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回到餐桌,回到生活》读后感摘抄

《回到餐桌,回到生活》读后感摘抄

《回到餐桌,回到生活》是一本由蔡颖卿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到餐桌,回到生活》读后感(一):很“哲理”的关于厨房的书籍

和《简单、丰盛、美好》一样,作者都很真诚用心

只不过这本,用词和关于厨房的体悟感触更深入,甚至常常从厨房延伸到做人和人生。

如果想放松不动脑的当休闲读物去读,可能有点“费脑力”了一些,因为作者的深刻文字真的不少,但如果用心读下去是很容易抹去浮躁,感到呼吸凉爽去静心阅读的。

很喜欢作者在“概念篇”的:“希望年轻朋友能在多元到混淆的社会中,透过生活实务厘清一偏之见,确立质量的意义,不只谋生更懂生活。 人真正要被检视的,既非学历、财富或者职位,而是作为一个人,你有没有能力把生活过得很好,能不能确认自己的幸福之感,从此,我对于信心的认识不同了,我对于教育的想法也不同了。”

尤其,上面两张图,作者给人种“云心月性,静水流深”的淡然心性的感觉。是一种从小甚至几代人都教育良好而通身流淌出的不浮不躁的气质。

不过看评论说书里有抄袭,倒是木有发现。

……虽有种种,但我不大喜欢,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放松的事情学究化,读着…困极了

《回到餐桌,回到生活》读后感(二):感谢食材的馈赠

都说台湾人对生活的态度,舒适精细,体现在美食上,则是对色香味的追求,要求比较完美。早听说蔡颖卿的书,如《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这次有幸看到新作《回到餐桌,回到生活》,感觉诗情画意美食全在书中了。

蔡颖卿,台湾著名生活美学家、畅销书作家、教养家。代表作有《家与美好生活》《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我想学会生活》《放下手边事,坐下来读读书》等。

真正回到餐桌,静心做出食物,回到最初的生活中。真的是很让人感到舒服的一本书,全身心的放松,美图,手绘,中文,英文,一点一滴都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以还原食物最初的味道,从食物中得到馈赠,收获食物给予我们的营养和生活态度。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列举的很多,如蛋,猪肉,牛肉,鸡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很平常的食谱。材料简单,过程不复杂,可谓是人人都可以买得的材料,人人都可以做得出的食物。生活不仅仅是视觉和感观,家的舒服不仅仅靠舒服精致的装饰,更需要干净整洁。而餐桌上的美食也是同样的道理,视觉和味觉同样重要,二者缺一,则不可称之为美食了。像是葱烧猪肉卷,我们平常很多菜都会用到猪肉,那么如何选取适合部分的猪肉,再提到松肉,以前用刀背反复敲打,使肉纤维断裂。这样做出的肉更嫩,口感更好。多了一个步骤,出来的口感就不同。生活一成不变,改变的,只是我们的一个小动作,食物就变得如此不同。

作者曾言“如果一个人没有好好地吃,他必不能周全思考、好好去爱,也不能恬然入梦。”,简直太贴切了。吃得好,才能有力气去想,才能有力气去做,才能全身心投心,才能获得幸福感。而这一切的源泉就是美食,归根到底又回是我们的餐桌,我们的食物上面。由此也引伸出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从爱出发,用心做事。哪怕是做一道菜,做一份汤,都藏着对生活的爱,对食材的敬意。用自己全身心地投心,将食材的功效发挥到最大,获得食材的馈赠于我们的生活的美。

最初喜欢这本书,是当成工具书,照着菜谱学做美食,慢慢地,在菜谱中,看到作者对生活的感叹,每一道菜都能看出作者的用心,如糖醋排骨时,就用了不小的篇幅讲解糖醋的故事。而后从书中看出作者对食材的敬意,发觉这像是一本哲学书,教着人成长,教着人长大,也教着人如何生活,如何更懂得生活。

