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天虹战队小学》读后感1000字

《天虹战队小学》是一本由[印度尼西亚] 安德烈亚·伊拉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3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虹战队小学》读后感(一):永远不要向困难低头

书看到结局时眼眶被泪水打湿了。

有人坐在舒适干净的教室里上课,却时常犯困走神,不知上学为何物?有人却每天来回跋涉几十公里,只为了摆脱宿命,抓住上学的最后一线生机。

书中的林唐就是为了摆脱宿命的典型,他家境贫寒,为了读书拿自己的生命在冒险,每天来回骑行八十公里;途径鳄鱼潭;遇上雨季需要涉水而过;家中没有钟表鸡鸣便要起身赶去学校;脚踏车链条断到难以再修,路上推行十几公里上学……生活种种的磨难让他更加珍惜上学的机会。

当得知埃卡尔放弃上学时,林唐是这样劝他的:“我们必须要继续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像我们这样,只能在这样一所学校念书,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年纪轻轻的林唐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以实现理想。

遗憾的是林唐最后因父亲去世不得不承担家庭的重担辍学了,也放弃了成为数学家的梦想,这个天才少年前进的脚步被绊住了,但他为了学习所做的努力影响了他的同伴们,也让我深受感动。

我们无法追究命运的公与不公,生活优越的家庭有重视教育也有轻视教育的,因为他们拥有的财富足以为他们打造出教育之外的优渥生活。生活穷困的家庭在拥有上学机会的情况下,有人牢牢把握住机会奋发向上,有人却任意挥霍时光得过且过。

我虽然学习平平不求上进,但我始终坚信学习是通往坦途最为省力的捷径之一。每每看到晚辈对学习过于轻视,我多么希望可以给予他们一些人生的建议,可是我的经历不允许我做一个教育者,我并没有多成功的经验给予他们借鉴,只能时时督促自己好好努力,希望自己一些上进的行为可以带给他们无形的启示。

书里我最佩服的是穆斯老师,一个从女子职业学校毕业的十五岁少女,原本可以拥有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或者一个不错的伴侣,但她都放弃了,她选择到穆罕默迪亚小学——一所专为穷人而建的学校,当一名没有工资的老师,这在一般人看来是“那些脑筋不太正常的人才会干的事儿。”

这世上总有那么些人不为报酬不为名利只为心中崇高的理想而工作,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己微小的力量改变一些人的命运。

穆罕默迪亚小学的教学生活无疑是艰苦的:雨天,学生得撑伞上课,而老师拿香蕉叶遮头讲课;水泥地变成了沙地;大风随时都有可能把教室刮倒;教室里老有山羊,想上课要先把羊拉出去……如此学校我是一天都难以久留,而穆斯老师与校长却为了这样一所学校不惜奉献自己的一生来保卫它。

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学生大肆抱怨,穆斯老师不直接说教反而给学生们讲了个故事:“我们国家的第一任总统身陷囹圄时,四周都是灰墙和铁栅栏,阴森、乏味、充满暴力的监狱生活并没有击垮他,他仍每天学习,一直读书,他是我国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

穆斯老师的故事好似在告诉他的学生们:获取知识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学会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

永远不要向困难低头,永远不要放弃学习,我们要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要相信:“在困难过后,轻松的日子就会到来。”

《天虹战队小学》读后感(二):被遗弃的干旱土地上纯净的知识之源

guru(老师)这个词,在北印度语中的意思是:一个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还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精神导师的人。

在这所专门接收社会底层且贫困家庭学生的穆罕默迪亚小学里,两位老师:穆斯老师、哈凡大叔,真正的诠释了“guru”一词。穆斯老师是一位十五岁,刚毕业的年轻女孩,婉拒了“前途美好”的就业机会,决定在这所穷学校教书。没有工资,靠晚上做针线活赚取生活费。孩子们认为像只黑熊的哈凡大叔,穿着已经从绿色退成白色而且布满洞的衬衣,为了教育,多年来为穆罕默迪亚小学无偿服务,靠自己家院子的庄稼来养家糊口。他穿的破破烂烂,但是他纯净的思想和语言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就这样的两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老师,带领着学校里面仅仅的十名学生,用行动告诉他们永远不要向困难低头,一直激励大家认真学习。

