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星河战队》读后感摘抄

《星河战队》读后感摘抄

《星河战队》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海因莱因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双封面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河战队》读后感(一):《星河战队》—— 这和我小时候看的不一样

我知道《星河战队》是小时候放假期间蹭付费点播别人点播的电影星河战队看的,整个暑假看了好多遍这部电影,幼小的心灵因为外星大虫子留下了不少阴影……

后来我才听说这是雨果奖小说改编电影 ,小说最近重新装帧出版名字也从之前的 《星船伞兵》 改回《星河战队》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好名字。

小时候还不是能特别理解电影里的一些情节,读完书才发现这本书中内容不包含那么多暴力和血腥,它是一个纯粹的科幻故事,并且它的故事、内文、设定都很棒,怪不得被定位是海因莱因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中很多科幻创意成为了现在整个科幻界的主流,我看到了很多现代科幻作品致敬其内容的段落。《星河战队》除去科幻,其实内核才是它最了不起的地方。它讨论了公民权,权力与义务的关系,讨论了一个体制之下个人的责任,你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本严肃文学来看。 我写到这里才意识到原来我20年前看的那部电影这么深刻,我有种想把电影马上再看一遍的冲动。这本书和我印象中的《星河战队》电影不太一样,电影中多是血腥镜头和恋爱故事,小说更多叙述了一个青年的成长。

《星河战队》中的政治立场同样也是在宣扬自由之精神,这也是这本书能够超越整个科幻品类的一个原因。 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星河战队》读后感(二):【推迷会荐书团】闭嘴,好好当兵!

一九九七年,在我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在舅舅家的书柜上,第一次看到《星河战队》的介绍,当时的书中内容带给我的震撼是无法言喻的,毕竟,在那个年代,国外科幻作品的引进还是非常的少,封闭式的高中生活之余,突然看到这种人虫大战极具画面冲击感的电影介绍,内心的感触非常强烈。同样在一九九七年,家中有了VCD影碟机,应该是在一九九八年,买到了《星河战队》的碟片,看了至少40遍以上...

今天,终于看到了《星河战队》的简体版小说!

“闭嘴,好好当兵!”

“军人,我突然发现自己感觉挺好的!”男主在自述中,表达了这样的内心世界。自发的参加军队,经历过个人迷茫期,心中无数矛盾与纠结,更是经历了众多军营事件之后,透过深入心底、搅动灵魂的重新调整,普通的孩子终于蜕变成真正的军人。

无论这个世界改变了多少,都没有必要重新表述。但是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一名军人的最高使命,就是愿意用自己的凡胎肉体,挡在他所爱的国家与家园前面。小说内容更多描写的不是人虫直接对抗大战,更多的是描写人类在军营中的各种成长经历,所见所闻、不安烦躁、进退两难,无不时刻伴随着士兵们的每一个脚印。士兵们在各种艰难磨砺中成长,当你抵达了那个精神上的山顶,这时候,你会有感觉,会有某种新的感觉,我,蜕变了!

与电影版不同,小说中,更多的是讨论体制、人性、哲学。万物不离其宗,只是所承载的历史时期不同。所谓民主,不受种族、肤色、信仰、出身、财富、性别或信念的限制,但必须要是在和平的世界中进行,不会尽善尽美,因为当下的社会形态会有所限制,这是无法改变的人类准则(虫族是否也一样呢?)。

人就是人,一种狂野的动物,有求生存的意志,而且有能力对抗所有的竞争。所以人类勇敢的与虫族进行残酷的抗争。人虫之间的大战跨越地球的界限,伸展到广阔的银河系,讲策略、斗计谋,人与人之间处世原则,人与虫之间的势不两立,作者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部宏大的宇宙战争史诗。

写完这篇书评,再去看一遍电影版……

《星河战队》读后感(三):【推迷会鉴书团】星战起源与少年成长史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总在很多情节,设定,战斗场面,世界观,以及意识形态上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直到我阅读完全文,百无聊赖地查询百度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部发表于一九五九年的科幻小说,也是其后所有星战题材的文艺作品共同开始的地方。

