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林中女孩》读后感1000字

《林中女孩》读后感1000字

《林中女孩》是一本由[英]贝丝•刘易斯著作,青橙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林中女孩》读后感(一):荒原上的姑娘

《林中女孩》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不是书名而是腰封上的一句话“长在荒野的人和动物,只要肌肉和骨头还剩下一丝力气,他们就不会放弃,我也不会放弃。”,从这句话中我读到主人公的坚韧,我开始期待主人公的故事,想看看在丛林中一个小女孩经历了什么。 书里的主人公叫鹿妮儿,故事要从她7岁的时候开始说起,一场风暴让她和相依为命的外婆分离。她跑到森林中,被一位好心的猎人收养,鹿妮叫他“猎爸”,“猎爸”给她食物,教会她如何生存,她觉得自己重新拥有了依靠。直到她遇到了莱昂警官,鹿妮儿得知了她的“猎爸”是一个变态杀手,她不敢相信朝夕相处的“猎爸”竟然是这样的人,她开始逃离这种人生。 在逃亡的过程中,与“猎爸”相处的日常在鹿妮儿的脑海里不断出现。那些仿佛已经刻入骨髓的记忆,鹿妮儿想忘也忘不掉。曾经的“猎爸”,现在的变态杀手克里加尔仿佛一个噩梦般的存在一直围绕在鹿妮儿身边。他跟踪鹿妮儿,追赶她却又不杀她。 鹿妮儿为了回到父母的身边,一直向哈尔维斯顿的方向奔走。途中她遇到了许多危机,有大自然带来的险阻,也有坏人带来的艰险。逃亡途中鹿妮儿像野兽一样生存,不管如何艰难她从未放弃过,但她的这种坚韧是让人心疼的。 在逃亡途中鹿妮儿也遇到了友情,一个叫佩妮洛普的姑娘,她穿着裙子,面容精致,是位淑女。这两个姑娘一个来自文明社会,一个来自深山老林,她们本来应该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产生交集,命运却巧妙的将她们捆绑在一起。佩妮和鹿妮儿两个人的成长经历截然不同,但骨子里都有着坚韧。佩妮能理解鹿妮儿,能读懂她的心,能看到鹿妮儿心中的光亮,某些时候这两个姑娘让我想到双生花。 鹿妮儿渴望爱,儿时她唯一感受到的爱就是从未见过面的父母留下的一封信。信中的一句“告诉我的小丫头,我爱你。”,给她带来温暖,这句话也给了她力量。逃亡中带给她爱的是佩妮,两个人相互扶持,最终佩妮给鹿妮儿带来了救赎。 贝丝的笔下,每一个险境都惊心动魄,让我不禁为鹿妮儿担心。与克里加尔的对决这一幕,贝丝在开篇就已经提及,然后以倒叙的手法再将故事娓娓道来,从逃亡到对决,谜团一个个解开,主人公的情感层层叠加,开篇和末尾对于这场对决的描写更是给我带来双重冲击。 佩妮曾经说鹿妮儿是污秽中的钻石,是无价之宝。我也这样觉得,回过头来看鹿妮儿,克里加尔刻意的培养并没有让鹿妮儿丧失人性,她心中的火焰没有熄灭反而愈加明亮。克里加尔不断的逼迫没有让她妥协,鹿妮儿还是她自己。读完整个故事有点想抱住这个姑娘,跟她说你和克里加尔不一样,你是无价之宝。

《林中女孩》读后感(二):《林中女孩》:女性成长的另一种写法

成长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或漫长或短暂的过程,其中往往伴随着欢欣、愉悦,以及阵痛、恐惧等相反的情绪,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无法避免。而成长前后的心态变化,更是常常成为小说书写的重中之重,有助于理解深层次的人性。而比起相对来说偏向宏大叙事的男性成长(如《细细的红线》《永别了,武器》《西线无战事》),女性成长具有的私密特征,仿佛更加微妙,比如《林中女孩》。

