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全二册)读后感锦集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全二册)读后感锦集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全二册)》是一本由【瑞典】喜仁龙 / 赵省伟主编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0,页数:7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全二册)》精选点评:

●非常经典,很多没有见过的,很多流失世界各地的,很多已经不存在的,不愧四大名著之一。but个别文字描述可能不准确,还有文图不一致的,不知道原版是否如此。

●喜仁龙对西方人盗头雕提供了有趣角度的解释,不过按他的理论,中国佛教雕塑不全是蒙娜丽莎?雕刻衣褶−线条-书法(绘画)的联系倒是蛮敏锐的。老照片对现代人而言太不清晰,也就是没有互联网才奉为圭臬。

●很过瘾 一些特征归纳得很好

●佛教雕塑。4.5,扣在早期认知上。如果后来人有做校注,纠正一些结论和图注文字的话就是五星了。

●厚重的雕塑,厚重的时代感

●深沉的历史,珍贵的艺术

●首先这套书的装帧真的是没话说,很好。特别是放在首卷的喜仁龙的交游考,帮助理解其人。另提到一本香港大学2013年出版的《沉迷于罗汉——喜仁龙的中国艺术之旅》的自传性质书籍(在读秀上没有检索到,原因……)里面的内容关于雕塑艺术的发展做了爬梳,明确。

●西方中国雕塑研究圣经

●“只有那些时常到此参观的人才能发现近10年到12年间,龙门石窟的造像遭到的破坏。据我个人观察发现,很多头像和神像在我1918年4月参观时还在,但1921年12月再次参观的时候,却消失不见了。我1918年拍摄的很多雕像现在已不见了,原来的头像仅有10%保留下来,其他的均已消失,或代之以非常可笑的泥塑头像。”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全二册)》读后感(一):????

李军先生曾指出喜龙仁在中国建筑史叙述方面对梁思成的影响。如梁思成认为建筑结构构件在建筑外观上的表现忠实与否是一个标准,据此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从初始到成熟,继而衰落的发展演变。而喜龙仁在他1930年出版的《中国早期美术史》第四卷(也即建筑卷)中,已有同样表述。(李军:“古典主义、结构理性主义与诗性的逻辑:林徽因、梁思成早期建筑设计与思想的再检讨”(“中国古代建筑史与艺术史跨学科雅聚”论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1年6月3-4日)。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全二册)》读后感(二):梁思成的《中国雕塑史》很多翻译自喜仁龙的作品

李军先生曾指出喜龙仁在中国建筑史叙述方面对梁思成的影响。如梁思成认为建筑结构构件在建筑外观上的表现忠实与否是一个标准,据此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从初始到成熟,继而衰落的发展演变。而喜龙仁在他1930年出版的《中国早期美术史》第四卷(也即建筑卷)中,已有同样表述。(李军:“古典主义、结构理性主义与诗性的逻辑:林徽因、梁思成早期建筑设计与思想的再检讨”(“中国古代建筑史与艺术史跨学科雅聚”论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1年6月3-4日)。

事实喜龙仁对梁思成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也有重大影响。梁思成在自己的《中国雕塑史》——也即1930年他在东北大学开设同名课程时所编的讲义——的前言中也说:“外国各大美术馆,对于我国雕塑多搜罗完备,按时分类,条理井然,便于研究。著名学者,如日本之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关野贞、法国之伯希和(Paul Pelliot)、沙畹(Edouard Chavannes)、瑞典之喜龙仁(Osvald Siren)等,俱有著述,供我南车。而国人之著述反无一足道者,能无有愧?今在东北大学讲此,不得不借重于外国诸先生及各美术馆之收藏,甚望日后战争结束,得畅游中国,以补订斯篇之不足也。”而喜仁龙的《5至14世纪的中国雕塑》当系梁所“借重”的诸多前人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

《中国雕塑史》以朝代为叙事结构,从“上古”一直介绍到“元、明、清”。其中重点是“南北朝”至“宋”,——在《梁思成全集》第一卷刊登的该书31页文字中,这部分内容共占20页。它们共有525行,而自喜龙仁著作翻译或节译的内容至少有150行。这些文字显示出喜龙仁在研究方法上对视觉分析的重视。他在对实物造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而解读图像、定义风格、判定时代、追溯渊源,甚至探讨雕制过程中工匠合作的关系。这一方法当然源自他那个时代西方美术史学的形式主义传统。梁思成曾在哈佛大学学习美术史,对此方法也不陌生,而喜龙仁的著作无疑为他研究中国美术提供了一个直接参考。《中国雕塑史》其他章节和段落的写作和梁后来对于中国建筑的研究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方法。

