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南极之南》读后感摘抄

《南极之南》读后感摘抄

《南极之南》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极之南》精选点评:

●去北京高铁上看了一半,回来看完,印象最深的是甲板上船长问作者,用母语描述自己看到的南极,然后作者发现自己的语言匮乏,难以形容。有机会还是想去看看更多的地方。

●我觉得很一般诶,总觉得里面的很多章节是为了凑内容凑字数写出来的

●在毕淑敏的笔下,一个个刺激而又动人心弦的冒险故事展现在你眼前,让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了几分。

●最重要的准备是一个人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好奇心,不要被俗世间的种种羁绊消磨殆尽。好奇之心吸引万物。鼓励自己充满好奇,不回避生命当中会引起惊奇的那些有益尝试,是一种能力。

●她的文字总像在哄小孩

●审美疲劳了,历史讲得有点多,更喜欢北极那本

●让我一个没去过南极的人似乎真实的体会到南极的感受,读起来时总似有冷风吹过。所谓旅行文学的魅力就是让读者仅通过文字,就了解到背后的风景、人情,开阔人的视野吧。

●点赞船长工作的初衷心态,对踵点旅行的理念,复活岛上导游的广义旅游概念和岛上旅游的管理,科考站和南极点的故事,都很有意思~详细的揭示了一个人们相对了解甚少的领域~

●写的平平无奇,图也拍得不怎样

●文字还好吧,有一丢丢的矫情,描述部分还算详实。如果可以让我来改,可能只剩下不到50页干货了。

《南极之南》读后感(一):孤独和寂寞,不一样!

关于旅行,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出去玩。住好的、吃好的,只要钱到位了,享受着了,便算得上是一次完美的旅行。但我总觉得,这样多少有些屈辱了旅行真正的意义。

我很喜欢看毕淑敏写的游记,第一本是《非洲三万里》,第二本就是这本《南极之南》,书架上还有一本未拆封的《美洲小宇宙》。其实我挺好奇的,一个内科医生偏偏爱上了写作,当了作家又不停地绕着地球旅行,实在是理性又感性,兼顾了安静和奔波。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她呢?

旅行是一面镜子,在不同的自然画幅下,心境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一点小小的涟漪,都足以改变我们对世界万物的看法。自然界本就袒露无遗,草木、旷野、冰层、峡谷,侵蚀的岩壁,风化的山峦,休憩的火山,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驻足仰慕的“前辈”。

相机可以定格瞬间兴衰,却无法追随时间的长河,若是我们的心早已被禁锢,任你立于广博的天地间,也无法感受到时间细微的脉搏,这该是件多么悲哀的事啊……

最后分享一句很喜欢的话,来自于蒋勋: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愿我你我的生命,都能找到与世界的连接,感受充盈,享受孤独,热爱自由,永远在奔赴……

《南极之南》读后感(二):带我去南极

去年夏天看了毕阿姨的《破冰北极点》,今年又第一时间追了这本《南极之南》。不只是因为我有看书必看整套的习惯,也因为我好像迷上这种老年品质团的趣味。

一年内,即去了北极又去了南极,普通人恐怕渴望而不可及,看看书,默默梦游一番也是不错的选择。

毕阿姨的书,还是充满了科普。翻开书本,各种数据和简介,仿佛重新回到了高中地理课堂,让你又一遍的温故而知新。关于南极大陆,南极的天气,南极的岛屿,南极的科考站,事无巨细的帮你重头捋一遍。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各种旅行的趣事穿插其中。

书中有几处情节让人感触颇深。比如,关于南极的原住民代表:企鹅

《南极之南》读后感(三):无数风的心脏 在我们爱的沉默上方跳动

- 前半段讲的是作者在南极的经历,很好看!第一次看南极相关的游记,向往之余充满对自然的敬畏。 中间插了一段问鼎南极的探险家的故事。看起来稍微有点沉闷但还是慢慢看完了。向至死方休的探险精神致敬!…斯科特的遗书好悲壮。想到一句话:如果成功,你将获得荣誉;失败亦如是。 没想到后半段作者还写到了复活节岛上的摩艾!那些个石像一直是我心中的谜!看完总算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说到智利,就不得不谈到聂鲁达。知道他是在高一,王臣在西藏游记里引用了“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当时就在想,怎么会有这么炽热的情感。随后买了他的诗,发现诶嘛呀这也太火热了小小年纪的我承受不了,就没有细读。(诶,怎么跑偏了)。但在刚才,看到最后章节里“无数风的心脏 在我们爱的沉默上方跳动” 的时候,仿佛有共鸣一样的想到聂鲁达。翻过书页一看,诶还真的是。