《林中女孩》讲述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故事:女孩鹿妮儿的父母参与“淘金热”,将她交给外婆抚养,因为一场自然灾害,外婆离开人世,鹿妮儿被迫独自生活,这时她遇见了森林里的猎人,即她后来的“猎爸”,两人亲密而相对静默地生活了十年左右,直到鹿妮儿发现,猎爸敦厚善良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残酷的兽性——准确的说法是,邪恶的人性,最终选择逃跑,殊不知,茂密的森林里,挑战——小到衣食住行,社会交际,大到危及生命——甚至是“死神”,可谓无处不在。

森林与女孩,乍看来是个不甚和谐的搭配,因为作为危险与机遇的象征,文学叙事中的森林,往往用于展现男性气质,鲁迪亚德·吉卜林的《丛林之书》即是一例;《丛林之书》里头,狼孩通过与森林中的友人协作,并且凭借自己非凡的勇气和突出的智慧,战胜了谢可尔汗。然而,《林中女孩》书写的则是一个女性出入森林的故事,描绘出成长的另一番面貌与可能,对占据主流的男性-丛林叙事,不外乎构成了一种微弱但同样有力的反拨。

如果说与猎爸生活在一起的鹿妮儿,身上还带有诸多依附性特征的话,选择逃跑的她,则已开启了寻找自我的旅程,尽管它最初是以寻找父母,家庭团圆为目标,试图通过回归集体,确定自我的身份。经历了一番波折后,鹿妮儿与(途中新结识的)同伴佩妮洛普发现,她的父母早已不再人世。此时的她,再次面对孤身一人的处境。然而,更大的考验还留在以后。逃亡路上,猎爸,克里加尔·哈雷特在穷追不舍,警官莱昂(她的儿子惨遭哈雷特杀害),也在发布告示,意欲活捉哈雷特与她。

友谊或善意,成了鹿妮儿在困境中的支撑与力量。虽然佩妮洛普缺少户外生存经验,但是,她却几次将鹿妮儿解救出来,而鹿妮儿,也以自己的友谊或善意作为回报,不仅向她传授了户外生存经验,还为了挽回她的生命,不惜以身犯险,来到贴满追捕她的告示的小城里头。与此同时,这段友谊,也谨慎地有所保留,特别是她们各自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隐秘:暴力与杀戮,尽管都能给出自己的正当理由。

某种程度上,《林中女孩》或许可以被视作关于女性的一则寓言,既关乎成长,又涉及生存境遇。茂密深邃而危险重重的森林,以及看似善良、实则凶残的克里加尔,不外乎同时构成其生存方面的挑战,而她内心深处的杀戮欲望、对外界表示拒绝接纳的倾向,则是更难逾越的障碍。但最后可喜的是,她在撒旦的诱惑下,没有选择屈服,而是站在了善意这边,选择利他,选择接纳,选择原谅,而她的回报则是,带有人性温存的不羁野性。

《林中女孩》读后感(三):走出险恶的丛林

想是电影的直接,为我们省去了想象环节,我纯粹对故事的摄取量越来越低了,看电影便够了,我以为自己没有以前那般热爱小说了。不少读书人也有此感悟,他们对文学小说的偏爱转移到了人文社科,历史人物上面。但发现也并不是,我仍会每天想要读小说,若小说的故事语言契合我心,仍能读得如痴如醉。因为我也没事喜欢琢磨写一些小说,我意识到对小说的偏见,其实是对其中一部分不思进取、腐朽毫无才华小说的偏见。那些只能短期畅销在各大榜单,随着时间过渡,渐被人们遗忘,阅读谱系宽广的读者早已不待见的小说。

国内出版公司推出的那些名号响亮、奖项压身的国外通俗小说,绝大多数都令我再提不起阅读的兴致,很多次是看到网络评价而留意,草草翻阅两页便丢开了。我希望一本小说的故事饱满迷人,人物形象鲜明,同时又希望它有着强烈的作者性,有着新奇的语言与结构创新。

