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超级PR》读后感1000字

《超级PR》读后感1000字

《超级PR》是一本由[美]霍华德·布莱格曼 / [美]迈克尔·莱文著作,湛庐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级PR》读后感(一):适合入门公共关系的职场工具书

在澳洲媒体与公共关系领域工作将近5年,遇到很多品牌与个人运作案例跟这本书讲到的颇为相似。可惜书中案例确实如评论所说,太过蜻蜓点水,读完后觉得工作思路被大致整理了一下,但没有太多启发式作用。不过,对于刚刚进入公共关系领域的职场青年来说,倒不妨一读。对于想要开始做公共宣发的个人或公司的管理人员,也不妨开启一下扫盲之路。

《超级PR》读后感(二):媒介即信息

在今天这样一个传媒多元、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没有轮到自己说时,就先说了,这是急躁;该自 己说了却不说,这是错失良机;不看别人脸色便轻率开口说话,这叫睁眼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声和形象。

生活不是机器,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有机体,交流和信息就像是这一系统中不断传送的活力止血,滋养着系统,维持着它的健康。

搞活动的:提前告诉宾客们,食物是什么,弱国客人们知道应该期待什么,她们会更高兴。

套话:在这段XX经历中收获了,什么,懂得了所有演员的通力合作和默契配合是多么重要。

《超级PR》读后感(三):公关不就是交际应酬请客吃饭嘛?

网络时代公众人物越来越难做了。你所谓的包装一不小心被网友爆料出言行不一致,你的形象就一落千丈了。

在目前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标签,都有自己的公众形象,你说我算个什么呀,小人物底层的,但现在是属于个人IP打造的时代,你完全有机会可以逆袭。

也正是因为信息复杂难以辨识,你才会发现自己随时都都可能陷入谣言中。

在这个纷繁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会点公关意识,哪怕你根本默默无闻。即使他是在为明星们打造公众形象,我们普通人也可以从中借鉴。

《超级PR》这本书用19个章节向我们展示了公关这一话题的总过程,手把手教你从认识这两个字开始,一步一步实施公关活动,从活动前、中到后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吸引住大众的眼光来打造个人或者公司品牌。

作者霍华德·布莱格曼被称为好莱坞“上帝之手”,公关界传奇,美国知名公关专家,拥有30多年的公关经验,并曾任博雅公关公司副总裁。

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如何为组织和个人赢得超人气”。这个副标题就说明了这本书的两点立足点:专业或者想要成为公关从业者的人和想要打造个人品牌的人。

有人说公关就是陪酒,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认知偏差,仿佛不出卖皮囊就不是一个好公关。人们狭隘的理解公关,是必然存在一些暗箱操作的交易和不可或缺的风花雪月。

这本书就是在告诉你为何需要公关,公关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公关。很多人把这个词语当成一个动词,搭配的是公关一下,仿佛只是某一次的举动就可以把负面影响扭转乾坤,但无数的事实证明。

公关不再是公共关系的简称,也包括了感知和现实,是要走心的。现在的公众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书里就提到了三点:

第一, 公关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想法。

第二, 它是一项马拉松,并不是一段冲刺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公众舞台虽然任人发挥,人们的天分却各有不同。

霍华德·布莱格曼说“工作做好只是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要确保在这个纷繁的环境中,你所做的工作被人看到并得到宣传。”

所以公关伴随而来的就是曝光,为何它那么重要?因为任何公众的口水都足以把一个名人淹没,任何的偏见都足以毁灭一个人的事业,所以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公关的最终目的就是你要能够被看到,不是在人群中挥舞着手说“嗨,我在这里呢,你看到我了吗?”而是你能引起他人的好奇心去关心你到底说了什么。

因此,新闻学中的基本要素“5W”还是很重要的,那就是Who, What,When,Where, Why.

当你把这五个因素都搞清楚了,也就是搞定了公关成功的根基。

1、通过搭建社交网站主页来提升自我的形象。

虽然书中提到的FACEBOOK,MY SPACE不适用于中国,但类似的想法完全可以运用到微博上,职场人士也可以努力打造自己的领英平台,提高自己的个人品牌。

2、公关和广告不一样。

很多人都会把它们两者进行混淆,广告更多是一种带有滤镜的游说,或许通过故事的阐述,特效的炫酷来用夸大的方式展示产品的性能,从而触发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

但公关是则是基于真实而发生的一系列信息发布和告知的活动,线下活动尤其可以拉近你与大众的关系,总是在空中飘着也不是一个办法,对吧。

3、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也是一门学问。

你要在需要媒体前就把关系打点好,而不是临阵磨枪。当你接受采访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信息、搭桥和故事”,缺一不可,此外还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做到临危不乱,面对媒体刁难的提问可以打个漂亮的反手。

公共关系之父的爱德华•伯尼丝曾说过,公关人有三项工作:

第一, 把客户呈现在公众面前;

第二, 第二,把公众的情况反馈给客户,即让客户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公众怎样的反应;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干得漂亮点。

处理的好,危机也可以变成一次契机,就看你如何利用每一次的曝光和触点。

按照作者霍华德·布莱格曼的说法,公关并非是魔术师,不可以把假的变真的,所以货一定要真,不然再怎么给你包装,到了最后真想揭露的时候还是会从云端跌落到底端的。

沪上50万粉丝人气公众号“上海公交”主编。

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超级PR》读后感(四):分享下《超级PR》完整笔记

超级PR:如何为组织和个人赢得超人气WHERE‘S MY FIFTEEN MINUTES?

