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神秘森林》读后感摘抄

《神秘森林》读后感摘抄

《神秘森林》是一本由[爱尔兰]塔娜·法兰奇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秘森林》读后感(一):只是披着推理外衣吧?

优点是文笔很好,很细腻。情绪渲染得很好,如果不是打着推理悬疑的幌子,我可能不会这么不喜欢这本书吧。不过,如果不是打着推理的幌子,我恐怕也就不会看这本书了。

最不喜欢的恐怕还是明明有两条故事线,没有关系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让一条线烂尾呢?逼死强迫症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仿佛鞋里跑进小石子,微小但尖锐。

《神秘森林》读后感(二):渣男男主和神秘森林

《神秘森林》读后感(三):【推迷会荐书团】森林深处的黑暗…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书中的那对普通的警探,也不是略显变态的未成年女孩,而是警探的上司奥凯利......虽然这很难令人相信,但事实如此。奥凯利那种洒脱随意的表现,出场虽然不多,但展现出来的魅力、幽默令人印象极其深刻。

说回《神秘森林》书中,开端挖了一个大坑,三个小孩翻墙去到森林中玩耍,继而失踪,经过父母和警察多方寻找,只找回了一个:瑞安警探,也就是书中的男警探。瑞安深深的埋藏了心中的恐怖回忆,经过努力成为了警察,也一直想找到机会回溯20年前的森林,找寻失踪的两个儿时同伴,然而非常意外的,本书对这个案件竟然没有结论…很神奇,坑竟然没填…

然后再说本书中的主要案件,一名12岁的小女孩在森林中被害,貌似跟20年前的案件相关联,经过警探们的努力,逐层抽丝剥茧,得到的结果虽然震惊,但作案动机有点…怎么说呢,感觉有点日本推理的既视感。始作俑者的思维非常偏激,有点神经质的意思,脑袋里想的根本不是正常生活中的节奏,出发点很奇特,不过,想出来的策略和办法剑走偏锋…再有就是教唆杀人,这种经常在日系推理中出现的桥段从欧美系推理中读到,确实有点不可思议,感觉怪怪的。

20年后的案件总体而言颇为独立,只是欧美一贯的繁冗拖沓现象非常严重,文中牵扯到的人物、事件非常多,支线扩展不少,但对案件本身而言基本没什么联系。小说中三位警探经过缜密、细致的摸排查访,从细节中发现漏洞,经过激烈探讨形成结论,然后有目的性的对嫌疑人进行面对面问询。所谓“兵不厌诈”,书中好几处描述的比较凌厉,对于犯案人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可以有效击破心理防线,对于案情的推动具有很大的效用。

纵观全书,主打的案件剧情开展的不错,完成度也很高,只是行文节奏非常缓慢,也算得上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很大的纰漏。还是想说一下开头的大坑问题,男警探的两位儿时伙伴的去向,按说不应该没有结论,令人非常诧异。如果说是想利用开头的森林失踪案件作为一种因素,来展示瑞安警探的内心成长的话,也确实起到了真实有效的作用,只不过,无论如何,也应该把坑填上…

《神秘森林》读后感(四):【推迷会鉴书团】也许每个人都有一片走不出的森林

忍不住先吐槽:再一次被欧美小说的人名打败,前、中、后三个称呼记起来真的太累了。。。我太难了

一本包揽爱伦·坡奖、安东尼奖、麦卡维蒂奖和巴瑞奖四项重量级悬疑大奖的作品。大约花了4个小时看完,看完后的心情估计跟男主一样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怅然若失。

看到简介中介绍了,这本书的影视版权被BBC买下了,就全书的风格来说,确实很适合被BBC翻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中想象的就是《无人生还》那种调调。但是,与其把这部作品归类到优秀的推理小说,个人还是觉得单纯把它作为一部悬疑小说来评价更好。毕竟它所获得的奖项也都是悬疑大奖。

