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春秋大义读后感精选

春秋大义读后感精选

《春秋大义》是一本由熊逸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5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秋大义》精选点评:

●略读了一遍,总结下这次看到的中心思想:一,现在流传的先秦诸子百家都是为国家管理者的政治管理献策,各学说相差并不大,并且很多都是后人假托先人的刻意穿凿附会,根本目的还是适用于当前的政治;二,中国的哲学思想根本上是政治政策,先人的经典虽被当做衡量一切行为的宝物,但实际使用全看使用者如何解读,解读是是为了强化君主集权制,管理人民而服务的。作者应该是政治学或社会学的研究者,书中提到的西方及国内的一些著作很适合标记书单,都看完的话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学大学生了。总之看完长了不少知识,以后为了多理解,还会再看的。

●- 思想正确?不,是政治正确 - 春秋?不,是集权专政

●4.0

●这么贫,熊逸莫不是个北京人

●挺好的,深入浅出,西哲有些烧,不怎么明白,春秋还是说的深入浅出的,入门可以一看

●这书完全可以精炼掉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也扯入太多无必要西方哲学政治学作为对比,印证,求证,把很多枝蔓烦琐的推论过程一股脑全写进书里,多了就感觉只是想掉书袋,为自己写的畅快,很有些影响理解文意主线,口语化玩笑也很尴尬,本来觉得这些都是瑕不掩瑜,无奈读到三分之二,实在有些不耐了。写荀子中的以从俗为善一句,横纵比对中国历史文化中对善恶的理解就行了,为什么非要用几大段扯斯宾诺莎,萨姆纳,弗洛伊德,尼采,尼采对古希腊的研究成果,莫斯科维奇,黑格尔 梭罗,马克思?是怕读者不知道,还是怕读者不知道作者知道?

●借古讽今的地方太多,太贫了。很多地方有以点带面强行下结论的毛病

●惊喜某网买的有签名哇!我一个资深熊迷,从来没见他签过名,应该是处女签啊!!对这部成名代表作也是很重视啦!!

●翻完了

●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写古代的书呢。

《春秋大义》读后感(一):关于禅让的一点想法

看到书中有一段关于禅让的内容,突然发散思维,想起现代人多次引用曹丕受禅称帝时说的那句:我终于知道古代的禅让是怎么回事了。竹书纪年也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韩非子》中,也讲到: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这么说可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自己想到的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我老家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村里这十几年一直在搞开发,每次换届选举是最热闹的时候,拉关系求选票的,花高价买选票的,为争选票打架的,为了当上村干部无所不用其极。反观我老婆的村里,没人愿意当村干部,更没有花钱买票一说。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利益,上古时期生产力不发达,先是冰河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大洪水又来,先民生存环境恶劣,即使是作为部落首领,也得不到什么太大的好处,所以禅让制度存在也不稀奇。到了禹之后,洪水退去,人民安定,部落领土也得到了扩展,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这时部落首领享受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肯定更高,这就为禅让制的瓦解提供了基础。

所以不能根据人性来否定上古禅让制的真实性,而污蔑说儒家为了自己学说编造禅让。

《春秋大义》读后感(二):传统的再发现与再理解!

2019的24本书。 第一次知道熊逸(2016年),就是通过本书的电子版,看完之后,叹服作者的广泛的学识、旁征博引的论证、幽默辛辣的笔锋、汪洋恣肆的讽喻与暗示,深刻的反思。从此,便成为这位中国当代思想史上的隐者的铁粉,老熊的书出一本,买一本。今年终于再版当年大著,果断入手,二刷! 熊逸通过古代经文的精读与反思,利用现代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哲学等多学科的旁征博引、综合论证,以幽默辛辣的文风,于嬉笑怒骂间思考中国传统的本来面目。 我们认为的道家,儒家,法家,在先秦时代的分别不如我们惯常所理解那般对立,反而是相互借鉴与融合,难分难舍。所谓我们的古代中国,传统思想,在春秋战国豹变之际,社会结构由世卿共和的宗法封建制一变为君主独裁的君主集权制时,我们的传统就面目全非了,儒家经典思想、语句的内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所理解的传统并非最初的传统,对于孔孟而言,后世的儒学恐怕才是惊世骇俗的乱臣贼子之言了。 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把中国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段,换个角度看我们的历史无非:封建——专制——反专制(现代化进程,至今仍然在路上!)三段,我们自以为豪的传统文化未必值得骄傲。 作者立足于传统中国,着眼于当下社会,反思我们的思想文化基因,对于如何修成现代公民令人深思,大有启发。 作者的勇气与良苦用心值得敬佩。

