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

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

《湘行散记》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湘行散记》精选点评:

●描写湘西生活;感觉有点难follow。

●沈从文的文字让我了解到了,一百年前,湘西水边居住的人的样子。这是一副湘西人民生活的画卷。毫不讳言湘西讨生活的人,水手,妓女。有些篇幅我可能读来没什么趣味,但是我毫不怀疑这文章的高度。

●脾气太好了,那点天真很纯净,少见。不得不佩服。《水云》一篇绝佳。

●作者笔下的湘西世界宁静柔美,虽然没去过,但是读着也能感觉心醉,沈从文的文笔真是太好了。

●囫囵吞枣又一本。后面的水云部分有些不明白了,偶然是指那个高青子吗?

●一定要去一次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一趟

《湘行散记》读后感(一):希腊小庙里供着的人性

本书包含了《湘行散记》和《湘西》以及一些其他的小短篇

前者是1934年重返故乡所得 乘船上行记录了一路上的景色以及形形色色讨生活的人 后者是1938年重返所得 着重描写具有地方特色的物产 以及当地存在的问题 外界对于湘西世界想象的一些误解 地方志的味道

阅读过程中突然福至心灵体会到了沈从文所强调的原始生命形态的健康 协调 自然,也看到了人们强劲的生命活力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尚未被工业社会所带来的框架束缚 领悟到的一瞬间时间年龄的枷锁也从我的身上去除 整个人开始变得轻盈 身体与精神都变得轻松起来 (这部分有点魔幻哈)

沈从文这以乡下人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不被社会制定的规范约束,此处并不是要反社会,人的物化 异化本就是不人道。对于一个从小看惯杀头,进过军队的人来说,他的意志绝不软弱,强力意志藏在了书中 分散的很 湘西世界的构建有点儿像在抓住记忆。

《湘行散记》读后感(二):《湘行散记》读后感

翻阅此书的欲望来源于浪漫的《边城》,然而翻阅此书却发现这里面并没有幻想的浪漫,只有湘西当时的景况与故事人情,似不足以道,又非道不可的湘西人生活的苦辣酸甜,倒也体会了那么一点“生活即人生”的意味。然而这里却能让人抛掉《边城》里的凤凰,也不再因对凤凰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而抱怨它如今的“面目全非”。相反,你会更喜欢如今的凤凰,觉得如今的凤凰本就如此样子,因为任何人,事,物随着时代而演变的过程本来就是危险而极美的。从《湘行散记》中窥得百态人生,我依旧喜欢湘西,想去探寻武陵的桃花源,吟诗作赋学不来,却想咬一口武陵的肥鱼,再偷偷配上一壶美滋滋的桃花酿。想去鸭雀巢的乡村住上几日,带上被烈日晒得发黄的旧草帽,划着小船到河里采摘几根莲蓬,摘取新鲜的莲子,借老乡的土灶做一碗香甜的莲子羹汤,或是寻一处山间小涧戏水玩闹。想去长潭边的吊脚楼问问那个多情的女子她的情郎是否安全归楼还是另寻他榻,从此一别两宽?亦或被湍急的河流吞噬,又或一时气盛打架滋事致死,从此生死两茫茫,杳无音讯?想窥一眼古华的芙蓉镇的动人美貌,更想乘船顺着辰河飘过,瞧两眼遍地宝藏的湘西成了什么模样……于是,不浪漫的湘西已是很浪漫了!

《湘行散记》读后感(三):《湘行散记》

||“这些东西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百年前或百年后皆仿佛同目前一样。他们那么忠实庄严的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他们便更比其他世界上人感到四时交替的严肃。历史对于他们俨然毫无意义,然而提到他们这点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却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

||“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

||“遇晴明天气,白日西落,天上薄云由银红转成灰紫。停泊崖下的小渔船,烧湿柴煮饭,炊烟受湿,平贴水面,如平摊一块白幕。绿头水凫三只五只,排阵掠水飞去,消失在微茫烟波里。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生命另一形式的表现,即人与自然契合,彼此不分的表现,在这里可以和感官接触。一个人若沉得住气,在这种情境里,会觉得自己即或不能将全人格融化,至少乐于暂时忘了一切浮世的营扰。现实并不使人沉醉,倒令人深思。”

景物描写太美了!另外感觉湘西的水手们常互相骂脏话 或是助力行船 或是疏解情绪 这样的性情流传下来 感觉湖南人血脉中也带了这么点基因(之前去长沙旅行 就觉得当地人很有脾气……)