感谢作者,让我了解到一点点关于他的故事( 比如…情感故事? 笑XD 多谢他的丰富情感才让我们有那么多首好诗看!)。对了,没想到他和中国还颇有缘分!中国诗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梦想在他身上实现了。

挺不错的随笔。旅趣与纵深感兼顾,充斥着人文情怀。但是请原谅我觉得有几章有些冗长了!摄影还是好看的。

最后一点碎碎念:我怎么老是在大晚上写书评,逻辑虽然混乱,但越写越精神了还。不行,得赶紧睡觉!

《南极之南》读后感(四):安于生活的人啊,好奇心带你去最远方

毕淑敏的环球旅行系列的书《非洲三万里》《美洲小宇宙》《南极之南》《破冰北极点》等等,被我成为“别人家的游记”,里面的文字细腻生动,充满温情和思考,让你意识到这是作家从文化和社会等角度来讲述;但偶有小幽默,超级接地气,让我们觉得听邻居家老太太跟你缓缓道来。

走过80个国家与地区的毕淑敏,对世界仍抱持着少年般的好奇和激情。66岁这一年,她毅然离家,远行17052公里,带着老公老芦,开启了与企鹅、海豚、虎鲸和信天翁亲密接触的神奇旅程。

过分的寂静、荒凉与酷寒,让人怀疑人生。见到任何生命都是惊喜:她发现企鹅们吃虾太多导致便便都是粉色的,而且为了怕熏着宝宝,爸爸们练就了将便便“喷”很远的本事……古老的冰居然是黑色的;南极酷寒但从来不是平静的,而是变幻无常,任何两天都不会是一模一样的天气,她面对刀割样的风,遇见过险境,与冰山擦肩而过吓得屏气凝息……

还用了七章的篇幅,讲述了她在智利复活节岛上与巨大石像们“对话”的经历,孤悬在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被当地原住民称为“世界的肚脐”,与“美”无关,居然没有高大树木(可能为了运输石像而砍伐光了),资源非常匮乏,石像是如今旅游大热的福祉,却也是当年树木耗尽、人口锐减的噩梦起源。

“我不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的人。驱使我去全世界旅行的动力,是好奇心。”

人要活得兴致勃勃。身虽衰老,思绪尚能保持驰骋天际的能力。总在旮旯里阴暗的糗着,那是沾满毛屑的旧墩布。

外出这件事,除了需存下盘缠钱,还需存储足够的体力和心力,好奇心要像雨后蘑菇似的,在过程中有增无减。以上诸项,犹如四条腿的小板凳,缺一不可。

出行不要勉强,尤其是一般人不去之地,多属凶险。人们在暖气空调的包裹下,身体已变孱弱,实应量力而行。

与陆地上相对温和的行走相比较,海洋上那带有剧烈眩晕的航行更具威力,它会猝不及防的动摇并重塑你对整个地球的看法,对你醍醐灌顶。

如果你一直呆在坚固的山峦或土壤上,特别是固守在充满人工建筑的水泥城市里,你自以为了解的那个地球只是肤浅片面,挂一漏万的。看旷远寂寥的地域,人的格局有可能豁然开朗。

旅行这么多,她发现,学外语是多年来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毕淑敏小时候是学外语的(北外附中的俄语专业),后来因故中断了学业。现在在全世界走来走去,最大的遗憾是不能熟练地掌握外语,和当地人交流只能考导游翻译,否则,视野就能更开阔一些。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练英语以及学一门外语的想法。在美国打工时基本口语够用,但是工作时采访外国专家有时候力不从心,甚至错过了一些好机会。希望把读书和学习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南极之南》读后感(五):南极|人生一大梦想,她先带我去体验了一回

结伴而行,特别是情侣美好之处不言而喻。

书中有很多知识值得学习,很多历史应该铭记。

英国那个探险家,四次出行南极,虽然未能完成梦想,但是遇到危险时能够顾全大局,为别人着想,带头奉献,主动冒险,赢得全国认可,精神勇气可嘉!

作者夫妇生理年龄已大,心理年龄却年轻,敢于冒险,特别是毕,愿意顾大局 先妥协。

作者每到一处,必用心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用心去体验生活,而不是简单打卡,非常棒。

各大洲的平均海拔, 各种动物, 杀人风:十几倍十二级风力, 很多知识点 ……比较丰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