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的读后感大全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的读后感大全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是一本由(美) 伊丽莎白·克拉里著著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一):对付熊孩子的武功秘籍

都说孩子不打不成器,可是我一直信奉不能打孩子,看了太多文章说打骂孩子的后果,一定要理解孩子。为此和宝爸也产生好多分歧,所以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毫不犹豫的要读一读。

这本书最好的部分我觉得是附录,是不是很惊奇?但是真的是的,附录是解决常见的u养育孩子中常见的难题最快速的方法,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些,感觉好爽,然后每页做好便利贴标签,准备在我忘记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查一查,哈哈哈,仿佛一个学武功的人偶然间遇到了一本武功秘籍。

初读本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无聊一些,因为一开始你要做大量的测试,练习题,有点累和迷茫,但是慢慢的,随着书本内容不断的推进,作者会慢慢带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喜欢本书的逻辑,第一步,界定问题。首先你要明白的是遇到的到底是什么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定义这个问题。第二步,汇集信息。其实这是个分析的过程,找找问题出现的时间,原因。开始分析怎么办。第三步,就是探索解决问题。从父母的角度先做改变自己,是不是情绪问题?然后冷静的思考怎么改变目前的状况,进而做到鼓励孩子良好的行为,最终制止不当行为。第四步,评估、选择并实施。第五步,评估解决的效果。

我强迫宝爸也看一遍这本书,他虽然很步情愿,但是还是不得不看了我勾画的重点以及标签部分,本书一定要家庭中所有参与孩子管理和养育的人都看看,或者传达周知一下。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二):养孩子的修行之道

养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你养的是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人。哪怕是有一点自主意识的细菌,你都不好让它按你的意愿发展,何况是高等智能的人呢?所以,只要一提到养孩子的麻烦,很多人都会有共鸣,确实太累了。但问题在于,养孩子都累,孩子却又有优秀和非优秀的区别,那些优秀的孩子,固然有天赋上的差别,但更多的,是父母教育方法差异造成的,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出的孩子可谓天差地别。因此,养孩子是修行,在接受养孩子很累这个现实的同时,我们要学着掌握方法,最近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了一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作者是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此书是其40年育儿经验总结,很值得推荐给大家。

这本书好在哪里呢?首先是切入点好:打骂和溺爱。这是我们在养孩子过程中经常游走的两个极端,现在的孩子之所以难养,就是金贵了,以前农村增加个孩子,按照老话说,无非是多添了一副碗筷,养育成本是很低的,但现在呢?那不仅仅是吃饭问题,教育问题也很大,在四五线城市,辅导班费用一年也得万把块,大城市就不用说了,结婚成本高,养娃成本更高,还有精力问题,这样的情况下,不溺爱是不现实的,是大氛围,谁家都是宝贝。但溺爱以及时间约束,期望也会很高,加上外部竞争,焦虑感也就出来了,因此当宝宝不符合预期时,也会打骂。这是谁养孩子都避不开的问题。这也是作者高妙之处,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在找到问题关键之后,作者给了很多建议,比如,以下情况你肯定不陌生:孩子爱乱碰 东西、一意孤行、自我中心、在餐厅乱叫、推人、抢玩具、不买玩具就哭闹、好言相劝被当耳旁风,骂他又不听,打了又心疼……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作者结合自己长期研究学龄前儿童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能有效影响孩子行为的具体技巧,可以有效帮家长摆脱打骂或溺爱的育儿方式,跟孩子实现更好的互动,从而培养出独立、积极、有幸福感的孩子。比如,学习不集中是孩子经常那个出现的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唠叨有用吗?打骂呢?作者的办法是,鼓励家长转化视角,关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多鼓励,循序渐进,这显然是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这样的方法,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大家可以自行翻阅,相信必有收获。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三):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你也可以做到的!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一看书名,就是关于育儿经验的总结与分享。

哈哈,我也不知道为啥我会申请读这本书,明明我既没娃也没结婚,可能当时脑子瓦特了?

这本书隔了差不多一个月,才开始阅读,但我并没有真正读下去。

我想,最大的原因是它对我来说,是没有利用价值的。

所以,我没有动力读下去。

但是,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有宝宝的妈妈来阅读。

相信,读完会有很大收获的。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是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40年育儿经验总结,而且“不打骂、不溺爱”的教育方法在美国和日本大受欢迎。

在宝宝0-6岁的关键阶段,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

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的专业性有些强,当然专业性强的同时,针对性也很强。

里面出现了好多专业名词,比如三脚凳理论、“我讯息法”、注意力转移法、忽视法、替代法、调整环境法等等。

作者伊丽莎白·克拉里,是美国教育家,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

根据其40多年的育儿经验总结的精华,因而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实用性很强。

而且,作者伊丽莎白·克拉里不仅针对孩子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课后还有小练习,帮助你巩固和提升育儿知识。

就像作者在开头中所写的那样: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使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愉快。

而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融洽愉快,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通过10大策略,32种替代打骂的方法,150种现场问题解决技巧,为指导孩子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当然,理论是一方面,能否应用到实践,就考验着父母的智慧和思考。

