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只想被倾听》读后感100字

《只想被倾听》读后感100字

《只想被倾听》是一本由[法]阿兰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只想被倾听》读后感(一):读完,我才明白洛克菲勒说的多听的真正意思!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在给儿子的家书写道,人长一个嘴巴两个耳朵,就是为了让人多听少说。在当时,我对这句貌似很有道理的话,稍稍回味了一下。听还不简单,是不是就是要少说话?进入职场后,又发现少说话,亏大了!摸爬滚打一番后,经历过领导、客户的话中有话,同事的言不由衷后,才觉悟学会用心聆听的必须,会听才会说!倾听有什么难的?这是我,或者很多人常有的误解。经事后,看本书,再比照自己因听不出话里有话发生的事,不由感叹,会听太重要了!作者提出了不少准则,像好的倾听者的七条行为准则,其中有一条,对别人的话感兴趣。这条特别经典。其实,所有人都希望别人对他说的话感兴趣的,这是人性。但是,很多人却真实的表现出对他人说的话不感兴趣!如果没有这个感兴趣的前提,后面能倾听到别人说啥吗?能提出进一步交流的话吗?通通都不能。读完本书,我终于明白洛克菲勒说的多听的真正意思了。

《只想被倾听》读后感(二):表达和倾听

表达和倾听,是人的天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能力,甚至反受其累。但不可能否认工作生活中,我们依靠的主要能力就是说与听,即接受与思考。家庭的和睦,我们需要沟通和坦诚;爱情的甜蜜,我们需要私语和信任;工作的推进,我们需要沟通和汇报;商务的进展,我们需要谈判;交谈、沟通、演说等等一系列表达的方式成为了我们个人最好的名片,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就我们的人生。

我们需要掌握这样的能力,在一定的场景下我们需要展现自己表达的天性,这很重要。可是紧张,内向,不善言谈,不懂察言观色,不知如何组织恰当的有逻辑调理的语言,不知在何种氛围下该说怎么的话,以及不懂适可而止地诉说,如何选择正确的表达对象成为了我们大部分的硬伤。

自身存在的短板或者局限,我们需要得以弥补;正视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克服它,逐步地完善自己,这是提升自己基础。说话是一门艺术,善于倾听也是一种修养,都是有着技巧可循。本书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兰-布拉克尼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提炼,书中有着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说明指导,在何种场景,交谈对象的关系,在家庭,生活,工作,情感等等方面,来告诉我们面对问题突破瓶颈,准确成功表达具体的行动方法。也许书中部分的场景过于主观,但书中提炼出的技巧,让自己流畅的表达,让对方更好地倾听是能够带给我们启发。

倾听和被倾听可以显著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自己对于他人存在感和自身存在的意义。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只想被倾听》读后感(三):如同我们需要说话一样重要

之前拿起《只想被倾听》,翻开篇章开始阅读。看前面前言的时候,没有继续想看下去的欲望了。但是越看到后面,发现态度是有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被吸引了。 Part1《为什么没人听我的》里面讲到:被倾听很重要,被倾听可以缓解人的焦虑。里面还引用了诗人、小说家莱纳·玛丽亚·里尔克写给一个朋友的信里说的话:“我梦想有一个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我可以向他吐露所有的秘密,我想他应该会有耐心听我说话。如果能找到这样一个咨询师该有多好啊,他不会在我还没说几句时就赶我走,他有足够的时间,且耐心、友善,能够从我的只言片语中发现我生活中的问题……” 当一阅读到这里的时候,自己立马有同感,有时候也会这样梦想着……如果在自己某些特定时刻有需求的时候能够这样,该多好。 同时,我也觉得每个人都有表达的需求,也会有他们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说与人交流,比如说写文字……这样类似的话我发了一个QQ说说,有朋友评论说: 还有运动、唱歌,找个知心朋友倾诉,或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大喊,面对大海、高山、河流等。 还有绘画、弹琴、一次握手,一个拥抱等,很多都可以表达感情…… 确实发现表达的方式还是挺多的,不知道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或者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呢? 和我们表达一样重要的,就是被倾听。 很多时候我们说不出口,《只想被倾听》里面会帮我们分析原因,并给出你建设性的意见。 也有一些时候,我们不管是和朋友还是和家人沟通都会出现问题,比如说说着说着就感觉要发火似的,即便是这样了,对方还是始终听不进去,有没有想过问题出在哪? 看看《只想被倾听》,也许能解答我们不少疑惑。

