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式财富管理读后感摘抄

中国式财富管理读后感摘抄

《中国式财富管理》是一本由金李 / 袁慰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4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式财富管理》读后感(一):总体感觉一般

适合作为第一次接触这类知识的小白和新手,尤其在认真和机构接触前读一下。一直关注财富管理,也对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有一些认知的话,本书最多泛读一下。

对FO和家族信托描写的较多。这块适合本来就对此感兴趣的。

作者不断提到的独立咨询收费模式是目前很有意思的一点。我个人持一个观点:这个模式在中国不太会做到类似海外的规模。最多FO化。非FO级别人士应该不会支付。并且将来大概率也不会出现规模以上的这类人。

《中国式财富管理》读后感(二):中国式财富管理--书评--2019.3.29

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一个老师推荐了,所以我就找来看一看。后来去听了一个关于财富管理的讲座也推荐了这本书。

资产比较多的,可能会成立一个家族内部的管理机构,专门管理家族资产,这样虽然成本比较高,但家族内部的信息隐秘性较好。

这本书说了一些高净值人群管理财富的方式,财富管理在中国这个行业其实面临这很多问题。1、信任不足,中国人还是不太愿意将资产交由他人打理,或者只是交给他人一部分资产。导致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对客户具体情况认识不足。2、现在客户还是难以接受为服务付费,所以现在金融机构只能向产品端付费,作为客户来说,肯定会货比三家选择一家资产管理费较为便宜的机构,这样会导致真正想为客户理财规划的服务机构受到打压,其次向产品端收费,从业人员可能偏好推荐一些利润比较高的产品,而不会考虑客户真正的需求。这样会让客户与机构之间的信任感消磨光,一般的客户存续期只有四年,客户可能会寻求海外的资产管理部门,导致资金外流。3、中国金融人才的严重缺乏,很难有对所有金融产品都懂的人,理论与实践都结合在一起的人很难。

作为对财富管理行业感兴趣的我,尤其是对明星这个群体的财富管理,一般他们赚钱的期限是5-10年如何平滑后面的期限,让他们一身过的相对顺利是他们所需求的。如何让自己显得专业,客户愿意信任你,这不是书,过往业绩所能影响的,这一定是一个多方面的考量。

最后说了一下比较前沿的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这个之前上过相关课程,所以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只能说能更加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行为吧。

《中国式财富管理》读后感(三):买房暴富的日子,在2018年就要结束了

圣诞节的前一天,恰逢一个晴朗又寒冷的周末。早晨睁开眼,收到房地产中介小王发来的微信:“哥,xx小区的房子现在只要700万, 要不要考虑?”

他发过来的房子,我们半年以前看过,那时候本想改善一下住房条件,把自己这套卖了,换一套更大一点的,可惜那时房价还在涨,我们权衡再三,还是觉得先等等看。没想到半年过去,这套房子的价格不但没有继续涨,反而有点降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对这条微信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毕竟按照过去几年的经验,房价下跌的可能性为零。而即便房价下跌,也只可能是因为有其他原因——比如房子有问题,或者是房主有其他的考虑。这种情况,中介也一般会说得很明白。

但这次中介什么也没提。

我忍不住问了他一句:“房价降了?”

“对。”小王回答我,没有多说一个字。

我的情况当然只是一个一线城市的个例,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数据。1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房地产价格。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1%和0.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0.3%,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4%和0.3%。

简而言之,一线城市的房价跌幅加剧了,但二三线城市出现了相比10月的环比上涨。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了分化,一线城市的交易在下滑,但二三线城市的居民,仍在买买买。

也就是在18日这天,中央召开了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议。几天之后公布的会议公报,照例提到房地产,只不过今年的口吻,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第一,在提及未来三大攻坚战之时,提到了房地产。三大攻坚战,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而在提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时,中央特别提到了金融和房地产的良性循环问题。

第二,要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这两条,前者说明房地产是涉及重大风险的事项,不用多说,肯定要处理好;后者则要注意语言的变化——之前提及房地产的长效机制,说的都是研究建立,如今说的是完善促进。而这种语言的变化说明什么?当然是说明这事儿已经不再是说说而已,而是开始进入开干的实践环节了。

