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读后感摘抄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读后感摘抄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是一本由迟子建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读后感(一):拥抱冬天,感受春天

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迟子建有着独属于她的一种气质,就像一条以北极村为发源,流向人间的河流,这条河流说不上宽阔,却有一种不容人轻悔的清冷。这条河流过的季节或许不是热烈如火的盛夏,但那缱绻的弧度、清冷的河水,却有着一份别样的清凉。作为流向人间的河流,它从不曾抗拒岸边的人脱下靴子,用清冷的河水濯足,也会在某个急转的拐角激荡出让人心疼的水花。但这一切都不会改变她本来的模样——一条月下流往大海的清美之河。到最后,时光与河水融为一体,化成她的一头长发,看着书中的文字,我们会发现,时光真的在她的发间流淌。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读后感(二):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父亲送我一盏灯”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着父亲的做的灯,在无限的发着光,照亮前方的路。一个木质的底座和亮得可以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的瓶体,这些都是父亲无限的爱意,一个个炸碎的瓶子,一个个没擦干净的猪肉罐头,一汪汪烧化了的烛油是父亲留给迎灯的无限回忆。父亲的手做了多少盏灯?他的一生都在为儿女做着一盏盏的灯,而亦或是那一盏完美无瑕的灯,亦或着他选择了一个永远无法擦干净的肉罐头。他都做了应该做的选择,都有同样的初衷,希望孩子们幸福。他们都出自同一双手,一双粗糙而不粗略的手。手上的每一粒汗珠,每一颗灰尘都是父爱的味道,都是打在儿女背后的光,都是对儿女的默默的守护。后来父亲走了,给我们留下了千盏灯,我给了父亲两盏灯一盏迎灯一盏祭灯,一一盏是我出生时送的,一盏是他去世时我送他的。我的出现,让父亲的爱有了存放的地方,从一个男孩到一个父亲,让别人做灯到为别人做灯,从被别人守护,到守护别人这一切都是迎灯迎来的。迎灯迎了两盏灯。另一盏便是祭灯,父亲的走后,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而爸爸的院子里却总是漆黑的,他总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后来弟弟成了家,我们便弥补这盏灯,填补了父亲早亡的遗憾,也完成了父亲一生的努力的坚守——儿女终于有了着落。这一张迟来的灯。这盏灯射向父亲照亮的路,也亮了父亲西行的路,有了灯父亲终于可以远行了。相信下一盏灯也在不远的将来点亮,它将为下一代照亮前方的路。那灯守着,他们将灭却燃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读后感(三):作者阐述自己对生离死别的见解,但温暖人心的作品

看到这本书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2月前奶奶去了,家里人心情都很沉重,无意中看到南都公众号的送书活动,越看就越觉得这本书很适合当时的我们家看,就申请了。迟老师的父亲壮年去世,老师在很多篇短文中表达了对父亲的追忆。老师的爱人更是正值英年就离开了她,在她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悲痛。当时想着即使中不了,也要买一本送给家里人看,没想到编辑选中了我的留言,更给了我一本迟老师的签名版,不胜荣幸。 说实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眼眶也几度泛红,只因触景伤情。我只敢在一些比较乐观的段落上放书签,仿佛自己的手正在种下希望的种子似的:”死亡是分裂家庭的杀手,同时也是团聚家庭的因子。因为亲人的离去,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美好和脆弱,懂得了怀念,懂得了珍惜每一个日子,懂得了孝敬还健在的老人。每当我想起那年腊月的守灵,我的心都会为之一动。那雪地上长明灯的火焰,在记忆的光影中,宛若一群金灿灿的鱼苗,充满激情地游着,成为岁月之间的萤火虫。“ 前天跟爷爷见面,让爷爷帮忙转交叔婶,终于把书送出了。奶奶不用担心我们,会变好的。

放置书签的段落

迟老师签名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读后感(四):无谓春冬,生命常响着欢歌

去年暑假,我们应儿子的强烈要求去了呼伦贝尔和中国的最北端---漠河。在漠河我们悠闲地住了几天,包了当地人的车四处转转,跟当地人聊天。我们去大兴安岭摘野生蓝莓,去鄂温克族生活区看驯鹿,也在漠河市区的路边帮当地人晒蘑菇。这是我们喜欢的旅行的方式,自由且深入。由此我们才了解到,漠河有半年是极冷的冬天。冬天孩子们早上上学天都没亮,下午放学时天又已黑。一天到晚有太多的时间生活在黑暗里。当我们慨叹漠河的好时,司机也慨叹,“好什么好,一年没几天好天,干不了啥,就熬日子。 ”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作家迟子建就出生在漠河。看她的新书《也是冬天,也是春天》,里面有很多篇幅描写对故乡漠河的回望,读来非常亲切。字里行间,书写了从前生活的艰难,书写了旧时记忆中漠河的冬天。