——赖德霖:梁思成《中国雕塑史》与喜龙仁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全二册)》读后感(三):西洋镜:流落海外的雕塑艺术瑰宝

中国雕塑种类多样,内容丰富,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思成在他的《中国雕塑史》一书中说到:“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可见雕塑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

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对中国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他们之中不乏传教士、古董商、汉学家、考古学家,他们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有些人的足迹甚至踏遍大半个中国。

正是从这时开始,中国雕塑逐渐进入外国人的视野,进而成为他们的“宠儿”。

清末民初,中国国内政局动荡,大量雕塑文物被毁坏掠夺,流落海外,成为海外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古董商、私人收藏家的珍藏。这些文物几经辗转,相当一部分已经下落不明,更有一些名胜古迹和文物珍藏屡遭劫难,今已绝迹世间。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9年5月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一书中展示了我国大量名胜古迹惨遭破坏前的珍贵影像。这本书初版于1925年,为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巨擘喜仁龙的名作,直至今天仍被西方学者奉为研究中国古代雕塑的“圣经”。这部作品对梁思成影响至深。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一书中提到:

外国各大美术馆,对于我国雕塑多搜罗完备,按时分类,条理井然,便于研究。著名学者,如日本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关野贞,法国之伯希和、沙畹,瑞典之喜仁龙等,俱有著述,供我南车。

该书的文字部分主要介绍了5—14世纪中国雕塑的历史演变,以及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图录部分收录了近千张中国雕塑文物的图片,既集中展示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域雕塑的艺术特征,又呈现了不同时期同一地域的风格演变。

喜仁龙

书中收录的图片 “都是我(喜仁龙)自己拍摄的,其他照片则是从博物馆购买的,或由这些机构提供的。有几位私人收藏家和艺术品商人也为我提供了他们所藏雕塑作品的照片。”

书中提到的雕塑文物有些毁于地震,有些带有明显的切割、破损痕迹,更有很多单独的头像,这从侧面说明了外国人劫掠这些文物时的粗暴野蛮,也说明了喜仁龙收藏这些影像的珍贵。

书中的图片颇为丰富,我们按照书中的时间顺序排列摘取了部分图片。

图录部分均摘自原书。

大仓集古馆收藏,东京。1923年9月毁于地震。

坐狮。可能用于支撑神道石柱。只有狮子头部和前半部分身体得以完整地雕刻出来,后半部分身体则处理成了方块。由深灰色的石灰石打磨而成。高3英尺,宽3英尺4.5英寸。

西奥多·考特收藏,北京。

大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佛立像,叶形背光,头光里有过去七佛,背光外缘饰火焰纹。佛右侧是九个小供养人。石碑下面已损坏,其他的次要人物只能看到部分。

帝国大学文学院收藏,东京。1923年9月可能毁于地震。

菩萨头像,来自石窟寺。灰色砂质石灰石。高12英寸。

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芝加哥。

道教造像碑残片。主尊(可能是天尊)仅存上半身,一侧还有一胁侍像。主尊的高冠看上去像顶髻。做工粗糙。灰色石灰石。高9.5英寸。

中印公司收藏,巴黎。

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立像,右手施无畏印。两旁各有一尊站在莲座上的菩萨,右侧菩萨的头部缺失,背光上部破损。武定二年三月一日(公元544年4月4日)。灰色石灰石,高3英尺。

大仓集古馆收藏,东京。1923年9月毁于地震。

一对坐狮,先前可能位于陵墓或宫殿入口。鬃毛是传统的火焰状涡纹。浅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8英寸。

帝国大学文学院收藏,东京。

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立像,右手(部分已毁坏)举起,施无畏印,左手放低,结与愿印。他的旁边有两个浅浮雕比丘,可能是佛的弟子。上方还有两个拜倒在地上的比丘,再往上是两尊坐在莲座上的佛,顶部有两个飞起的那伽。背光装饰着缠枝花纹。天平四年(公元537年)。灰色硬质石灰岩。高17.5英寸。