不可否认,在仅仅知道小说题材后,如果冒然去阅读开头的那次描写略显繁琐的空降准备,总会有种索然无味的感觉,甚至去怀疑作者将以何种角度去展开自己的故事。直到主角纵身一跃之后,才明白,一位优秀的作家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小说并不打算肤浅的停留在人类与侵略者的殊死战斗中,而沦落为后来类似《小兵传奇》一流的星战小说。而是笔锋一转,用了几乎小说四分之三的篇幅来讲述主角从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由应征入伍到最后成为一名合格军官的详细过程。

作者在一个星空宇宙的大设定下选择了某个角落作为出发点,目标很小,却格局很大。诚如封面所写的那样:“只有熬过你熬不过去的坎,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于是一位本该衣食无忧的少年在他的中学老师影响下走向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接下来的故事,除了那些偶尔出现的高科技武器,动能服,更多的让我感觉这压根是现实意义下的新兵入伍指南。而一直在牵动这一切向前推进的,或者是那位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的政治老师。在写作小说正值中西冷战,铁幕笼罩下的年代,也许是出于对当时意识形态大格局的思考,作者借用这位政治老师来表述了他的一些政治里面,这也是让时过境迁的我们多少有种违和感的地方。当然,无论何时何地的军队都有别于具体社会环境,它更是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地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优胜劣汰,军国主义的绝对服从,甚至有种法西斯党徒的价值观,诚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所有的对错只取决于我们能否在下一场战争中获得胜利。

任何一个关于少年进化成男人的军队故事,都伴随着勇气,友谊,战斗和牺牲。这部小说也不例外,只有经历过真正流血的战场才能让一个人一夜长大。于是伴随着小说到达末尾,主角开始了他人生中成为军官后第一次的突袭。没有玄幻出彩的英雄归来,没有YY小说中的战神降临,只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和面对下一次战争的勇气,战争还在继续,而主人公已经成为了他想成为的人。结局,当他和自己的父亲并肩作战时候,我们才会明白,这其实是一个和成长有关的故事。

小说就在这样一场不痛不痒的战斗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也许作者已经发现写完了自己想要表述的一切,不妨就此收笔。至于乔尼的后来,可能他会在下一次战斗中牺牲被追为烈士,又可能会从一场胜利走向下一场胜利然后不断晋升,再或者他会因伤退伍在圣地了此余生。

不管如何,在那个下午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位少年,曾经憧憬过星辰大海。

《星河战队》读后感(四):约翰尼从军记

目力所及,当下受到肯定和追捧的大部分科幻小说作品都是围绕着智能、能源枯竭、环保或诸如此类的社会议题展开,《发条女孩》或《破碎的星球》三部曲就是个中代表。我不能说这样不好。只是,看多了往往让人觉得乏味。个人更喜欢《海底两万里》、《基地》、《少数派报告》和《神经漫游者》这些作品所构成的经典神殿,要么充满冒险、激情和奇思妙想,要么充满社会警示意义、思想深刻。五光十色,让人欲罢不能。而在经典神殿里,《星河战队》始终拥有一席之地。

简单地说,《星河战队》讲诉了一个富家子从军的故事。没有主见的约翰尼陪朋友应征,结果自己也加入了军队。在经历地狱般的磨练之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机动步兵。在与太空虫族持续的星际战争中,逐渐成长为思想成熟、意志坚定、坚决果敢的军官。从义务军人转变为职业军人,惨烈的战争教会他何为责任,为何而战。从这一层面来说,虽然背景是太空战争,但是持续深刻的人生体验让《星河战队》披上一层不折不扣的成长小说外衣。约翰尼从来就不会说: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其成长的过程始终是艰难而曲折,熬过这一切,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让人感同身受。

可是,《星河战队》并不仅仅是成长小说。伴随人物成长的过程中,有大量关于战争与人、义务与权利、道德与责任以及价值观念等等方面深入的探讨,成为这部作品浓墨重彩的存在。例如,罗伯特·海因莱因认为在爆发冲突时,暴力足以解决问题,决定另一方的命运;要想获得权利,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从军才能获得公民权,并成为制定政策的政治家等等。罗伯特·海因莱因坚持所有的选项,两者只能选其一,不能兼顾。虽然是一家之言,却极富个人特色。就我个人感受而言,政治观点不适合讨论,反到是对于书中第八章整整一章的观念尤其认可,前提是你能想到大连13岁男孩那件事,前提是你被允许谈论这件事。至于罗伯特·海因莱因的政治观、价值观是否值得认同,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同时,做为一部科幻小说,罗伯特·海因莱因打造了一个杀机四伏的未来世界。为了获得胜利,人类必须与太空敌人战斗。“太空虫族”、“机动装甲”以及“投射空降”等科幻概念应运而生。红遍全球的《星际争霸》,其中虫族设计据说也来源与这部小说,可见其影响之远之深。值得一提的是,罗伯特·海因莱因笔下的太空战争画面感十足。在1997年被改编搬上大银幕,由保罗·范霍文指导,获得70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提名。单纯从场面来说,还是相对忠实于原著,有兴趣可以看看。