《回到餐桌,回到生活》读后感(三):用心 幸福就会出现

闲来无事的下午,偶然间看到一段短视频,精致的画面,娴熟的手法,耐心的教着大家如何在家中制作双皮奶,标题中写到,十分钟即可制作完成,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我跟随视频把双皮奶做成功的下午,收到了这本来自远方的书,来自一位同样因为美食而热爱着生活的人。品着双皮奶,翻看着这本书,不经意间有了一些体会。 对于之前讲到的视频,为什么强调它的标题呢?因为如今是年轻人的天下,任何形式的内容都以吸引到年轻人为首要目的,即得年轻人得天下。而年轻人又有怎样的特征呢?那便是崇一道美食,按照厨师的标准来说,越是慢越是出极品。但如今不止年轻人,而是大多数人都开始了更加快速的生活。我们甚至恨不得提前过十年后的生活,我不知道他们急着做什么,又好像知道一些。 一直对台湾的印象便是慢生活,记得在花莲的民宿里,主人呵护蔬菜时的认真,记得在路上那对走路在海边散步的当地人,好像他们比我们更加懂得享受,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一样。在台湾,美食算是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他们的厨房宽敞,厨具齐全,处处都能看得到用心的装饰。 通过节目《妈妈是超人》认识了伊能静,认识了贾静雯,他们算是台湾的代表,也是大陆观众了解台湾的一个出口。在综艺里,伊能静的家着实惊艳到我,满墙的柜子,装的不是什么荣誉证书,不是什么装饰品,不是旅游纪念品,而是好看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杯子,那些在他人看来可能并无太大差别的花纹,样式,却被伊能静从远方带回到家中的展示柜,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细节。还有关于餐馆,台湾的餐馆更加注重人文性,每家餐馆都是注重在顾客本身的感受,而不是只在外表,亲切的服务员,餐厅中处处是景的墙壁,健康可人的菜品。综艺中,当好朋友包文婧从北京来台湾做客时,伊能静为饺子准备了自己的拖鞋,为每个人准备了专属的餐具,让客人有一种回到家中的感觉。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 之前在尼泊尔支教的时候,遇到一位来自乐山的阿姨,高中老师退休,选择专注于美食课堂的推广。他来到尼泊尔,带来了平底锅,带来了打发器。可以用平底锅做出裹着糖稀的爆米花,蒸出蛋糕,会做玫瑰花馒头,吸引了一大批孩子的崇拜。 这样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这样说明了我们的大众正在发现美食这样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并开始从中受益。他们中有高龄退休老人,有年轻人,有视频博主,有在校学生,我们从美食中看到世界的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热爱,食物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是你赋予它,它就有了情感。 我不想用美食,用这样的生活方式与幸福连接起来,我觉得那样太牵强。幸福就如成功一样,不是一定的标准,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所以尽你所能的幸福吧。

《回到餐桌,回到生活》读后感(四):好之道也,进乎技矣

1.切:

-用刀的不同部位:尖,中,跟,背

-用不同施力方法:拉拖,直下,多,压,滑碾

-安放砧板于湿抹布上,刀安放使刀把于内

-切的大小,为什么切这么大

-切的形状

-切的时间,料理的前亦或后

-切法:压花,滚刀块,瓣状,蛇腹切,唐草切,轮状切,白发切,厚皮切,球状切,蒜头切

2.热:

决定熟成与香浓度

-加热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火力大小:大,中,小

-什么时候加水,水加多少(原理:减缓焦化,支持烹饪时长)

3.五个动词

-煮——炖,红烧,白灼,烫,唰,氽,焖,酱烧

——水&温度:控制水,控制温度

-烤——焖锅(爆)&明火

——温度

——要点:焖锅烤(类似于蒸):热空气对流,空间与食物比例,火力

明火:利用油,高度,喷枪不断改变受热状态

-蒸——水蒸气&温度

——水分流失,适用于多汁,切得较薄,不想稀释破坏原味,形状脆弱的食物

——早点:调节蒸汽的火力~锅盖密闭程度/火力/食物与空间的比例

-炒(动)&煎(静)——借一点油&温度(高于煮)

