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汗乌拉 我的故乡读后感精选

汗乌拉 我的故乡读后感精选

《汗乌拉 我的故乡》是一本由张承志著作,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汗乌拉 我的故乡》读后感(一):感同身受的体验式读书

一月#读书打卡#

张承志的《汗乌拉·我的故乡》一本非常适合枕边睡前阅读的书,跟着作者的感觉进入了书中的片段带给我了多种情感:为作者借着酒劲故意东邪西歪地骑马微醺唱起长调,将不能在北京大吼大唱的堵噎一尽吐净的爽快而羡慕不已;为影响作者一生的草原额吉去世而不能悲悲戚戚,只是无声的与兄长漫步在草场,无言地怀念而感同身受;也为东乌珠穆沁草原95年就有千只羊牧户的富庶而惊叹。

这本书易懂易读,只要翻看你就会被张承志的那片草原吸引。文字质朴感人,草地经、牧人经,天气膘情、认马识羊是他知识体系形成期间的重要构成,他的笔下没有浓墨重彩的草原风景,没有引人窥探的奇风异俗,他先成为了一个牧人——脸颊粗糙、袍子褴褛,再用牧人的眼光看草场牲畜、劳动和生计,对草原的热爱亲近而深切。这些三四十年前的草原文章,泛着生命的活力和健康的审美。

《汗乌拉 我的故乡》读后感(二):已经失去的青春,正在失去的故乡

“你们说我是XXX,我承认还不行么?” 看到眼前这套书的封面配色,我乐了,脑子里不由自主“替”张承志说出这句话。 他把青春时插队四年的乌珠穆泌草原看作再生之地,我将青春时谋生三载的呼伦贝尔草原当成心灵故乡。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共性”,时隔二十余年,我决定重读张承志。 我们亲历的草原,同样有二十余年的时间差,但我们都见证了最后的游牧生活。 如今,草原像蛋糕似的被铁丝网围栏切开,牧羊者很可能是打工的。 我这个半吊子世界主义者,也难免要陪着民族主义者感伤。 另外,读过长篇小说《金牧场》,再读蓝册中的《十遍重写〈金牧场〉》,更加确定,张承志啊,一直有个理想——解放全人类。套用鲁迅先生的话,不在斗争中爆发,就在斗争中灭亡。即使青春已经失去,即使故乡正在失去。 他有张拍摄于1993年的照片,神似三岛由纪夫。骨子里,恐怕也是如此——沉溺于美和暴力。 作为读者,可以视他为异类,但不能无视他的存在。

《汗乌拉 我的故乡》读后感(三):慕名张承志,从他的最初读起。

我深深地、切肤以至疼痛地、怀念我当牧民的青春,怀念我的再生之地: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的汗乌拉草原。已经十遍写过,但还唯恐不足,再次编辑心情足迹,把它郑重命名“汗乌拉 我的故乡”——此事不做,不能安心!

——张承志

因为先生这段话,故以为慕名张承志,必要从他的最初读起。

《汗乌拉 我的故乡》读后感(四):生活过 喜爱着

这本《汗乌拉我的故乡》是作家张承志对于内蒙古的印象而写出的散文集,他在这里生活了四年,虽然不是故乡但胜似故乡,可以从这些文章中看出他对于汗乌拉的热爱。当一个人去往一个新的城市,生活上几年之后都会有当地的烙印,因为当地的文化会促使人们去融入进去,这也就成了一个人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想要了解张承志这个人,那么有关于他的这段生活就必须要了解,看他的介绍也让我爱上了那里。

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草原给他带来的豁达,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一种画面感。作者没有去做过分的修饰,他只把自己的所见所想照实记录,用简单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他想表达的东西。这些文章如果不是亲身在当地体验过的人是写不出来的,也许就连当地人有些甚至都没有他感受得深刻,因为他是带着比当地人更加热爱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尤其是一位作家的眼光也会有过不同,他会发现常人所不会注意到的美。

