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插图全译本读后感锦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插图全译本读后感锦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插图全译本》是一本由[英]阿瑟·柯南道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页数:19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插图全译本》读后感(一):这个版本的翻译糟糕透了

小时候读的是80年代的老版本,画着一个烟嘴的那个封面,群众出版社的老书,非常喜欢。 本来以为译林的总不会差,兴高采烈的买来看,这翻译风格简直是一言难尽……译者是现代文学作品读太多了吗?死贴白话文运动时期那个范儿。您是胡适还是鲁迅啊。 80多就卖个装潢和纸张么! 逼得人想去再买一套别的出版社的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插图全译本》读后感(二):简评血字、四签名的层次

说来惭愧,活了29年第一次读福尔摩斯。之前买了英文版的实在看不懂,前些天在网易蜗牛阅读上开始读的。第一天读觉得十分刺激、上瘾,很久没遇到让我读起来那么兴奋的书了(因为也很少读书,上次觉得兴奋是高中时候读《达芬奇密码》),并且购买了纸质版,就是这个版本的。两天之后因为一贯的不长情(我的爱保质期通常只有3天),热情度也慢慢降低,这两天也觉得没有期待之中的那么好,也不是我读过最好的悬疑类推理类小说。这篇书评是先发在网易蜗牛阅读上的,也转贴过来豆瓣。

读了这两篇大致对文章的结构层次有了一定的印象。

1.针对来访者的形象华生作出印象速写,而后由福尔摩斯做出判断,并补充未经提到、未被发现的观察细节。

2.来访者陈述案情,主角作出调查,过程不表。

3.被捕的犯人说出一个曲折离奇、引发犯罪的故事。

这给我造成了的印象有些复杂,一是我看过的推理小说不算多,但有惊现曲折情节的书也并不少。在我看来从写作手法上,并无可取出奇之处。个人具体感触如下:

1.侦探情节上读者没有参与感,因为是以华生的视角描述华生的所见所闻所感,读者无法直观上得到第一手的视觉信息,无法唤起敏感和警觉。读者想知道后续情节除了阅读或猜测别无他法,又不能拿出任何证据。书中提供什么读者观看什么,以此完善剧情和形象。从这点上看,在不和其他推理小说相比较的情况下,电视剧和现实案情必然要比书中更有意思。

2.写作手法上有过于明显的突出福尔摩斯形象之感,优秀的人不应该靠堆砌技能和单个突出某人的情节,而是一群人站在一起的时候,按时间线上发生的事情自然的引出某个人的突出,这点是剧可以做到而书不见得能够做到,跟作者手法有很大关系。

3.后期罪犯描述过程略长,虽然于情节上和动机上是必要的,但重点仍应该放在探案的部分。过于描述罪犯经历,就显得像是另一部小说了。

所以综合而言,除了曲折刺激的情节之外,观感上以及思想深度上都比较平淡,在我看来不能算是上乘佳作。而血字比四签名更好一点,因为其中描述了福尔摩斯一个观点很有特色,把人的记忆比作一间屋子,要想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那只能把不必要的东西清理出去。这在补充人物特质上是一个很有趣的点,再后期印象深刻的就少了。从下一篇波西米亚丑闻开始有所变化,这倒是不错。

————— 个人观点,因为我是一个特别容易厌倦的人,如果我读到有一点类似的东西(比如结构,措辞等等)我都会觉得特别的没意思。并不是说否定这小说的经典,只是对我而言不是最好的。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插图全译本》读后感(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阅闭掩卷——从小就有一个侦探梦

当我还是一位小学生的时候,说起“长大了要当什么”的话题,我的回答可以算是全班独一份,“我长大要当一名侦探。”那时候的我当然不是因为看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有感而发,而是深受日本动漫《名侦探柯南》的影响。虽然那时候我还不是很明白福尔摩斯到底是谁,但是偶尔能在动漫主角柯南的口中听到这个名字,也能大概得知,福尔摩斯是个很厉害的侦探。

长大一些后,我开始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当属《福尔摩斯探案集》。因为小时候的理想还犹言在耳,也算是不忘初心吧。当时读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还是青少年版本,虽然有部分删减,有许多案件甚至没有收录,但依然不影响这本书当时在我心中的地位。阅读中渐渐能发现它与《名侦探柯南》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最明显的莫过于“柯南”的名字就是源于《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作者柯南·道尔,相似点在于案件推理时对细节解读的方式,以及案件侦破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

《名侦探柯南》与《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联系最深的莫过于剧场版电影《贝克街的亡灵》。“贝克街”便是小说中福尔摩斯与华生租住的房子所在街道的名字。动漫中的福尔摩斯的首次出场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形象,这是根据小说中福尔摩斯常常因为探案需要,易容为别的形象这一桥段来设计的。动漫中的反派开膛手杰克取材于真实案件,经过改编使其成为莫里亚蒂教授的爪牙,而莫里亚蒂教授正是《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最厉害的幕后反派,出现于《最后一案》和《恐怖谷》。动漫中小兰和开膛手杰克一同跳下火车同归于尽,正是致敬了《最后一案》中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教授一同跳下瀑布的桥段。而以柯南母亲形象出现的艾琳·阿德勒当属彩蛋,这位聪明的女歌唱家出现于《波西米亚丑闻》中,是少数能让福尔摩斯碰壁的角色。

柯南·道尔所虚构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之所以获得全世界读者的青睐,有许多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福尔摩斯被塑造得很真实。他充满智慧,却因为这份智慧而高傲和孤僻,没有案件时,偶尔还得吸食可卡因寻找刺激,他不是一个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小说主角。而他最引以为傲的智慧在作者的笔下确实是来得有理有据,不是胡吹一通,但偶尔也得给他碰几次壁。他是自由的侦探,不是官方的警察;他代表的是善良的人性,不是刻板的正义;他是有缺点的普通人,不是完美的破案机器。通过福尔摩斯一个个的案件,我们能看到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涉及情感和财富,涉及贵族和百姓,而现代社会又何尝不是这些呢。

所以,如此深得人心的一个角色,当作者下笔把他写死时,读者便坐不住了。抗议,不断地抗议,在如此压力下,作者柯南·道尔不得不为自己写下的故事再去自圆其说。《空屋伏击案》便是对《最后一案》的买单,出人意料的是居然圆得毫无违和感,不得不让人猜疑柯南·道尔是不是早已为自己留好了后路,其睿智正如他自己笔下的福尔摩斯。由此,在读者和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福尔摩斯复活了。柯南·道尔也能为后世留下更多福尔摩斯的故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