除了最新数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月20号的另外一条新闻最能挑动购房者的神经:财政部部长肖捷在《人民日报》刊发《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文章称,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

虽然房地产税不是说推就能推的,还有法律流程要走,但这个时候登这个文章,不免耐人寻味。除此之外,各方也有不少言论,强调出台房地产税的必要性。 我们当然知道房地产税不是为打压房价而来的,但是我们也需要明白的是,一旦国家真的要出台房地产税,也就是在变相认为,房地产暴涨的时代可能要结束了,以前的土地财政不可维系,因此必须开拓新的政府税源。

当然,还有一个更更重要的信号: 一向唱多房地产的任志强,在今年年底的表态竟然不坚定了。关于2018年的房价,任志强最近只说了两个词:“不好说”,“不好判断”。

而综合所有的信号,我的一个粗浅的感觉是,买房暴富的日子,在2018年要结束了。

鉴于过去20年的房地产发展的走势,可以说,任何看空房地产的判断,都有可能是大错特错的,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就曾亲眼目睹很多唱空房地产的名家,是如何一次次被打脸。

但这次我却有那么一点点信心,而说实话,这次的信心,既不是来自任志强,也不是来自数据,而是因为最近所读到的一本书的理性分析。

这本书就是金李教授所著的《中国式财富管理——不可不知的未来财富管理知识》。

说起金李教授,我之前还觉得不是如雷贯耳,但是看到他的简历,才知道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金李教授是麻省理工的金融学博士,曾经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任教,之后又在牛津任职,直到后来,才回到中国,担任北大的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副院长。

当然,让我折服的不是他的头衔,而是他对中国房地产的短短几页真知灼见的分析。

他通过研究发现,房地产是中国人家庭财富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城市中,家庭财富的7成竟然都是房子。

不仅如此,过去房价的连续上涨,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幻觉”,那就是房价永远涨,所以一旦家庭有了钱就要去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有的甚至是借钱炒房)。

但就像唐朝的白银和宋朝的白银价值不相同,房子的价值也不会永远一样。目前,按照某些统计标准,中国的房地产价值已经高达中国GDP的3-4倍,而在金教授看来,这些投资性房地产,是中国在财富管理上存在绝大的风险敞口。

熟悉西方的他指出,和中国不同,西方成熟国家并不存在这样的风险。而且和中国人财富过分集中于房产不同,西方人的财富很少用于投资房产,即便是位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群,其房地产投资也基本不超过总财富的20%。中国人将房子作为财富储值手段,虽然有其历史背景,但是从发展趋势上看,并不是一件长久之计,因为房子未必是最好的财富,而即便是应该拥有房产,也应该关注其在总财富中的比重。

金教授发现,尽管现在还有人认为五到十年内房地产永远涨的逻辑不会改变,但是实际上风向已经在变化,拥有多套房产的房价受益者如今都在悄悄退出房地产,而那些无房少房的,却仍在杀入这个市场!

富人走了,谁会成为接盘侠?谁都不可而知。

但如果房子不能暴涨了,我们应该怎么理财?我想,金李教授之所以在这本书的一开始就谈及房地产,也就是想要帮我们理清楚这个问题。 除了房地产,我们还有哪些可以投资的品种?我们辛辛苦苦赚取的财富,到底应该何处安放?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到底怎么才能让我们老百姓信得过?这些都是金教授在著作中想要解读并且得到解读的问题。

我曾经在财富管理行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因此可以大胆的说,《中国式财富管理》是一本财富管理的百科全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全面的了解中国的财富管理全貌,我们的财富观也会因此被洗涤一番。

而也正是因为我曾经身处财富管理行业,所以也知道金教授的这本书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中国的财富管理批评的到位,表扬的客观。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国外多年的他虽然深谙西方财富管理之道,但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在一种极度接地气的方式,以中国的视角对中国的问题条分缕析——这实在是一种更难能可贵的精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