里面有很多情节非常的动人:

孩子们大肆抱怨学校漏雨的屋顶,穆斯老师没有听他们的抱怨,而是开始讲述故事。孩子们大为震惊,停止了抱怨。就这样边打伞边上课,穆斯老师拿了片香蕉叶遮在头上,无论雨水多大,都没有停止讲课。

狂欢游行活动时,因为孩子们没有钱去租借狂欢节的服装,所以他们都是穿自己父亲的制服。“这些装扮并不代表我们的志向,因为我们不敢有梦”。所以每年狂欢节来临前,孩子们就会讨论是否还要参加,因为觉得参加也只是让自己出丑。但是穆斯老师和哈凡大叔却不这样认为。

老师们总能在关键的时刻给予孩子们勇气,那是一种丢掉阶层,抛开身份,仅仅为了梦想的勇往直前。

当学校面临被拆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一切都要结束了。但是穆斯老师没有接受去PN学校教书的机会,而是勇敢的站了出来,去捍卫已经风雨飘渺的穆罕默迪亚小学。

老师和孩子们的坚定,让天虹战队小学得以留存。虽然无法左右自己的出生,但是在纯净的知识之源面前,穆罕默迪亚小学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向国王叫板的年轻姑娘”。

命运、努力和运数就像三座孕育人性的蓝色大山,它们的变幻使人性在其中尽情展现。这三座蓝色大山相互密谋着创造出未来,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它们是如何串通的。

生活的智慧无关贫富,穆罕默迪亚小学那些简简单单的点滴,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相信,努力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天虹战队小学》读后感(三):贫穷的印尼孩子们的不贫穷教育

虽然这本书的上架建议是儿童文学,但我想成人读起来也会觉得很有深意。这本书让我第一次觉得踏入了印尼的土地,认识了热带雨林,认识了十个可爱贫穷的孩子,他们的老师穆斯老师和校长哈凡大叔,还有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悲惨家庭。

这个故事有点像是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教师都是一位十几岁的孩子。但又不一样,印尼的天虹站队孩子们更苦一些。他们的教室风雨飘摇,甚至需要打伞上课,一个因为常年吸入劣质粉笔末身体不好的老校长,还有一个15岁励志做教师的女生,再加上从岛上各地被送过来的10个孩子。组成了这个学校的全部。墙上没有用来激励孩子们的总统相和优秀校友,唯一贴着的一张海报其实是为了挡住墙上的窟窿。

而关于办学,还经常有恶意的教育长官,过来检查希望将这个学校取消,经历过推土机和经济危机,这个学校竟然奇迹般的存在了下来。虽然最后,在作者长大后的某一天,还是听到了学校倒塌的消息。

天虹站队,就是这10个孩子,其中有一位是唐氏综合症患者的大学生她与穆斯老师同岁。是班里的宝贝和吉祥物,因为没有他,班里就凑不够10个孩子,就无法成为一个学校。因为他们常常淘气的爬上大树排排坐看彩虹,所以老师给他们起了这个名字。

班上还有2位天才少年,一个是左脑发达逻辑思维超强的林康,一个中国人,一个是艺术天才马哈尔。马哈尔能唱能画,情感丰富,他的歌唱总能将所有人吸引,但他的双手因为剥椰子已经没有一块完整的指甲了。他的爸爸早早过世,妈妈依旧坚持让他读书,所以每天放学后他都要去工作。

林康十分特殊,他14个人的家庭重担全在爸爸一个人肩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状态不好的叔叔,还有孩子,都挤在一个摇摇欲坠的房子里,而他自己更是意志坚定的可怕,每天来回骑行80里路上学,常常早上四五点就出门,后来车子总坏,还要起的更早步行甚至要游过有鳄鱼的沼泽。再后来妈妈用自己的戒指为他换了修车的机会。林康一直是小学的骄傲,甚至后来还帮学校赢得了学术比赛。这可是跟其他条件特别好的学校的对决中的胜利。之后后来的林康还是因为经济原因没有继续学习,长大后成为了一名车夫。