这座石碑来自山东曲阜,材质是一种硬质灰色石料,在其他的山东雕塑中也可以见到。该造像可能已在1923年毁于地震。

作者(喜仁龙)收藏。

菩萨半身像的上部。腰部和肘部以下被砍断,云母大理石,高11 英寸。可能来自直隶定州。

菩萨立像。立于高莲座上,手和头光均已损坏。莲座前面有一块小石碑,由一只赑屃和两头狮子(部分破坏)支撑。武平七年二月九日(公元576 年3 月24 日)。红色砂岩。高4 英尺10 英寸。

造像碑残片正面。三个浅龛并排,中间的里面是一尊坐佛,旁边的两个壁龛里各有一立像,头部残缺。根据题记,坐佛右边是卢舍那(Uairochana)。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7.5英寸。

大仓集古馆收藏,东京。1923 年9 月毁于地震。

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佛立于莲座上,施无畏印。两侧各有一菩萨,立于莲座上,姿势僵硬。身后有棵树,树干上有两那伽,身体弯曲。树枝间有八飞天,托起一花环。两那伽托起一宝塔,塔下有一坐佛。基座正面有一香炉两坐狮,角上有一些守卫。白色大理石,有彩绘和镀金痕迹。高5英尺。

大仓集古馆收藏,东京。1923年9月毁于地震。

菩萨立像。立于莲座上,背屏缺失,仅存圆形大头光,双手残损。项胸饰璎珞,长裙多褶,衣纹绵长。浅灰色石灰石,有彩绘痕迹。高4英尺。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明尼阿波利斯。

菩萨立像。立于双层莲座上。举起的右手已破损,左手前伸,可能拿着什么物品,现已缺失。衣纹流畅,璎珞繁复。帔巾(或薄披肩)从肩头垂到手臂,形成羽翼状尖角。基座四角各有一小狮子。天和五年(公元570年)。类似板岩的灰色石灰石。高6英尺4英寸。来自西安府。

山中商会收藏,伦敦。

菩萨立像。立于莲座上,身穿双层华丽的衣裙,周身璎珞繁复。帔巾自肩头垂下,覆盖残缺的手臂。头上的宝冠和头光部分破损。淡红色砂岩。高2英尺2英寸。

原村收藏,横滨。

菩萨头像。戴流苏宝冠。灰色石灰石。高9英寸。

南院博物馆收藏,西安府。

菩萨立像。双手和头部均已缺失,身体略微扭转。长裙流丽,周身璎珞繁复。白色大理石。高约3英尺。

方大维收藏,巴黎。

佛首。鼻子破损,立体感很强。云纹大理石,有浅黄色光泽。高1英尺。

方大维收藏,巴黎。

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直身站立,右手施无畏印,左手结说法印。旁边的菩萨站在由盘着的那伽支撑起的莲座上。他们都举起一只手,施无畏印,另一只手持观音的叶形标志物。上方叶形背屏的边缘有六个飞天,其中四个演奏乐器,另外两个托起宝塔。背景可能绘有装饰,但现在多已脱落。灰色石灰石,有涂色痕迹。高1英尺11.5英寸。

高桥收藏,东京。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右手举起,施无畏印,左手放于左膝。衣褶曲线平缓流畅,莲座上的帷幔也是如此。造像身后,叶形大背光边缘装饰着火焰纹。头光上装饰着缠枝纹和过去七佛。发饰为螺发。底座上刻有年代:贞观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元639年7月1日)。根据题记可知,这尊佛像是为唐太宗时的著名宰相马周制作的。深灰色石灰石,带有铜绿色光泽。高2英尺8英寸。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无首比丘像。左肩业已破损,但是从左肩垂下来的衣袍和手中的念珠仍清晰可辨。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9英寸。

早崎收藏,东京。

装饰性浮雕。佛结跏趺坐于祭台样式的基座上,右手施降魔印。基座正面有一香炉、两狮子。两侧各站一菩萨,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另一菩萨所持之物已缺失。浅龛上方有一装饰性华盖以及两飞天。材质、尺寸与出处均与前一块浮雕相同。