《只想被倾听》读后感(四):倾诉也需方式方法

这本书有个很萌萌哒的封面,我是被这只兔子吸引的。

总体感觉就是,要是照书上说的这么做,倾诉就真的很费劲了,因为前期的铺垫工作太多太繁琐,如果这样,我还不如不找人发牢骚,有些事情自己吞了就可以了,找个小动物倾诉都是可以的,所以说,感觉这本书的定位有点失误,如果像《高难度沟通》等那种讲述人与人沟通办法的,用这些方式、技巧我认为还比较合适,怀着一种只想被倾听的倾诉态度来读这本书,真的感觉好累啊!从心理学的角度,人的情绪是需要有一个出口的,起到一种安全阀的作用,这样继续在体能的这些有毒的情绪和物质的宣泄,可以是人更健康、阳关、快乐的活着,所以倾诉很重要,被倾听也很重要。

本书封面上写的“针对性格内向、怕提要求、怕伤感情、说不出口、说不清楚”,书中的内容都设计到了:心理学上有一个“投射性认同”的概念,投射性认同让人能够换位思考。“我希望被倾听,但首先我要假设自己是倾听者”投射性认同是我们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是包容和思考他人的问题、内心的冲突、焦虑和欲望的能力。这段话是书中的一段主要观点,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倾诉对象并没有投射性认同呢?所以我约得这本书的定位有问题,这本书的定位应该是如何沟通,而不是如何倾诉,因为当一个人的状态是想要去倾诉时,他的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应该是很混乱的,没有任何余地与考虑或是研究别人,如果你去倾诉的一个人是那种都无法听你倾诉的,为什么要找他呢?就像书中又有一段话:“不坚持和心理或是情绪不适合沟通的人人交流,也让她避免了浪费时间。如果希望向一个情绪低落的人倾诉,应该理解对方倾听你是有困难的,因为对方过于被个人的痛苦困扰,只会从负面角度解读你的话语。如果您的精神不振,希望倾听者帮助你打气,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这段话也恰恰证明了作者的混乱,前一句还说沟通、下一句有改到了倾诉。

所以说,这本书就是用心理学中的“沟通”来解释和指导倾诉,感觉稍微有点模棱两可吧,建议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小伙伴可以来看看,对于对心理学有所掌握的朋友们可以绕过了。

TIf2~[�p��

《只想被倾听》读后感(五):让治愈系的倾听,冲破你的悲伤

“痛苦让人自我封闭,诉说痛苦可以让人保持和他人的联系。表达痛苦让人感到更有面对困难的力量。对话让我们自己的感受、找到痛苦的意义。”

《只想被倾听》是一本我看的很慢的书。在看这本书时,每看几页就会思考,对照当下的自己所处的情况,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做到“让自己说的出口,对方听得进去;同时也让对方说的出口,让自己听的进去”。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看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最压抑痛苦的阶段。这段日子,本身就比较内向的我,会觉得所有的语言,都很苍白,除了想哭外,一点都不想说话。似乎倾诉,会泄露自己支撑自己的力量,唯有沉默,才能让内心聚集到一点点能量,扛起自己的脆弱。那段最初的时光,如果不是亲友主动找话和我讨论事情,我一天都可以沉默不语,只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后来被亲友提醒,发现更悲伤的父亲,本身就比较沉默寡言的人,也会坐在那里,一天不说话。于是我打破自己的沉默,放下自己的悲伤,让自己愉快和精神起来,去主动与父亲的沟通;去主导语言的内容,让父亲不会觉得那么孤单寂寞。原来沉默不是金,也不是语言的艺术。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沉默是无法倾诉时的壁垒,是无人倾听时的黑夜,会让人越陷越深,直到沉沦。而语言赋予打破堡垒的契机,让封闭的心灵挣脱开沉默的束缚,就像黑夜窥见了本有的光明。于是心灵和思想,在语言的倾诉中;在互相的倾听中,渐渐的走出忧伤,慢慢地活起来,像冰泉消融的时刻,缓慢却开始积极地面对阳光与未来。

我想这就是书中所说的,“人都是害怕孤独的,谁也不想郁郁而生,甚至很多名人也会因为孤独,不被理解而感到痛苦,产生抑郁。在生活中我们无可避免地与一些负面情绪不期而遇,如果找不到适合的途径被倾听、被理解,我们就容易陷在情绪的漩涡里,周而复始,无法自拔。当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的时候,我们才能感受到温暖、存在和幸福。”

很感激在最难过的时候,遇见了这本《只想被倾听》,让自己除了悲伤和思恋之外,还要寻求改变。从倾听开始,去化解父亲心中的忧伤,从而得到释放,让思恋变成一种幸福感的想念。

这本书,对于内心丰富,却不善于表达的人,是一本很好的学习指南,正如心理学阿兰.布拉科尼耶,在写此书时想达到目的,就是“写给那些希望更好地被倾听并想做的该怎么做的人,也写给所有意识到自己不太会倾听他人,但希望能更好沟通的人”。而这中间的核心,就是先内测自己,然后真心地去理解,尊重与沟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