班上开始只有一个女孩子,她本立志成为一位女权主义者最后嫁给了自己一直吵吵闹闹的同桌阿康,他们开了一个小店,而热爱肌肉和锻炼的“大力士”为他们打工。长得特别好看想要做教师的男孩,后来在精神病院,一直把他当偶像的哈伦经常去看望他。性格不被大家喜欢的男生后来反而成为了议员,作者在班上成绩一直稳稳的在林康的后面,后来因缘际会他去欧洲留学。班上还有一名成绩不好的学生,去大城市追求自己的电影梦了,了无音讯。

作者算得上是这10个孩子中后来发展最符合我们对励志故事的期待的,这其中要得益于他的家庭支持。我们希望在这个摇摇欲坠的小学里出来很多能改变世界改变印尼的大人物,但现实却是贫苦的人们可能连改变阶级的机会都没有。作者因为游历四方又写作,所以书中有很多他对教育、人和社会的思考。我相信故事是真实的,我相信很多人会看到流泪心酸,这不是虚构,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课后题,印尼的萨 旺人和马来人像是土著,中国人是因为荷兰殖民者从中国福建等地带过来,为什么印尼的人们是信奉真主的呢?

《天虹战队小学》读后感(四):为理想而战

《天虹战队小学》这本小说太精彩了,读完让人十分感动。

这本小说的作者是有文字艺术家之称的印尼小说家安德烈亚伊拉塔。书中的故事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作者童年的老师婉拒了贵族学校的邀请,坚持下乡教书。作者从小就立下心愿要为他的老师写本书。而在故事中埃卡尔在六年级时候立下誓言要为他的老师写一本书当作给老师的礼物。

这是一个探讨教育和关怀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被贫穷笼罩的小学。这个小学硬件设施简陋到跌破我们的想象,他们的学生人数更是少之又少面临着随时关闭学校的危险。故事围绕这个小学的校长哈凡大叔穆斯老师和天虹战队十名成员开展起来的。这是一个引发人们去关注教育、贫穷、人性三者之间关系的故事。

校长哈凡大叔无偿为小学服务多年,他的绿衬衫都变成了白色还有很多破洞,裤子也褪色了,他只能靠庄稼地来糊口。但是他不仅传授知识还是学生的精神导师。他激励学生学习,永远不要向困难低头,要有知识有尊严。哈凡大叔最终倒在自己的战场上,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小学奋斗。

穆斯老师仅仅15岁,却表现出了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成熟。她拒绝了去PN的粮仓秘书职位,她宁愿安守着那所破败的小学。她鼓舞学生们,在学生们辍学去工作挣钱时候,她骑自行车不辞辛苦地一个个去开导他们。她说‘失去一个学生,她就会失去半个灵魂’。她小小的年纪却充满着能量,在小学即将被拆掉时候,她勇敢地奔走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故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人物一个是埃卡尔一个就是林唐。林唐,一个贫困家庭出生的孩子,他非常要强。林唐在开学没满一个月时就自学了写连体字。林唐的求学路异常的艰难,他没有钟表完全靠大自然的钟声,他在上学路上还遇到了鳄鱼……但那本《天文学和几何学》一下子让他的天赋显现出来。正因为天赋异禀,林唐代表学校参加学术挑战赛,一战成名。而这给小学带回来一个奖杯。第二个奖杯是因为狂欢游行天虹战队集体舞蹈震撼了观众。两座奖杯深深地鼓舞了孩子们……

时间的转点也是人们命运的转折点。埃卡尔12年后成为了一个邮件分拣工,但他意识到还是要继续读书,他努力地进行考试。而林唐呢,因为他父亲的离世,全家人的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身上。他没有成为那个理想中的数学家,他成为了一个司机。但他依然乐观豁达。这给了埃卡尔很多力量。那没把你击垮的只会让你更强大。埃卡尔最终去别的国家留学深造回来后成为了一名电信公司的工作人员……