迟子建这样写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冬天摔打出的顽强的灵魂,在泥泞和寒风中,高昂着头,看物是人非,任那些蚊烟中的往事袅袅,心存余香。 顾城写黑夜,他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迟子建写黑夜,她说:“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迟子建的文字里,充满了女性少有的冷静和勇毅。漠河北极村的岁月轮回,让冬天的冰冷和春天的消融交织成最富质感的写意画卷。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是作家迟子建近年来的散文新作的合集,也是她三十年写作生涯中首部摄影插图散文集。在理性的书写中多了几分文艺。五大版块,48篇佳作,从方方面面传达出作家迟子建看自己、 看他人、看外物世界的方式,热烈饱满,而又沉静安然。

迟子建写哀愁,哀而不怨,写的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写挨骂,俗而不鄙,写出了骂声中的别样浪漫。迟子建写祖国的山水,写名人的故居,也写心内的感恩,写景仰与怀念。

迟子建说,“以文字收拢时代速度的缰绳,手握缰绳,张弛有度,不疾不徐。”她就是这样在写作的旅程上,走出优雅的步伐,传达出向上的力量。

冬天萧瑟不落寞,春天乍暖还寒,有了花开前的闪烁,那是对冬的告别。从冬天,到春天,谱写出生命的欢歌。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读后感(五):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内心浮躁时,建议你读一读迟子建的散文,因为她细腻的字句间流露出来的平静与恬淡,可以抚平你内心世界的起伏波澜;心灰意冷时,建议你看一看迟子建的散文,因为她回首过往的每一字每一句,即便怀缅也存温暖。

说到看书的消遣,20岁之前,我会选择沉浸在小说构造的一个个小世界里,即便身处咫尺之地也能魂游九天之外,收获挣脱现实的恣意畅快。但20岁之后,确切的说是在经历一些生活的坎坷、家庭的琐碎后,才发现平淡是福,真实的世界和感受反而能给人带来一些“实用”的精神指引,让人能够平衡一下情绪上的高峰和低谷,平静的去接受生活给予的欢喜和考验。迟子建的散文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便有这样的效果。

初读迟子建的散文,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欢喜。喜欢她细腻的笔触、真实纯粹的笔锋,也喜欢她朴实温厚的语言和带着田园气息的灵动。这大概是拥有同样田园中童年的人的一种通病——念旧、怀旧。她写的父亲做的灯、过年备年货、冬天腌菜、农家小院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小时候自己生活的点滴画面也被顺带了出来,童年的幸福、暖暖的亲情也全部生发出来。

但是,迟子建的文字虽然朴实,却不会给人絮叨的感觉,依旧带有女文人的一份质感和灵气。再寻常不过的小日子在她的笔下变得颇有滋味,既有袅袅青烟,又有姹紫嫣红。她用率真的视角书写着自己的童年、故乡、大自然,也寄托着自己对亲情的缅怀、对故乡的热爱。

如果不了解迟子建的生平,你可能会有一些矛盾和疑惑,因为在很多的篇幅和字句里,你会从她的文字里读到欢喜、读到平静,但很快又会有一种悲凉和孤独涌上心头。尤其是她的散文,大多与童年生活有关,且每每都是一些温暖的画面,但笔锋到最后往往又会跳转回现实的冷清和孤独。比如她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前面写的是欢喜热闹置办年货的记忆,后面笔锋就落到了无数的怀念之中,变成了

在繁华落尽后的极寒之地幻想春天。正如《也是春天,也是冬天》的书名,总是悲喜参半。但了解了迟子建的生平,这种矛盾和疑惑倏然得解,因为她确实是一位深切感受过人生悲苦的女人——青年丧父、中年丧夫。

但对生活最大的热爱,莫过于经历过悲苦还能够淡然的去接受一切,继续热爱这个世界。历经人世沧桑之后,迟子建还能够用细腻而温暖的笔触找回童年的快乐、记录下对亲人的永恒眷恋,这一点着实令人敬佩。但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或许对一个作家而言,能在繁华中感到孤独、在清冷中怀想热闹,可以给她更多的遐想空间、更多的书写灵感。但这样的她终究有些过于孤独和寂寥了,与周围的世界永远有着一些距离感。就像一个孤独的坚守者,在热闹的群体中特别醒目地拥有了她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