《春秋大义》读后感(三):《春秋大义》

2021年第30本书 作者:熊逸 全书以《春秋》这本书为主线,讲述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这个主题听起来有点枯燥呢,千万别被它唬住了,内容像推理小说一样有趣。开篇用了一个杀人案,说明了文化对刑狱的影响。 唐朝,有位官员在驿站被谋杀,凶手主动投案自首,杀人是为父报仇。这就让判案的官员为难了。因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父亲被杀,儿子为父报仇合情合“礼”;但是杀人偿命,国法又不可不依,怎么办呢?陈子昂想到了一个两全的办法,先依国法,处死凶手;再依礼教,表彰凶手。众人一致拍手称赞,陈子昂为大家解决了一个难题。 这个案子的热度,并没有随着唐朝的灭亡而结束,宋朝的柳宗元写了一篇文章《驳<复仇议>》来批判前人的审判。历经了两个朝代,人们还在讨论这样一个案件,并非是这个案件涉及的人有多重要,而是对“礼”“法”关系的整理。尽管要依法办案,却要参考《春秋》,让自己的做法,有“礼”可依。 《春秋》一直以来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相传是由孔子所做(真伪待考)。《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表面看来是对一件事情的平铺直叙,细细斟酌,就在不同的用词中表达了对事件的评价。 熊逸通过对一个个历史事件的分析,引经据典,贯通古今中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中国的政治哲学史。这本书你既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本文化的书,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本思考的书。通过作者对事件的分析,不仅仅感叹于他缜密的逻辑、丰富的知识,更是钦佩他一直在积极思考,不愧为“思想的隐士”。 全书66万字,学古是为了通今,在作者轻松幽默的行文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整本书的学习。

《春秋大义》读后感(四):书评

早就听说过熊逸的大名,此人颇为神秘,男女不详,年龄不详,被誉为是当代的隐士。《春秋大义》是他的作品之一,全书洋洋洒洒66万字,古今中外的名人典故信手拈来举证翔实,字数颇多却叫人读得畅快淋漓,不失为一本奇书,内容比起今天所谓“正统儒家”的作品来说,可谓就是剑走偏锋了。我本人素好猎奇,所以愿意给本书的豆瓣评分打个5分。

其实本书的内容在书名的副标题中就已经写清楚了——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在国外的历史研究中关于中国的部分一直有一个热门问题,那就是:为何中华文明历经三千年都不曾中断?国外的史学专家们给出了很多种答案,但有一个中心思想是共通的。那就是中国的政治一直都被同一种思想即儒家所掌控,在儒家文化的超强引力之下,中国各个阶层都紧密的联结在一起,无法分离。我之前一直对儒家文化多有微词,感觉就是因为儒家文化的腐朽,使得中国落入了历史的深渊。到后来再想想,这种思想就显得非常有问题了。现在市面上关于儒家的学术书籍无外乎三种,褒、贬、中立,但在这三者中,褒奖类的书籍可谓是占了大头。尤其是近几年来提出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口号,喊着要复孔复儒的人都更加的多了。

《春秋》是孔子的代表作,后世之后称颂《春秋》之作微言大义,而春秋笔法更是深得更为文人士子的喜欢。因为这是一本圣贤之书,按照里面的东西去做就绝对不会有错的。在孔子眼里,最完美的政治模板就是周文王和周公的时代,周礼鼎盛礼乐有序。而孔子斥责后世礼崩乐坏,最希望的莫过于重新恢复周礼。第一次读到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就觉得孔子的想法怪怪的,事情都是发展的,过去的案例不一定适合现在的情形,一切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孔子一心想恢复周礼不就是故步自封吗?后来我自己再想想,我的想法是站在了几千年后的上帝视角来看,而非处在了孔子的角度上来看。

阅读一本书,最让人开心的不外乎有两点,其一是作者提出了某些观点让你耳目一新醍醐灌顶;其二是通过书籍你发现了你和作者有共鸣之处。在阅读这本书时,我非常开心的同时得到了这两种快乐,我与作者有一个一致的观点,就是所有的政治目的都是为了统治稳定。

武则天的无字功碑后世解读为“功过皆由后人评说”,而先贤典籍是不是也可是解读为“释义皆有后世而定”?诸子百家的作品不像后世的文章一样处处引经据典,它非常的独立,以至于同一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意思。在皇帝的专制统治之下,文章的原意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臣下如何能将这些先贤典籍解释成皇帝想听的东西,这可是一样了不得的技能,能精确的掌握这门技术的人物无不是飞黄腾达。熊逸在书中也举证了多个例子,明明都是《春秋》中的话,却用在了两个完全相反的案子上,判决了截然相反的刑法。这看似是毫无章法的操作实际却是大有门道,所谓帝王之术神鬼不言不外如是。

我之前非常不喜欢董仲舒,感觉就是因为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害得我们从此失去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当然,现在我还是不喜欢他,但是却也多多少少能理解他了。其实不论独尊的是哪一家无论是道是儒是法,其结果或许都是一样的,一样是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特有的文化盛事,但这种超级开放的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也可以说是疆国林立的结果。想要一统整一个版图,是不可能允许有这么多种声音存在的。所以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文、清朝的文字狱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让社会只能发出一种声音——皇帝愿意听见的声音。

在前期,皇权和相权,或者说皇权和臣权是相互制衡的,但是,随着所谓忠君思想和皇权专制的进一步深化,臣权已经远远逊于皇权,完全起不到制衡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兴衰全取决于皇上的脑子是否清醒,这看似非常的荒谬,但确是在我们华夏土地上上演了整整三千年。

今日的儒家绝非孔子时代的儒家,在这几千年的改朝换代中,儒家思想根据皇权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删改取舍,以至于称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版本,儒家原本是想扶正皇权来用自己的思想统治天下,却没有料到自己成了皇权的工具,真的是作茧自缚呀。原本的儒家文化是怎么样的,我们无从得知,只能偶然能从历史掀开的一角中窥见一丝端倪。

《春秋大义》真的是一本奇书呀!原本以为先贤典籍都是教你为人处世经世致用,本质上确是治国方略。

PS.看了《春秋大义》后提起了我对《君主论》的浓厚兴趣,下一本我就要去看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