖子上披着金黑两色相间的扇形披肩,上身着绿、蓝、黄三色斗篷,下身裹深红色紧身衣,长长的尾巴拖在身后,极其华丽的外表彰显着它高雅的贵族气质。”

你看,红腹锦鸡这种“金光闪闪”的形象,这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是不是跟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凤凰有着相似之处呢。不知是不是当时周朝的百姓将红腹锦鸡认成了凤凰,才有了有凤来仪、凤鸣岐山的典故呢?

说起这本《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它的来头可不小,前文提到过它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题策划的,其实它的“背景”远不止如此,这本《清宫鸟谱》还有两个“好兄弟”——《清宫兽谱》和《清宫海错图》,三本图谱号称“乾隆枕边书”。

这三本书是以故宫院藏《清宫兽谱》《清宫鸟谱》和《清宫海错图》为蓝本的,精选了120种陆地、天空、水生的神奇动物,有传说中的祥禽瑞兽,也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飞禽走兽,有趣的是,这不是枯燥乏味的动物大百科全书,而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从文学、艺术、动物、地理、自然、民俗、历史等方面来讲述这些动物的妙趣故事。

我们都知道乾隆帝好作诗,更是到处留墨宝,其实,他对于花鸟鱼虫也有着深厚的兴趣,再加上清朝经历几个皇帝的励精图治之后,走向了康乾盛世,国内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于是,乾隆帝把目光转向了文化建设。

重视文化建设的表现之一,就是让如意馆的重要画家余省和张为邦去临摹康雍时期的词臣画家蒋廷锡的《鸟谱》,余张二位画家在遵从蒋廷锡原本画风的同时,发挥他们工笔重彩技法的深厚功底,将图谱中的40种六大类鸟儿,描画的栩栩如生。

翻开书页仿佛能看到鸟儿舒展开坚密光滑的羽毛展翅欲飞,深浅有致的花纹闪着明艳的光泽,其立体感和真实感几欲破纸而出。

这套鸟谱前后历时十一载,终于得以完成,这样费时费力的一个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开页最多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册。不仅如此,这个鸟谱的“编委会”堪称史上豪华级待遇,乾隆帝不仅委派了余省和张为邦两位重要画家来绘制,更是召集了傅恒、刘统勋、兆慧等乾隆朝的“八大臣”,以满文、汉文两种文字完成了全部的文字解说。

因此,故宫书画部副研究馆员袁杰也曾表示,清宫图鉴对于今天的动物学研究仍有一定科学价值,尤其是那些已经灭绝的动物,通过图谱可见其原貌和生存状态。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国粹精华,更是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甚至去研究,国画、书法、汉服等经典国学逐渐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从古至今,我国对于绘画的创作都有着很高的造诣,泼墨山水之挥洒写意,工笔花鸟之精巧细腻,让我们看到,文化自信绝非空谈。而《故宫里的博物学》系列丛书将藏于故宫博物馆中关于绘画和动物的这些灿烂文化、离奇故事,通过有趣的传说和充满想象力的神兽,传递给我们。

而已经600岁的故宫,无论是其本身的悠久历史,还是作为博物馆所收藏的珍贵文物,对于我们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这个巨大宫殿的9000多个房间之内,发生过太多太多的故事,我们去追溯历文化,学习历史,也对这个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中国文化在故宫这座神奇的大宝藏之中,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通过书本,将现代的科学知识和古时的人文历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再辅之以诗词歌赋的点缀,传统文化和科普知识融会贯通,妙趣横生的同时,也培养了通古博今的能力。

书本是让我们和古人交流、领略古时风采的最好途径之一,而绘画图谱的形式,又是最直观且形象的呈现,很多动物都是存在于传说之中,或者即使真的存在过,也早已经灭绝,于后世后人再无缘相见,那么我们只有通过书本和图谱去了解它们、认识它们。

我们通过书本,循着先人的足迹,去领略上下五千年中发生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的奇妙传说;去聆听悠扬婉转、百转千回的鸟啼雀鸣;去了解动物们生存的环境与习性,学会与之和平相处,并且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所绘制和介绍的四十种鸟类,已经有很多不复存在,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的近一万种鸟类当中,已经灭绝的就有一千二百多种了,并且这个数字一直在持续增加。

譬如唯一被毛里求斯定为国鸟的渡渡鸟,它们曾经生活于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然而渡渡鸟在被发现之后,仅仅200年的时间便彻底灭绝了。人类的捕杀和活动给这种不会飞的鸟类带来了灭顶之灾,在这二百年的时间里,它们还来不及和人类做朋友,就永远消失在了地球之上,只留下了鸟骨藏于博物馆之中。

恐鸟,北美旅鸽,大海雀,象鸟,海滨灰雀,斑翅秧鸡,新不列颠紫水鸡,兼嘴垂耳鸦,红秧鸡……

鸟儿在逐渐消失着,已经逝去的无法挽回,但我们至少还可以珍惜现在拥有的,无论是鸟儿还是其他动物,皆是这个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等到某一个物种的最后一个存在消失于地球之上的时候,才去懊悔和追忆。

生命既伟大又脆弱,并且生命是值得去珍惜去尊重的,哪怕它那样弱小,哪怕它已经不复存在。学会与自然和动物和平友好相处,保护它们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