虽然这是一本关于育儿经验的分享,但在实践的应用中,还是需要父母多加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人说,我们对待孩子的方法,将决定他们未来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深以为然。

不如从现在做起,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让你的孩子更独立、积极、自尊和有幸福感。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四):孩子哭时我们该如何做?许多老母亲都做错了

孩子哭闹时,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做?真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做父母的。

一种观点是不能溺爱孩子,不能惯坏了孩子,不能被孩子的哭闹要挟,甚至是孩子一哭闹就大声训斥孩子,不让孩子哭;一种观点是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哭闹太让人糟心,赶紧地哄着孩子不哭了就好。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总是产生许多焦虑,要么打骂,要么溺爱,要么一会打骂,之后后悔了就各种补偿的溺爱上了。究竟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不是不爱孩子,我们只是不懂得如何去爱罢了。

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中许多简单朴实的例子一下子让我悟出了许多奥秘。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就是我们总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爱的标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忘记了爱本身。太多世俗的成功标准,大多的攀比让我们无比焦虑,自然无法坦然地做一个温柔的老母亲了。

里面有一个例子我摘录如下:简2岁左右时,经常和妈妈一起逛超市。如果买东西的要求被妈妈拒绝了,她就会躺在地上大喊大叫。但是妈妈从不发火,反而耐心地把她从地上抱起来,一边提着别的要买的东西一边拉着她到收银台结帐,回家的路上也不会发火训斥她。这些方法极为成功,有时候才过几分钟,小姑娘就又高高兴兴地玩耍了,邻居见了都感到很惊讶。其实,只要处理得当,简很快就会忘记之前发生的不愉快,来得快,去得也快。

随着简一点长大,她慢慢地适应了社会生活。粗暴无理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地被始终如一的温柔化解,她的坏脾气也渐渐消失了。

简的妈妈妥协了吗?似乎没有,而且也没有打骂孩子。这是多么神奇的一条道路啊。里面有一个细节,孩子哭闹时,她耐心地把孩子抱起来。这个抱,给了孩子一个多么坚定的爱的暗示,孩子多么不讲理,他仍然可以感受到妈妈的爱,这个爱是无条件的,是坚定的,因为这样的爱才会培养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有爱的孩子。

妈妈给予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爱,不管孩子对错,他都能感受到妈妈的这种爱是多么重要啊,有安全感 的孩子才会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才会有勇气和能力去战胜自己的各种缺点。记得《正面管教》一书中也是提倡“温柔而坚定”。做一个好母亲,没有那么难,就是真的无条件地去爱孩子。心中有爱的孩子,还让我们担心他的健康成长吗?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五):学会用更有效方法教育孩子

真人秀节目《超级育儿师》里有一对母子,3岁的儿子动不动发脾气。妈妈也很粗暴,总是对儿子大吼大叫。

节目组跟拍了母子俩平时相处的生活片断:孩子和妈妈到菜市场,他对菜市场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到处看到处摸不停问。妈妈烦躁地吼孩子,“不要再烦我了!不要再问我了!”

回家路上,孩子累了哭喊着要妈妈抱抱,妈妈吼“我拎着东西怎么抱你?”孩子在家里玩玩具发出声响,妈妈依然吼:“玩玩具不准发出声音!吵死了!”

为了让妈妈了解孩子被吼时的内心感受,节目组安排她前往声音体验场所听听自己大吼大叫的声音。当自己的吼叫声不断充斥耳膜时,妈妈的情绪崩溃了,她捂着耳朵蹲在地上大哭着说受不了。

总是被人大吼大叫,大人尚且受不了,何况是孩子?

那被无原则地溺爱的孩子呢?毫无疑问,他们必定是家中的小霸王,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过度溺爱必然养出孩子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的性格,这样的孩子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也许有人会问,教育孩子骂不行宠不行,到底要怎样才行?

美国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集40年育儿经验总结的育儿书《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具体教我们不打骂、不溺爱去教好孩子。

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乱扔东西,在公共场所打闹,不买玩具就撒泼打滚……0~6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克拉里说教育孩子要遵循“三脚凳”理论。凳子要立稳,需要有三条腿支撑。孩子要教育好,同样需要“三条腿 ”支撑,它包括:父母对自身价值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其中缺少任何“一条腿”,都无法教育好孩子。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孩子,都要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标在哪里,制订切合孩子实际的目标,制订计划,帮助孩子逐个突破。在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父母对自我需求的尊重最重要,它关系到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有自我尊重的需求。父母只有先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让自己获得快乐,才能更有耐性地去教育孩子。

面对孩子的具体问题应该怎么办?书里列出了150种现场问题的解决技巧。每个问题,都可依照5个步骤来解决:1、给具体行为界定问题;2、收集数据(孩子出现问题的次数);3、确定自己希望孩子怎么做,给出孩子可选择的办法(这里面包含倾听、表扬、期待技巧);4、评估、得出最可行办法实施;5、评估、修订和重复办法。

方法实施起来需要耐性。教好孩子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能养出独立、积极、自尊、自爱,幸福感满格的孩子,我们一起努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