命运,努力和命数紧紧地把天虹战队小学的成员们凝聚在一起,但长大后他们又各自偏离了这里。他们各有各的生活,依然在为着生活努力着……

读这本书更能清楚地感受到教育是怎样改变命运的。正如小学海报上所说的须行善莫作恶。虽然他们的学校还是消失了,物质主义侵蚀着人们的心灵。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读读这本书,更让人去检验初心。记住来时路,它指引着我们以后的方向。

强烈推荐此书,与君共勉。

《天虹战队小学》读后感(五):当写作在孩子的心灵中成长——《天虹战队小学》和《小间谍哈瑞特》的简单比较阅读

《天虹战队小学》(以下简称《天虹》)和《小间谍哈瑞特》(以下简称《小间谍》)是我近几天连续看完的两本童书,鉴于它们之间的某些共同点与不同点,我打算把它们放在一起写个书评,做个“比较阅读”。但是否能写出什么,我是不自信的。

坦白说,《天虹》比《小间谍》更加吸引我的,这其中的理由很多,先说写法。《天虹》在第一章中就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一所学校面临关门,需要凑足10名学生才能开办下去,但恰恰人数卡在9名,而在众人将近绝望之时,一个关键人物出来了,学生凑够了10名,故事就此展开。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在之后又有了数次的重现,这无疑这加强了故事的跌宕,但是,另一方面也会让读者感到一点刻意,或者说,感到了一种不可捉摸的力量(也许是作者)在影响天虹战队的人生和学校的命运,它使得一个贫穷、濒临关门的学校在狂欢游行中获得了“最佳表演艺术奖”,使得以林唐为首的小队获得了学术挑战赛的第一名,使得穆斯老师“叫板“PN的头儿成功。在这里,故事有了一种拥有“主角光环”的虚假气质。而《小间谍》的第一章就没有那么跌宕起伏,它讲保姆高丽带着哈瑞特和斯波特去自己的母亲那里,此章主要目的可能和《天虹》一样:带出主要人物,引出故事,吸引读者。然后《小间谍》开始讲述故事,一直到过了全书的一半,此书迎来高潮,也是故事的一次危机,估计也是唯一的一次——笔记本曝光。当这场危机解决后,此书也就结束了。但是《天虹》并不如此,它有数次的先抑后扬,也就有数次危机,数次高潮。《天虹》之所以有多个危机,一方面是它采取的叙事是碎片化,它可以以一个章节去写一个人和一个事物来推动整体故事,所以那些危机可以约束在一个章节里去展开,先抑后扬地手法可以一次次使用。而《小间谍》叙事是线性的,它当然可以分出一些小故事,但是没有《天虹》那样一章或两章重点说什么,而这些小故事总体来说也是波澜不惊的,因此在真正危机没有到来之前,读者必须忍受危机何时到来,乃至怀疑有没有危机。《天虹》里的最大危机在第一章就很明确了,那就是学校面临关门,它太穷了,它能否生存下去又如何抗争,也就是最吸引读者的一个点之一。

《天虹》还需要说的一个点是它的“奇异”,这也是我为什么更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奇异”可以有两个方面,一边现实些,一边灵异些,读者翻看此书的目录就可见一斑了,比如“长得像松树的男人”“第五级神经病”“学校地下的秘密宝藏”,这里有一种语言奇妙组合的奇异感;而像“鳄鱼巫师”“灵异爱好者俱乐部的书记员”“法师的手卷”“神能够预见一切”,更为的超自然了。“奇异”感和小说里的人物有很大的关系,小说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奇特之处,尤其是玛哈尔和林唐,当然还有哈伦。这三位学生是现实的,但其中有个疯狂追求灵异的学生。在灵异一边,代表人物就是巫师塔克·巴雅·图拉,他让故事涂上了超自然的灵异色彩。反观《小间谍》的就没有那么多奇异色彩,它的特点是“实”,孩子间的明争暗斗,孩子的出言不逊,孩子的任性傲慢,语言的冷静客观,它被誉为“新写实主义”的开篇之作。

有趣的是,《天虹》里班级里共有十名学生(之后增加了一位),《小间谍》里也是十名学生,《天虹》里“我”也想成为作家,《小间谍》里哈瑞特更坚定无比地想当作家,前者碰见了爱情会写一些小诗,后者则会在笔记下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句话,他们与写作有着不解之缘。那么,当写作在孩子的心灵中成长,发生了什么呢?