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芝加哥。

天尊头像。高发髻,山羊胡。眼睛和嘴巴雕刻得异常精致,鼻子部分残损。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5英寸。来自西安府。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坐佛残躯。结跏趺坐于八角基座上,外衣下摆覆盖基座上部。基座下方,八个跪着的侏儒托举着三阶的台座,底座刻有卵形和叶形图案。造像体型优美,衣衫柔软,紧贴身体。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4.5英寸。来自西安府。

克勒克安收藏,纽约。

僧人上身像。造像被从胸部砍断,双臂残缺。衣服和前两件雕像一样。头部宽大有力。深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6.5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比丘头像。发辫盘起,形成圆锥形头饰。深灰色石灰石。高1 英尺3英寸。

亨利·沃尔特斯收藏,巴尔的摩。

坐佛像。结跏趺坐,双手可能结禅定印,现已缺失。内着僧祇支,外披袒右肩式袈裟,从左肩垂至腿和脚面,衣纹绵长,线条柔和。造像为木雕,涂干漆,有彩绘和镀金。高3英尺5英寸。

吉美博物馆伯希和科考探险展厅收藏,巴黎。之前位于甘肃敦煌石窟。

力士像。右腿站立,左腿弯曲,左脚抬起,之前可能踩在蜷曲的人物或动物造像上。右手叉腰,左手原本可能执长矛,现已缺失。头部宽大,面容奇特,下巴很大,怒目圆睁。身穿宽大的战袍,里面是长袍和夹衣,外面套一件更宽大的皮质外套,罩着胸甲,胸前和腰间各束一条皮带。佩戴着项圈与臂钏。木雕,有红棕色彩绘,衣服上装饰蓝、绿、白、红等颜色的饰品。高3英尺3英寸。

两尊铸铁头像。据说来自河南。

山中商会收藏,纽约。

碧霞元君头像。美丽的女性头像,高发饰,周围有三只鸽子,衔着珍珠链。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

1921 年1 月由纽约山中商会售出。

罗汉坐像。坐在悬崖上,正与一小老虎游戏。罗汉上方,另一处悬崖凸起,上有一人(挑着两个筐)一虎,均为浅浮雕。人物及衣纹的处理方式与上一幅图中的两尊造像相似。凸起的悬崖上有块石碑,上面的题记标明了年代: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白色大理石。高3英尺。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菩萨坐像。结跏趺坐于华丽的莲座上,双手均已破损。人物微微转身,歪着头,样式和装饰类似于上一尊造像。大莲座的处理非常有特色,装饰着大量高浮雕的卷曲大叶片和花瓣。本页的造像出自同一地区,风格和材质近似于上一页图中的罗汉像。白色大理石。高2英尺6.5英寸。

让·索法收藏,巴黎。

观音菩萨坐像。呈自在坐,左手撑在基座上,右臂放于抬起的膝上。右手破损,长裙垂至脚边。上身袒露,帔巾自肩头垂下,戴一细项圈。没有宝冠,高发饰上有装饰。木雕,有彩绘痕迹。高约6英尺。

格蒂小姐收藏,巴黎。

观音菩萨坐像。观音菩萨坐于海边假山上,旁边的悬崖上有一花瓶,内插杨柳枝,四周岩石间有很多身穿僧袍的小造像,一些人物融入背景中。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棕色石灰石。高10.5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释迦牟尼坐像。隐士形象,呈冥想状,双手抵着下巴,叠在一起,放在抬起的左膝上。右腿弯曲,水平放于身体前面。袈裟平滑,遮盖部分身体。额头中间有白毫,顶髻由四个小圆丘组成,上面覆盖着头发。干漆,表面贴金。高2英尺8英寸。

范德海德收藏,海牙。

坐虎。外形非常独特,背部弯曲,脖子短而粗。双颌微张,眼睛大而圆。长长的尾巴缠绕在爪子上。黄色软质大理石。高(含底座)3英尺5英寸。

大英博物馆收藏,伦敦。

坐虎。与上一只类似,只是略显笨拙,脖子略粗,和头部区别不明显。双颌微张,眼睛大而圆,眉毛像圆球,耳朵像小短号。尾巴位于身体一侧,长而弯曲,像蛇一样。灰色软质石灰石。高(含底座)4英尺4英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