——静态~平底,动态~炒锅

-炸——油&温度(类似于煮的热传递)

——两种方式:裹粉衣(干/湿),不裹粉衣

——原理:干温的快速干燥褐变

——注意:吸水后操作

4.调味:

-时间:味道赋予食材:宜早

食材释放味道:宜迟

-尝试:不同用法,不同时间,不同剂量,不同滋味

5.勾芡:

-三种用途——汤羹:浓稠汤水,水最多

——烩菜:浓稠汤汁,水较少

——收汁:收束菜汁,水最少

-要点:可柔化蛋白质,先勾兑后加蛋液

-

《回到餐桌,回到生活》读后感(五):饮食生活 厨事智慧

首先,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很漂亮的书,小时候看书,如果只有文字的话会觉得没有趣味性,看不下去,所以一般都会找一些带有插图或者是漫画的一类的书。而这本书通篇都是插画,图片和文字的结合,你可以把它当做利用厨房来说生活的一本书,也可以作为下厨的指导书,里面也专门介绍了摆盘等等,看过这本书,会觉得餐厅里的菜离自己也不是那么遥远了。 当时买这本书的时候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它有趣,里面的插图很好看,我因为工作的原因,是极少做菜的,一年做菜的次数两只手是可以数过来的,最近一次动手做吃的就是2018年快要过年的时候,给家里买了一个烤箱,开始摸索起了烘焙,因为大学学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校会有食品工艺的实验,烘焙算是还有一定的基础,就做了一些常见的曲奇,泡芙,蛋挞之类的……好在做出的东西都还可以入口,感觉最开心的就是看着别人吃的时候! 因为现在的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很多媒体都在提要把生活过精致些的理念,毕竟生活是自己的,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也都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动手下厨应该算是其中一个体现吧。 本书的作者蔡颖卿,是一位生活美学家、教育专家,同时也已出版了十七本畅销书,先后经营过八家餐厅,传递着“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好好说话”的生活热情。 全书分为概念篇和实作篇,作者最强调的就是以科学原理来解释烹饪,因为中国人的家庭厨房做菜讲究的都是经验,像我的妈妈做菜是挺好吃的,但我完全按照她的方式来也做不出同样的味道,当我反问她一些为什么要加这些东西的时候,很多也是说不出道理的,因为她的妈妈也是这么做的,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这样做出的味道也好吃,那下次做这道菜就是要放这个了,同时她也会说她都做了几十年的菜了,很多烹饪书上的菜谱,调料那一栏经常会出现“适量”、“少许”或者“1匙”等词,没有精确的数字,其实这个也就需要我们靠一些简单的常识和经验来辨别,还要根据自己的口味来确定到底加多少,这个也就是书中说的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以前我会觉得下厨也是依靠天赋,但看完这本书我发现更可能是做饭好吃的人在下厨的时候是动了脑子的,就像我们工作上如果一件事出错了,我们一般都会吸收教训,下次避免再犯同样错误,但做菜很多人如果这次做的不尽如人意,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是具体哪里出错了,有的会觉得自己天生做菜不好吃没有天赋,或者有兴趣的下次继续尝试,这本书中还蛮多做菜真正的原理的,概念篇基本就是在说厨房中的一些笼统的简单道理和原理,比如食材的切理,摆盘等等;实作篇就是具体要某种食材,一道菜的做法了,分为主食、蛋、猪肉、牛肉、鸡肉、豆制品、蔬菜、海鲜等,食材也都会简单介绍一下,感觉还是比较有趣的,里面的菜有时间都可以尝试着做一下! 这本书的缺点应该就是不适合晚上看吧,哈哈哈,因为我看书的习惯是睡前看,以至于看这本书等于是一直被人深夜放毒啊,尤其还是每个都配有图片,真的是很养眼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