这般要求通俗小说实在过于苛刻了,它首先应当满足的是广大读者群。阅读《林中女孩》,当然是我又渴望读到一个精彩的故事了。它是一本通俗小说没错,但绝非那种单薄内核的蹩脚故事。当我又想用随便翻翻它的凌人态度阅读它时,它竟给了我不少惊喜。它是一个女孩的荒野生存,是青少年的成长记录,是悬疑感十足的犯罪血腥电影,也是为相似遭遇、内心迷茫的青少年做画像。

遭遇大风暴而与外婆失散的鹿妮儿,童年生活开启了另一种模式,当她意识到收养她的猎人爸爸,是个杀人恶魔时,她的生活再次被颠覆,走上了风餐露宿、九死一生的荒野旅途。后来她结识了女孩佩妮洛普,两人从此互为依傍,并肩克服难关。每当鹿妮儿怀疑自己她其实和恶魔猎爸是一样的人时,佩妮洛普总是说她是污秽世界中的宝石,她的心灵无比纯净。鹿妮儿很像我一个现实中的朋友,她的父亲工作失意,放任自我消沉,她无助迷惘,觉得内心已经被父亲的态度沾染,变得可怕,变得堕落。我试着像佩妮洛普一样开导她:你并不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你们是两个不同的各体,不能因为父亲的问题而搞不清自己的状况。而且现在也必须离开父亲,我们有时是没有办法靠语言安慰拯救一个人的,只能散发自己的能量,让他感受到。

这跟《林中女孩》的结尾极其相似,只是小说中的鹿妮儿面临的灾难要庞大得多。猎爸曾告诉过鹿妮儿的一句话始终在鹿妮儿的脑海中盘桓:“想想我为什么没有杀你”。阅读这个故事的当中,我以为这是猎爸的邪恶算盘,他是为了抚养鹿妮儿长大后,折磨伤害她。但到最后我发现自己联想错了,他是为了培养鹿妮儿成为和他一样的人。

麻生蓬中,不扶自直。人无疑是受环境影响的动物,但同样存在着一种可能性,如果不是客观现实的强迫,人会跟随他们的内心选择一条道路。鹿妮儿并不知道猎爸收养她的目的,十多年来,猎爸的所作所为她亦不知。这自然有青少年心灵的迟缓愚钝,但也是孩子该有的简单纯净,随后的磨难经历也将会惩罚鹿妮儿那时的迟缓。面对这般惩罚,读者也一定会觉得天道不仁,她渴望的只不过是平凡的家庭与爱。

我喜欢读各种各样关于青少年成长的故事,《林中女孩》是远离我们寻常生活的,只因为寻常生活太难写好了,只有放到名家胜手那里才有可能写出新意。但本质上它们的内核是相似的,鹿妮儿的逃亡,她遇到的那些骗子坏人,也是每个青少年长大成人的必修课。他们也会遇到最好的朋友佩妮洛普,也会在跌跌撞撞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自信地朝着未来行进。以荒野冒险的形式讲述这个母题,许是有些夸张,但它更亲近了读者,对照之下,他们遇到的磨难好像也被缩小了,从而生出坚毅的力量。

《林中女孩》读后感(四):丛林女孩

从一开始猎人就想把小女孩变成和他一样的人,小女孩虽然有点野,不过天生善良的本性注定和猎人不是一路人。

在问道小女孩来一些情况之后,得知了一切,说是帮她找外婆,还骗她带回来的是用皮毛换回的猪肉,其实那是人肉,小女孩不知道并且还一起享用。

因为小女孩在外婆家成长的环境中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爱,所以她根本不想回到那个家,有时候想到外婆动不动就打自己,心中更是叛逆。就是因为如此,小女孩才选择留下。通过这篇文,我觉得做长辈的也应该反思一下,我曾经认识一个女孩,就是因为父母经常忽略,在她心中甚至都有父母虐待阴影,所以她一直想要逃离,叛逆到什么程度,别人干的她一样都不落,见她抽烟喝酒,这个能理解,但是当她告诉我们她还有偷偷吸毒的时候,这个让我们一直都难以置信!那个时候我一直认为她是坏女孩,排挤她。现在想想那也是缺少教育的程度,父母都任由她放纵,也不管,怎么能怪她。如果在有爱的家庭中成长肯定命运就不一样。