小说序言写得相当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午后的阳光穿透茂密森林的画面,细想来,倒是和书的封面一样一样滴。小说是用男主的第一人称写的,因此也对男主的描写、心理活动的刻画非常细腻。整本小说分为两条线,男主童年时期的事件一条线,村中少女被杀一条线。由于两个事件发生在同一个村庄,又都与男主有关系,两条线就交织在一起了。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精力构筑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巨大脉络,用很细小的线将两个案件渐渐融合在一起。至少前期我还是觉得非常精彩的,尤其是跟着男主走访村庄的每一户人家,根据人物的对话,现实和回忆穿插在一起,我试图寻找和分析两个案件的线索和真相。这个过程中,我还得不断地怀疑男主本身有没有记忆偏差,是不是在说谎。就这个部分还是十分有乐趣的。

然鹅,当读到80%两个案件的真相呼之欲出的时候,失望是在所难免的。首先是最大的失望是对男主专业性的怀疑。除了那个严重的失误以外,值得吐槽的地方也太多了,对现场的勘察,对别人的轻信,对搭档的不信任等等。(而且还是个渣男!活该最后哼哼!)这可能和文化差异也有关系。其次失望的是男主童年案件的结局,这点读到最后我真的很难接受。。。最后,失望的是关于正义的伸张。(这可能也是我比较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的原因,看完以后绝对不会被气到。)

但我又觉得这几点失望,也许就是作者故意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些森林是一辈子也走不出来的吧。

《神秘森林》读后感(五):【推迷会鉴书团】至暗森林深处的谋杀

至暗的不是月夜下灌木丛林深处,而是日光下时时刻刻的人心。

人心深处藏着把刀,嫉妒可以伤人,也可以杀人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或者警察小说。更像是一部以凶案为依托,去描述一个成年警察如何面对自身困境和童年阴影的故事,文中所有的悬疑都多少带有主人公自身的主观色彩和主观臆想,而这些主观最后也让他误入歧途,甚至走向崩溃,幸好大多数的作家都希望自己笔下的主人公有个不错的归宿,作者塔娜·法兰奇没有放弃他,凯茜没有,萨姆也没有,于是案情峰回路转,主角如梦初醒。

小说开头的文笔和设定都很炫,老实说,翻到正文的第一页,看到这段“我是警探,我要提醒各位牢记这一点……”意识流自白开始就已经深深吸引我(上一部我觉得开头不错的小说还是加缪的《局外人》),然后引出一段教科书级的情景描绘——三个少年的森林失踪事件,我已经开始期待这将是一段悠长深邃,布局宏大的悬疑推理故事。而之后的剧情推进的确符合我最开始的预料,少女在祭坛中被杀,同样牵涉到森林,同样是一宗少年惨死的凶杀案,主人公终于在离开森林的二十年后不得不需要去重新面对自己的过往和眼前的凶案。

当然接下来的进展,大概是作者开始炫技,神乎其技的文笔表演时刻,这时候第一人称的好处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和凯茜合作调查案件的过程中,总能够有各种内心活动和回忆回闪出现,而中间略显拖沓,琐碎,甚至有点絮絮叨叨的情节安排,也在作者的华丽的文笔下显得不那么得令人生厌。

当然本文可能最具有争议的就是真相的处理,这使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的缘由。应该说案件并不复杂,甚至在前半段已经存够了所有的线索,而相比较三个主角的形象,最后真凶的形象更加丰满,魅力十足,那种话语字里行间所带出的恶毒,阴险和嫉妒竟然可以被一个人用文明语言包裹的如此理所当然和事不关己。甚至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怜悯卑微的诱骗教唆他人犯罪,同时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即使是在被带着手铐时候,证据确凿时,都能让在场所有人都毛骨悚然,害怕在当时英国法律制度下任何一个执法上的疏忽都足以被这种人绝地翻盘,当然作者并没那么做。而单单看作者在真凶人物塑造上就可谓功力不凡。值得遗憾的是,到了小说的尽头,作者依旧没有兴趣把困扰主角多年的孩童经历真相大白,不知道是不是想把这样的人设打造成一个系列的考虑,还是说作者更多的想以一个哲学思考来探讨主角经历和内心的构成,如同封面上说的:“即使耗尽一生,你也无法走出孩童时期走进的森林。”

可能对主人公来说,也许真相并不存在,也许所有的东西都随着时间最后封存于地下,而只有内心的那片森林会伴随那个经历的人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