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剑桥中国宋代史(上)读后感100字

剑桥中国宋代史(上)读后感100字

《剑桥中国宋代史(上)》是一本由[英]崔瑞德 / [美]费正清 主编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剑桥中国宋代史(上)》读后感(一):翻译水准不一

刚看完的第四章,翻译水准实在是比前面几章差太多,译者似乎中文功底都不大过关,经常弄一句话不知所云。责编也不用心,明显有一段话是重复翻译也没看出来,更有一句如陨石飞落,与上下文毫不相干。对后续章节的翻译不抱过高的预期。剑桥中国史中文版的最大问题除了删节,就是翻译,读读还可以,收藏有点闹心。

《剑桥中国宋代史(上)》读后感(二):感觉比明史好看

1. 宋对党项之战很有意义:一则反映了大国居然被小国弄的团团转,而则宋总是急于平息战乱。为什么?因为战争会让武人和大臣把握权利,这真实一个大国没有办法的办法。

2. 宋文化没得说,据说和五代十国百家争鸣有关系,就如唐的盛世离不开魏晋南北朝。

3. 蛮族的侵袭成了宋挥之不去的噩梦。从马后炮的角度看,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怀柔和同化,或者文化输出。然而贫富差距太大,无法祢和。这样让这段宋史特别好看。

4. 宋士大夫风气盛行,所以文化发达。而明则有点苛刻。

5. 这高度发达的文明居然没有进化出高科技,纵使社会经济发达,只有先进武器才能形成降维打击,其他都不太稳。而我们能自己进化出工业革命么?

《剑桥中国宋代史(上)》读后感(三):西方学者的笔触如何讲两宋梦华的故事

这部书真是有生之年系列了,活久见,英文版出来吊了十年了吧,汉译本终于出出来了,先码到书单里,抽空一定沐手焚香好好读读。

先占个沙发,后续更新阅读心得,就相当于业余学宋史的树洞了。

————

读外国人的这本写中国宋代史的严肃历史著作片段,玩味于其中叙述历史时间的技巧与文字,突然想到了之前我读宋代典籍里留言的几个片段,先贴在下面,大家一起看个热闹——

宋代最基本的历史资料《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编撰)、《宋史》(元代史官以两宋国史为蓝本编定)中记载: 治平三年十二月,大宋第五代帝王宋英宗病情渐重,服药已很长一点时间,也没见病情减轻。这时,身为监察御史的刘庠奏请正式立太子,英宗听了不大高兴,按下了其奏章。这段日子里的一天,宰相韩琦等人进宫,问侯英宗起居后便退出来,见到大皇子颍王赵顼(即神宗)也出寝门,忧形于色,他忽然回头对韩琦说:“奈何?”韩琦说:“愿大王朝夕勿离圣上左右。”颍王说:“此乃人子之职。”韩琦回到:“非为此也!”颍王听出韩琦话里的深意,有所感悟而去。

实际上,宋英宗自从得疾后,不久就不能说话了,凡处分政事,都是笔写于纸。又几天后,英宗病情增剧。宰辅大臣们入宫问侯罢,韩琦便又上奏说:“陛下久不视朝,中外忧惶,宜早立皇太子,以安众心。”英宗点头颔之。韩琦请求英宗得亲笔写这道御旨,英宗便艰难地摸起笔来书写道:“立大王为太子。”韩琦说:“必须写明是颍王,烦请陛下圣躬,重新提笔再写明白。”仁宗便又批注于后曰:“颍王赵顼。“韩琦即召内侍高居简,授之以御旨,命翰林学士起草稿子。 学士承旨张方平到宋英宗病榻前听禀御命,英宗病体依着床沿,嘴里半天呜呜懦懦出几句微弱含混的语句,张方平不能辨明到底说的啥,英宗以手指画几,张方平便请进英宗用毛笔自己写出来想说啥,遂把笔递给皇上。但见英宗写的是:“来日降制,立(赵)顼为皇太子”十字,所书赵顼的名字那一笔不甚清晰,张方平又递上毛笔请重写明白立谁的那个字,英宗便再次书写“颍王”二字,又写了“大大王”三字在后面。张方平退出去起草御旨。第二天,便立皇子颍王赵顼为皇太子(即宋神宗)。宋英宗接受了大臣的建议赶紧确立了颍王的皇太子身份,却突然泫然下泪。副相文彦博从内宫退回政事堂,对韩琦说:“见圣上今天脸上颜色否?人生至此,虽父子间,亦不能无动也。”韩琦说:“国事当如此,又可奈何?”

皇太子赵顼一开始听到御旨任命,到他爹宋英宗病榻前跪请老半天,推辞不想干皇太子这个重担,英宗不允许,让他勉为其难去干吧。明天,以大宋确立了皇太子,大赦天下,赐文武官子为父后者勋一转于是,大大王颍王赵顼的皇太子身份便确立了下来,他就是后来的宋神宗。 注意上面的史料,治平四年正月,宋英宗赵曙临死前要留遗诏,可以看到,当时的宋代,皇帝英宗对宰臣们以第三人称称呼长子颍王赵顼(即后来的宋神宗)为“大大王”,加上表示排行的这个“大”字,宰相韩琦面对面称呼大皇子颍王为“大王”。 其实,中国古代除了清代皇子封为亲王叫“贝勒”外,从汉代刘邦废异姓王“刑白马盟誓”分封诸子为王后,历朝历代的汉族王朝的皇帝都将儿子封为亲王,称为某国之王,官员及民众可在面对亲王,以第二人称呼为“大王”,在对人提起某亲王时,可称“排行 + 大王”或“国名 + 王”。 例如宋太宗的第八子赵元俨(即包公案等民居戏曲传奇中讹称的“八贤王”)被封为燕王,当时人不论谁都可以称赵元俨为“八大王”或“燕王”,长兄楚王赵元佐被称为“大大王”或“楚王”,二哥许王赵元僖被称为“二大王”或“许王”,老三襄王元侃(后来之宋真宗)被称为“三大王”(注意:不是山大王)或襄王,后改封为大国名寿国之号,则又称“寿王”,老五商王元份被称为“五大王”(宋仁宗死后无子,元份是宋英宗的亲爷爷),宋高宗在宋徽宗的皇子中排行老九,封为康王,当时人称之为“九大王”或“康王”,在皇室家里非正式场合被亲切称为“九哥儿”。

以上以宋人各种片段中关于大王称谓的记载,聊了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了解真实的历史细节是多么的丰富真实而有味道,我喜欢宏大鸟瞰,更喜欢有呼吸气息的历史叙事,如同痴迷司马迁那种如文学歌剧般的丰富细节,希望更多的历史书如这本“剑桥中国宋代史”一样,让我们普罗大众读的历史,重新寻回生动叙事的本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