作者在那里生活的几年并不是像个局外人一样混日子,而是真正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当中去,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张承志断断续续出版了几十部作品,有散文有小说,这本虽然是最新出版的,并且每篇文章相隔都有段时间,但我却对这本情有独钟。这就像是日记一样,当看到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时就去研究,当研究得透彻时写成一篇文章,最后整理到一起出版,给大家到来了一个完美的印象。

汗乌拉是山之王的意思,在那篇《汗乌拉》中,作者谈论了知青时相关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他也讲述了对于自己文章的看法。书中讲到的这些都是大城市所看不到的,这些本真的东西正逐渐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快捷便利的生活使人们更加认不清自己。也许是我想的太多了,但是我觉得这种地方能早去尽量早去,一个地域的人文历史永远无法彻底泯灭,但是作为一个短期居住的旅行者来说,它的样貌改变越大,你就越难认清它本身的样子。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是为了学习一些东西,为了证明自己来过,有些人只是为了去购物或者去经典拍照,其实这些表面的东西只会消耗你的金钱与精力。这本书是作者几十年的积累,让我们这些没去过那里的人们感受到了当地的人文,并且用文字带领我们找寻自我。

书中虽然展现的是作者自己的观点与所得,但是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应该都是不同的,我们大可以自己去展开想象。书中也有真实的图片记录,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原貌,从每张图片中也都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气息。既然作者把这里如此细致的写了出来,我们看过之后就更要找机会去亲自体验一番,没准还能够体验到作者在书中所写到的这些。

《汗乌拉 我的故乡》读后感(五):故乡的土地

故乡,总是我们离乡人最魂牵梦绕的地方。在故乡的那片土地上,有故人、故事、故土。在故乡的那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总在我们的人生里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只有经历过远离故土的那些人才会明白生养我们的那片故土对我们产生的深远影响,因为我们的根扎在那片古老的土地。

张承志老师的《汗乌拉 我的故乡》这部文集带给我的是对故乡土地的怀念。张承志老师年轻时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插队生活了好多年,从此以后草原上的这片土地成为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张老师的这部文集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力量,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文字回到过去的那片旧时光,看着那片土地在岁月里产生的变迁。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儿震撼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这是一部有关草原土地文化的著作,在张老师的那片故乡中那些故事,那些经历在如今看来更像熠熠生辉的宝石。

张老师独有的经历通过这篇文集完美的得以展现,跟随着他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草原上最动人的风景,在那里是他的故乡。在文字里我们得以看到长袍骏马、粗茶长调,枯荣巡回的草原、淳朴无欺的牧人……我喜欢张老师文字的厚重与质感,这是一幅最真实的历史画面,他独有的个人经历我们只能通过他的文字去品味。这本书记录了张老师对草原青春的回忆,这是他们那代人火热的青春,然而隔着岁月的距离我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热情。

好的作品可以跨越岁月的痕迹,好的文字不会因为年代而产生距离感。张老师的这部文集无疑是一本独有魅力的作品。真实,火热,感动,那片土地,那个故乡。“在恐怖的寒冷,也会如此彻底的终结。再结实的冰雪,也会如此溶解着质变。再强大的不义,也会如此奇异地灭亡。我把这种信念刻进了心里,那时的我才只有二十二岁。”文中收录张老师经典散文作品《袍子经》《劳动手册》《粗饮茶》《二十八年的额吉》等共32篇。这些作品是读懂张老师的基础,折射出蒙古民族的精神实质,更是记录了有关七十年代的珍贵回忆。

蒙古草原是张老师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乌珠穆沁草原他变成了一个地道的蒙古汉子,粗犷、袍子褴褛。在他的笔下我可以感受到人生不一样的存在感,他是一名职业作家,是靠文字生存的人,深刻的感情和深沉的对待着他的这份青春回忆,他更像是一个斗士,固执、沉默、而又激烈!

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的汗乌拉草原那里有张老师当牧民的青春,那是他的故乡,更是他的再生之地。岁月如同白驹过隙而那个时代留下故事依然在延续,现如今读着这本《汗乌拉 我的故乡》我唯想感激张承志老师,时代的故事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他的文字,他的立场,他的感受,在时至今日依然在影响着我们。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