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群体的疯狂读后感锦集

群体的疯狂读后感锦集

《群体的疯狂》是一本由[美]威廉·伯恩斯坦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4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群体的疯狂》读后感(一):永不停止的疯狂

本书内容丰富,不是那种空有观点的口水文,讲述了大量真实发生的事件。所以值得细细阅读和推敲,前言部分都很有意思。具体说下,前言是以麦基为引子,他在1841年撰写了《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从这本书出发揭示了群体不理性的现象。然后让我觉得尤为有趣的是1841年后不久,英国经历了一场金融狂热。此时代麦基作为一份报纸编辑,仅正常报道了新闻,对其背后的疯狂没有做出见解,明显缺乏怀疑态度。本书并没有就此继续深入,而我想到老话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麦基作为作者能够分析在他以前的人类不理性事件,可当他身在其中,却无法跳脱出来,和其他人无异。这也更说明了人类的理性是无法通过正常学习来改变的。当疯狂席卷人群,我们皆是疯子。

前言中还讲述,“发起人……大多数一开都是才华横溢……在一个以财富判断人的资本的社会中,他们成为国家的雄狮。当投机走到尽头……落得不光彩和破产的下场,但通常能够侥幸逃脱牢狱之灾。”这不像极了落败的许家印,最近还闹了出假跳楼的戏码。他拥有的财富是普通人工作上万年也得不到的,但说塌就塌了。人们对他的看法也从极具魅力的大老板成了大笑话。正是不计其数的普通人,对房地产、对学区的狂热导致房价的高速增长。即阻碍了韭菜的幸福指数,也抬起了经济泡沫。其实不赖房地产公司,没有碧桂园、恒大,还会有其他的。只能说大家又一次都疯了,后面还会继续疯。

《群体的疯狂》读后感(二):疯狂去往何处

本书内容丰富,不是那种空有观点的口水文,书中描述了大量真实发生的事件,所以值得细细阅读和推敲。发现前言部分都很有意思,具体说下,前言是以麦基为引子,他在1841年撰写了《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从这本书出发揭示了群体不理性的现象。然后让我觉得尤为有趣的是1841年后不久,英国经历了一场金融狂热。此时代麦基作为一份报纸编辑,仅正常报道了新闻,对其背后的疯狂没有做出见解,明显缺乏怀疑态度。本书并没有就此继续深入,而我则想到了老话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麦基作为作者能够分析在他以前的人类不理性事件,可当他身在其中时,却无法跳脱出来,和普通人或者说读者无异。这也更说明了人类的理性是无法通过正常学习来改变的。当疯狂席卷人群,我们皆是疯子。

前言中还讲述,“发起人……大多数一开都是才华横溢……在一个以财富判断人的资本的社会中,他们成为国家的雄狮。当投机走到尽头……落得不光彩和破产的下场,但通常能够侥幸逃脱牢狱之灾。”这不像极了落败的许家印,最近还闹了出假跳楼的戏码。他拥有的财富是普通人工作上万年也得不到的,但说塌就塌了。人们对他的看法也从极具魅力的大老板成了大笑话。正是不计其数的普通人,对房地产、对学区的狂热导致房价的高速增长。即阻碍了韭菜的幸福指数,也抬起了经济泡沫。其实不赖房地产公司,没有碧桂园、恒大,还会有其他的。只能说大家又一次都疯了,后面还会继续疯。

回顾历史的群体性疯狂,大都和宗教有关,但撕开宗教的外衣,又会发觉大部分又事件又和宗教没那么多关系。这就得挖掘我们为什么会疯狂,或者说愿意为之疯狂。那就是利益,宗教只是一个合理化的借口。比如十字军东征,虽然由教皇号召,当教皇并没有直接驱使那些前往圣地的人。是他们自身觉得有利可图,想要去掠夺土地或是得到荣耀。当利益衰退,十字军也就自然瓦解了,教皇也没有了号召力。所以疯狂来自于人心,我们的内心都期盼着疯狂的行径,至于何时顺从疯狂,就看时机了。

而正如我从本书前文中分析的,知识或经验无法使我们规避疯狂。所谓理性,只有作为旁观者时才存在。

《群体的疯狂》读后感(三):什么是群体的疯狂?我们是否是理性的人?

头一次体会到非虚构读导读的重要性,正文内容阅读还是需要一些门槛的,作者融合生物学、心理学和经融学不同学科与理念研究进行论述。前面几章关于西方中世纪的宗教狂热阅读体验非常痛苦。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依次通过西方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15个关于宗教狂热与金融泡沫的议题,分析了宗教疯狂与金融疯狂类同的机制。到了19世纪,进入现代化社会,由此产生了功利主义哲学,依然没有像之前哲学家期待的那般美好,时代更迭,疯狂依旧,而且随着科技进步,后者的疯狂更胜。

什么是群体的疯狂?我们是否是理性的人?

人要为自己所做的行为理性分析,非理性的思想观念支配的极端行动是疯狂的。在进入现代化社会前,宗教和贵族一直牢牢把控着社会行为,政治和文化的垄断。但有的时候我们认为的理性,也不过是自认为的理性,只是为了合理性解释。

人们更喜欢听故事,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叙事给虚假的事情“合理化”,我们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鸣,它使得让我们更加相信幻象之中,回避真实的事实和数据。在投资中,“理性”其实是一个脆弱的罩子,自欺欺人认为自己的选择是经过理性分析不会有错。

群体间的狂热幻想又为此添了一把火,比方说种种关于时代末日论,到现在依然还有很多。在个体中疯狂是罕见的,一旦相同观点的人聚集起来形成一个群体,疯狂则是司空见惯。

现在的群体疯狂更多的还是在金融上:股市泡沫、英国铁路大疯狂泡沫、1929年股市崩盘和现在的互联网泡沫等,那巨大的泡沫还没有戳破时,里面都是人的欲望。越来越多人抱着相同幻想时,人的贪婪即使躺在巨大冒泡上还能酣睡,紧闭双眼,捂住耳朵,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

书中作者举了牛顿的例子,即使聪明如他这样的人,在投资股票的时候也不是理性的投资人,1712年购买南海公司的股票,在1720年上半年已经在高位的时候全仓卖出,如果就此收手会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受到周围狂热氛围的影响,上至国王、议员、军人,下至普通家庭主妇,纷纷卷入到这场一浪高过一浪的投机狂潮中。当时的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认为这个空壳公司还有更好的收益,再次梭哈之前的股票数,牛顿投资的钱也化为了泡影。

“它们不是古旧的历史,而是我们正在经验的真实。”

回顾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人们会在这么多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吗?不会的,群体之间的疯狂依然存在,宗教和金融的群体疯狂它们的本质是相通的,只是以不同形式展现:人类固有的模仿、编造和接受引人入胜的叙事以及追求地位的倾向。人们的未来也必将充满宗教和金融群体的狂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