「美」霍华德·布莱格曼(Howard Bragman)

注:我把个人认为书中有价值的内容,都拆解后并入十诫的框架,方便大家阅读。

Perception is reality.

个人公共形象的三种情况:

建议:设法让公众对你的感知与现实相符。

媒体会过滤信息,保留自己想要的信息。

建议:向媒体选择性地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

公关的基本任务:

利用媒体作为第三方来认定自己的信息:

偷拍盛行,网络发达,公共与隐私之间根本没有界限。

建议:学会在「透明社会」清清白白生活。

现代媒体不再是道德标杆,而是商业工具,追求速度而非质量。

建议:在别人爆料之前,主动公布自己的秘密。

主动接受媒体采访,做「精神袒露」:

不要幻想和记者做好朋友。

不要跟媒体怄气和作对。

建议: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公关预案。

知名度不等于美誉度。

「网络仇恨者」当道,喷子和杠精多多。

建议:设法优化搜索结果排名。

这是人人可为明星,人人需要公关的年代。

这个世界只青睐把特长展示给媒体看的人。

借助公关公司打造公众形象

公关的三项工作:

亚伦是公关行业的开山祖师。

1、定义主要宣传对象,培养核心粉丝群体。

2、通过搜集互联网信息来评估个人形象

3、主动定义自身形象,主动发布相关信息

4、举办活动扩大影响

与其隐瞒不如主动公布。

若未及时公开,导致公关危机,则学会「慢决策」。

危机终将过去,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净化时刻」,有机会风平浪静之后为自己解释。

P39 如果你淡出一段时间后准备复出,那么请先告诉大家你的现状。

《超级PR》读后感(五):一个套路,让你的自我介绍与众不同

文 / 董小琳

周末,你去参加了一个读书活动。

线下聚会大都会用自我介绍的方式开场,既活跃了气氛,又可以让小伙伴们互相认识和了解。

像这样一个个继续介绍下去,转了一圈回来,除了之前就认识的朋友,你会对哪个人印象深刻?

我想,应该不会是小娟。

--可大家不是都这么说的吗?

--你肯定?

今天,我们就不妨用公关教父霍华德·布莱格曼的一本《超级PR》,向善于维护公共形象的明星们学习下:怎样成功地发布关键信息,且令人印象深刻。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明星,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站在公众场合发表观点的机会。那么,今天这篇文章或者说这本书,是不是就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了呢?

先别急着下结论。

请问,你发朋友圈吗?

你之所以会发这些内容,无非是要在圈里展示出,自己喜欢的公众形象。

而这,就是我们每人每天都会做的“公关”。

SO,我们做事的原则是:向高段位看齐。那么,在打造公众形象方面,与明星看齐无异于是最快捷、最有效的练习方式。

实际上,在这个15分钟人人都能出名的时代,公共与隐私之间已经没有界限。而书名中的PR也不再是公共关系的简称,而是一种感知和现实。

看到遍地的网红,你难道没有一点想法吗?

好,说完了“为什么要看这本书”。下面我们就言归正传,回到今天的主题:

如何像明星一样,发布个人信息。

开篇我们听过了小娟的说法,下面就再来看一段主持人撒贝宁在某节目中的自我介绍:

北大才子撒贝宁的这段自我介绍厉害了,现场明星纷纷大笑!_腾讯视频

书中给出了5个要素,分别是:何人、何事、何时、何处、为何。

简单总结下来就是:5W(Who、What、When、Where、Why)。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加上一个H——How。

没错,这也是写文章的基本架构。但从纸面上变为口头表达,还是有不少需要注意的环节。下面我们就一个个来说。

当所有人都看向你,期待与你认识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是带有好奇心的。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这种好奇放大,使大家有兴趣继续听下去。

那么,你的开场,是给这种好奇心加分了,还是减分了呢?

没错,这是5要素中的Who,但如果这样平铺直叙地讲出来,听众们的好奇心一定会迅速跳水:好了,知道了。

那该怎么办?

1、千万不要用艰深的词汇。

没有人会对自己听不懂的事情产生兴趣,尤其是乍听起来离自己很远的词语。

例如,原来的我会这样介绍自己的职业:

好吧,能听懂的,说明对方是同行。

那么,现在呢?我会说:

既和对方的生活产生了联系,同时也基本解释清楚了自己在做的事情。这样的介绍,你会继续听下去吗?

2、一定要简洁简练。

长篇大论的自我介绍,会令人昏昏欲睡。只怕到最后,不是对方有没有印象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再听你说了。

那怎样才能做到不啰嗦呢?

忘掉细节。

书中举了一个明星介绍影片故事的例子:

怎么样?你会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吗?

那如果换成:

作为听众,有没有感觉清楚了很多?

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一样的故事情节,只不过在第一段中,多了很多关于细节的描述。

这就是区别!

下次,当我们要张口讲什么的时候,请先自问:

整体框架是什么?细节是什么?然后只留下框架,就对了。

3、为对方提供价值。

想一想你的发言,对对方来说,有哪些价值?

提供了新的信息?有用的资源?还是其他?

如果能满足这一项,你的发言,就具有了更高的印象分和影响力。

没错,是影响力!

我们发朋友圈也好,当众做自我介绍也好,或者在更大的舞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实际上都是在打造自己独有的影响力和个人品牌。

无论你是要更进一步的职场人,还是想在自媒体大潮脱颖而出的内容提供者,或者是各种平台的博主、主播等等,今天的这本《超级PR》都是你要花时间读一读的书籍。

准备好你要说的内容,最好能提前练习几遍。然后在现场表现得越自然,你的品牌就会越清晰深刻。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