可以肯定,从军的经历让罗伯特·海因莱因刻骨铭心,否则他写不出《星河战队》这样的故事。他所信奉的,是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所说:自由之树必须不时补充养分,浇以爱国者的鲜血……,是“不欢迎吃败仗的好好先生。我们要的是粗暴的汉子,能上战场,能打胜仗”,这种无处不在的国家主义口号,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

《星河战队》读后感(五):“推迷会鉴书团”披着科幻外衣的深刻哲思

一部好的作品每一页都能看到作者深刻的见解,每一行都能让你学到新的东西,每一本都让人想要重复阅读。这种作品不论其写作类型,出版年代如何,都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永恒的经典。很幸运,当我翻开《星河战队》时,我打开的正是这样一本书。

海因莱因曾经当过士兵,他对于战争的见解非常深刻。我一直认为能否写出最精彩的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的体验,作者将真实的体验化作文字,即使没有浮夸的修饰也最能打动人。海因莱因笔下的军营和一般作品中都快形成套路模板的军营完全不同,军人形象真的刻画的有血有肉,军营生活也被赋予了灵魂。非常遗憾的是,太多的作家写战争只会一昧地从战争造成的伤痛出发,试图煽动读者的感情,这是犯规的。而单调地强调“反战”的观点本身也非常苍白,“反战”是个大家都理解的概念,没有理论的支撑,全凭普世对于战争的认知来写作真的很有意义吗?大众眼中的军人就是一个符号,把这个符号赋予到自己作品里去迎合读者,这样的书实在太多。海因莱因不同,同样写战争,他不仅写了战争真实残酷的一面,也思考了战争的意义和出现的原因。战争固然是血与泪,带来灾难,但战争是复杂利益博弈之后的产物,只是个结果。我们该去思考表象背后的成因,为啥会有战争,目的何在,意欲何为?海因莱因在这方面的论述极其深刻,鞭辟入里。

海因莱因也探讨了很多政治制度以及人的道德问题,尤其是最近关于少年犯的问题讨论的非常热烈。海因莱因指出,道德不是人天生具有的,而是后期习得的。人的天性是生存不假,但这个天性也是分层次的,通过教育人的生存可以从单纯为了自己上升到为了周围的人,再上升到为了社会和国家。但很多人很不幸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停留在了最低的层级。他们只为最低的需求而行动,为了吃饱就坑蒙拐骗,为了发泄性欲就剥夺他人的生命。少年犯是个不成立的概念,少年犯就像是没能好好管教最后被迫被射杀的疯狗。我们越是纵容,就越是祸害他们,最终越来越放纵,而走向覆灭。要想消除少年犯,一方面该在社会上努力提升教育覆盖,另一方面得在儿童心智不成熟时及时给予教训,而不能等到业已成年才加以约束。

读客的宣传语极其难得的没有油腻而浮夸,“只有熬过你熬不过的槛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句话很有力量。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从一个胆怯弱小的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承担着全人类的重任的男人。他仍然会在空降前发抖,有时候也仍然会迷惑,自己挡在一般市民与异星的炮火中间是否值得,但他确实变得顽强而拥有责任感。我们的人生也和主人公的训练一般,不断地出现横亘在面前的难关。正因为你相信着理想中的你能战胜这些苦难,你才会如此拼搏,跨过这道坎就离成为理想的自己更近一步。检验你的极限的永远只是你有没有突破极限的勇气,仅此而已。

能够因为一本书结识一个理解自己想法的知己也是奇妙的缘分,《星河战队》让我认识了正好同时在看本书,有着相似的见解,甚至在其他方面都非常合拍的友邻@展颜。真是生活处处充满了奇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