《湘行散记》读后感(四):堪称高端游玩攻略

这本《湘行散记》其实是一个合集,包含了《湘行散记》、《湘西》、《沈从文散文选》。一直就听说沈从文的《边城》写的很好,可是还没有拜读就先看了这本。

《湘行散记》写了坐船一路的沿途风情,侧重于用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对于自己的家乡是十分了解的,风土人情、沿途景致都如数家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用了平静的笔触描写了时代下的悲惨。戴水濑皮帽的朋友很可爱:长到二十岁,在男子面前还是挥拳比武,在女人面前却异常温柔,到了三十岁,处事更加谦和了……,活脱脱的一幅成长轨迹总结。读这本散文啊,最大的感受就莫过于老沈讲那些风尘女子了,好像每到 一处必然去了解这些,行情了如指掌,真真的老司机模样,可是,他笔下的这些女子看来命运多为悲惨,第一个提到的“后江”,对于她们的日常、工作都写的一针见血,尤其是写她们命运的那段,看完顿觉那时的劳苦大众如蝼蚁一般。所幸接着又带来了一段多情的水手与多情的妇人,当真很生动,原来湘西的生活并不是伴随着血色的残酷,也有着平凡的温情。水手的形象嘛,实在算不上纯良,用笔最多的还是他们的骂话,可是全程也没有写出他们骂的是什么,只是说一直在骂人,好像骂人是水手的必备技能。整个看起来,描写的多是讨生活的大众,爱之深责之切,那个年代,那些人,那些事,很长见识。

《湘西》在我看来就是一本“高端游玩攻略”,作者从常德一路沿阮水而上,常德、阮陵、泸溪、辰溪、怀化、凤凰……,记录沿途的种种,阮水的船、辰州符、赶尸、苗蛊……都很有特色。这部分的写作目的作者也不避讳,就是想要向外人介绍湘西!现在看来有点“俗”的目的由于写作感情上成功而被掩盖了。作者恨铁不成钢似的说明湘西并不是一个”蛮地“,要同乡们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自卑与自弃,颇像是长者的教诲。在长沙就将湘绣等特产了解的这么详细,可见出用心之细,要欣赏湘西地方民族特殊性,船户是最有价值的材料之一,三桅大方头船、乌江子、洪江油船、辰溪船……,长见识了,搁到现在,非行业内的人应该了解不到这么详细的吧。说到女性时,提到车站挑担的全是女子、男子所能劳役的这里也全有女子来做、公路服务也有不少女子,这里狠狠的挖苦了一番集中在大都市过着腐败生活女权运动者,但这并非是女子愿意这样做,而是男子多在服役或为匪,劳力则由女子代劳了,时代啊,命运多不由己。

讲到赶尸,作者也是兴趣极大,专门去拜访一位“有道之士”想了解,没想到被这位熟透人生的老者怼了回去,很有趣,可是,我也很有兴趣啊,然而什么也没得到。对于各地的地理风俗写的真是细致入微,周家幺妹,美女配英雄,诶?好像过程很粗暴啊;当地土司刺激人心传说:对任何人新婚都保有”初夜权“,诸如这些都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真是秉持一贯的风格,每到一处,免不了写风尘女子:边地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是那么浑厚。遇到不熟的主顾,先交钱再撒野。哈哈哈哈,虽然很同情但还是不厚道的笑了。作者的书中也多次提到湘西的商业有江西人把持身影,多经营布绸生意,江西人这么厉害的嘛。走尽天下路,难过辰溪渡,讲到辰溪的煤时,当地人卖着两块钱一吨的煤,用着二百五十块钱的煤油!真可谓是赤裸裸的剥削,还讲到一个一个神圣旷工家庭的故事,看着实在让人难受,那时、那地,活着真心不容易。

湘西苗疆的蛊,本来我是兴趣极浓的想要去了解的,可是了解后终致郁郁而已。用蛊者根据年龄的不同其实是有三种不同的说法:蛊婆、女巫、落洞女子。蛊婆,就是年老者,混的不好就容易被“晒草蛊”,主要是因穷苦而寂寞;女巫,主要是中年女性,生活困苦,感情无所归宿,将希望寄托在法术上以求得安慰,都是社会环境所致;而落洞女子就比较特殊了,多为年轻未婚女性,她们是感情压抑以致病态,背后却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悲惨,“她在恋爱之中,含笑死去”,在人间无可爱悦,却爱上了神,在人神恋与自我恋中消耗其如花生命,终于衰弱死去!读后甚觉可悲可叹更可怜!能说些什么?我想,这万恶且吃人的旧社会!说到湘西游侠、苗民问题时作者都是很有见地的,可以看出沈从文对于家乡深切的关注与热爱。

至于那部分散文,则没仔细读,多为一种感觉,说不出道不明,没兴致去细细体味了。

总的来看呢,就像是看了一本游记和一本游玩攻略,当然都是很高端的那种,非一般可比。我想,要是哪天我也能像了解湘西那样了解我家乡时,我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