小女孩在森林里遇到一个女人,想带回来做妈妈,又是被猎人杀害,她还不知道。长大后的小女孩鹿妮儿通过莱昂警察她得知了猎人的秘密,联想到所有发生的一切,都解释的通。

小女孩的内心是恨他的,一直口中叫的猎爸,在心中早已经不知道叫过多少次爸爸,竟然这么恶毒,是他亲手带她杀人,她却不知情,小女孩在心里是感觉到罪恶,恨他。

在森林中生活了十年,不知道人心险恶,先是遇到牧师以为对方是好人,却差点成为牧师祭祀的贡品。在遇到科比尔对他怦然心动,没想到只是骗子的手段,连我这个读者,在看到章节前面的时候也以为对方是好人,还在想可能和主角会发生一段情,我也被骗了。事实上鹿妮儿又遇到了一个大坏人,用钱就能卖掉它。也是性格的原因,她不愿意输,在森林中什么样的动物没见过,连狼这类的动物都能驯服,怎么可能被胖子侮辱,最后反抗过程中拿起刀就宰了对方,当时看到这也是替她捏把汗,一路都在艰辛,也在冒险,也是在这个船上救了一个女孩――佩妮洛普。

从此她们两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你救我,我救你,两个人说好就此扯平,刚开始鹿妮儿想要一个人去哈尔维斯顿,但是佩妮洛普想要一起,最后因为一些原因,还是你救我,我救你,就这样循环两个人共患难,谁也不放弃对方,两个人都有秘密的女孩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文中多处可以看到鹿妮儿想到猎爸,很多情况下她都会想到他,那是因为是他教会她在丛林中怎么生存下去,也正是因为猎人教过她,她才能掌握怎么在野外生存下去。

好不容易找到了父母,却得知父母都过世了,千山万水来寻你,却是这样的结果。不管鹿妮儿走到哪,猎人其实一直都在背后看着她,一直有机会杀她,没有杀,“是因为想让鹿妮儿回到自己身边,终归他俩都是一路人,猎人一直都是这样想的。”

有因必有果,“你没有杀我,不代表我会感谢你,反而你做的一切让我更加恨你,觉得你恶心。”鹿妮儿心中最后的一道防线被击垮,就在前不久跟他一起玩的小男孩又被猎人杀害,她拿出自己的刀和自己练过很多次的手法用刀射进了猎人肩上那个柔软的部位连同一起扎到树上。

那个时候她的心终于放下,因为小时候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杀过莱昂的儿子,佩妮洛普让鹿妮儿逃跑,最后鹿妮儿离开了。

在和佩妮洛普经历过一切,已经把她当成家人一样,鹿妮儿:

“我给自己备了火绒,还有我的刀,我以为我这辈子都用不上它,但是我错了,我需要伙伴,需要一个朋友,我因为想念佩妮洛普而心痛,这才是对我真正的惩罚,让我在一个孤独的牢中再也见不到我的朋友。莱昂对我的惩罚就算再严酷,也比不上这个。”

鹿妮儿是孤单的,佩妮洛普的离开对她也是一种打击。她注定要一个人前行。

鹿妮儿那种野性有可能会走上猎人那条路,可以和他拥有一种思维方式,但是她不会那样做,她的心中永远点着一盏明亮的光,驱逐黑暗。

《林中女孩》读后感(五):置身荒野

人们总是乐此不疲地将文明社会与自然原始社会进行比较,无论是从自然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狼孩”,还是从文明社会进入原始社会的《蝇王》,都呈现着人们对于人性兽性的反思,都是对于文明与原始界限上伦理两难问题的思考。《林中女孩》的主人公鹿妮儿便是这样一个时常摇摆在文明与原始社会之间的社会边缘人。