《天虹》中,叙述者是在十二年之后或是更之后倒回来叙述的,所以写作在孩子心灵中成长的意义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本书的存在:“我“回忆并写下了十二年前,也就是这本书所记录的故事。这段时光的重述让他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当时的处境,贫穷与教育,环境与努力,以及一些宛如神的恩赐的时刻,开学成功、狂欢游行时桄榔果渗出的汁液……以及感恩。书里明确说“我的另一个兴趣是写作”,但这一方面并没有过多的描写,但至少“我”知道自己的兴趣是写作,因此我下了功夫。写作在追求和表达爱情有了尽情地展现,我对思念之人写了好几首诗,比如一首《菊花》,“雪白的云朵向你飘去/那是我送你的菊花”,“我”觉得是一首好诗(虽然我看了想笑),写作能让自己心灵片刻的满足与开心,这不很好吗?

《天虹》中,写作在孩子的心灵中成长之后的回馈是回过头书写的此书,而在《小间谍》里,写作则占了很大一部分,一直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且隐含着写作的一些难题,这在序言有着很好地解读。哈瑞特记笔记是在进行日常的写作训练,但我感觉这种训练“间谍”性质如此之强,导致这种训练有名无实。或者,更是以哈瑞特的视角去侧面描写了其他人物,讲述了其他人物的故事。再加上笔记又如此主观,而不是客观地描摹记录(作为素材),也不去修改(作为描写练习),因此更不像练笔了。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多本笔记本,我觉得除了窥探隐私和不尊重他人可能并没有多少写作练习地意义。所以我在这里又抹掉了“间谍”式记笔记的“写作”意义。但不可否认,“写作”地目的在哈瑞克心中是强烈地,尽管她有点搞不清楚“记下每一件事”的“记”究竟是怎样。可以说,她在实现梦想上,“勇敢”得有些越界和盲目了。《天虹》里是拥有梦想的想法就无比幸运了,而《小间谍》是在实现梦想得路上出了岔子,这两本书在这里可以看成一个承接,当然,《天虹》在书写“十二年后”也表示了梦想的难以实现和勇敢去实现的矛盾。

回过头再说《小间谍》的“写作”,不得不说,虽然在故事的精彩程度上,《天虹》是占优的,但在“写作”对孩子心灵成长的描写上,《小间谍》更多也更为具体。《天虹》中,写作对孩子心灵成长的意义是《天虹》本身,而《小间谍》是在故事中表现出来,我认为,那就是笔记本曝光后,哈瑞特发现了自己和自己与朋友的关系。发现自己上,她注意到她记录的事情不在与她毫不相干,甚至会让她陷入危机,“记下每一件事”的“事”也可以是自己的事。同时,书写回忆录说明她真正地去探索自己,去进行写作练笔。而在自己与朋友的关系上,她看到了自己文字冲击现实的威力,她用勘误纠正了这一切,这是文字影响现实的一种体现,也是她珍视朋友关系的改善,她看到了文字应当“虚构”的力量。因此,文字是需要写作者负责,文字是能影响现实的,写作者也应该意识到现实与虚构那些模棱两可又必然存在的边界的,应当意识到,文字是传递爱的。所谓“善意的谎言”,正如写作时的虚构,它有益无害,甚至是必须的。而写作,它在孩子心灵中,应当是使他记录生活又不沉迷其中,在处理好自己与写作的关系,也是处理好自己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关系。当写作在孩子的心灵中成长,也就意味着对生活认识的成长,爱与感恩的成长。

本文对《天虹》和《小间谍》做了简单的比较,题目也并不全面,并不能容纳整篇文章,信笔写来,自然不能周全,贻笑大方罢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