《林中女孩》是英国作家贝斯·刘易斯的代表作,它讲述了鹿妮儿在发现自己亲爱的猎爸原来是个残忍的杀人犯后,不断逃离的故事。起初我们以为鹿妮儿逃离的只是她的猎爸的谎言与追杀,然而,在这段逃离的旅程中,我们却意识到故事更多地呈现为鹿妮儿自身的发现之旅——是在接触了狼儿、佩妮洛普、哈尔维斯顿医生和塔科特的好人后,鹿妮儿的心灵逐渐柔软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猎爸的影响总是不可磨灭,总是时时刻刻重回鹿妮儿的心头,提醒她过去的事,提醒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所以鹿妮儿逃离的过程,既是她战胜自身关于猎爸的心魔的过程,也是她追寻自身存在的一个过程。

鹿妮儿打小便有着缺失父母陪伴的遗憾,她在外婆阴晴不定的教养下长成了一个叛逆的7岁孩童。然而,一场暴风雪的来临却将鹿妮儿和她唯一的亲人吹散,鹿妮儿只身来到森林中猎爸的小屋门口。犹如不幸迫降孤岛的《蝇王》孩子一样,鹿妮儿被迫远离人群,开始适应与猎爸的孤独丛林生活。我们无法评判这场遭遇的好坏,因为我们的鹿妮儿虽然缺失了亲人的守护,但她却因此获得了她更仰慕的人的陪伴。鹿妮儿在这片丛林荒野中训练体能,增加技能,迫切地想要成为“狼二号”。这时候看,她无疑是幸福的。在这里,鹿妮儿不必与人接触,自然也不会看到人性的善恶,我们由衷地替她和她的猎爸快乐又艰辛的自然主义生活感到开心。然而,与莱昂治安官命运般的遇见撕破了这平静美好生活的面纱——猎爸是杀人犯!面对证据,鹿妮儿慌了,她开始逃离。

在逃离的过程中,鹿妮儿逃离的其实并不仅仅是猎爸的跟踪,她逃离的更是他无形的影响。这些隐形影响自鹿妮儿7岁起便由猎爸亲手雕刻到她身上,并在以后的日子中成为她行动的最高指南。当她身处森林,当她仍以猎爸为偶像的日子,这些准则自然是神圣的。然而,当她离开这片由谎言编织起来的森林,离开猎爸的养成活动,真正置身于个人的荒野时,这些早已刻入骨髓,成为行动潜意识的准则却将鹿妮儿拖入了无限痛苦的境地。有关猎爸的记忆如影随形,仿佛梦魇,无法摆脱。有句话叫做“你走后,我活成了你的样子”,也有个现象叫做“原生家庭”,似乎都可以用来概括初涉荒野的鹿妮儿的生活。所以她逃离,从森林逃到另一片森林,从森林逃到镇上,从镇上逃到荒野,她企图摆脱猎爸的监视与影响。

所以,事实上,这个逃离的过程也是鹿妮儿发现自我的过程。猎爸的影响在阔大的森林和人群中逐渐稀释,更多的人走进了鹿妮儿的生活。鹿妮儿从森林、从荒野再次回到人群。她在和狼儿、和佩妮洛普的同行中学会陪伴;在和哈尔维斯顿医生的交流中学会善良;在和塔科特的汤普森一家的交往中逐渐认识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鹿妮儿的逃离也是追寻——既是追寻父母踪迹的过程,更是追寻个人存在意义的过程。鹿妮儿一度在无人的森林中冰封起来的心也在与这些人的交往中不断变得柔软,他们逐渐软化坚硬的鹿妮儿,他们教会鹿妮儿爱与陪伴。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鹿妮儿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辩证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鹿妮儿终于摆脱了猎爸种在她心中的畸形影响,走向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至此,鹿妮儿从文明进入原始,又从原始走向文明的经历帮助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有关鹿妮儿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然而人们心中、现实中文明与原始抗衡的故事却依旧在上演。故事中,“大蠢蛋”的核弹袭击作为背景贯穿全文,读罢小说,我们知道这是冷战时期军备竞赛的恶果影射。然而,面对“毒湖”,面对破碎的、贫瘠的荒野,我们却始终无法作出合适的价值判断——究竟文明是成就了我们,还是毁灭了我们?我们究竟是否应该回归自然、回归原始?置身于这破碎荒野的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鹿妮儿暂时找到了她的答案,而我们却还在不断反思,不断找寻答案的路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